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重生之魔神傳

第一卷 第70章 弟子打人事件 文 / 七夕使者

    第70章弟子打人事件

    從人的常規思維角度出發,周小波實不宜於此刻出頭的。

    然而,作為仙緣城內的頂級大訟師,看待問題的角度自然與常人有異。

    若他滿腦子都是普通人的思維模式,又怎麼可能於眾多訟師之中脫穎而出呢?

    旁人不能理解周小波的舉動,可是作為仙緣城另一位頂級大訟師的郭大剛,卻是深明內中的關竅。

    他將此事在內心略作推算後,也忍不住被周小波把握時機的能力暗暗折服。

    首先是,周小波此刻有不得不出頭的理由。

    因為攜同來此的宋大嘴,在扔鞋修士的纏夾不清下,竟然也陷入了矛盾的漩渦中。作為盟友,周小波有義務於此時參與進去,助宋道德脫身。

    其次,他與宋大嘴前來,為的是對付郭大剛,哪知事情越搞越複雜,已經脫離了原先的軌道。他若再不出手,此事必將陷入僵局。無功而返倒是小事。最怕的是會被人說成,氣勢洶洶而來,清潔溜溜敗退。

    第三,此刻雖然有些混亂,卻還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若是再等下去,等到那咒娘子爆發開來,局面勢將無法善了。事情一旦演變到那一步,他將再也沒有出手的機會。

    他來前是作過精心準備的,本就打算以有算攻無備,打郭大剛一個措手不及。可要是他連出手的機會都沒撈著,那他準備下的種種手段可就全打了水漂。在如此有利的局面下都沒能打擊到郭大剛,對他周某人的聲望還是信心,都將會是個打擊。

    這周小波雖然話語不多,可其話語之中卻天然透著一股讓人信服的氣勢來。

    那位扔鞋的,在周大訟師開口之後,居然就真的安靜了下來。

    不瞭解情況的,還以為那人是周訟師的托呢。

    只有郭大剛知道,那人絕不可能是周小波的托。

    因為此人確實是他的孿生兄弟,名叫郭小剛。

    只是這兄弟兩人都有著一樣的無賴脾氣。因此,兩人從小就是死對頭。

    可能大家看到此處會有疑問,兩個人一樣的脾氣,豈不正該臭味相投,惺惺相惜才對。又怎會成為對頭呢?

    關於這點疑問,只要仔細拜讀過過李宗吾先生所著的《厚黑學》一書的人,自然可以解開。

    李先生在書中對於無賴這種品質是大為激賞的。他通過對華夏歷史上各個時代的成功人物之性格進行比對研究,其中尤以政治人物為甚,得出了一個驚人一致的結論來——所有這些成功人物,他們都有一個驚人的共同點就是具有『無賴』精神。在此基礎上,他又對中國文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深入的發掘後,他又得出了一個更加叫人瞠目結舌的結論『華夏文化的精髓就是教人如何成為無賴』。

    通常我們管那些為了利益可以不要臉面,什麼下作的手段都能使得出來的人為無賴。

    無賴的核心就是為了利益。沒有好處,無賴也不會亂撒潑的。

    這種極端重視利益,重視到為了利益,可以捨棄一切的人,必然也是極度自私的人。

    現在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了,兩個極度自私之人,兩個為了獨佔利益可以拋開一切的人,別說是親兄弟,就算是親父子也不會合得來。

    因此,兄弟倆自從懂事後就什麼都要爭搶。等到兄弟倆再大上一些後,家裡就再也沒有安穩的時候。天天吵,天天打。最後,他們的父母實在是不勝其擾,不堪其煩,老兩口收拾了一下後,一起離家出走了。

    父母的離家出走,不但未能起到警示作用,倒使得兄弟倆為了房屋產權的歸屬,鬧得更凶了。

    郭大剛認為自己是長子,家產理應由自己繼承。

    郭小剛卻說,父母是給你這個不孝子給逼走的,你怎麼還有臉來繼承家產呢?

