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新城舉兵》 第十七回:詭計一出女將擒,阿嬌滿屋男主驚(上) 文 / 文衍
壯士斬了大公,提起虎牙長戟,戟尖與橫刃上點點鮮血滴落。起義軍齊聲吶喊,東斯軍看見切爾耶夫大公被斬,盡皆喪膽。後面趙矜率領人馬追到,即令人控制西城門。餘下的東斯軍如被風捲殘雲一般,或死或降。
壯士自己不知斬的是大公,只因大公衣甲華貴,故此殺他。趙矜聽見東斯兵哀鳴:「大公死了!」又喚葛裡申來看地上頭顱,果然是大公。壯士見趙矜氣概不凡,後面又有大纛跟隨,已經知道是大將軍,趕緊下馬拜於道旁。
趙矜忙下馬相扶,笑道:「這位壯士,好生了得!敢問你的大名?」
壯士拱手答道:「主公,不敢當!小人名喚齊勁。」
跟隨壯士的十幾騎漢子也都過來拜見主公。他們個個弓馬嫻熟,原來以前都是宋軍。齊勁家在樊城,也是世代將門,年少時因父親歸南宋大將呂文煥管轄,齊勁便跟在呂文煥手下效力。當年,呂文煥以孤軍堅守襄陽、樊城兩地,頑強抵擋元軍南侵,被圍多年巍然不動。可惜南宋皇帝聽信奸臣讒言,未曾進行有力支援。兩地糧草、軍械日漸消耗,終於樊城先被攻破。齊勁之父慨然舉火全家『自殺』。那時齊勁單人正在襄陽城中,不知家裡消息。後來呂文煥降了元朝,齊勁只好隨著投降,之後才知道了全家死難的消息,肝膽欲裂。元朝要加齊勁的官位,讓他做將軍,率領部下攻打宋朝。齊勁不肯接受,觸怒了當權者,更因為獻計取襄樊的張弘范進言陷害,齊勁遂與不肯倒戈的一批部下被發配到遠疆為奴。雖然身為奴隸,齊勁仍然暗暗發奮,將苦難當作磨練,以扁擔堅持習武,忍辱負重,一片苦心,就是為著有朝一日能夠回到中原,殺死大仇人張弘范。
隨著趙矜率眾舉事,新城中埋沒豪傑競相呼應,起義終於大獲全勝。
新城西南大約一兩里距離便有一條河流,再過數十里又有一條,這兩條河流大致平行,是新城的天然屏障。它們上面都有兩座石橋,連成兩條東西向的道路,一通新城西門,一通南門。趙矜命令一批將士出城,火速控制那些橋樑,扼住逃敵回歸之路,擴大戰果。
那麼,接下來還剩下一個問題:王宮怎麼辦?不拿下王宮,就像心臟中嵌了一顆釘子,怎麼都不舒服。如果東斯聯軍的主力打回來,那時外有強敵,內有隱患,豈不危險之至?
可是要拿下王宮,又沒那麼容易。防守的雖然只是兩千多女人,但她們有兩千多張勁弩,可不是好對付的!宮牆既高,又有護城河,再說起義軍幾乎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烏合之眾,如果強行攻打,只怕傷亡幾萬人也未必打得下來!
怎麼辦?趙矜在起義前就已經跟二十二騎討論這個問題,一時沒有良策,只得先起義再想辦法。現在起義成功,趙矜一邊令何安平、烏達等集合人馬,組織軍隊,頒布軍規,準備守城以抵禦長毛大軍;一邊自引李荼、蕭銎等,來看王宮情況。
一看之下,委實不好攻打。趙矜回憶自己當天從王宮裡出來的情形,就覺得這王宮防禦體系太過完善,強攻難以奏效。怎麼辦呢?忽然間,趙矜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喚過李荼、蕭銎,附耳低言。二將初聽之時面有難色,覺得主公這條計策應屬於不折不扣的詭計,有悖於堂堂正正之道。但再一想,只要能夠奪取勝利,免得許多人白白喪命,就算詭計又有何不可?《孫子兵法》都說了:「兵者,詭道也!」
於是趙矜自己穿上二十二騎先前所穿的衣甲,扮成一個蒙古兵。李荼、蕭銎與原班手下都穿上原先的衣甲,夾帶了趙矜,還加上幾十個強壯的頭領,劉商、戴得功、高敬和等人都混在其中。這數十人馬當先,只裝作是李荼的手下。又叫鹿裔、鹿祥領了挑選過的數百名沉得住氣的起義軍,埋伏在外宮兩側的建築裡面。再令李圭、齊勁帶領一支隊伍,列隊在宮門外等候。
這時的外宮空空如也,宮門已經被庫雷法魯先前攻打時打破。鹿裔、鹿祥率人往兩廂裡埋伏好了,李荼便率領數十騎馳向內宮。
起義這事情鬧得極大,內宮中的闊闊甘當然也聽到了外面極大的動靜,卻不明所以。想要開門出去看個究竟,但怕一不小心反而丟了王宮,因此沒有輕動。
現在李荼等數十騎在內宮大門外呼叫,女守衛們慌忙稟告闊闊甘。闊闊甘見是李荼,親自來問話。李荼單騎馳到內外宮之間的長拱橋上,下馬作答,瞞過了被俘、被押上刑場等事,只說自己那天保護貴官殺出重圍,貴官已經安全逃離。自己覺得可以利用奴隸們奪回新城,就潛入城中活動,許諾讓他們變成自由民,組織他們趁東斯軍鬆懈時舉事,果然奪回了新城。
闊闊甘沒有聽出什麼問題,心中大喜,連誇李荼忠於汗王,汗王回師必有重賞。於是她便下了宮牆,出門與李荼相見。看到李荼手下有好幾名校尉都是自己認識的,闊闊甘更不懷疑。卻不知,某個喬裝改扮的小兵,一雙眼睛正滴溜溜地看她呢!
