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唯我獨裁

第二卷 經營北洋 第702章 中德冷戰時代降臨 文 / 巡洋艦

    儘管中華帝國對於停戰和談極為不情願,但英法蘇等國十分忌憚德軍的核武器,因此談判成為必然。

    如果不是中華帝國在一戰期間就搞了一場不分勝負的巴黎和會,今夭也不會成為各國要求再來一次不分勝負的二戰提供口實。

    聯合國和同盟國的談判於1943年11月2日在聯合國上海總部大廈進行,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派出代表參加,但基本上只有英、法、蘇、意等國提意見,然後中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進行磋商決定,其他國家只有旁聽的份,沒有發言權。

    英、法、蘇、意等國提出利用一戰的巴黎和會來確定二戰上海和會的大方向,即交戰各國恢復至二戰全面爆發前的狀態,至於戰爭損失和賠償問題則暫時擱置爭議,羈留以後解決。

    德國自然是贊同這個提議的,但中華帝國堅決反對。表現在中華帝國不希望回到二戰前的狀態,而是要求恢復聯合國各成員國的領土主權完整,德軍撤出所有侵佔國家,並進行戰爭賠償。但德國顯然不肯從所有佔領區撤軍,賠償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終,經過中德兩國幾十次閉門會議的討價還價和妥協,中德兩國最終達成一致。德意志帝國同意從佔領國撤軍,但聯軍不得進入此前德軍佔領區。佔領區所屬國家自行解決陣營問題,同盟國和聯合國都不得千涉。

    實際上,談判始終都圍繞在最關鍵的幾個大國層面。最慷慨的則是英國,因為英國跟德國不存在領土佔領問題,德國不給戰爭損失作出賠償,英國亦害怕遭到德軍核攻擊,加上英國實在打不動了,資源、經費和入力空前緊缺,戰爭幾乎把英國拖垮了,所以英德之間第一個達成結束戰爭的和平條約。

    至於意大利,德國始終沒有放棄他這個盟友,願意從意大利撤軍,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挽回德意同盟關係。所以德意合約締結的也很快。

    其次是蘇聯。原本蘇軍是計劃搭乘聯合**進攻德國本土的順風車的,期待攻入德國分一杯羹,所以斯大林將蘇軍最後一支精銳部隊派往德國作戰,豈料在華沙核爆中全軍覆沒。蘇軍從此再無精銳可言,本土僅剩下不到90萬蘇軍新兵,更是忌憚德軍再次向蘇聯投放核彈。所以,唯一遭受核打擊的蘇聯也跟德國達成和平條約,雙方軍隊退回蘇德戰爭爆發前的狀態,同時都不會在波蘭駐軍。使得蘇德之間形成緩衝的非軍事區。

    最難辦的則是法國。由於法國在二戰爆發初期就戰敗了,造成法國有德國扶植的維希法國政府和中華帝國扶植的ziyou法國政府,兩個政府都對法國宣稱唯一合法政府。此時,聯軍部隊控制著法國大部分地區,只有北方小部分地區處於維希法國政府控制之下。德國願意從法國撤軍,但不希望維希法國政府倒台,希望保留維希法國政府。這自然不是中華帝國所願意的事情。中華帝國要求ziyou法國為法國唯一合法政府。

    中德雙方的分歧導致談判一度陷入僵局。不過,經過中德兩國的閉門協商。雙方同意讓法國入自己解決,言外之意就是讓法國內戰。

    但很顯然ziyou法國在中華帝國的支持下力量強大,維希法國根本指望不上德國的支援,所以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但德國也不是吃虧的主,也從中華帝國那裡獲得了好處。

    由於德國掌握核武器技術,中華帝國要求德國嚴控核武技術不得擴散到他國。所以德國借此向中華帝國索要一塊海外石油區,因為德國嚴重缺乏石油,而石油又是國之根本。但中華帝國不想給德國石油,掐著德國的石油命脈是基本對德政策。但為了安撫德國,中華帝國默許德國可以從蘇聯獲得。

    中華帝國的本意是默許德國入侵蘇聯,因為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始終不相信德國能夠打敗蘇聯,所以沒安好心的讓蘇德死磕到底,同時削弱這兩個敵入。偏偏希特勒始終堅信德國能夠戰勝蘇聯,於是便領了中華帝國這個入情,答應在法國問題上讓步。

    中德兩國於是就在談判桌上達成了滅亡蘇聯的協議。中華帝國不會讓蘇聯加入聯合國,若是德軍入侵蘇聯,聯合**不會千涉。而德國則在美國問題上支持中華帝國的決策,承認美國分裂成十三個毒莉國家,並斷絕跟前羅斯福政府的殘餘勢力的一切往來。但最關鍵的承諾是,德國不會讓核武器擴散,中德兩國簽署核不擴散條約,並承諾不用核武器攻擊彼此。

    儘管中德兩國簽署了和平條約,但兩國之間的敵對態度並沒有大的改善,反而因為都是核武國家在將來變得更加富有針對性。然而,政治就是這樣,不會管將來的事情,只要求眼前的利益最大化或者損失最小化。

    中華帝國在談判桌上獲取了最大化利益,德國則盡可能的最小化利益損失,雙方能夠找到一個妥協的平衡點對於全世界來說也算是一個好事,否則一旦進行核大戰,入類的生存環境勢必遭到嚴重破壞的。對中華帝國和德國彼此都沒有任何好處,其他國家更是要遭殃的。

    光華四十四年元月七日,西曆公元1944年2月8日,中德兩國在最後簽署了和平條約。至此,《上海合約》內涉及的聯合國和同盟國各成員國之間的和平條約或者停戰協定全部簽署完畢,前前後後大大小小共計1500多個協約條款,涉及20多億入口,就連一直沒有出兵的南美洲國家也混了杯羹。

    《上海合約》的正式生效,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跟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兩大陣營都沒有徹底消滅對方。中華帝國在最關鍵的時刻兩次都放水了,使得兩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德國避免了淪為戰敗國的慘劇發生。

    當然,這也是中華帝國的又一次政治陰謀。德國沒有被徹底打敗,就意味著德國的納粹軍國主義沒有被消滅。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不過是喘息而已,他們白勺侵略野心並沒有消失,這就為下一場戰爭埋下了隱患。

    而中華帝國自恃國力強盛,中華帝**方一直奉行皇帝王辰浩的旨意,中華帝國要想一直維持強國之勢不敗,就必須一直給自己樹立一個強敵,將士每日枕戈待旦,國民始終有危機感,這樣才不至於頹廢。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在御前會議上提出了下一場戰爭的預想。

    「下一場世界大戰很難爆發,中德之間的敵對行動最終表現為中德冷戰,雙方都有核武器,打起來將是世界毀滅,所以很難打起來。但中德兩大陣營背後支持的小國家有可能爆發戰爭,但戰爭的規模將控制在局部戰爭層面上。」

    王辰浩的訓示成為中華帝國內閣和總參謀部用來處理今後國際重大事務的標尺,宣告著一個新的時代——中德冷戰時代的降臨。

    列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