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三卷 幽州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歸薊縣 文 / 天翔

    第一百一十七章回歸薊縣

    第二天一早,老劉和眾人在太守府吃過早飯之後,便離開陽樂縣城,趕往停在碣石港的漢興號。

    今天宇文康和閻柔帶著遼西的文武官員都到陽樂城外送刺史大人,而他們二人則還要跟著老劉到碼頭,去再看看那條大船到底如何神奇,尤其是他們昨天還聽說老劉他們在海上遭遇了風浪,竟然毫髮未損的闖了過來。

    不到三十里的路程很快便被眾人的馬蹄甩在了身後,當來到碣石碼頭時,看到靜靜停在碼頭邊上的漢興號,宇文康和閻柔畢竟沒有到過南方,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船,尤其是在船頭的兩側還包上了一層沉重的鐵板,這對他們來說當真是聞所未聞。

    老劉讓他們也上了漢興號,然後自己陪著他們在船上從船頭到船尾,從甲板到底艙都轉了一遍,同時還回答了他們的一些問題,這才令他們二人在和老劉等人道別之後,滿意的離開了漢興號,在碼頭上一直目送著大船漸漸駛入茫茫大海之中。

    船長周安根據地圖上泉州所在的方位,調整好漢興號前進的方向,由於這次他們只要沿著海岸線前進即可,因此漢興號便不再深入大海之中,而是在距離海岸五里左右的近海中航行,這樣即使不用羅盤,也可以順利的到達目的地。

    只是這一繞之下,原本是一條直線的既定線路已經發生了變化,漢興號所走的距離也比原來預計的六百里遠了有二百多里,加上今天是在近海航行,速度也不如在深海中走的快,所以當天到了晚上,漢興號也沒有到達泉州港,沒辦法只能在海上再過一夜了。

    其他人已經回船艙睡覺去了,但那些槳手們可沒辦法休息,好在有兩班槳手輪流划槳,每過一個時辰大家便輪換一次,因此漢興號在夜間仍然繼續前進,只是老劉也看到這樣槳手們太辛苦了,所以他和周安商量了一下,決定下次航行時再增加一班六十四名槳手,這樣有三班輪流,他們也就沒那麼辛苦了。

    到了第二天上午,漢興號終於看到了那條進入大海的河流,於是漢興號逆流而上,進入這條河沒有多遠便看到了已經修好的泉州碼頭。

    碼頭上的衛兵看到一艘大船駛進了港口,也是慌的不得了,帶頭的也是個軍侯,於是指揮手下的二百人在碼頭上一字排開,準備好手裡的弓箭,同時高聲喊道:「船上的人速速報上你們的來歷,否則不得進港停靠,再往前我們就要放箭了。」

    文丑這次不待老劉發話,早就在船尾對著那些士兵道:「沒看到船上幽州刺史的大旗嗎?告訴你們,船上坐的是刺史劉大人,你們還不快快迎接。」

    他這幾句話把那些士兵給嚇了一跳,現在漢興號已經離碼頭不遠了,有眼尖的士兵看到了幽州刺史的旗號,同時由於老劉他們這次出發後第一站就是到的泉州,並且在這裡呆了幾天,因此有士兵也認出來船上發話的黑大個就是刺史大人的親衛隊長,忙向軍侯證明果然是刺史大人的坐船。

    軍侯一聽是刺史大人,馬上令手下士兵收起弓箭,列隊在碼頭上歡迎。

    等漢興號船尾靠到碼頭上以後,這回有船員從船上跳上碼頭,然後接過船上的船員扔過來的纜繩,拴在碼頭上的木樁上,最後把跳板搭好。

    老劉讓船長周安領著船員在泉州休息,什麼時候出海、目的地是哪裡自己定下來之後再告訴他們,他過一會兒會交代泉州的縣令為他們安排吃住的地方,只是他們要把漢興號打理好了,以便隨時可以出海。

    由於泉州碼頭離泉州城很近,碼頭到泉州城的道路也早就修好了,這樣幾位夫人乘坐的馬車也從船上卸了下來,然後眾人進了泉州城。

    得到消息的縣令急忙趕往碼頭迎接刺史大人,但剛出城門,便看到了老劉等人的隊伍,縣令急忙下馬跪在道旁恭候。

    老劉也看到縣令來了,連忙跳下馬來把縣令拉了起來,泉州縣令姓佟名君,一個多月前老劉在這裡指導民伕修建海港和教那些民伕曬制海鹽的時候,那佟縣令便天天跟在老劉後邊,也學到了不少知識,而且他確實有些才能,所以老劉也挺賞識他。

    跟著佟縣令到了縣衙之中,佟縣令聽手下士兵報告說刺史大人是乘船回來的,便向老劉問起此事,老劉便把自己如何從遼東的旅順港乘坐漢興號回來的經過告訴了他,同時告訴他漢興號現在就停泊在泉州碼頭上,他一定要派人看好了,同時為船上的船員準備好住處,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

    佟縣令得了老劉的指示,連忙道:「劉大人放心,下官一定會做好您所說的這一切。」

    老劉又勉勵了他一番,泉州將來就是幽州與南方沿海各地通商的根據地,再加上海鹽的生產已經有了規模,因此將來泉州肯定是個富得流油的好地方,所以老劉要佟縣令一定要秉公辦事,決不能貪贓枉法,辜負了自己對他的信任,另外他還要盡快把泉州的各項配套設施建設好,如多修客棧、多建酒店商號,在碼頭上修建一些大的倉庫等等,這樣等將來南來北往的客商多了,泉州官府的收入也就上去了。

