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繁榮

第四卷 風雲 第九章 地核(下) 文 / 龍夫

    由於風向的多變,回程的路同樣的十分艱難,不過這難不到身體素質極佳的張元,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張元就回到了趙一飛所在的中科院大廈。這是時間已經是上午7點半左右,空曠的中科院大廈裡面除了趙一飛、張元和麗娜之外,只有幾個提前來上班的實驗人員和清潔人員。

    略帶急躁的看了看表,趙一飛知道要等所有人都上班至少得8點半左右,而每天的班前會也要在8點才會召開,只有那個時候幾個常務副院長才能湊齊進行一天的工作安排。而守在趙一飛身邊的張元造已經把海天碧的決定匯報給趙一飛,這讓趙一飛本來焦躁的心情略微好轉了一些。

    等人的時間確實非常難熬,等到7點40的時候,趙一飛實在等不下去了,對張元吩咐道:「張元,現在閃電基本上已經停止了,你和麗娜通知一下幾位副院長,讓他們找幾位在京的氣象學和地質學專家來這裡開個會。我現在再去核查一下數據。別忘了注意安全!」

    答應了一聲,張元和麗娜分頭尋找能用的電話去通知了。而趙一飛則再次返回到院長室中,埋頭核查數據去了。

    很快,到了上午8點半的時候,由於北京市政府的辦事效率比較快,在如此異常的天氣狀況下很多公司和企業、事業單位能不開工紛紛臨時停業,所有人員盡可能地留在家中。因此在京的十幾位氣象和地質領域的院士已經被請到了中科院大廈裡面的會議室中。

    在每人幾句簡單的自我介紹研究領域之後,趙一飛直接轉入了正題。

    「各位專家,我是趙一飛。之所以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下仍然把各位召集起來,主要事項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這次全球性的地質和天氣異常。」一邊說著,趙一飛一邊用幻燈機展示著發生在世界幾個主要的地震帶的異常地震狀況以及從中國氣象台獲得的仍在進行的暴雨和閃電的部分實測數據。

    「根據我國衛星傳回來的信息可以發現,這次全球性的地震異常覆蓋了兩條主要地震帶的幾乎所有區域,其中又以太平洋地震帶的狀況更為惡劣。大家知道,我國昨天進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也正是因為這一異常原因而被迫中止。而之所以中止,實際上還有一個大家不知道的原因,那就是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北線一帶的地磁異常現象。」

    說到這裡的時候,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首席院士錢禹衢插口道:「你是說地磁異常嗎?是真的嗎?」

    「是的。」趙一飛回答道。事實上,在昨天高潔等人在青島軍用機場降落後,有關人員馬上就把飛機上的黑匣子拆卸下來並送交北京有關部分進行分析。由於事關整個軍事演習突然中止與很多人的前途問題,在北京的有關專家也馬上進行了初步分析,在中央軍委的干涉下,其中有關地磁儀數據異常的分析結果被直接從網上傳給了趙一飛。也正是根據這些分析結果,趙一飛在今天的會議上才會提出「地磁異常」這一原因。

    一邊把有關的數據和分析結果通過網絡會議軟件分發給各位院士,趙一飛一邊繼續解釋道:「大家注意看這份分析報告。在報告中已經明確地說明了中國某航空大隊的飛機在途徑東經125度線的一段時間內地磁儀全部發生讀數意外,而且所有飛機的異常讀數是一致的,至少在理論上所有飛機的地磁儀同時發生同樣的故障的概率有多小我就不解釋了,報告上給出的是十億分之一。我要說的是,作為地質與氣象學方面的專家,諸位一定知道東經125度線是什麼位置——該線正好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的西線有一段重合,所發生的地磁儀讀數異常也正是發生在那一段,而在即將離開那一段之前一段時間及之後,地磁儀的讀數卻是正常的。而且所有的飛機都是一致的。」

    儘管沒有明說,在座的所有院士心裡還是清楚地知道趙一飛說的是什麼。趙一飛參加軍事演習是在新聞中報道過的,而且作為始終和地球打交道的研究人員,這些院士中又有哪個對中國和世界的經緯度不瞭解呢?那麼顯然,趙一飛這裡所說的某航空大隊一定在軍事演習中發生了意外,雖然不知道什麼意外,但敏感的眾人還是清楚地意識到這次會議對中央軍委來說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不過他們並沒有想到這次會議其實主要是趙一飛個人要求召開的,中央軍委指示委託趙一飛幫助查明地磁儀異常的可能原因而已。

    給各位院士幾分鐘時間看了相關的數據之後,趙一飛繼續說道:「這次會議的召開,除了與這次的地震和地磁異常之外,還有一塊內容就是這次發生在北京的天氣異常。」看了看那幾位氣象方面的院士,接著說道:「這次發生在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異常閃電和暴雨的數據也在這裡,我已經把它們發到了你們面前的終端上。」

