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雛鷹展翅 第五十七章 廢立皇帝 文 / 草牛
第五十七章廢立皇帝
話說曹操憑藉著王允的幫助,喬裝打扮為其家丁逃出了洛陽,一出洛陽城,他便晝伏夜出,直到出了虎牢關,方一路狂奔,回到了家鄉兗州陳留郡。
董卓接到屬下報告說曹操逃走了,倒也不以為意,在他的心目中,袁紹和袁術兄弟要重要得多,他們所掌握的軍隊俱是精銳部隊,如果一旦發動進攻,董卓自己也沒有太多的把握能打贏。
為了拉攏袁紹兄弟,董卓讓少帝下詔,封袁術為後將軍,袁術自知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對抗董卓,又不願依附董卓。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家族乃四世三公的豪門世家,自己又是嫡出,不像袁紹是庶出,身份是何等的高貴,怎麼可能俯身聽命於一個西北蠻荒之地的小地主呢?
袁術沒有辦法,只得倉惶逃出洛陽,逃到了荊州南陽郡。南陽富庶,人口眾多,有袁家大量的產業和封地,還有一支私募軍隊,袁術到了南陽後依舊可以維持他在洛陽時一樣奢靡的生活。
袁術臨走前還留了封信給董卓,意思是母親身體不好需要人服侍,萬事孝為先,我這就回家鄉去陪伴母親去了。董卓看後,冷笑一聲,將信扔在了地上。
袁術跑了,還有袁紹在,於是董卓便又開始試探袁紹了。
這日,早朝散後,袁紹正匆匆往外走,忽聽背後有人喚道:「袁將軍……袁將軍,留步!」
袁紹聞言停下腳步,回頭一看,董卓挺著個大肚子向他走來。
袁紹抱拳施禮道:「原來是董大人,不知喚我有何事?」
董卓身材高大,肚子也大,因長年行武,身手倒是十分敏捷,快步走到袁紹面前,用手摸了摸自己臉上那濃密的鬍鬚,問道:「袁將軍覺得當今聖上如何?」
「這……」袁紹心中暗怒,背後隨便議論皇帝,這哪裡是臣子所為。
董卓彷彿沒看見袁紹的臉色一般,他倨傲地對袁紹說:「天下之主,應該選擇賢明的人。今劉辯愚昧懦弱,行為不端,劉協似乎還可以,我想立他為帝。如果還不行,劉氏的後裔也就沒有留下的必要了。」
袁紹心頭火起,剛欲發作,眼角的餘光窺見呂布斜斜地站在董卓的身後,手持方天畫戟,威風凜凜,雙目怒視自己,便只好強自壓抑下心中之怒氣。
袁紹不答董卓的話,默不作聲地用手緊緊握住佩刀,然後向董卓拱了拱手,揚長而去。
袁紹直接回到了府邸,想起周瑜前不久的一封來信,忙拆開來再看,上面只寥寥數語,寫道:「本初將軍,董卓殘暴,如欲廢立,君宜速避走。有空可到居巢一敘。周瑜」
袁紹歎道:「唉……想不到公瑾竟能未卜先知,他自己已經先我抽身而退了,孟德和公路也各自遠走他鄉,我呢,該如何是好?」
思來想去,袁紹一夜未眠,天邊剛剛露出魚肚白時,他方決定放棄在洛陽的家業,簡單收拾下金銀細軟,命家僕保護好自己的家眷,使用簡陋的車馬,先從西門出發,繞道往冀州而去。
袁紹自己裝作無事,照樣去處理公務,隔了幾日,天未放曉,袁紹帶幾個貼身家僕,悄悄地從東門溜出洛陽城。臨出城門時,袁紹將朝廷所頒符節掛在城門上,一路逃亡到了冀州,和家眷相會。
得到袁紹逃走的報告,董卓大怒,心道好你個曹操、好你個袁術、好你個袁紹,天堂有路你們不走,偏偏要和我作對,我就要讓你們死得很難看!
