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三卷 幽州 第八十七章 定計除惡 文 / 天翔

    第八十七章定計除惡

    在老劉上報給朝廷的公文之中,還有一封老劉寫給太尉楊賜大人的私人信件,在這封信中,老劉對目前大漢的軍制提出了一條建議,目前大漢的軍隊中,朝廷的北軍名義上是用來戍邊的,但並沒有在邊疆駐紮,而是在大漢的都城洛陽常駐,待有戰事之時,再開赴戰場,因此不管是從這支軍隊的訓練水平,還是其對邊境外族的震懾作用都明顯不足,而真正鎮守邊陲的,還是那些處於大漢最外圍州郡的郡國兵,只是這些軍隊的兵餉不是由朝廷提供的,而是由州郡地方官府自行解決,因此大漢現在郡國兵的戰力更弱,人數也都很少,只能用來守住城池。

    像老劉來到幽州後,要求每郡至少配備五千常備郡國兵,同時在徵召上萬屯田軍的做法,在大漢已經是絕無僅有,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老劉有甄家做後援,再加上自己的那些發明都賺了大錢,因此不愁軍費,尤其是前一陣子漁陽平叛,從張舉家中又搜出了上萬兩黃金,所以幽州的軍費就是十幾年也夠用的了。

    老劉提出的,便是要在處於邊境上的州郡除了招募郡國兵外,每州還要有一支常備的戍邊軍,人數要比北軍少,控制在五萬以內,這支軍隊的作用,一是抵禦外族的侵略,二是在足夠強大的前提下,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主動出擊,起到為大漢開疆闢土的作用,同時為了給朝廷節省開支,這些戍邊軍的軍費完全有地方州郡官府支付,而且戍邊軍在朝廷有需要時,也可以調動這些戍邊軍,到其它州郡執行軍務。

    當老劉先把自己的想法和戲志才說了以後,戲志才沉思了半晌,連呼主公真是奇才,他們都明白,現在大漢的十三州之中,也只有幽州才有足夠的財力養得起戍邊軍,而其它地處南方的交州和西北的并州、涼州都是荒涼之地,能養得起郡國兵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再讓他們出錢招募一支戍邊軍根本不可能,而且老劉的這招是看準了靈帝的心思,雖然他只是個平庸的皇帝,但也想建立一番功業,只要不用他花錢動腦子,老劉的這個提議他肯定會同意,這樣受益的當然是老劉了。

    還有一點,就是幽州現在已經在薊縣有了兩萬的常備軍隊,而這次整編了烏桓騎兵後,又增加了一支兩萬的突騎營,長期下去,肯定會被別人知道,那時要是有人出面,告老劉一個私自增兵的罪名,恐怕老劉的仕途就危險了,只要靈帝和朝廷能採納老劉的這個提議,那幽州的軍隊問題就堂而皇之的解決了。

    只是二人商量了一下,覺得不能貿然把這個提議直接呈報給朝廷進行廷議,而是先給太尉楊賜大人過目,爭取得到他的支持,另外再給宮中的常侍張讓和郭勝等人送些錢財,讓他們幫著說話,估計這項提議就會很容易通過廷議了。

    現在幽州十一郡中,就剩上谷和遼東兩郡仍在烏桓的難樓和蘇僕延部落手中,老劉和戲志才商量了許久,決定還是先向遼東的蘇僕延下手,一是蘇僕延部落的實力比難樓部落弱,二是遼東郡由於在蘇僕延手中,將幽州的帶方和樂浪兩郡與其他各郡都分隔了開來,只有先拿下遼東郡,才能將整個幽州連成一片,同時那幾郡也是將來向北方的扶余、婁挹、高句麗和三韓動手的跳板,所以必須先出兵遼東,取回遼東郡。

    之所以先取遼東,老劉還有一個想法,因為遼東郡正是在遼東半島之上,而在遼東郡的最南端,便是後世的大連,當時只是一個小縣城,名字叫沓縣,這裡可是一個天然的海港,只要把沓縣拿下了,老劉便可以在那裡建造海港,發展自己的水軍,同時爭取盡快造出鋼鐵戰艦,以沓縣為基地,將來就可以迅速跨過渤海灣,到達東萊,同時也為將來的東渡做好準備。

    至於難樓部落佔據的上谷郡,由於地處漁陽、范陽和代郡之間,除了北邊的鮮卑,現在已經被漢軍包圍了,目前各郡的郡國兵都已經配備整齊,而且有史阿和呂曠帶領的一隻三千人的輕騎兵作為機動部隊,在各郡之間游弋,加上上次自己在追擊張舉之時,狠狠的教訓了他們一下,相信短時間內他們不會有什麼行動,等自己把遼東郡拿下來了,再回頭收拾難樓不遲。

    眼下幽州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人才的匱乏,老劉從洛陽回來時帶回的那些人才,當時覺得很多,但到了幽州之後,都被派到治下的各郡擔任太守去了,眼下老劉的手下只有戲志才和簡雍二人,而大將也一樣,成為各郡的都尉,隨著自己將來地盤的不斷擴大,這方面的問題還會更為突出。

