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十九章 授官,一片反對 文 / 水葉子
第八十九章授官,一片反對
賀知章帶領貢生們向唐松行完三拜的座師之禮後,方才起身向蘇味道走去。
那禮部負責引導新進士的官員也沒想到會發生這麼一出不合乎「禮」的舉動,深深的瞅了賀知章一眼,隨後又刻意放慢腳步與身後的新進士們耳語交代了些什麼。隨即,便見新進士隊伍的陣列有了稍稍的微調。
進士科第二名上了排頭,原本排在首位的賀知章則換到了第二。
堪堪等新進士們向臉色僵硬、臊紅未退的蘇味道行禮完畢。就見一個身形高大的太監挽著一條鴿蛋般粗細,烏黑發亮的長鞭走了進來。
長鞭擊破空氣,發出清脆的爆鳴聲。
九次靜殿鞭聲響過之後,頓時有丹陛大樂洋洋而起,其間新進士們快速各歸其座,唐松隨著殿中的權貴們一起起身。
洋洋的丹陛大樂聲中,聖神女帝武則天從殿後左側龍步而出,在政事堂諸相公的簇擁下登上了設於九級台階之上的御座。
待詔上官婉兒如影隨形,侍立於御座的側後方,隨時聽候召喚。
其後便是一連串繁瑣的禮儀,唐松等人拜見天子畢。禮部司官又引領眾新進士再次叩拜天子,並高聲唱誦新進士之名,達於帝聽。
聖神皇帝少不得要說幾句勉勵新進士的話,繼而便是給新進士們賜御酒三盞。新進士滿飲後再次大禮拜謝皇恩。
一整趟程序走下來,待新進士們重回其座。政事堂相公引眾人向天子三獻酒之後,今天的盛宴才算正式開始。
至此,水殿內的氣氛算是徹底的輕鬆活躍了起來,武則天偶爾會向殿中某人賜酒或邀飲。與會者之間也是觥籌交錯。
酒過三巡,眼見著就該到上舞樂,賜宴進入高潮的時候,卻聽御座上雲板三響,水殿中頓時安靜下來。
在滿殿所有人的注視中,武則天手執九龍金樽從御座上站了起來,「科考選才乃國家之掄才大典,輕忽不得。朕聞此次皇榜一出,士庶鹹服,乃有『龍虎榜』之譽。聞是語,朕心甚慰,罰過賞功,過必罰,功亦必賞,今科兩位主考且上前來」
聞言,唐松放下手中酒樽從位次上從容起身,略整了整青衿儒服,又正了正頭上戴的士子冠,深呼吸一口氣後一路走到了御座正下方,在蘇味道身後半步處站定。
前次在宮城小堂,唐松雖然到了武則天面前,但因有簾幕阻隔,是以並不曾見面,更無半句言語交會。
此刻儘管心中好奇的要死,但這場合實在不對,唐松也只能老老實實的低頭站著。
武則天的聲音並不是很瀏亮清脆的那種,反而是低沉裡帶著些沙啞,這種音色若放在後世的美艷少婦身上就是典型的性感。但在這一代女帝身上,特殊的身份再配上這少見的音色,就愈發使她的話語多了凝重的威壓。
唐松剛剛站好,低沉沙啞的聲音響起,「抬起頭來」
因為地勢的緣故,唐松抬頭平視後,只看到面前的台階及武則天的半個身子,若想一窺這位女帝的全貌勢必要仰頭才成。
但在這種場合做出這種舉動是極其不智的,不說武則天會不會覺得被冒犯。唐松真要這麼做了,單是一側站著的殿中侍御史就必不會放過他。
天子臨朝,御史台殿院必會派遣殿中侍御史隨從,以糾劾百官風紀。
便從下半身來看,武則天身量頗高,完全將那擺幅很長的明黃色九龍皇袍給撐了起來,身子稍稍一動,黃袍展動之間,其上的精細繡龍便如活過來一般極有氣勢。
唐松以低就高,看不到武則天的面貌。但武則天卻是居高臨下將唐松看了個清清楚楚。
片刻之後,武則天再度開口,這回說的便是封賞之事了。第一個被提到的自然便是蘇味道,除了一些個物質上的賞賜外,這位模稜手獲得的最大利益便是進為鳳閣侍郎。
武則天對蘇味道的封賞剛一宣佈,水殿中頓時起了哄哄的私語之聲。
所謂鳳閣侍郎其實就是中書侍郎的別稱,也就是崔師懷剛剛騰出的那個要害官職。
三省六部制的三省中,中書省專管執行,權力極大。中書侍郎又是中書省內僅次於中書令的佐貳之臣,實在是個讓無數人眼熱的好位子啊!更重要的是這個位子距離政事堂幾乎就只有一步之遙,從前朝高宗時算起,近二十年來做了中書侍郎卻未曾入政事堂的僅有崔師懷一人而已。
崔師懷剛把這個位子騰出來不到五天,就被聖神皇帝給了蘇味道,這說明什麼?難倒在聖神皇帝心中,蘇味道已經是預備宰相了?
