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繁榮

第八卷 聯盟 第七章 來客(下) 文 / 龍夫

    在和「甘婁」溝通之後,「靜靜」可以肯定飛船的外殼確實非常堅硬,其可以抗擊很大當量的衝擊,由此看來宇航器中留守人員提出來的用炸彈開出一條通路來應該是可行的。

    不過這一提議馬上就被趙一飛否決掉了,這怎麼能行?別忘了在「伏地樹草原」下面還有很多種生物,還有「狐人」生活在這裡,如果魯莽地把「伏地樹草原」炸開,那麼從來沒有見過陽光的這些生物都得死亡,畢竟如此強烈的陽光衝擊對他們來說絕對是致命的。

    那該怎麼辦?如果還按照原來的路線回去,首先是沒辦法離開飛船,其次就算是離開飛船了,還需要走很遠的路,這樣會耽擱非常多的時間,要想及時趕回地球恐怕不那麼容易。

    反覆討論之後,「甘婁」提出來是不是可以讓「拉皮拉斯人」飛船起飛,這樣不就可以離開這裡了嗎?不過就是不知道動力是不是還夠一次起飛的,畢竟已經這麼多年了。

    這一條提議也被趙一飛立即否決了,理由和剛才的一樣,起飛會讓「伏地樹草原」下面的生物暴露於陽光之下,結果與炸開沒有什麼大的區別。

    最後趙一飛決定直接把「甘婁」從主控電腦中拆卸下來,可以用一個能量源支持著,然後讓「靜靜」帶著他一起離開這裡。畢竟「靜靜」的電子大腦中已經有了整艘飛船的立體結構圖,雖然是過時的,但與「甘婁」的相比起來新穎程度是一樣的。

    另外要注意一點的是,回去的路必須與原來一致,這是因為還有一名考察隊員還留在最上層的醫療艙中,總不能不顧他就這樣離開吧。

    於是趙一飛讓「靜靜」負責和「甘婁」一起完成拆卸任務,而自己和張元則負責把仍然昏迷不醒的盧綱等人喚醒,剛才趙一飛和「甘婁」對話的時候張元已經檢查過他們的身體狀況了,還好他們沒有受到非常嚴重的傷害。不過由於一直沒有喚醒他們,還不知道聽力是否有很大受損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是否真的沒有發生嚴重的影響。

    就這樣,清醒過來的眾人跟著用打包背負著的「甘婁」的「靜靜」、趙一飛和張元等人一起踏上了歸途。當然,在路途上,趙一飛還是同意了張元提出的一種折中方案,那就是由於在那個懸崖一下走很遠才會到達智慧生命區,因此完全可以讓登陸艙在懸崖處打開一條通道,畢竟這樣對「伏地樹草原」下方的生態系統影響很小,還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說實話,雖然趙一飛剛才否決了幾種能夠迅速趕回的方案,但這並不等於他就不想快點回去,再考慮到相比之下這種方案的影響卻是較小之後,趙一飛還是爽快地批准了。

    而這個時候接到命令的登陸艙已經開始盤旋在「伏地樹草原」的上方,焦急地等待著趙一飛等人的出現。畢竟這是一件不只關係到趙一飛等人個人生死的問題,還關係到這場不知名突發災難的傳播是否會影響到地球、以及會影響到什麼程度。

    等不及的登陸艙成員在趙一飛等人回來的路上已經把通道開好,然後穿著彈力宇航服的三名隊員下去接應趙一飛一行。之所以這樣是考慮到「伏地樹」在某些異常情況下的瘋狂生長能力,既然已經有一次經驗了就不能不防。

    而盧鐸一個人孤獨地呆在懸停於「伏地樹草原」表面的登陸艙中,看著黑黝黝的洞口,心裡面不由得思潮起伏。作為一名考察隊員,雖然僅僅負責的是交通運輸,但實際上他還具有檢測登陸艙適用性的任務。不過和自己的兄弟盧綱相比,以前從來沒有羨慕過盧綱的他居然也在內心裡開始偷偷地羨慕起盧綱來。

    是啊!雖然盧綱在準備邁出人類第一步的時候鬧了個大笑話,被一種後來發現的非常弱小的、與風蟲共生的弱小生物給嚇昏了過去,還鬧了那麼大的笑話和發生了麻醉事件。不過現在看起來真的很有意思啊!至少他擁有了首次親密接觸外星系生物的光輝。

