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三卷 幽州 第一百一十三章 躋身王公 文 / 天翔

    第一百一十三章躋身王公

    當靈帝今日在卻非殿朝堂之上,聽到太尉楊賜稟報幽州在自己御弟劉備的治理下,勵精圖治,目前已經將烏桓四部盡數消滅或招降了,使得整個幽州被烏桓人割據了近百年之後,再次完全歸於大漢的統治之下,靈帝聽後心中高興,本朝自打漢武帝之後,北方州郡一直飽受匈奴、烏桓、鮮卑等族的欺壓,雖然漢軍也曾幾次派大軍進行征討,但還從來沒有聽說漢軍竟在幾個月的時間內,便把烏桓四部十幾萬的兵馬消滅了,而且還為幽州增加了幾十萬的人口,這可是給自己的臉上貼足了金,看來自己的御弟著實是個人才,自己一會兒和大臣們商量一下,看看給他什麼樣的賞賜才好。

    於是靈帝開口道:「眾位愛卿,朕的御弟立下如此大功,消滅了烏桓這個禍害我大漢多年的心腹之患,你們看該當如何賞賜於他才好呢?」

    聽了靈帝的話,下邊眾人心中都有些疑惑,靈帝愛財,絕不會輕易用金銀珠寶來賞賜大臣,一般都是用封侯賞爵來拉攏人心,可是劉備上次已經被封了涿縣侯,縣侯已經是侯爵之中最高的爵位了,再往上封,難不成靈帝還要給他封公封王不成?想到這裡,眾人一時之間都沒了主意,更不敢輕易發言,整個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

    看到大臣們都不說話,靈帝有些氣惱,心想朕的御弟立下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該再給他加個封號嗎,實際上他近來每天都是胡天胡帝的,腦子裡根本就不記事,早就忘了劉備已經是縣侯了,再封就只能封公或封王了。

    看到靈帝臉色不好,司徒袁槐站出來道:「陛下,劉刺史所立大功,確實為我大漢近年來所少見,也確實應該給他重賞,不過如果再給他加官進爵,陛下可曾想過他現在的爵位嗎?」

    聽他這麼一說,靈帝才猛然想起上次就封了劉備涿縣侯,那已經是侯爵之中最高的爵位了,如果再給他封爵位,也就只有王公才行,漢朝所封的王公,基本都是皇子才有資格享受的特殊待遇,劉備雖然也是漢室宗親,但他的祖上也不過是中山靖王,因此要封劉備為王可是件難事,這下倒讓靈帝為難了,封爵吧,爵位最少也是個公,要不然就是賞賜金銀珠寶,這可是剜他的心頭肉,所以靈帝想來想去,決定還是給劉備封個公,至於叫什麼公,那就看諸位大臣怎麼說吧。

    「袁愛卿,我當然知道御弟現在的爵位,只是御弟為我大漢出生入死,掃平了幽州的烏桓外族,所以朕覺得即使給御弟加官進爵也不為過,現在眾位愛卿說說,封我御弟個什麼爵位好呢?」

    既然靈帝已經發話了,下面的眾位大臣當然不能反對,而且劉備所立的功勞,再加上他本身就是漢室宗親的身份,因此封個王公確實不過,於是司空劉寬站出來道:「正如陛下所說,幽州刺史劉備為我大漢收復失地,立下不世戰功,而且劉大人本身也是皇親,因此封他個王公的爵位,足見陛下隆恩浩蕩,臣斗膽提議,封劉大人為沮陽公,食五千戶,陛下和各位同僚以為如何?」

    太尉楊賜道:「誠如劉大人所說,封劉備沮陽公,也是為了表彰他為大漢所立下的戰功,同時也望陛下同意劉備為其部下提出的請功的要求,對幽州的文武官員進行賞賜,至於賞金嗎,幽州現在庫廩豐厚,可以讓劉刺史自行解決,還望陛下恩准。」

    一聽太尉楊賜說要賞賜劉備手下的官員,靈帝以為又要破財,當時就直肉疼,可一聽楊賜的意思是由御弟自己解決賞金,那就無所謂了,於是靈帝對楊賜道:「楊大人所說有理,你就按御弟的意思,讓他自行封賞那些有功之人,賞金他自行解決,至於御弟的沮陽公爵位,如果眾位愛卿覺得沒什麼不妥之處,那就盡快給御弟下旨,封他為沮陽公,同時也對幽州的文武官員進行封賞,諸位愛卿可還有什麼其他事情嗎?」

    朝堂之上的書記官已將靈帝的話記錄下來,準備下朝後擬好聖旨,請靈帝過目後再加蓋玉璽,派人送往幽州。

    這時下邊的武官中站出一人,正是朝廷為剿滅張角的太平道而成立的新軍統領,右中郎將皇甫嵩。

    看到皇甫嵩出班,靈帝到:「皇甫愛卿可是有什麼事情稟報嗎?」

    皇甫嵩道:「陛下,眼下臣的新軍已經訓練成軍,同時這幾個月來,我們也派人對多個州郡的太平道渠帥進行刺殺,目前已有七八個太平道的渠帥被我們殺掉了,只是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太平道眼下共有四十餘萬信徒,按地域分為三十六方,現在我們殺了七八個渠帥,但他們還有差不多三十個渠帥,而且信徒人數眾多,還望陛下早做打算,是不是我們先把張角拿下,否則夜長夢多,免得被他們滋生事端。」

