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繁榮

第八卷 聯盟 第八章 聯盟(下) 文 / 龍夫

    如果把所有的這些綜合起來來看的話,大概最好的解釋只有兩種:

    一種就是這艘「博比」星系來的飛船確實領先地球科技太多,以至於地球科技的探測技術根本就無法探測到她們的飛船,而她們也是誤打誤撞地遇到了劉遠風。抑或者是她們以前來地球的時候就是首先在木衛二附近停下,然後再靠近地球的。當然,這種解釋從總的方面來說是善意的,也就是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鍾琪娜麗亞等人真的是像她們所說的是來幫助地球度過災難的,那麼人類自然應該善待她們。

    而另一種看法則不那麼好了,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第一、這艘飛船來的比較蹊蹺,雖然其科技可能領先很多,但確實沒有必要非要到了木星以後再和地球人接觸,為什麼在更外圍的行星附近不停下來,那裡都有遠程航天公司的飛船的。

    第二、這艘飛船會不會本來就躲藏在地球或者月球附近,甚至可能本來就在木星附近,在「開拓者15號」無意中發現它的時候只好迫不得已以這種理由來為自己找借口,其顯然有著不為人所知的卑鄙目的。

    第三、還有一部分人仍然堅持原來的意見,那就是這根本就是劉遠風搞出來的一場鬧劇。不知道是對遠程航天公司不滿,還是對人類不滿,總是有一些人時不時地在網絡上和各種媒體上提起趙一飛。既然這個人一種在執行任務的時候犧牲了,就沒必要臆造他還活著的消息了。這些人和劉遠風的行為非常的相像,總是想通過某種方式來證明趙一飛並沒有死,要麼是在「穿心」的時候去了外星系,要麼就是說有其他人代替他執行了那次行動。

    而一些人更是有板有眼地指出,為什麼中華遠程航天研究院的紀念碑上沒有趙一飛的名字,反而有了「淘淘」的名字,恐怕也正是這個原因。

    在這種背景下,很多青少年自發地組織了各種尋找趙一飛的組織,而這些組織最荒唐的做法就是常常臆造一些外星人的故事,以表示趙一飛可能通過某種方式在「穿心」的時候到了幾百光年以外的外星系中,並和外星人取得了溝通,最終帶著它們回到地球。

    就在眾人猜測紛紜的時候,通訊部門居然再次受到了來自劉遠風的訊息,這條訊息同樣非常簡單,裡面主要是幾段非常短的關於「博比」星人飛船的錄像和劉遠風個人的以一種非常悲壯的語氣所做的發言。這一發言雖然不長,但條理卻似乎非常的混亂。

    在發言中,劉遠風是這樣說的,「主席、各位領導:恐怕我再也沒有機會見到你們、見到我的家人了。我真的沒有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的突然、如此的快,以至於我還根本沒有準備的時候,它就到來了。既然如此,既然趙老師已經無法帶領我們去面臨這些,那麼就讓我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來為人類的生存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吧。永別了!永別了,地球!」

    發言就這麼短,看到這些的眾人再度面面相覷,不知道他在搞什麼鬼。難道他想『自殺』?還是有別的什麼企圖?搞不明白的周寧遠雖然心底意識到可能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不過在理智上他還不能夠確定,畢竟還沒有任何其它的跡象能夠說明什麼。

    於是周寧遠揮了揮手,制止了眾人無意義的低聲討論。他首先命令秘書把劉遠風發來的幾段錄像看完再說,看看這個劉遠風到底玩的什麼鬼把戲。

    從錄像看來,「博比」星人的飛船規模著實不小,整艘飛船遠遠看去和「后羿」系列飛船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都是一種巨大的橢圓型,只不過個頭要比「后羿」系列大很多。

    根據坐標比對的結果,其主體至少有500多米長,而在上面還配備有一些不知名的枝枝杈杈的東西,如果按照海上艦隻來看的話,倒是非常像是炮艦的炮管了。不過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畢竟太空中和地球上是不一樣的,在太空中如果用大炮的話,恐怕等炮彈抵達對方區域的時候早已經找不到對手的影子了。