    而自己呢?只能夠在後台默默地支持他們,這種想法讓盧鐸本來認為自己所從事的這項異常喜愛的職業對自己的吸引力也開始下降了。不過儘管如此,對外星生命的好奇並不是每個人都像盧綱那麼強烈的,更多的考察隊員雖然也有著濃濃的好奇心,但在跟趙一飛這麼久了以後,即使再發現更稀奇的情況他們也會淡然處之了。

    不管怎麼樣,我就是我!沒必要羨慕他什麼,更何況他是我的兄弟,我又何必對他有這種嫉妒心理呢!在我的心中,我崇拜的是趙一飛能夠把宇航器的速度提高到這種程度,當初之所以上大學選擇的是這個專業,以後攻讀的也始終是這個專業,不都是為了這個夢想服務的嗎?我自己也能夠發明更加高速的宇航器才是我的目標!盧鐸的心中暗暗地下著決心。

    就在盧鐸沉浸於對自己的反思情緒之時,就在援救的考察隊員全力去接趙一飛等人的時候,就在趙一飛一行七人再加上「甘婁」正在竭力原路返回的時候,遠在幾光年之外的地球卻發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

    當周寧遠再次與常峰和萬眾一等人直接通訊,希望他們能不能想點什麼辦法讓趙一飛一行盡早趕回,以便確定地球目前的情況到底如何的時候,遠在木衛二的一艘遠程航天公司所屬的礦物開發飛船卻直接給周寧遠發來了一條信息。

    而更奇怪的是,這條信息並沒有首先報送遠程航天公司的總經理麗娜,而是以該飛船船長個人的名義發來的。信息的內容並不複雜,只有簡簡單單的一段話,不過卻讓接到信息的情報員和周寧遠等所有在場的人都吃了大大的一驚。

    「周主席,我是『開拓者15號』飛船的船長劉遠風,在我飛船附近發現不明生命飛船,且該飛船主動與我們進行了通訊,內容如下:至尊敬的飛船領袖,我們是來自『博比』星系的智慧生命,希望能夠和你們進行適當的交流。落款是:『博比』星系遠程航天考察隊隊長鍾琪娜麗亞。」

    嘿嘿,看到這條訊息的時候,周寧遠和在場的眾人不由得面面相覷。就在趙一飛率領考察隊出發沒多久,居然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這也未免太巧合了一點吧。難道這是劉遠風在開玩笑?不可能呀!第一、他沒有這個膽子,雖然在這個年代領袖與人民之間的距離已經非常的貼近,但在如此危難之際還沒有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這樣做。

    第二、難道是遠程航天公司在報復政府對趙一飛的不公平?可也沒必要在這個時候搞這種事情吧,要知道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是一個很好地讓趙一飛重返地球的機會,這樣鬧下去對趙一飛有什麼好處嗎?這豈不是讓趙一飛到時候更下不來台?

    第三、難道趙一飛率領的遠程航天公司早就與外星人有了接觸,只不過現在的時機進行曝光對他來說正合適。這也不對啊,在這樣的情況下,正是需要趙一飛處理的時候,他鬧這些有什麼意義呢?對自己也沒什麼好處呀?

    那麼就只有第四了,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真的出現了天外來客,也就是說真的有這個所謂的「博比」星系遠程航天考察隊來到了地球。

    為了確證這一點,周寧遠壓抑著自己內心的激動,讓秘書小王回訊息進行確證。

    是的!這怎麼能夠不激動呢?如果劉遠風的訊息是正確的話,那麼顯然真的有外星人,而且他們也可以抵達地球。這至少說明他們的科技水平不弱於地球,甚至可能要強於地球。

    如果周寧遠不是一個幾十歲的老人,不過他不是國家領袖的話,那麼現在的他恐怕真的會像秘書小王一樣興高采烈、蹦蹦跳跳地去發送確證信息了。但在周寧遠看來,這一切恐怕沒有那麼簡單,而且巧合性也似乎有點太強了。

    剛剛發生了大災難,然後他們就突然拜訪,這中間不能不讓人建立一些聯想,而這些聯想不可能不讓人往不好的地方去想。當然,如果像秘書小王那樣是一個對趙一飛等科學研究人員有著無比崇拜干的人來說,這次外星人到來可能是一件非常興奮的好事。