    兩人這麼爭來爭去,又沒個仲裁,差點就要拔刀相向了。

    誰知那郭小剛正好被凌天門的長老看中並收為弟子後,直接跟著去了凌天門。

    這才避免了一場兄弟鬩牆的慘劇。自從郭小剛走了之後,兄弟倆幾百年來再也沒有碰過頭。

    當然了,這事情也就兄弟倆知道。這種並不光彩的事情,自然也不會去跟外人訴說的。

    幾百年來,仙緣城裡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郭大剛還有個同胞兄弟的事情,早就為人們所淡忘。

    周小波勸止住了郭小剛後,面向人群,抬起雙手後又重重的向下一壓道:「各位道友,請暫且安靜一下。容周某說幾句話。至於其他的事情,請在聽完我這番話後再做決定。」說罷,周小波向著人群做了個揖,意示懇切。

    等到人群完全安靜下來之後,他向著孫勝己招了招手道:「這位小兄弟,請移步。剛才郭訟師把訴狀交給了你,你能代我們讀給大家聽一下嗎?」

    說實話,這種場面孫勝己以前從沒經歷過。更遑論還要他當著這裡近千名修士的面來大聲誦讀什麼『訴狀』了。

    地球上的修仙者一向都將自己看得比較高。如果是叫他與眾人交流一下修行經驗,他倒也不在乎人多人少。可是這誦讀訴狀似乎是世俗中人才做的事,叫他一個堂堂的曾經的大修士情何以堪啊!

    可是當他眼睛掃過現場的這些人後,發現這裡修為最差的似乎都比自個要高時,內心裡面那份屬於修士的驕傲也變得有些鬆動了。

    再看到大家迫切的眼光後,他於是把心一橫對自己道:「算了,咱也入鄉隨俗吧!」

    孫勝己拿起訴狀,快步走到周小波身邊,微笑著跟他點了下頭,又笑著跟底下的聽眾打了聲招呼,這才翻開訴狀,用眼睛掃了一下後,不由得愣了一下。

    他發現,這件訴狀竟然是用篆書與符文交錯寫成。

    原來,周小波知道郭大剛沒有什麼修煉天賦,對符文肯定瞭解不多,他就故意將符文寫入了訴狀中,又設計讓宋祖德出面,逼郭大剛親自誦讀訴狀。想要叫他出一個丑。那郭大剛一旦出醜後,亂了方寸,官司打起來就會容易許多。

    孫勝己並不知道那麼多,還以為這就是仙緣城人的書寫習慣呢。他又將訴狀多看了幾遍,先在肚子裡把符文翻譯成華夏文,這才朗讀了起來。

    事情的經過其實很簡單。

    郭大剛這些年也算得是功成名就,名利雙收了。

    有錢有地位之後,郭大剛自然就不會再和下人們擠在一起了。

    就像許多的富人一樣,郭大剛也在東門租下了一個院子,供自己和弟子們飲食起居。

    這郭大剛原本也就一草根,身上也沒長什麼雅骨。

    可這人要是一旦發了財,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以後,他接觸的圈子就和以前大大的不同了。

    那些以前總是用鼻孔看他的大人物,如今卻成了平起平坐的好兄弟。

    而以前那些與他平起平坐的好兄弟,如今卻成了需要仰他鼻息的下等人。

    身份改變了,周圍的圈子改變了,生活的習慣自然也改變了。

    人也變得更講究了。這『講究』兩字,說穿了就是附庸風雅的意思。

    沒錢沒地位的時候,人為了生計不得不一刻不停息的奔波勞累。如果在這種狀態下,還要追求什麼雅致的話,就會讓人說成是假大先生。

    有錢有地位之後,你如果還是只懂得一味的低頭苦幹的話,又會被斥為沒有生活品味。

    一個沒有生活品味的人,他是不會被一個講究生活品味的圈子給接納的。

    郭大剛為了更好的融入所謂上層社會的圈子,自然需要讓自己變得更有品位一些了。

    於是他從穿著打扮到行為語言,甚至臉上的一顰一笑開始,強迫著自己改掉了以前的習慣。

    當然了,僅僅這些改變還是不夠的。就連他原本的興趣愛好甚至傢俱佈置等,也都得處處顯示出一個『雅』字來才行。

    凡間有句話叫『三代才能成就一個紳士』,可見的一個人要從根本上改掉俗氣,成為雅士是何等的艱難。

    幸好修士的壽命要長得多,腦子也更加好使一些。

    經過一兩百年的刻意改造,郭大剛也從一個地痞無賴變得越來越有紳士神韻了。

    就在前不久,他家從門口進出時,突然就覺得光禿禿的門口顯得很沒品味。

    於是就讓弟子動手,在門口佈置了一個小花圃。這樣一來,郭大訟師的寓所頓時就顯著雅致了許多。

    只是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純粹就是心血來潮,忘記了要先翻一翻那本早先記得爛熟的《仙緣城城市管理條例》了。

