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三卷 幽州 第一百零四章 軍隊擴張 文 / 天翔

    第一百零四章軍隊擴張

    回到薊縣的老劉開始繼續著手進行幽州的政務和軍事改革,與以往最主要的變化,就是他引入了官員的年終考核制度,由幽州刺史府專門成立了一個官員考核機構,名稱是幽州官員業績考核組,老劉任組長,成員現在有戲志才、簡雍二人,還有其他一些辦事的官員,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前往各地,從當地百姓和地方郡縣官員那裡瞭解各級官員的為官情況,一邊考察這些官員是否能夠稱職,每年的年底在進行統一考核,對於政績突出的各級官員,將由刺史府給予表彰和一定的獎勵,而對於基本稱職的,則對他們提出改進意見,以便於他們能揚長避短,進一步提高,而對於不稱職的,則一律予以撤換,而且這些被免職的官員,可以降級使用,如果水平有了提高,還可以繼續陞遷。

    同時老劉也開始著手進行郡縣合併後的官員調整,由於現在已經上報了朝廷,提出將遼東與玄葂、樂浪與帶方四郡分別合併為遼東和樂浪郡,這樣只要朝廷一批准,那老劉就可以讓石韜繼續在遼東任太守之職,而把田豐撤回到自己身邊,另外帶方郡的太守盧敏也會回來,但他作為一個太守還比較合適,如果在老劉身邊出謀劃策則有些差強人意,所以老劉的打算是讓他去代郡擔任太守,把荀攸替換回來,到時候再把關羽等幾個大將也用一些普通的將官替換回來,那自己身邊可就真是人才濟濟了。

    還有一件令老劉高興的大事,那就是老劉在自己府中後花園所種植的玉米、馬鈴薯和架栽紅薯都長勢良好,那兩個農夫看到老劉到後花園來看莊稼的長勢,高興的對老劉道:「大人呢,我們種了一輩子莊稼,也沒見過您種的這幾種作物,您看那綠油油的玉米,都已經開始長出玉米穗了,馬鈴薯秧苗上也開了不少的花,但是就是沒見結出果實來,而紅薯可是不得了,籐蔓上到處結滿了您所說的那種果實,估計肯定能達到大人所說的畝產兩千斤以上,有了這幾種作物,只要我們在幽州的土地上大面積進行種植,那百姓可就再不會挨餓了,大人您可真是我們幽州百姓的父母官呢。」

    看著那些長勢喜人的玉米和馬鈴薯,老劉告訴他們道:「玉米就是等這些長在玉米稈上的玉米穗成熟後,從玉米穗上搓下來的,而紅薯你們也看到了,就和你們種植的胡瓜(也就是黃瓜,因為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因此被稱為胡瓜)一樣,就是長在這紅薯的籐蔓上,而馬鈴薯就和它們不一樣了,它是長在地下的,上邊開花了,只要經過蜜蜂和大風的授粉,下邊就可以結出很多的馬鈴薯來了,現在你們一定要保證按時給這些作物施肥,以保證它們能有足夠的養分,但也不能太多,比你們平時種的谷子和小麥稍多一點兒就行了。」

    老劉剛才已經看到了,自己帶來的玉米是水果玉米,不僅可以等將來完全成熟後再進行收割,而且在玉米粒飽滿後也可以生吃,但老劉是想把這些玉米當做糧食,因此一定要等到玉米在九月份完全成熟後再收割,而且今年產的這些玉米都拿來當做種子,這樣明年就可以在幽州的各郡縣進行試種,明年的收成就會相當可觀,等後年估計就可以在幽州進行大面積種植了,到那時只要年景好,肯定會把幽州無論是官府的還是百姓的糧倉統統裝滿。

    其實老劉的這幾種作物之所以都能適應這裡的環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些種子來自後世的北京,而現在的薊縣,便是後世的北京大興區所在,地理位置幾乎在一起,而這時土地的肥沃程度又遠遠高於後世,所以才能令老劉帶來的這幾種作物生根發芽,取得比後世更高的產量。

    臨近薊縣的漁陽就出產鐵礦石,因此老劉已經把無極的鐵匠鋪搬到了漁陽,為了用水力拉動風車,鐵匠鋪也是選在鐵礦山腳下的大河邊上,由於工匠們已經熟悉了煉鐵煉鋼的工藝流程,因此漁陽的鐵匠鋪很快便開始成為老劉的兵器和護具製造基地,而且規模比以前擴大了許多,生產兵器和鋼甲護具的速度也大大提高,只是為了保密,鐵匠鋪周圍被老劉用高牆圍了起來,同時派駐了一支三百人的軍隊駐守,負責鐵匠鋪的安全保衛工作。

    至於無極甄家莊院的鐵匠鋪,則繼續生產曲轅犁、鋤頭、鐮刀等農具產品,然後由甄家商隊負責行銷大漢各州,為老劉賺取資金,那裡由於有老劉派去的士兵把守,因此也不必擔心會有人前去搗亂。

    不說老劉在幽州的所為,眼下朝廷與張角的太平道之間,也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了。

    並不是皇甫嵩的新軍故意激怒張角,而是由於有些地方官府看到朝廷似乎開始壓制太平道,因此便自作主張,在各自的領地內也開始排擠甚至鎮壓當地的太平道信徒,令張角現在發展太平道信徒的進程舉步維艱,而且幽州的消息他也知道了,渠帥張牛角不知道被什麼人給刺殺了,而幽州的那些信徒也都因為官府給他們分了田地,紛紛脫離了太平道的控制,還有些乾脆加入了幽州地方的屯田軍,所以現在幽州的太平道信徒已經不復存在了。