    但對於周寧遠來說,首先考慮到的卻是最壞的結果。雖然不長於圍棋,但周寧遠的水平至少也有業餘六段吧,「未思進、先思退」的想法早已經深入到自己思維之中。這種思維定勢就像洪水一樣淹沒了剛剛生長出來的那一點點興奮的萌芽。

    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來周寧遠的決斷能力了,他一方面命令向劉遠風進行訊息確證,另一方面又在佈置人手送信給遠在太陽系外的地月實驗基地,畢竟那裡集中著大量的太空科技專家,如果他們能夠幫助判斷或者能夠對這一訊息進行判斷的話,顯然會更貼近事實一些。

    很快,不只是劉遠風的確證信息傳了回來,就連萬眾一那裡的初級分析也給了出來。顯然雙方在這裡發生了不一致。

    劉遠風毫不猶豫地確證了自己的信息,和上一次簡單的文字信息不同,這一次居然是以視頻的形式發來了部分「博比」星人的照片和錄像。

    那主要是那名自稱為可以幫助地球解決危難的「博比」星系遠程航天考察隊隊長鍾琪娜麗亞的視頻截圖和錄像。從照片和錄像來看,「博比」星人居然和地球人非常的想像,至少那名隊長看起來如此,身高大概有一米七左右,留著長長的頭髮紮在腦後,不時地甩來甩去,沒有一刻停留下來,似乎甩頭是她天生的行為一樣,給人一種很頑皮的感覺。

    從視頻上看去,同樣的四肢和軀幹形狀,身上穿著一種類似於人類衣服的東西,不過大概是連體的,因為從外表上看根本無法發現上下身之間有什麼銜接之處。

    同樣長著和人類相似的五官,眼睛是黑色的,和人類看起來簡直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不過她的鼻子看起來要大很多,不像人類那樣只佔五官很小的一部分,而是略微向外翻著,與豬的鼻孔看起來很像。而嘴唇則顯得厚很多,上嘴唇基本上包裹了下嘴唇,以至於在說話的時候顯得鼻音很重,讓人很難聽清楚她的發音。

    於人類的耳朵不同,她的耳朵是向後背著的,而且呈現出略微的螺旋形,大概是為了更好的收集聲波或者別的什麼原因。

    除了這些之外,她於人類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她的皮膚是藍色的,是那種非常漂亮的寶石藍顏色,而且皮膚顯得異常的光滑,在艙室中的燈光照耀之下,和鯨魚或者海豚的那種皮膚非常的相似,根本看不到一絲一毫的絨毛,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驚奇。

    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她那和人類差不多大的腦袋中似乎藏有太多的東西,否則他怎麼能夠說地球的語言呢?而且還是漢語!不過隨後劉遠風在錄像中的解釋打消了周寧遠等在場眾人的這種驚訝,原來只是他們的發音方式和我們相似,實際上他們之間主要是通過超聲波交流的,只有在與劉遠風等人交流的時候才用一種很難聽的聲音說話。

    在錄像中周寧遠等人也聽到了這種聲音,不過據鍾琪娜麗亞自己解釋說,這種聲音實際上是因為沒有調整好翻譯器,等到翻譯器對人類語言學習得夠充分的時候,就可以按照完全和人類同樣的語音、語調和語氣說話了。

    不過由於這種翻譯器是種植在「博比」人的喉腔之中的,所以才會受到鼻腔的影響而導致其發音與人類的不同,等到翻譯器自動調整喉部肌肉後,這種不舒服的過程就會結束。

    在錄像之中,劉遠風的情緒表現的還是比較激動的,雖然他已經四十多歲了,不過這畢竟是首次人類與地球外星系智慧生命接觸。由於不瞭解趙一飛等人考察的情況,劉遠風當然會認為自己是第一個接觸的人。而且前來接觸的還是具有極高智能性的外星生命。

    不過不管怎麼說,他畢竟是一船之長,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物。所以還是盡可能地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看起來表現的非常失態。

