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紫苑清輝:絕代寵妃

第九卷 何當共剪西窗燭 第三百七十一章 深入百花會 文 / 雨竹月影

    第三百七十一章深入百花會

    卻說付先生問起晉王,若是找到了王妃他會怎麼辦?

    晉王悵然道:「我還有選擇的權利嗎?」付先生歎了口氣,一瘸一拐地走向酒桌,就聽晉王長歎一聲。

    此時,凡是相關的人,沒有誰是能夠將自己解脫的!有情還是無情,很多時候沒有人能說的清楚。或許,人痛苦的根源就在於一個情字吧!本來是完整的一顆心,動了情,就好似拿一把刀將它剁成兩半,分在兩側,再也無法癒合!

    晉王如此,身在那遙遠福建的語詩,心中也是矛盾重重。

    跟著陸嘯峰來到這裡,她親眼見到了陸嘯峰那眾多的部眾,見到了他的百花會!

    她不解,陸嘯峰為何有這麼強的自信?就算他不知道她身為晉王妃的身份,他也是親眼見過那欽差的令牌的,那就應該知道她至少是朝廷的人,是皇上身邊的人。而他是一個反賊,難道他真的不怕她將他的一切稟報朝廷之後,將他治罪嗎?

    為什麼他們會冒著殺頭的危險去和強大的朝廷作對呢?語詩想不明白,但是有一點她很清楚,他們必定是對朝廷有些做法有怨言的。在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下,百姓對朝廷即便是有諸多不滿,他們根本沒有方法表現。

    從京城出來的這一路上,她看到兩江還有浙江有那麼大片的良田被權貴和豪強所圈占,百姓的生活困苦,並不像是自己所聽到的那樣!不可否認一點,新政鼓勵民眾革新農業設備和方法,朝廷也是給了許多獎勵,並且組織了專門的人員來進行相關的研究和調查,農業的產量是在增加。可是,真正辛苦勞作的農民們又得到了多少的實惠?

    她這才明白了,自己在王府和皇宮裡的錦衣玉食是如何來的了!

    在這裡,她又見到了那些深受倭患的百姓,這裡是沿海地帶,百姓多以捕魚為生。可是,倭寇在海上橫行,又跑到了大陸上來,繼續為害我朝百姓。唐繼海的閩浙總督,討賊不利,致使倭患多年不絕。

    陸嘯峰在這裡聯合了紅蓮教組織百姓自救,如何自救呢?他們主要在官軍沒有駐紮的地方活動,給當地人教習武術,幫助他們建立村民自衛團,組織百姓逃避倭匪的追殺。這六七年下來,從福建沿海道福建內地,信奉紅蓮教的民眾越來越多。百花會也把福建當做一個重要的據點,在這裡開始發展重大起來。

    語詩親眼目睹陸嘯峰是如何帶人與前來偷襲的倭寇作戰的,每次只要發現了倭寇上岸,就有負責偵查的百姓發送信號,村民們就會躲藏到安全的地方,紅蓮教就會和村民自衛團一起將那些來犯之敵斬殺。語詩就派出喜珠跟著他們一起去轉移百姓、參加戰鬥,喜珠很是英勇,武功也高強,百花會中許多人都讚歎說「這小丫頭,年紀輕輕就有這麼好的身手」!可是,在看到喜珠高超的武藝的同時,還有一個事實是他們無法忽視的,那就是喜珠的狠毒,她出手總是會一招致命,下手極狠,內行人一看就知道她是個殺手出身。和喜珠一起出去執行任務的人回來後就將這情況稟報了陸嘯峰,他只是一笑而過。他的視線時常在那個忙著替傷員包紮傷口、救助傷者的女子身上,不論傷者成了什麼樣子,她都是一絲不苟的救治。身上穿著的粗布衣服時常被鮮血染紅,臉上的汗珠一顆顆滴下來,她從來都不喊累。大家都讚歎說「這年頭也有這麼強悍的女子啊」!

    平時休息時,語詩和喜珠就會幫著村民們一起幹活,和婦人們一起為男人們補衣裳,當然,喜珠就不會拿針了,她那拿慣了刀劍的手根本不會用針。語詩的針線活做的比以前好多了,為了節省開支,陸嘯峰也是穿著打著補丁的衣裳,是語詩給他補的。雖然針腳還不夠好看,可他總是穿在身上。

    語詩也幫著給一起戰鬥的同伴們準備飯菜,也和大家一起端著碗開心的吃著粗茶淡飯。看著眼前的她,陸嘯峰總是無法把她同那個身居王府、被人前呼後擁、享受著錦衣玉食的王妃聯繫起來。在他的眼裡,她更像是一個純真的鄰家小妹,而非傳聞中勾引皇帝的王妃。

    其實,一到福建,語詩就在百花會的總部見到了這個組織的高層,有一部分人甚至讓她感覺到很不平常,絲毫不像是那些落草為寇的人。他們對陸嘯峰的尊重,不僅僅是對待總舵主那麼簡單,更像是,像是,她說不清的感覺。

    她不知道這個百花會的總部具體在哪裡,她一路跟著陸嘯峰,卻絲毫沒有搞清楚路線。到了那裡時,她也沒有出過門,只有待在那四堵牆圍起來的院子裡。或許是陸嘯峰為了保密的緣故吧!畢竟,她已經知道太多了。她所知道的這些,對陸嘯峰就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有一天夜裡,就在她和喜珠兩個人在房裡聊天時,有人敲門,來的是一個中年男人,好像是那個被稱作雁四叔的人。她們不知道大晚上的這個人來找她們做什麼?

    誰知雁四叔一關上房門,就向語詩行了禮,道:「拜見娘娘!」語詩和喜珠都一驚,剛要否認,雁四叔就從懷中掏出了一塊鐵牌,放在了桌子上,喜珠走過去一看,大驚失色地望著他,他微笑道:「自己人!」

    語詩走過去接過牌子,問喜珠,喜珠說「這是內衛的腰牌」,說完便向雁四叔行禮道「見過前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