    因此老劉和戲志才商量了一下,決定在幽州境內廣徵賢才,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不管其出身如何,只要經過確認名副其實的,那就可以由幽州刺史府直接起用,然後根據其才能的高低,任命為相應的官職,這樣對緩解眼下的人才匱乏問題,會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還有一個問題,是老劉自打來到幽州後一直再考慮的,那就是如何處理幽州境內的太平道信徒。

    幽州毗鄰冀州,與張角的大本營巨鹿相距不遠,因此幽州的太平道信徒也是人數眾多,據各地根據老劉的授意統計出來的太平道信徒在幽州的數目,總計達到了三萬餘人,當然主要分佈在幽州遼西以內的幾郡之中。

    由戲志才派到幽州各地的細作也傳回了消息,幽州的太平道信徒現在被編為一個大方,渠帥名叫張牛角,為人粗豪,孔武有力,手下還有幾個小頭目,現在他們都在范陽郡的廣陽縣城居住。

    老劉和戲志才看著放在桌上的這些資料,沉思良久,戲志才對老劉道:「主公,志才也知道太平道在我幽州,便如長在我們身上的毒瘡,其於我大漢也是如此,不除不快,但現在正如主公所說,他們已經成了氣候,我們在下手的時候,一定要把各方面的對策都籌劃好,免得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了我幽州的當下的大好局面。」

    「公皓說的有道理,但太平道也正如公皓所說,乃是毒瘡,任其發展最後必成大害,所以我想我們如何能在暗中將幽州的太平道剷除才是上策,至於其他州郡的太平道信徒,有朝廷組建的新軍和皇甫嵩等人主持大局,我相信也必能取得成功。」

    「既然如此,那主公我們也不妨採用一些非常手段,派我們的親衛隊前去廣陽,伺機將張牛角刺殺,同時要求當地郡縣的官府對其他的信徒,採取既往不咎的方法,讓他們主動脫離太平道,只要能不再與太平道有瓜葛的,都由當地官府分給他們土地,那些加入太平道的信徒,據我們瞭解確實大都是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只要他們有了土地,有了糧食,就不會再死心塌地的跟著太平道了,而對於那些頑冥不化的,則必須採取嚴厲手段,該殺的殺,該抓的抓,只要我幽州各地官府都能這樣做了,志才覺得太平道在我幽州恐怕也就再無生存之地了,主公覺得如何?」

    聽完戲志才的建議,老劉考慮了一下,確實如他所說,現在不能大張旗鼓的對太平道進行鎮壓,否則把他們逼急了,搞不好張角會來個狗急跳牆,把起義的時間提前,那樣自己還是沒有達到當初的設想:把黃巾起義消滅在萌芽之中,最不濟的,也是要讓黃巾起義的規模大大縮小,這樣就不會對整個大漢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了。

    老劉點了點頭道:「公皓所言極是,我看就按你所說的,我們在幽州境內秘密發佈一道命令,將剛才公皓所說的方法傳諭各郡,只是刺殺張牛角之事,便如公皓所說,派我們的親衛隊前去執行,破虜膽大心細,可堪此重任,就讓破虜帶人前去如何?」

    「主公知人善任,破虜將軍確是執行此任務的首選,那我下一步就安排下去,盡快讓破虜將軍帶領親衛隊前往廣陽縣城,在短期內完成刺殺張牛角的任務,同時把秘密公文下達到各郡,要求各郡太守按照命令執行,同時做好防備,把史阿和呂曠將軍率領的輕騎兵機動部隊派到廣陽附近,如果當地的太平道信徒有異動,就配合廣陽的郡國兵進行鎮壓,爭取把太平道在我幽州早日剷除。」

    「好,那公皓明天就發下命令,爭取在我們北伐之前,把太平道這個毒瘡從我們身上去掉,那樣我們的北伐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針對遼東和太平道的計策定好,老劉和戲志才又把出兵遼東的時間確定了一下,在高順前往廣陽執行刺殺張牛角的同時,老劉帶領其他人在無垠繼續操練整編後的突騎營,爭取在半個月後,突騎營的戰鬥力得到一定提高後,那時高順的任務估計也完成了,大軍再向遼東進發。

    接下來的日子裡,老劉白天與蹋頓等大將一起,對突騎營的士兵進行強化訓練,終於見識過老劉武功的烏桓騎兵在看過老劉以一敵三,輕鬆戰勝蹋頓、赤莫罕和赤延的圍攻,而且最後老劉奮起神威,將赤莫罕那一百零八斤的狼牙棒挑到半空後,令在場的烏桓騎兵幾乎把老劉奉為神人,紛紛跳下馬來向老劉跪拜,而突騎營也從此死心塌地的成為老劉麾下的一支鐵軍。

    晚上,老劉在烏延留下的那張大床上有了烏雲的陪伴,自然少不了房中樂趣,尤其是烏雲性格豪放,比起老劉的幾個漢人妻子來,少了幾分矜持,而且她的身體也比甄姜她們幾個強壯,老劉的任何要求她都是來者不拒,對於老劉的各種新奇嘗試,烏雲也一樣樂此不疲,令老劉夜夜體會到那種欲仙欲死的美妙滋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