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無限萬象通明錄

第八卷 謊言與真實 第18章 口生蓮花舌輕狂9 文 / 希帕蒂亞

    雖然嘴上對獨孤鳳說著不必擔心的話,但是孫瑜在看到了素素回來了之後還是鬆了一口氣,「有遇見怪叔叔要帶你去看金魚嗎?」

    路西法似乎完全習慣於自己女性的身體和身份了,「怪蜀黍沒有遇見,」她回答道,「不過我在路上遇見了一個熟人,」素素閉上眼睛點了點頭說道,「還是這個身體特別不願意遇見的人。」

    「誰啊?」孫瑜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我想這個人你也會很在意的。」素素含笑說道。

    「到底是誰啊?」看著素素的笑容孫瑜心中一動,「難道是李靖?呀,李世民已經到了洛陽了嗎?」

    素素含笑不語。

    孫瑜瞇著眼睛開始自言自語了,「李世民這個時候到洛陽來,是王世充準備和李密開戰了嗎?」

    「顯然,」素素笑瞇瞇地說道,「劇情已經走上了正常的軌道。」

    「那裡正常了?」孫瑜瞇了瞇眼,「實際上我對於時間很是不敏感,話說我們在洛陽已經呆了多少天了?這麼長的時間我都沒有出去惹事,我簡直給我們無限世界的參與者丟臉啊!」

    「你的計劃?」素素瞥了孫瑜一眼。

    「我不確定和氏璧對我有沒有用處,不過看看也好。」孫瑜這樣回答道,「既然李世民已經到了洛陽,那麼說明慈航靜齋近期應該會有所行動,因此,我不如。」

    得得得……從外面傳來了激烈的馬蹄聲,孫瑜豎起了耳朵,同時身體急忙閃到了窗邊,拉開了二樓的窗戶,看著下面大隊的人馬從街道上奔馳而過。

    「似乎是王世充的人馬?」素素在一旁悠悠的說道,「往皇城方向去了。」

    「這是什麼狀況?」孫瑜有些奇怪了。

    「不管是什麼狀況,」素素說道,她眼睛中有一絲精光閃爍,「眼下似乎可以在洛陽城裡面看到那三個攪風攪雨的傢伙了,真是太好了,我都有些等得不耐煩了呢!」

    孫瑜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看著艷光四射的素素,心道徐子陵他們此時還會為了這個女人和李靖翻臉嗎?

    孫瑜迅速地飛出了旅館,快速地跟到了路邊眺望王世充的隊伍,在前往皇城的人中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寇仲的身影。

    「王世充不行呢!」在孫瑜的身邊響起了素素的吐槽。

    「呃,你不要這樣嚇人行不行?」孫瑜撫著心口,有些驚訝地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邊的素素,她的身體不是普通人的身體嗎?果然不愧是路西法大魔王。

    「好了,我自己還有事情,你自己去玩吧!」素素說完這句話,轉身便走掉了。孫瑜想了想覺得自己似乎應該去找找徐子陵了,繼續跳望了一眼遠處的王世充,也轉身朝著洛陽某家酒家走去。

    剛剛踏進酒店門裡,就聽見秦川熟悉的聲音正在侃侃而談道,「剛才我正是想起世民兄設有一個『天策府』,專掌國之征討,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郎中二人、軍諮祭酒二人,典簽四人,錄事二人,記室參軍事二人,功、倉、兵、騎、鉈、士六曹參軍各二人,參軍事六人、總共三十四人,儼如一個小朝廷,可見世民兄志不只在於區區征戰之事,才有感而問。」

    孫瑜牽動了一下嘴角,隨便找了一個位置坐下,和秦川背背相向,耳朵豎起來聽對方的高談闊論,斜瞥了一眼,正好看見徐子陵身邊坐了一位看上去英明神武的傢伙,估計是李世民。

    李世民聽了秦川詳詳細細地說了自己的天策府的編制構成,居然還有心思苦笑,說笑話般地說要請秦川負責情報工作。

    孫瑜低著頭喝著茶,仔細感受這秦川身上氣息的變化情況,經過了這麼長的時間,慈航靜齋終於把和氏璧帶出來了。

    李世民在秦川的追問下,終於說了自己的為君之道,他說道,「「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隋室之有開皇之盛,皆因文帝勤勞思政,每旦聽朝,日夜忘倦。人間痛苦,無不親自臨問,且務行節儉,獎懲嚴明。只可惜還差了一著,否則隋室將可千秋百世的傳下去。」

    徐子陵不待「秦川」回答,長身而起道:「兩位請續談下去,在下告辭了!」

    李世民大感愕然。「秦川」則不見任何動靜。

    徐子陵微一頷首,就要往外走,這時候孫瑜站起身來,一把將徐子陵按住道,「既然來了,子陵還是聽完了再說,我也很想聽一聽李家二公子準備怎麼做皇帝。」

    李世民倒也罷了,秦川則像是受了一驚一樣,身體抖動了一下,「原來是雲中子道長。」

    「是,秦兄。」孫瑜拱了拱手說道,「那日在碼頭,你向我請教為君之道,我自覺回答得很好卻不中貴齋的意,既然如此,不妨來見見貴齋中意的人選,聽聽他的答案也好。」孫瑜硬拉著徐子陵重新坐下來,他自己也和徐子陵、李世民坐在同一桌子上,對著李世民說道,「世民兄,請繼續。」