    雙方的對話持續時間不長,根據進度顯示,總共也只有十幾分鐘而已,這十幾分鐘時間裡劉遠風首先詢問了鍾琪娜麗亞隊長的來意和如何來的,畢竟這是最初級的判斷,如果對方是持敵意態度的話,顯然不會非常明確地告訴自己來意和如何來的。畢竟說的越明確,被揭穿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要知道遠程航天公司的飛船現在可以說是遍佈太陽系內的各大行星,所以說對於她們從何而來一定會有所察覺的,至少能夠從其航行軌跡上分析出一些門道來。

    不過顯然鍾琪娜麗亞隊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聽到劉遠風的問題之後,她用那甕聲甕氣地聲音回答道:「我是從銀河系的另外一個懸臂哪裡來的,我們的星系就位於那個懸臂之中。如果用你們的星系表來推算的話,大概與太陽系的距離也就15光年左右吧。」

    「事實上,在我來之前我們星系已經對地球考察過很多次了。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你們地球語,如果不是你們的語言變化得太快的話,我現在就不用重新調整翻譯器了,可以直接用你們地球上另外一種語言來和你們交流。」

    聽到這裡,劉遠風似乎對她這句話很感興趣,插口問道:「你說的另外一種語言?那是一種什麼樣的語言?是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還是別的什麼語言?」

    「這個……」,鍾琪娜麗亞隊長沉吟了一下,才回答道:「那種語言不是你說的上面這些,而是一種被稱作漢言的語言,它應該是一個和你看起來非常相似的種族創造的。如果按照它們的說法的話,該語言的聲調範圍比你的這種語言還要廣,按他們的分類,語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不過其中一些語調倒是和你說話很相似。」

    一邊說著,鍾琪娜麗亞還真的用那種語言說了幾句,不過可惜的是,劉遠風是山東人氏,而且其沒有語言天賦,如果是周寧遠當時在那裡的話,一定可以聽出來那種語言和現在的福建與廣東交界一帶的一種地方化非常的相似。

    這幾句話的意思很簡單,說的是「你好,很高興認識你,我知道地球這次出了巨大的問題,如果需要幫助的話,我們可以提供幫助。」

    聽到這幾句用古中國語說的話,周寧遠當時真的可以用目瞪口呆來形容。這怎麼可能?她怎麼會說中國古語,而且還說得如此流利?難道她的祖先真的來到過地球,並且和地球有過接觸,而且還學會了當時的古漢語?

    雖然周寧遠可以壓制住自己的情緒波動,但不等於別的人也能夠這樣,儘管劉遠風聽不懂,但在周寧遠辦公區的一名工作人員此時卻一不小心把自己手中端著的茶杯摔倒了地上。他目瞪口呆地盯著屏幕,沒有理會摔碎的茶杯,用手指著屏幕結結巴巴地說道:「她、她、她、她怎麼會說我們那裡的話?」

    掃了一眼這名工作人員,周寧遠的情緒已經平靜下來很多,一邊讓錄像暫停下來,周寧遠一邊對那名工作人員招了招手,示意他過來,然後和顏悅色地問道:「你說說看,她說的是什麼?你真的聽懂了她說的話了嗎?」

    重重地點了點頭,然後又迅速地搖了搖頭,該工作人員在那裡嘟噥著:「不可能,這不可能,一定是我聽錯了,是我聽錯了。」

    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讓他坐下,並盡量地放鬆,周寧遠示意把錄像往回倒一點,正好回到鍾琪娜麗亞隊長說古中國語的地方,命令從這裡開始重放。

    於是畫面上的鍾琪娜麗亞再次說了一遍剛才的那幾句話,而這個時候那名聚精會神聽著的工作人員臉色顯然已經變了數變,在那裡不斷地嘟噥著:「這是真的,原來這是真的,這真的是真的。她說的確實是我的家鄉話。」

    重複了一遍剛才的翻譯,顯然這與周寧遠自己理解的沒有任何差別,那麼看來這個鐘琪娜麗亞隊長所率領考察隊的前輩真的真的可能在古代來到過地球,並從古中國人那裡學會了古漢語。

    不過這個時候送到的萬眾一等人的分析報告卻讓周寧遠剛剛明確的心再度疑惑起來,那是因為萬眾一等人是根本否定有什麼不明外星飛船進入到太陽系的。那麼,這個「博比」星系的考察隊是真實的嗎?還是僅僅是劉遠風等人不顧地球正處於危難之際所搞的鬼把戲?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