    張角心裡明白這肯定是幽州刺史劉備干的,可是他又沒有任何的證據,現在的形勢已經對他很不利了,據從洛陽傳回的消息,朝廷的那支新軍每天都在加緊訓練,而且裝備精良,似乎就是衝著太平道來的,其他各地傳回的消息也令張角頭疼,現在手下的三十多個渠帥竟然被暗殺了七八個,太平道的組織本來就不甚嚴密,有些地方的渠帥一死,其他信徒便作鳥獸散,所以這樣下去,等不到甲子年甲子日,自己的這些信徒恐怕就剩不下多少了,因此張角和護法鬼影與兄弟張梁商量,是不是把起事的日期提前。

    聽張角把最近各地的情況說完,鬼影道:「教主,我記得您以前說過,甲子年甲子日起事,是您按照《太平經》推算出來的,我們輕易更改,會不會對我們的起事不利呢?」

    「確實如師弟所說,如果輕易更改日期,肯定會對我們不利,可是眼下的局勢已經大變,三十六方的渠帥已經沒了七八個,而我們的信徒也少了近十萬人,這樣下去,我怕等到了那一天,我們手下已經無兵可用了,還拿什麼起事,你們說是嗎?」張角道。

    張梁想起那些信徒訓練時的情景,心中就覺得時機未到,因此對張角道:「可是大哥,我們手下的那些信徒訓練的時日不多,根本上不了戰場,上次護法也曾說過,只有經過兩三年的訓練,他們才能真正成為一支精兵,這點大哥你也要考慮呀。」

    鬼影聽張梁這樣說,也在一邊點頭稱是。

    其實張角也知道現在自己手下雖然信徒人數眾多,但他們原來都是種地的農民和城市中的無業遊民,除了一些渠帥有些功夫,其餘的根本就不是當兵的料,可是眼下的形勢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境地,如果自己繼續隱忍不發,那早晚各地的太平道渠帥和信徒們都會被朝廷各個擊破,等到了自己定好的甲子年甲子日恐怕想幹什麼都晚了,怎麼辦?急的張角也是腦門冒汗,突然他想到了上次讓張梁聯繫鮮卑和烏桓幾部的事情,於是便對張梁道:「三弟,能不能聯絡上鮮卑和烏桓的難樓、蘇僕延部落,讓他們配合我們,這樣只要我們這邊起事之時,他們也發兵協助,他們的騎兵可是不容小覷,有了他們的配合,估計我們成事的可能就增大了幾分。」

    「大哥,上次我就和您說過,鮮卑的大王檀石槐現在病重不起,鮮卑各部的大人都在為他死後爭奪鮮卑大王之位而暗做準備,因此他們現在根本就沒時間來幫我們;至於烏桓那邊,您可能還不知道,遼東的蘇僕延部落也被劉備給平定了,現在幽州境內,只有上谷的難樓還在獨立支撐,但上谷地處幽州境內最接近薊縣的地方,那劉備肯定不會容忍他們繼續存在,我估計用不了多久,難樓部落也會被劉備消滅,所以這些人恐怕我們是指望不上了。」

    突然又想起一事,張梁接著對張角道:「還有一件事我剛才忘了說,現在幽州那邊正在大量招募民伕,說是要修建道路和碼頭,只要百姓前去應徵,不但有吃有喝有工錢,等他們幹完這些活以後,還會給他們分配土地,允許他們長期在那裡居住,所以現在不僅是冀州,就連青州、兗州、徐州、并州等地都有大量百姓前往幽州應徵,這其中有不少人原來都是我們各方的信徒,大哥你趕緊拿個主意吧,晚了我們真的就大勢已去了。」

    當真是外憂內患層出不窮,張角現在不光是腦門出汗,渾身也是冷汗不斷,思考再三,張角才對二人道:「師弟、三弟,我看這樣吧,我們一是通知各地的渠帥,讓他們一定小心自身的安全,多配一些貼身護衛,同時嚴格約束手下的信徒,給他們一些好處,決不能再放他們前往幽州;還有就是加緊訓練,購置武器護具,我們的信徒不是不行嗎,那就多花些錢財,找一些江湖人士來加入我們的太平道,只要多出錢,我想總會有人前來投靠的,最後就是我們再忍一段時間,俗話說的好,小不忍則亂大謀嗎,至少到明年,我們的訓練就會有一些效果,而且估計鮮卑內部的王位之爭也該差不多了,那時再聯合他們,對他們許以重金土地,有這些誘惑相信他們肯定會出兵的,你們覺得這樣如何?」

    鬼影張梁二人沉思了一下,也確實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於是二人都點頭稱是,然後他們便按照張角的意思,下去安排人手給各地的渠帥送信去了。

    洛陽的靈帝得到老劉送來的呈報,知道幽州的烏桓已經被消滅了三部,三郡之地也回歸了大漢,不禁龍顏大悅,看來御弟對自己承諾的驅逐外族的事情已經基本做到了,那下一步等平定了上谷難樓之後,御弟就要揮師北上了,這樣一來,大漢的疆域就要得到擴張,大漢最強盛的武帝在位時也沒完成的大業,就要在自己的手中實現了,這樣一來自己豈不成了比武帝還要英明神武的一代聖君。

    高興之中的靈帝對老劉的其他要求一概答應,這樣老劉合併二州的事情,也就得到了朝廷的同意,同時靈帝還同意了老劉提出的在邊境各州中設置郡國兵和常備戍邊軍的要求,只是軍費一定要由各州自行解決,另外戍邊軍的人數也由各州按自己的能力來決定,但最多不能超過五萬人。

    有了朝廷的批准,老劉組建一支五萬大軍的目標已經不再有什麼障礙,於是老劉開始對幽州各郡的文武官員進行一些調整,以便在自己的身邊能有足夠的謀士和武將,這樣自己在清除掉上谷的難樓部落之後,才好策劃北伐大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