    李世民用疑惑的目光打量了一下孫瑜,看了一眼徐子陵,然後說道,「閣下便是宣揚仁政的雲中子道長嗎?」

    「天下人都喜歡仁政,但是能夠行仁政的人卻不多。」孫瑜半瞇著眼睛說道,「天子能行仁政乃是最大的仁政,既然這位慈航靜齋的秦兄請教你為君之道,你就好好回答他吧!他一高興說不定拿出和氏璧來送給你,只不過和氏璧我是會搶的。」

    李世民將目光投向了徐子陵,用詢問的語氣問道,「不知子陵你和道長……」

    徐子陵有些無奈地回答道,「雲中子道長是我和寇仲的師叔。」沒等到李世民繼續問,徐子陵便解釋道,「我和寇仲所學的長生訣乃是上古廣成子所傳,雲中子道長自稱是廣成子道長的師弟,也就是使我們的師叔了。」

    在李世民眼中,此時的孫瑜大概已經和神棍畫上了等號,於是他不在顧忌孫瑜的在場,繼續說道,「秦兄,在我看來,為君者,不可以不胸懷寬廣,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百官自有職司,公自生明……」

    孫瑜在一旁聽了半天,覺得李世民講的都是個人品德方面的東西,無非是儒家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話,說起來很是簡單,做起來很難就是了。偏偏秦川有些心悅誠服地在一旁附和,對於這位也許可能還將是未來的天可汗,孫瑜大感失望。你自己第一代很牛x也就算了,精力充沛、經驗豐富,能夠做到以身代政,日後你從和平年代出生成長的兒子孫子又如何呢?長於婦人之手,也就精通宮廷內鬥罷了。做不到你的道德水準怎麼辦呢?想到這兒,孫瑜不禁搖了搖頭。

    李世民目光銳利,眼見孫瑜搖頭,便追問道,「雲中子道長聽了世民的話搖頭,可是有高見?世民洗耳恭聽。」

    秦川也說道,「上一次聽道長講話未曾盡興,不如今日道長再講講。」

    孫瑜微微一笑,道,「李二公子講到德也就罷了,無德之人不可以有天下。為政之要可不僅僅有德就可以了。」

    秦川道,「治國之要,正是行仁政,施德育,齊律法,道長以為還有什麼?」

    孫瑜冷笑了一聲,「還在行隋政。」

    秦川反問道,「隋二世將亡,行隋何政?」

    孫瑜道,「文帝雄才大略,廢六官而定三省六部,三省各行其職,六部各行其是,這也就罷了,最重要的是廢九品中正制開設秀才、明經等科的考試,楊廣雖然荒唐,但是設進士一科,繼續擴大科舉,這項政策徹底打破了士族大戶門閥對於官位的壟斷,眼下尚且看不出來作用,不過如果有了新君,就不得不堅持實行這項國政,則漢魏晉以來,高門大戶把持朝政肆意變更國姓便不再可行了。」

    李世民初始時嘴角尚且帶著哂笑,但是聽了孫瑜說的話,臉色變得嚴肅起來,最後居然露出了認真傾聽的表情。

    孫瑜繼續說道,「若不是隋朝兩代帝王相繼這樣做,像是吾等這樣的野道士,又如子陵、寇仲這樣的貧民如何有資格和李二公子坐在一起,暢談為君之道?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佛祖說眾生平等,即便是如此,」孫瑜看了一眼徐子陵道,「佛門也對高門大閥同樣高看一眼。」

    好一會兒,秦川才說道,「鄙門只是希望快些結束天下大亂的局面,倒不是有些高看誰低看誰。」

    孫瑜笑吟吟地對徐子陵說道,「子陵,這話你可信?昔日秦始皇滅掉六國,到了二世而亡的時候,六國貴族的後代有誰能夠最後君臨天下?倒是讓高祖成就了天子。可見若是想要皇帝當得安穩,就不能有能夠威脅皇權的力量存在,不如秦始皇一樣將六國滅掉,便得如文帝楊廣一樣從寒門中提拔人才來,免得士族門第之間層層疊疊各自為家無心為國啊!」

    這話說得誅心之極,將四大門閥一網打盡了,李世民聽了也不免將自己李閥帶入進去了。眼下的情況,即使李密再如何聲勢浩大,他出身太低就是最大的劣勢。不像高門大戶,裙帶關係,分家子弟,人才密集。所以慈航靜齋才會看中李閥,看重李世民,這根本就是按照局勢直接推演出來的。李家一入關中根本就是發展潛力無限了,這就是積累的優勢。

    徐子陵似乎對於這樣的對話完全沒有意思,他盯著孫瑜好半天,最後問道,「雲中子師叔,素素姐怎麼樣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