    條例上是明確禁止居民隨意改變住所外觀的。

    城公所的職員很快就找上了門來,要求郭家將那小花圃拆除並恢復原貌。

    那天郭大剛還偏偏不在家。城公所找上門是由郭大剛的弟子接待的。

    這倆弟子都是郭大剛成名後收下的。沒有陪師傅經歷過那段潦倒時期,所以行事就比較囂張。當然了,這裡面也有郭大剛故意放縱他倆的因素在內。

    畢竟,郭大剛在仙緣城內算是個有頭有臉的公眾人物了。很多事情他自己是不適合出頭的。這時,打頭陣的就是自己的手下以及弟子了。

    手底下的人自然是扮的惡人,而他老人家只需居於幕後,運籌帷幄即可。假如手底下的惡人遇到了狠人,弄得不好收場。這時候就該輪到他出來打招呼,善後了。當然,人家郭某人現在已經算是個紳士了。

    這紳士雖不一定就是良善之人,人前卻必定是個講理之人。

    對於手底下人的惡行,郭某人自然是一概不知。如今人家投訴到門上,自然表示要認真查辦,嚴肅論處了。

    等到他親自出面,與人將事情解決後,所謂的查辦,論處自然也就輕輕掩過了。

    所以,那天城公所找上門後,與那郭大剛的弟子就爭論上了。

    而郭大剛的弟子自然也不是什麼善茬,雙方就在郭家的花圃門口吵開了。

    一個要他們立刻清理掉,一個托詞說要等請示過師傅後,才敢動手。

    這城公所都親自找上門了,你還拖著不辦,這就是明著在落城公所的面子了。

    於是城公所的工作人員,根據《仙緣城城市管理條例》,不但開出了罰單,還要要將花圃給沒收。

    這樣一來,雙方就起了衝突。大家就開始推推搡搡起來。

    我們說過,仙緣城全城都被陣法給籠罩住的。這陣法不光有記錄影像功能,還有禁**能。

    煉虛期以下的修士,在仙緣城的公共場所是不能使用法力的。

    修士之間打架,也只能像普通人一樣依靠拳頭和牙齒。法器都不能掏出來。一掏出來就會被大陣給沒收。

    這幾位推推搡搡的就推出火氣來了。

    三個城管對兩名郭大剛的徒弟,五個人你一拳我一腳,冷不丁還會把人咬上一口。

    對於這些修士來說,這般打法是不可能真正傷到人的。

    你就算將人揍成豬頭,那人只要回到屋內,將法力運轉一遍,那些浮腫自然就會消除。

    五人正打得熱鬧的時候,那郭大剛回來了。

    這使得原本處於下風的兩名弟子精神為之一振,頓時就將劣勢扳回不少。

    這兩名弟子是打算趕在師傅喊停之前,多佔一些便宜回來。

    誰知今天郭大剛不知是吃錯了藥,還是在外面弄壞了心情,居然一反常態。

    他不但沒有擺出一副和事佬的姿態來勸停這場架,也沒假模假樣的對弟子劈頭蓋臉來上一段罵。

    反而是在聽得弟子的呼救聲後,捲起袖子就加入了這場架。

    這麼一來,場面上倒是公平了。

    三對三的打鬥了起來。

    這郭大剛本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雖貴為金丹後期修士,其鬥法水平還比不過一個築基初期的小修士。

    可是今天一切都是那麼反常,郭大剛就彷彿剛打了雞血,勇猛的一塌糊塗。三拳兩腳的就將對手給擺平,接著又幫助徒弟干倒了對手。

    在擺平了三位城管大大之後,郭大剛跟自個徒弟擺了擺手,又瀟瀟灑灑的出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