    實際上這些東西只是飛船的一些監控和防護性設施,其原理和趙一飛當年與中**方合作開發的依托於層次變換的超弧雷達非常相似,也是利用的是不同層次粒子場之間的特性不同用來監控遠方是否有異常情況發生。這是因為不論是多細密的物質,不管是在重力壓縮後基本粒子級的物質,還是宏觀到星球級的物質,都會引起這種場的擾動。

    當然,周寧遠等人不知道這些,不過不等於軍工科研人員不懂這些,在後面這些圖片流傳到他們手中的時候,他們自然會對其進行合理的判斷。

    在錄像中,「博比」星人的這艘飛船就這樣靜靜地懸停在太空之中,銀灰色的表面反射著太陽的光芒,由於沒有空氣的散射作用,所以不是反射到攝像頭中的光芒異常的刺眼,而在這一點過去之後又馬上恢復為非常淡淡的銀灰色。

    顯然這種激烈的反差讓人的視力根本無法承受,如此幾次突然的強弱變化就讓所有人的眼前發黑,有一種明顯的眩暈感和嘔吐感。因此周寧遠等人也只能是略微地看了看就過去了,這種錄像不經過技術處理的話,顯然不是人眼睛能夠接受的。現在他們等的是太空監測站的信息,只有那裡的信息送來,才能夠證明劉遠風說的這些到底是真是假。

    很快,不只是分佈在地球和月球的太空監測站給出了木衛二附近確實發現不明物體的報告,就連遠在太陽系外地月試驗基地的萬眾一也給出了一份新的報告。

    這幾天信息的內容是如此的吻合,以至於周寧遠等人原來的疑慮和顧慮全部打消了,不過新的擔憂也隨之而起。根據這些報告,確實在「開拓者15號」飛船的軌道附近檢測到不明太空物體,雖然無法確定其到底只是小行星還是飛船,但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劉遠風不是無緣無故向周寧遠報告什麼「博比」星人的出現。

    當然,雖然遠空照像技術已經有了巨大的發展,但仍然還沒能夠達到可以清晰地拍攝到幾百萬公里之外的一個只有幾百米大小物體的程度。根據對趙一飛維度最小自我相似體的發展,目前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確定該位置有物體存在,並根據這種發展估計其大小,但具體形狀卻不得而知了,畢竟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之下,這種自我相似體的發展是不完全的。

    不過即使這樣,也能夠根據其它知識來推斷地到底是不是突然出現的不明隕石。由於各行星附近的考察船構成了觀測網,所以一般來說只要在太陽系內有一點異常情況出現的話,都會得到報告的。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對於「博比」星人出現萬眾一持不信任態度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在之前根本沒有受到任何異常報告。

    對遠程航天公司的技術異常自信的萬眾一當然會認為那是劉遠風在胡鬧了。不過隨後不久,居然真的有幾艘飛船同時報告發現了不明物體在「開拓者15號」木衛二軌道附近。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萬眾一還是馬上給周寧遠發來了訊息,並為剛才自己的態度致歉。

    對周寧遠來說,致不致歉是無所謂的,現在的關鍵是既然已經確定了所謂的「博比」星人很可能存在,而且她們也自稱是來幫助地球人度過災難的,那麼現在到底是接受她們的幫助,還是自力更生,等待趙一飛一行回來以便確定最合適的抗災方式。

    權衡之下,顯然第一種方案更加可行一些,畢竟趙一飛一行現在在哪裡都無法確定,如果等他們回來再研究如何更合理地抗災的話,恐怕人民的損失也太大了。救人如救火,目前有太多的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確實不能再等了。

    於是周寧遠決定馬上知會其它幾個洲的洲主席,召開視頻會議,討論是否接納「博比」星人共同抵抗這場根本沒有任何預兆的大災難。

    在視頻會議上,周寧遠向大家展示了劉遠風的所有錄像內容,並陳述了萬眾一等人後面的報告和太空監測站的報告。所有的這些報告已經基本上能夠證明「博比」星人應該確實存在,而且他們的技術應該比人類先進的多,在這種情況下得到她們的幫助顯然非常有助於全球人民順利地度過這場巨大的災難。

    出乎周寧遠意料之外地,除了另外兩名華人領袖對周寧遠的這種看法表示非常贊同外,三名白人領袖的態度居然都非常的冷淡。其中兩名持著無可無不可的觀點,而蘭斯雷特更是不發一言,不知道坐在那裡想些什麼,神情異常地萎頓不堪。

