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異域縱橫記

第十一卷:《潛龍在淵》 第八十七回:培根玩火瀆上帝,但丁賦曲咒教皇(下) 文 / 文衍

    浩浩蕩蕩的隊伍,懷著除惡務盡的激情,在幾位德高望重的教士率領下,各路民眾匯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奔向王宮。

    王宮裡,國王愛德華一世正饒有興致地看著牛津大學教授羅哲爾?培根演示實驗。幾位大臣戰戰兢兢地在一旁陪同。只見培根將幾種粉末混在一起拌勻,挑出小小的一點點,放在紙上用火點著——「唰」地一聲,一道耀眼的亮光騰起!

    大臣們嚇壞了,都不禁倚著牆壁,恨不得能穿牆逃到外面去。可是國王鎮定自若,眼睛裡反而發出欣喜的亮光。

    這時外面的呼聲傳來,幾名騎士面色凝重地奔進來,向國王報告情況。一聽民眾雲集,大臣們面如土色。這種情況可不好對付,搞不好就會變成動亂。

    頭戴王冠的愛德華一世端坐不動,神情剛嚴,冷靜尋思,不發一言。

    大臣們不敢吱聲,焦急地等待。大量民眾已經聚集在王宮外面,喧嘩聲震動宮廷。

    在眾臣焦急的眼光中,愛德華一世緩緩站起,先對衛士吩咐道:「你們幫教授先生把桌子上的東西收好。」說罷,愛德華一世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向外面。幾名騎士跟隨而出。

    培根一大把年紀了,經歷過無數風波,並不怎麼吃驚,歎口氣,將桌上紅的、白的、黑的、靛藍的、土黃的……好些碎塊、粉末,以及瓶瓶罐罐裝著的液體逐一收起。衛士雖有幫助收東西的君令,卻對那些東西滿懷敬畏,根本不敢動手,只好在旁邊畢恭畢敬地哈著腰。

    廣場上,威嚴的國王拂袖而來。一碰見愛德華一世那剛嚴的神情與銳利的眼神,帶頭的幾位教士馬上停止了激昂的呼叫。請願的民眾氣勢大沮,心底由狂熱變成了震懼。一大片人不再喧嘩,好些人撲通撲通地跪倒了。

    教士們先前已經準備好理直氣壯質問國王的話,這個時候卻沒有誰能夠說得出來。一位老教士帶著哭腔,仰望愛德華的鬍子,求懇道:「我們的英明的主上啊!請,請一定要制止那老瘋子……」愛德華往下一瞪眼。老教士馬上改口:「啊不,那、那老教授……的研究。命令他,停止褻瀆上帝吧!」

    民眾隨著一片哭腔。一位老貴族也懇求道:「陛下啊!請告訴他不要再冒犯上帝,以免給我們國家帶來災難啊!」

    下面的人跟著央求,一片亂哄哄的聲音。

    愛德華一世沒有耐心再聽,大吼一聲:「肅靜!」

    廣場立時靜了下來,鴉雀無聲。

    愛德華以威嚴而憐憫的眼光凝望了一陣他的臣民。然後,愛德華揮舞雙手,激情沸騰地宣講道:「你們知道嗎?我們國家看起來安詳寧靜,但是,那是眼前!要再看遠一些啊!我們國家非常危險!北非的、中東的異教徒,打敗了我們的十字軍!東正教跟我們的天主教決裂,拜占庭帝國吞併了我們十字軍辛苦建立的拉丁王國!我們的聖地耶路撒冷,依然看不見收復的希望!基督的陵墓,還在異教徒的魔掌之中!我們的教廷,卻沒有氣魄和力量!我們的盟友法蘭西,目光短淺,與我們貌合神離!我們的近鄰威爾士、蘇格蘭,屢屢和我們作對,桀驁難馴!」

    一連串的慷慨陳詞,撞擊著臣民的心胸。廣場之上,沒有一個人再敢喧嘩,都側耳聆聽著。

    愛德華繼續揮舞手臂,高聲宣講:「我們國家,並不富強,而且時刻處在戰爭邊緣,十分危險!能夠使我們擺脫這種危險處境的,就是一位偉大的學者!他能使我們的國家強大,能使我們的軍隊戰無不勝!能讓法蘭西俯首貼耳,能使異教徒灰飛煙滅!能讓聖地響起我們虔誠的讚美詩,能使聖墓不再群魔亂舞!他就是——我們國家的救星和驕傲,培根教授!」

    演講至此,聽眾低著頭,側著身,面面相覷。都不料事情會演變成這個樣子,本來是要來討伐上帝的敵人,沒想到經過陛下這麼一說,培根就變成了國民的救星、教廷的救星、聖墓的救星了。

    愛德華的宏亮聲音繼續著,慷慨激昂,越發慷慨激昂……

    這次請願風波,終於不了了之。培根再度逃過一劫,保全了老命。

    愛德華一世,史實上便是一位十分英明的名君,奠定了後世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基礎。英國歷代君主,以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和維多利亞女王最為有名,但實際上,伊麗莎白和維多利亞對英國的貢獻都不能與愛德華相提並論,只不過是採摘果實之人罷了。愛德華才是種樹之人!