闊闊甘又問也黎花真下落。這一點趙矜卻沒有跟李荼事先商定。李荼頓時猶豫了一下。趙矜聽不懂他們用蒙古語對話,無法給李荼眼色提示。
闊闊甘疑惑地問:「我女兒究竟如何?」
李荼只得答道:「這……夫人恕罪!我等尋覓您的女兒不著,只怕……只怕已經給東斯人殺害。」
李荼這猶猶豫豫,在闊闊甘看來卻是十分正常。當下闊闊甘掉下眼淚,歎道:「可憐她了!我實在也沒辦法救她!都是我的不好,早知她性情剛烈,就不應該派她出去。」於是闊闊甘遂招呼親隨,要親自去尋也黎花真,如果沒死是最好,死了也要見屍,才能安心。
林宓悄聲把闊闊甘之意告訴趙矜。這正中趙矜下懷,就向李荼使眼色。李荼明白,牽過自己的坐騎,請闊闊甘騎上,自己拉著馬向外走。蕭銎等人都各自盯好闊闊甘的親隨。
來到外宮,出了正門,闊闊甘看到齊勁、李圭等許多人馬列隊,問是什麼人。李荼說是這次收買的苦力,答應讓他們翻身做自由民。
闊闊甘點頭,心裡卻想:「奴隸終究是奴隸,卑賤的命,還想翻身?且先利用著他們,等到汗王率領大軍回歸,用不著他們了,再抓起來做苦力!」
於是闊闊甘回身招呼親隨們,就要分頭尋找也黎花真。不料趙矜將手一揮,苦力們在前,數十騎在後,立時發難!
變起倉促!闊闊甘還來不及呼叫,即被趙矜拉下馬來,摁倒在地,用預先準備好的布團將她堵了嘴巴。闊闊甘雖有膽略,武力卻不怎麼樣,哪能敵得過趙矜?當下闊闊甘死命掙扎,掙不脫,束手就擒。很快,親隨們盡皆就擒。
擒拿過程不免發出了一些聲音,但從外宮大門到內宮距離很遠,難以聽聞。趙矜又令人假傳闊闊甘命令,要女守衛們盡皆放好武器,離開內宮,回家看視各自的親人。女守衛們一來不知究竟,二來惦記親人,一聽說可以回家,趕緊蜂擁而出。出到外宮大門,只見闊闊甘大人與親隨們俱被拿下,頓時都呆住了!
「抵抗的拿下!不抵抗的釋放回家!」起義軍一邊大呼趙矜預先教好的口號,一邊圍捕起來。眾女人雖然也有一些要抵抗的,但她們都很仰仗闊闊甘大人指揮,現在闊闊甘大人已被拿下,沒有指揮,又無武器,該怎麼辦?
前有苦力,後有伏兵,中有已經練得十分擅長活捉女人的某大將軍,這一場混亂,很快也就平定。至於其中滿場是呼聲、四處抓女人的熱鬧場面,不登大雅之堂,難入正史之中,也就不提了罷!
奪取王宮,才算搞定全城。至此,趙矜大大鬆了一口氣,親自來勸闊闊甘投降。可是闊闊甘剛被取下堵嘴布,就狠狠唾了大將軍一口!
偌大英雄,竟然給女人吐了滿臉唾沫……趙矜惱羞成怒,氣得真想要與死鬼大公切爾耶夫不謀而合,刮之。再想,算了,眾目睽睽之下,還是顯示涵養為宜。趙矜便吩咐將闊闊甘及其親隨暫時監禁,有空了再來勸降。其餘不論蒙古女人還是色目女人,都送回家吧。她們的家中原本只剩下老人小孩,東斯軍攻佔新城以後那些老人小孩都是受欺負的對象,有的當場被殺,其餘也被奪去了牲畜和口糧,餓得翻草根,好些都快餓死了。趙矜基於人道主義,派人進行善後,將城中倖存的蒙古人與色目人集中起來,發給糧食,進行安撫。
人道主義思想在這個時代其實過於超前,趙矜草創的政策只怕有點兩面不討好。蒙古與色目人未必感恩,還在盼望汗王殺回來;非蒙古與色目人,則不免有一些人要鬧意見。比如李圭,就強烈主張應該把蒙古人殺光,只留下女人小孩做奴隸——就像先前蒙古人愛干的一樣。
建立一個政權,實在是瑣事紛雜!還好趙矜在軍民心中形象高大,威信不可動搖。主公吩咐,必須遵行,因此儘管有人鬧意見,總體上各種事情還是有條不紊實施。
這也多虧何安平,以他深受道家思想熏陶的腦筋,就大力支持趙矜的人道主義行為。道家思想在宋元時代的影響力是很大的,不但漢人,就連蒙古人也接受。當年成吉思汗因為寵信道士丘處機、李志常等,聽了他們勸告,才開始少殺人命。
當下新城之中,各種事情多賴何安平主持,李荼、蕭銎、鹿祥、李圭、齊勁等比較有文化的人也都盡力幫手,秩序才漸漸井然。
趙矜以往看書沒有白看,懂得萬事不必一概親力親為,只要善於用人就行了!善哉,善哉,那麼,讓他們去忙吧!大將軍自去好生休息,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待續本回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