    轉念一想,周寧遠已經明白了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了。由於現在的航天技術基本上是被華人把持著,本來在這方面白人科學家就比較落後,那麼外星人帶來的新技術自然最先受益和受益最大的毋庸置疑就是遠程航天公司和華人科學家。

    相比之下,由於自己的科學家參與這方面的研究很少,既然無法受益,那麼何必熱情,難道還要讓我們高高興興地看著華人在科技上的領先越來越多,以至於整個世界都掌控在華人手裡?那樣的話,白人的復興大計豈不是更是遙遙無期!

    既然無法接受,而又不好反對,那麼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消極怠工,所以三名白人主席打定主意在那裡磨洋工,最好是能夠把周寧遠等人的人情磨掉,那樣的話白人還有機會。

    不過周寧遠和另外兩人又怎麼能夠看不出這種情況呢?不過現在也沒有辦法,當初都是被蘭斯雷特等人逼得走錯了一步棋,如果趙一飛在這裡的話,恐怕他也會同意接受「博比」星人的幫助吧。到時候可以進行強制性投票,就算是他們三個都投反對票,還是4vs3,最終還是會接受幫助,讓全體人民可以很快地度過這場巨大的災難。

    但反過來看的話,如果趙一飛真的還在的話,他會發現不了這場突發的二次災難嗎?根據周寧遠對趙一飛的瞭解,他最擅長的實際上就是「見微知著」,往往能夠根據一點的變化推導出全局的變化,當初對災難的預估就是這樣進行的。

    當然,周寧遠不明白的是,趙一飛做到那樣也並不容易,在趙一飛的分析之中,比如說上次對大災難的預測,實際上他開始發現的只是一些衍生維的異常現象,而這些衍生於地球的維度發生什麼程度的變化才能揭示源維——也就是地球本身(包括地核在內)發生了巨大的歧變是一個極其關鍵之所在。

    當然,幸運的是趙一飛由於之前常年對複雜系統的研究,他已經掌握了維度變換的內容,根據維度變換的反向推導,以此來確定了確實應該是地核發生突變才能產生這種衍生維的巨大突變,也只有掌握了具有能夠反映全局變化的維度才能夠得出那樣的分析結果的。否則,就算是他也得不出那種開創性結論的。

    會議在不緊不慢地召開了,儘管周寧遠心裡心急如焚,一方面有著太多的人民正遭受著災難的荼毒,作為人民的領袖,他又怎麼會不關心人民的生存;另一方面劉遠風在最後通訊中沒頭沒腦的話也讓他非常的擔心,擔心劉遠風做出什麼不恰當的事情來,讓人類在如此危難之際失去了非常強勁有力支援。當然,這裡面最主要的就是科技支援。

    如果僅從人類自身的生產能力考慮的話,這樣的災難如果不是長期發生的話是完全可以度過的。但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到底會是多長時間,影響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這都需要科技人員來進行分析和判斷,沒有這些信息,作為領導人是無法保證正確調度的。

    迫不得已之下,周寧遠只好採用另外一種方式,他提議大家可以首先把要不要「博比」星人幫助放一放,首先考慮是否要加入「星際聯盟」。畢竟加入了也不一定需要幫助,不顧一旦加入的話,就算是其他人不同意,至少自己也可以有辦法通過某種方式來獲得幫助了。

    顯然蘭斯雷特等人也不是傻子,他們又怎會看不出周寧遠這樣的企圖。同樣的態度,同樣的方式,依然是不緊不慢、不吭不哈的討論,看來「拖」是目前三個人最好的方式了。

    就在周寧遠的情緒變得越來越不滿的時候,就在蘭斯雷特等人內心竊笑只要周寧遠等人發火就可以藉機中斷會議的時候,一條新的訊息從趕到木衛二附近的「清道夫13號」飛船上發給了周寧遠。周寧遠在看到這條信息後,饒是以老成持重而著稱的他,也不由得臉色大變。