董卓當即下令通緝袁紹,那時王允正好在場,聽到董卓的命令,忙上前勸說道:「董大人明鑒,這廢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紹不識大體,因為害怕逃跑,並非有其它意思。現在通緝他太急,勢必激起事變。袁氏四代廣佈恩德,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如果袁紹招集豪傑,拉起隊伍,群雄都會乘勢而起,那時,關東恐怕就不是您所能控制得了。」
自董卓進京後,王允處心積慮地貼近董卓,甘心當他的狗腿子,取得了董卓的信任。他表面上溫順服從,實際上是為了保護少帝和朝中百官。
董卓見王允如此說,有些遲疑,說道:「那你說該怎麼辦?」
王允拱手答道:「袁紹其人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所以不如赦免他,給他一個郡守當當,那麼,他慶倖免罪,也就不會招惹事端了。」
「那……讓他去哪裡當個郡守比較合適?」董卓問道。
王允眼珠一轉,忙道:「原渤海太守高洪上表,稱病請辭,那裡地處偏遠,安置袁紹當是不錯。」
「好,那就讓袁紹當這個渤海郡的太守吧。」董卓不以為意地說道。
董卓除了排除異己,也大肆拉攏朝中百官,凡是願意順從他的,得到的待遇是陞官加爵,凡是心懷不滿欲對自己不利的,一律由呂布帶兵屠戮全家。
董卓對呂布十分喜愛,對呂布非常大方,上馬金下馬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不久,就認呂布為義子,統領洛陽的衛戍部隊--虎賁軍。二人父子相稱,相處倒也十分融洽。
當朝家蔡邕曾任議郎,當初因直言上書皇帝而被放逐朔方,後來遇赦返回鄉里。當地官吏王智原來與蔡邕有私怨,便彈劾蔡邕有誹滂政府的言論,蔡邕又被迫離家逃命,浪跡江湖,歷時十二年。
董卓對蔡邕的盛名和才氣早有所聞,便特別徵召他進京任官,蔡邕不想再涉及政治,婉言拒絕。
董卓便威脅蔡邕:「如不聽命,我將誅殺你們全族。」蔡邕恐懼,只好回到洛陽。董卓大喜,任命他為祭酒,十分敬重蔡邕,後來又不斷陞遷他的官職,蔡邕三天之內,歷遍「三台」,官至侍中。
蔡邕有女蔡文姬,年方十二,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蔡文姬從小以班昭為偶像,也因此從小留心典籍、博覽經史。並有志與父親一起續修漢書,青史留名。
一個秋日的夜晚,董卓在府中大擺筵席,宴請朝廷百官,眾官中有不想去的,迫於董卓的『淫』威,也只得硬著頭皮去赴宴。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董卓站起身來,腰懸長劍,手持酒盞,聲若洪鐘地說道:「各位大人,今日天遠氣清,明月高懸,我的心情十分爽快,來,我敬各位一杯!」
說罷,董卓將手中的酒盞高高舉起,一飲而盡。
眾官員也參差不齊地舉杯,有的人滿臉諂媚,有的人無可奈何,有的人面無表情,也有的人撇撇嘴,不屑一顧。
飲罷,董卓咳嗽幾聲,說道:「我有一議,想聽聽各位的意見。」
眾人亂紛紛地回道:「司空大人請講。」
「明公有話請講。」
「董大人,請講。」
董卓環視全場,嚴厲的目光在每個人的臉上掃過,沉聲說道:「當今聖上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廟,沒有資格擔任天下的君主。為了國家和漢室江山著想,我想傚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的故事,廢掉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天子!」
全場頓時一片寂靜,連一根針掉下來都可以聽得見。
突見一人躍出,手指董卓說道:「兩漢王朝恩德佈滿四海,萬民擁戴,國豢民安。今皇上年紀雖小,但並沒有惡行傳佈天下。你如果要罷黜皇上,改立新帝,恐怕沒有人贊同你的意見。」
那人鬚髮皆白,神色不怒自威,正是尚書盧植。
董卓見有人公然反對自己,不禁大怒,喝令身旁的士兵將盧植推出斬首。
侍中蔡邕見狀忙上前施禮道:「司空大人息怒!司空大人息怒!今晚宴會,氣氛祥和,實不宜殺人的呀。」
董卓氣哼哼地說道:「盧植匹夫,對我太不尊重了。」
蔡邕見機說道:「這確實是盧植的錯。不過,盧植乃海內大儒,學生眾多,在民間頗有聲望。今天如果因為這件事就把他殺了,人民就會很怕您,也會很恨您,天下的儒生就不敢來投奔您,這樣對於您來說,就是得不償失了。」
董卓冷靜了些,想想蔡邕說的確實有道理,便恨聲道:「既然蔡侍中求情,今晚我就饒盧植一死。不過,這尚書的官事肯定要罷的,盧植,你明天一早就給我滾出洛陽,滾得遠遠的,回到你的家鄉涿郡去。」
盧植雙眼直盯著董卓,彷彿兩團火苗一般,他不發一言,推開身邊的士兵,轉身大步走出門去。
隔日為甲戌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逼何太后下詔書廢黜少帝,詔書寫道:
「孝靈皇帝不究高宗眉壽之祚,早棄臣子。皇帝承紹,海內側望,而帝天姿輕佻,威儀不恪,在喪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穢發聞,損辱神器,忝污宗廟。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而乃有闕,罪之大者。陳留王協,聖德偉茂,規矩邈然,豐下兌上,有堯圖之表;居喪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聲美稱,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可以承宗廟。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
數日後,劉協即位,即為漢獻帝,時年九歲。
改立獻帝之後,董卓將自己陞遷為太尉,成為三公之一,掌管全**事和前將軍事務,後又自封郡侯,拜國相,躍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權。
廢立皇帝之後,董卓又對何太后看不順眼,認為她有礙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動和樹立威信。於是,董卓又大會群臣,向大臣們數落太后所謂的罪行,說她如何如何逼迫婆母永樂皇太后,以致皇太后憂慮而死。這種違背婆媳常理、不講孝順禮節的教法,應當受到嚴厲懲處。之後,董卓便責令何太后遷居永安宮,不久,董卓嫌何太后礙事,便暗中派人毒死了何太后。
可憐一代皇太后,也算頗有風華,竟然落得個如此淒慘的結局。
通過對中央政權最高階層人員的更換和處理,整個東漢政府幾乎完全受制於董卓:皇帝的廢立、朝臣的任免、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由董卓說了算。此時,野心極度膨脹的董卓,已經目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