    漢昭帝、漢宣帝時期,是漢朝最為鼎盛的時期;可是如果沒有漢高祖、漢武帝進行開拓,不會有漢朝的盛世。伊麗莎白和維多利亞,不過也就是漢昭帝、漢宣帝這樣的普通英主,愛德華的統治才是英國崛起之根本。

    愛德華一世對於英國有三大貢獻:第一,統一英倫三島。這個意義,毋庸置疑是英國崛起的必要前提。這個功績可以與秦始皇統一七國相提並論。儘管秦始皇死後天下又亂,但中國的大一統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儘管愛德華死後蘇格蘭一度又脫離英國,但畢竟愛德華初次實現了英倫三島的大一統,並在有生之年加以鞏固。

    第二,奠定英國議會制基礎。政治制度的先進,是後世英國崛起的首要原因。封建王權過於強大,則使貴族與平民階層的自由和創造能力受到壓制(如中國);但是封建王權被過分削弱,則國家凝聚力散失(如波蘭),愛德華一世恰恰實現了一個比較恰到好處的均衡。十三世紀初「無地王」約翰(「獅心王」理查的無能弟弟)在各地領主的迫使下,簽署了《自由大憲章》,開全世界君主立憲制之先河。然而由於「無地王」及其繼任者的孱弱,君權被過度壓制。到了愛德華在位時,運用自己的強勢,重新加強了王權,使得王權與議會的權力達到一個良好的平衡點。這樣,英國的君、臣、民能夠達成利益上的一致,同心同德振興國家。

    第三,這也許不是愛德華有意所為,不過,英國的學術界遠沒有歐洲其它地方禁錮那麼嚴密,因此愛德華在位時,英國的科學發展快於別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一批優良學府在科學與哲學領域的率先探索,亦是後世英國崛起的一大動力。

    以上是現實世界的歷史,而在這個世界呢,由於炎漢的緣故,愛德華更不得不快馬加鞭!隨著炎漢的商品向歐洲滲透,炎漢的故事亦炎漢國王趙矜拚命在搞火藥的研究,很快便想到韃靼人用火炮攻城略地的事。正好培根是西方歷史上第一個搞出了火藥的人,已經實驗成功了。愛德華如獲至寶,立即請這位天才科學家來王宮,將他的發明好好講述,看看哪些可以應用在軍事、哪些可以應用在民生。如此一來……大英帝國之崛起,大有提前之勢!

    由於愛德華給培根撐腰,倫敦的風波總算平息。

    無獨有偶,此時的南歐亞平寧半島上,另一股風波在發展,在蔓延,很快遍及意大利各邦。從教皇國的首都羅馬開始,那不勒斯、佛羅倫薩、比薩、博洛尼亞諸城先後掀起一股聲勢浩大的遊行,同樣也是群情激昂,同樣也是喊著「打死」、「燒死」、「砸死」、「絞死」。

    這卻是因為一部作品,激怒了廣大教士與善男信女們。在這個宗教具有強大控制力的黑暗時代,任何人對教會的挑戰,都會惹起狂熱信徒的強烈反響。為了反對科學以及其它不同的聲音,善男信女們可以光明正大地幹出殘忍暴虐的事情——譬如史上有名的女數學家海帕西婭,因為觸怒教會,被信徒們劫持凌辱,最後剝光衣服,拿銳利的蚌殼一塊一塊地剜下肉來,奄奄一息之時再斬斷四肢,投入火中。

    類似這樣用火刑「淨化」掉的異端分子,歷來不知道有多少了,時至今日,還在不斷重演。

    與培根堪稱難兄難弟的另一位先驅者,正在狼狽逃竄。這就是但丁。培根是實驗科學先驅者,但丁是文藝復興先驅者。他們的思想太過於領先時代,使得他們遭受了無數的嘲笑、白眼、造謠、誹謗……顛沛流離,命運坎坷。但是,正是他們以及這個時代若干敢於反抗教會、追求真理的人,一同敲響了中世紀宗教桎梏的第一道喪鐘。

    但丁創作的《神曲》,是文藝史上一部不朽巨著。《神曲》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部,但丁以之批判教會,痛快淋漓。

    在這個時代,到處是宗教勢力。培根要搞科學,只能披著宗教的外皮;但丁要搞文藝,也得藉著宗教的名義。他在《神曲》中以一個正直教徒的身份,痛斥教皇、主教、教士等大大小小宗教家們「日夜在那裡用基督的名義做著買賣」。他揭露宗教家們幹著買賣聖職、敲詐勒索、荒『淫』無度、迫害民眾等醜惡的行為,「使世界陷入悲慘的境地」。他指控宗教家們「沉湎於金錢的『淫』★穢污臭」、「到處斷絕上帝賜給人民的麵包」。他又強烈地直指羅馬教廷是「污血的溝,垃圾的堆」,控訴「聖殿變成了獸窟,法衣也變為裝滿罪惡麵粉的麻袋」!

    這樣的作品問世,帶來的風波怎麼可能不大!於是,意大利各地的遊行、集會,就在教會的默許並暗中支持下,如火如荼,愈演愈烈。

    不得已,但丁只好倉惶逃出佛羅倫薩,隱姓埋名,躲避起來了。究竟躲到哪裡去了呢?可能是比較開明的威尼斯?可能是與教廷有著嚴重矛盾的法國?一般人不得而知。要是給一般人都知道了,他當然就死定了。

    (待續第八十八回:未婚夫婦困峻嶺,忘年兄弟斫連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