    只見他匆匆地瀏覽了一下,就馬上宣佈中止視頻會議,沒有理會其他幾位洲主席詫異的目光,周寧遠直接關閉了視頻通訊,呆呆地坐在那裡一聲不吭,臉色也變得陰沉的嚇人。

    「清道夫13號」是從月球基地趕過去的,由於發現了不明物體出現在「開拓者15號」的木星軌道附近,這樣的大事不能不注意,因為以前就曾經發生過有隕石出現在軌道附近,讓高速行駛中的亞光速飛船與其發生了猛烈的撞擊,結果發生船毀人亡的慘禍。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清道夫」系列本來就是專門用來為了保障飛船航道暢通而建造的專門用來清理宇宙垃圾和不明隕石等等干擾物的。由於小行星帶的隕石經常會發生脫離原來軌道的情況,所以這些「清道夫」系列飛船絕大多數都集中在那裡,當然,也有一些分佈在更加遙遠的諸如「冥王星」等行星附近,考慮的是外星系甩出的彗星的不明影響。

    而「清道夫13號」就是一艘這樣的飛船,只不過它是剛剛才在月球航天基地建造好的,這次前往木衛二附近就是為了清理檢測到的不知名太空物體。

    由於周寧遠與劉遠風、萬眾一等人之間的通訊是保密的,所以消息並沒有洩露給其他人,這也是為什麼遠程航天公司會按照原計劃派出「清道夫13號」前往木衛二的軌道的根本原因。

    同樣是亞光速飛船,「清道夫13號」與「開拓者」系列有著很大的不同,「開拓者」本身就是用來裝載貨物為主的,是一種礦物運輸性飛船,所以其船體雖然非常的巨大,但其武器系統卻非常的落後,實際上也根本不需要武器系統,因為太陽系中又沒有敵人存在。

    同樣地,巨大的船體也對其速度產生了很大限制,由於需要建造更大的重力反覆裝置,而更大的重力反覆裝置卻又受制於科技發展,所以「開拓者」系列的速度都比較慢,只有二分之一光速左右。當然,對於貨物運輸飛船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不過「清道夫」系列則不同了,由於面對的對象不同,其要行使的功能不同,顯然其結構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清道夫」主要是用來打碎隕石或者小行星的,然後將其推dao附近的行星大氣層中或者直接讓其作為隕石墜落下去,所以其形體要小得多,也要靈活得多。

    而為了能夠打碎這些可能非常堅硬的小行星或者隕石,其對武器系統的要求就很高了,不但有強力激光器,還有諸如核彈頭等等常規爆破武器,為的就是防止出現巨大的不能一下子粉碎的小行星,那就只好在登陸後用核彈頭將其炸碎了。

    與「開拓者」系列上只有用來緊急避險用的大功率激光器相比,顯然一艘「清道夫」就足以解決很多艘「開拓者」了。而作為最新出場的新型號「清道夫」系列的「清道夫13號」,更是在設計階段就被研究人員戲稱為清道夫中的「死神」,意思是其武器系統的先進性和威力都是非常的巨大,已經遠遠超過了之前的那些「清道夫」系列。

    除了這些之外,「清道夫13號」更是增加一項新的功能,就是太空救援功能。這是因為之前曾經發生過宇航員在遇險後長期等待在救援艙中鬱悶而『自殺』的情景,為了珍惜宇航員的生命,遠程航天公司特意在「清道夫13號」中配備了外掛拖拽,就是為了能夠利用這種拖拽可以盡快地掃瞄到附近區域是否有救援艙並迅速實施救助。

    不過在「清道夫13號」抵達木衛二附近「開拓者15號」的航線附近時,卻發現了一幅令人血脈噴張的景象,根據雷達掃瞄和全視角解析技術,展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一幅激烈的交戰場面,只見一艘不知名的銀灰色飛船在那裡靈巧地規避著,而「開拓者15號」卻正在向外噴射著巨大的激光束,顯然雙方之間已經交戰有一段時間了。

    就在「開拓者15號」明顯能量不足的時候,那艘銀灰色飛船似乎把握住了時機,只見從它的船身上迅速地發射出一種網狀光幕,擴展著向「開拓者15號」罩去。

    對武器系統極為瞭解的「清道夫13號」船長孟達不由得大吃一驚,他知道那是一種科研人員正在研製的新型武器系統,只要讓它掃過,那麼整個「開拓者15號」將被切為碎片!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