    在泉州吃過午飯之後,老劉便帶著眾人返回薊縣,泉州離薊縣大概有二百里的路程,中午出發,到了晚上應該可以趕回去。

    今年是個好年景,一路上老劉看到路邊的農田中到處都是豐收的莊稼,一片片火紅的高粱穗和沉甸甸的谷子都預示著今年會有好的收成,但老劉知道,從今年往後,幾乎連續十年都不會再有這樣的好年頭了,以後的天災**會一個接著一個的來到大漢的土地之上,令天下的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整修一新的官道比以前寬了一些,路面也平整多了,因此馬車在上邊前進的速度也很快,等到了傍晚天剛擦黑,眾人便進入了薊縣城中。

    老劉也沒有聲張,而是帶著眾人直接回到了刺史府中,反正身邊的這些人就住在刺史府,荀攸和田豐也是在刺史府中居住,這樣回去有什麼事和他們一起吃飯時就知道了。

    府中的荀攸和田豐忙完了一天的公事,正在準備去飯堂吃飯的時候,手下來報:「刺史大人回來了。」

    二人一聽老劉他們回來了,急忙出了大堂,準備出去迎接老劉等人,可他們剛剛出去,就看到刺史大人已經和戲志才走了進來,二人急忙上前參見,同時也和戲志才互相見禮。

    老劉道:「公達、元皓,你們還好吧,府中的一切可還正常?」

    「是,一切正常,主公這次出去了一個多月,好在幽州現在的各項政事都已按主公的安排有序進行,日常事務有我和元皓足可以應付了,只是主公這趟出去還順利吧?是否又有什麼大的收穫?」荀攸答道。

    「是啊,我也想知道主公這次又有什麼奇聞趣事呢。」田豐也在一旁道。

    「這次我們出去還算順利,首先是在泉州和旅順幫著建好了兩個鹽場,然後把兩地港口的碼頭也都修建好了,最重要的,是咱們幽州自己建造的大船漢興號已經下水了,並且我們這次就是乘坐漢興號回的泉州,然後從泉州騎馬回來的。」

    聽說幽州自己建造的大船已經下水試航了,而且主公他們這次就是乘船從海上回來的,兩人都很驚奇,畢竟老劉出去的時間不長,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把大船造出來呢?其實這件事是因為他們不瞭解,老劉在上次平定遼東蘇僕延部落之後,便已經讓馬均著手建造大船,因此從那時到現在已經兩三個月了,有圖紙,不缺造船技術熟練的工匠,又有資金,大船當然會在短期內造完這也沒什麼奇怪的。

    不過對於兩個鹽場的建成他們都很高興,因為在那個時代,有了鹽那便是有了錢,以前由於大漢的食鹽大多是從南方各地的鹽井中出產的,再加上要經過長途販運,所以到了北方價格很高,現在幽州有了自己的鹽場,所產的食鹽完全可以滿足當地的需求,而且還可以賣往其他各州,為幽州官府增加收入。

    二人突然想起朝廷派來宣旨的太監李強已經到了薊縣十多天了,但由於老劉還沒回來,因此他還在荀攸為他安排的館驛中呆著呢,好在每天都有好酒好菜的侍候著,所以他也不急,跟荀攸他們說等老劉回來,他把聖旨交給老劉再回去,於是荀攸忙把這事告訴了老劉。

    聽說李強是來傳聖旨的,老劉問道:「公達,皇上的聖旨是什麼內容你問過嗎?」

    「我問過,但那太監說天機不可洩露,等您回來了自然就知道了,不過他告訴我絕對是好事。」荀攸答道。

    既然是好事,老劉想那就明天再說吧,反正不管是什麼事也跑不了。

    另外簡雍也從青州回來了,已經和青州太守焦和就在東牟建造港口碼頭的事商量好了,具體的情況明天老劉可以聽簡雍直接向他匯報。

    這時荀攸二人才想起老劉他們已經趕了大半天的路,估計還沒吃飯,忙派人去為主公準備酒席,同時派人去通知薊縣的文武官員,一會兒來刺史府為主公接風。

    幾人又聊了一會兒,下人來報酒席已經準備好了,於是眾人便到了飯堂,參加為老劉舉辦的歡迎晚宴。

    聽說是主公回來了,薊縣的文武官員都已經到了,當然除了荀攸、戲志才、田豐、簡雍外,其他的都是武將,十幾人滿滿的坐了一大桌子。

    眾人已經一個多月沒見到老劉了,自然格外親切,紛紛向主公打聽他們這次出行的情況,對文丑能跟著老劉又是騎馬又是乘船的到處視察更是羨慕的不得了,要求主公下次有這樣的機會一定帶上他們,好事不能讓文丑全佔了,老劉也答應了他們。

    然後眾人開始喝酒吃飯,這下子那些好酒的文武官員都來了興致,尤其是蹋頓等人,今天能夠和文丑一起拼酒,更是高興萬分,當晚眾人都是開懷暢飲,盡興而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