    聽皇甫嵩這樣說,司徒袁槐也出班奏道:「陛下,現在各個州郡之中也開始對太平道進行遏制,只是確如皇甫將軍所說,他們的勢力現在太龐大了,如任其發展下去,必成我朝心腹大患,還望陛下早做打算。」

    看到兩位大臣如此說,靈帝知道太平道現在確實到了不得不管的地步了,居然有四十多萬信徒,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只是如何處理呢?記得御弟臨去幽州之前曾經所過,不能急著派大軍鎮壓,否則恐怕會逼張角提前起事造反,自己也沒什麼主意,還是先聽聽諸位大臣的意見吧。

    於是靈帝道:「眾位愛卿,太平道之事現在看來,確實已到了非常危險的境地,如何處理,我想聽聽眾位愛卿的意見。」

    看靈帝這樣說,於是楊賜出班道:「陛下,太平道雖然人數眾多,但多為那些流離失所的農民,因此現在來看,即使他們組成了自己的編制,也屬烏合之眾,戰鬥力肯定很低,無法與我們朝廷的軍隊抗衡,現在我們有北軍和新軍共八萬大軍,臣以為可以派大軍前往巨鹿,捉拿首惡張角兄弟。」

    聽楊賜這麼一說,司空劉寬出班道:「楊大人所說不妥,如果大軍前往巨鹿,則洛陽只剩下南軍守衛,而太平道分佈在我大漢的八州之中,若是他們在各地同時起事,我們該當如何呢,而大軍前往巨鹿,難免會走漏了風聲,會讓張角提前做好準備,所以臣以為楊大人考慮的不周,我們還是應當按照幽州刺史劉大人的建議,先抓首惡之人,然後再將那些太平道的信徒逐步瓦解分化,這樣雖然會耗費時間,但應該說不會引起大的變故,所以臣建議還是採取這種辦法。」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有支持太尉楊賜的,也有支持司空劉寬的,雙方各持己見,吵得不分高下,令本就沒什麼主意的靈帝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這時太常劉焉出班奏道:「陛下,臣聞聽幽州的太平道也曾聲勢浩大,但被玄德採用只除首惡,脅從不究的辦法,將幽州太平道渠帥殺掉之後,給那些無以為生的太平道信徒分配土地或招致郡國兵中,這樣很快便把幽州的太平道勢力徹底剷除了,臣以為此辦法可行,我們可以將玄德的辦法傳諭各州,讓他們也比照幽州的辦法執行,陛下以為如何?」

    眾人看劉焉說的果然有道理,於是靈帝決定採用劉備在幽州所用的辦法,先用各種手段剷除領頭的渠帥,而對於普通的太平道信徒,還是由地方官府負責進行安置,盡量讓他們脫離太平道的控制,逐步削弱太平道在各地的影響。

    下朝之後,書記官將給劉備發聖旨的事交給了司徒袁槐,由袁槐寫好聖旨,將靈帝的意思都寫在了上邊,然後蓋上皇帝的玉璽,派了一名太監前去幽州傳旨,那小太監李強記得老劉對他的好處,於是跟張讓和郭勝討來了這個差事,準備前往幽州宣旨。

    身處幽州的老劉並不知道自己現在的爵位又升了一級,他現在正忙著安排幽州境內幾個海港碼頭的建設,同時,為了將來縮短南方各州與幽州的距離,所以老劉打算首先開通從旅順港至青州的東萊或者東牟的航線。

    要在東萊或東牟建造港口碼頭,這就涉及到如何與青州方面進行協商,青州那邊眼下的刺史老劉已經派人打探清楚了,此人姓焦名和,乃是個志大才疏之人,於是老劉便給焦和寫了封書信,派簡雍親自前去與他相見。

    書信之中,老劉提出為了方便南北商旅的往來方便,自己打算在青州的東萊或東牟建造一座碼頭,至於建造碼頭的費用,完全由幽州官府支付,只是在碼頭建好之後,由幽州派人進行管理,並派兵在當地駐紮進行防衛,而作為土地所有者的青州,每年可以從碼頭收稅,老劉初步為焦和定下一年的稅金,是一百萬大錢,以後如果來往的商旅貨物增加了,還可以適當增加稅金數目。

    要知道那時的青州,是個並不富裕的所在,因此老劉提出給焦和的一百萬大錢,足足抵得上青州官府半年的收入,所以老劉相信對於自己的開價,焦和絕對不會拒絕,這樣自己在青州就有了落腳之地,而更關鍵的是有了東萊或東牟的碼頭,將來南北交通的水上通道就算是打通了,而距離也縮短了幾乎十倍,因此光是為南來北往的商賈運送貨物和人員,每年所收取的船資可能就會有幾百萬大錢。

    簡雍啟程之時,老劉再三叮囑他一定要促成此事,除了答應給青州官府的那筆稅金之外,老劉還讓簡雍帶去了幾件自己帶來的水晶飾品,送給焦和作為見面禮,看到老劉如此重視此事,簡雍也向老劉保證,自己一定要盡力說服焦和,把東萊或東牟的碼頭拿到手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