周承唐制,實行的政事堂多宰相制度,當今政事堂領銜的是仍然在白馬寺清心的文昌左相武承嗣,眼瞅著這政事堂裡又該多一位相公了。
讓一個素來不做事,眾所周知的「模稜手」得了如此好位置,也難免水殿中許多有志此位的權貴心中不平衡。
但也有聰明人從這個任命中察覺出了玄虛。蘇味道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大的綵頭,或者正是因為他的不做事,好控制。
這分明是聖神皇帝要加強對中書省的控制,蘇味道不過只是個幌子罷了。聯想到當今的中書令便是文昌左相武承嗣,再聯想到這短短數年時間裡武承嗣先封王、接著出掌中書省,進而拜相並成為首輔相公的經歷……這些個聰明的權貴們果斷的不再往下延伸去想了。
封賞完蘇味道,接著便是貢院那些新補入的流內品秩官。
同蘇味道一樣,對他們的賞賜也極厚。看到這架勢,權貴們看向唐松的眼神頓時不一樣了。
這些權貴都是深知武則天的人,知道這位聖神皇帝歷來手辣,這種辣不僅表現在罰過上能下,敢下毒手;同樣表現在賞功上捨得下重手。一旦某個人真正做好了某件事入了她的法眼,那真是不吝高官厚爵、千金田畝之賞。其賞賜之重往往讓被賞賜人都覺得誠惶誠恐,繼而死心塌地。
罰必狠,賞必重。這既與武則天的心胸氣魄一脈相承,也是她以女子之身操天下權柄必需的權術手段。
知道她這脾性,再有蘇味道和貢院流內品秩官的先例在前,聖神皇帝斷然不會厚此薄彼,那對唐松的賞賜……還輕的了嗎?
心思到此,水殿內諸權貴紛紛皺眉,隨即便有了相互之間的眼色往還。
賞完蘇味道及貢院諸流內品秩官之後,就該到唐松這個白身人了。
不等御座上的聖神皇帝開口宣賞,便見殿內左側的位次處走出一人高聲奏道:「陛下欲賞唐松之功,不妨厚幣,唯授官萬萬不可」
眾人一看,出來奏事的乃是官居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鄭子儀。此人出身於滎陽鄭氏,正是與博陵崔、范陽盧等並稱的四大世家之一。
聞言,武則天微微皺了皺眉頭,不過她卻沒有立刻開口說話。這時,位居水殿右側最前的狄仁傑站了出來。
「鄭監此言差異,襄州唐松在此次朝廷重開的科考中居功甚大,亦證明其才堪大用,似這等人正該授予官職以盡其才,焉能放之草澤,以傷聖天子識人之明?」
武承嗣被武則天禁足於白馬寺後,當今的政事堂便是以狄仁傑為尊。然則即便是他開了口,那鄭子儀依然沒有退讓的意思。
「唐松固然有功,但功不掩過。其於前次科考中大鬧貢院、震動天下。這固然與時任岳宋兩主考弊情有關,但唐松不向有司申訴,不經有司明辨曲直便蠱惑貢生暴亂的行徑委實狂悖!而今若朝廷再授其美官,則讓天下士子做何想法?」
鄭子儀這麼一說,狄仁傑也微微的皺起了眉頭,他居官多年最看重的便是朝廷法度,偏偏前次唐松的行為也實在是有違朝廷法度。
受了冤屈卻不經有司申訴、明斷。
若然如此,還要大理寺,要各級官衙有何用?
若人人效仿如此行徑,必然招致天下大亂,還要《大唐律》有何用?
眼見鄭子儀一奏便準確擊中了唐松的要害,使得狄仁傑也難答話。水殿中眾權貴紛紛應和,短短時間裡便站出來了七八人之多,皆言唐松賞功可以,但萬不能授官。
除這七八人之外,更多的權貴還有躍躍欲試之意。就等著前面的人說完,自己立刻起來補上。
一時之間,整個水殿內充斥的都是反對唐松授官之聲。
這樣的時刻,作為當事人,又是白身人的唐松是沒有插話餘地的,他只能靜等著最後的結果。
相對於反對者的陣營之強大,支持為唐松授官的幾乎沒有。唯一站出來的狄仁傑還因為自己對律法的看重被鄭子儀堵住了口。
御座上的武則天一如那日小堂中的表現一樣,臣子們說話爭辯時她毫無半點要開口的意思,只是靜靜的聽著。
終於,到第九個權貴站出來反對,卻無一人支持唐松時,靜聽了許久的武則天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