    「之所以把這兩個看似無關的方面放到了一起,是因為我發現它們很可能有著內在的聯繫。」在發現幾位院士臉上露出了疑問的表情後,趙一飛繼續解釋道。

    看到他們仍然沒有解除懷疑,趙一飛笑了笑,說道:「這樣吧,大家先討論討論。可以暫時分成兩組:地磁異常問題由錢禹衢院士為組長,這次的氣象異常就由常遠東院士負責吧。給大家兩個小時的時間,我還要去對我的模型作一些修改,等兩個小時後希望能得到大家滿意的答覆。需要什麼儀器和資料就和麗娜小姐說,她會始終陪在這裡的。如果需要其它的房間也可以和她說,旁邊的二號會議室也可以使用。」

    兩個小時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尤其是對於這些面對問題異常興奮的院士們更是如此。外面的大雨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停止了。將近中午的陽光透過窗戶照了進來,讓本來因為趙一飛剛才說的話而疑慮紛紛的院士們的心情也好了許多。雖然兩個小時的時間對於目標問題得到一個很好的解釋可能難了點,但基本的思路還是確定下來了。下面就是等待趙一飛再次主持會議的時候給出基本的研究思路。畢竟這些院士們年齡已經大了,他們中最小的都已經五十多歲了,如果讓他們親自操刀上陣肯定是不明智的。他們心中非常明白這一點,相信趙一飛也明白這一點。所以這次會議主要就是為了定下研究思路,至於具體的研究工作自然有他們的學生去做。

    10點30分的時候,趙一飛準時回到了會議室。首先是錢禹衢院士負責的地磁異常問題研究小組匯報研究思路。在他們看來,這次的地磁異常現象很可能和發生在兩大地震帶的劇烈地震有關。根據手頭已有的理論和數據來看,巨大的板塊運動很可能會引發地磁發生異常,畢竟劇烈的板塊運動不同於小範圍的局部板塊衝撞,大型的板塊運動會引起地核內流紊亂,從而導致地磁發生異常,而這一異常正常來說會在一定期間後漸弱並消失。不過,這種分析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畢竟現在只有東經125度線的部分區域發現這種地磁異常,而在其它區域還沒有發現這種報道,所以也不排除小概率事件同時發生的可能。

    以常遠東院士為首的氣象異常小組則認為這次的北京及其周邊地區閃電暴雨的異常現象可能是太平洋厄爾尼綠色∷小說狀閃電還是首次發生,如果結合地磁異常小組的思路,那麼很可能是地殼運動異常導致大氣電荷分佈異常,再加上北京周圍地區的工業密集,今年的季風情況也不太正常相應帶來的污染情況嚴重引發更加嚴重的電荷分佈異常,從而引起如此可怕的密集網狀閃電。

    聽了兩個小組的匯報,趙一飛點了點頭。他承認兩個小組的研究思路都很好,不過可能還有些問題沒有考慮到。

    在簡單地總結了幾句兩個小組的意見後,趙一飛給眾人展示了一個新的模型。與地磁異常小組的初始假設正好相反,趙一飛架設的是地核異常引發地殼板塊運動異常,同時引發地磁異常出現,這種假設及其推理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它能合理地解釋為什麼在東經125度線與環太平洋地震帶交匯處首先發生地磁異常,那是因為地核異常導致板塊運動過程中的地磁洩漏造成的。但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單向性的地磁洩漏還不好解釋,因為地球磁場是一個整體,為什麼會在某一段區域發生異常呢?這一異常僅僅在這一區域的這一段時間出現還是會始終出現呢?此外,地球上的其他區域是否還會出現這種地磁異常呢?等等等等的衍生問題太多了。另外,如果從地核異常的角度分析,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既發生地磁異常,又發生北京的這場奇怪的閃電暴雨。

    趙一飛繼續解釋道:「本來在昨天的時候我還只是簡單地認為這次地磁異常只是孤立的事件而已,很可能是地球本身地磁自適應調整的一次爆發而已。不過在今天早晨的奇異閃電發生之後,我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知道,閃電從空中傳導的過程可以用分形維進行衡量,基本上所有的閃電其分形維度是固定的。」看著各位院士紛紛點頭,趙一飛喝了口水,把這次閃電形狀和分形維度計算結果發送到個人面前得顯示屏上的。

    「眾位請看,這次閃電與以往所有我們已知的閃電都不同,它的對數分維值明顯大於以前的閃電,達到了2.1,遠遠地超過了1.6左右的正常值。為了更好地分析這一點,我在對數分維的基礎上進行了分為定義的修改。大家請看,這是修正後的邏輯斯蒂對數分維,與對數分維不同,邏輯斯蒂分維衡量的是閃電運動模式的激進程度。」

    一邊說著,趙一飛一邊把有關這次閃電的邏輯斯蒂分維計算相關內容發送出去。等眾人大體上看過之後,趙一飛繼續解釋道:「從這兩個分維綜合來看,邏輯斯蒂分維雖然不像對數分維那樣有直接的幾何意義,但它的均值穩定性卻可以用來保障對數分維的穩定值是有意義的。另外,在它們的基礎上,我進一步計算了閃電的修正對數分維值。」

    「大家請看,修正對數分維主要是從演化角度分析閃電的運動路徑的,其一方面反映了閃電本身的運動能力,同時也反映了閃電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能力。」指著屏幕上大幅下降的修正對數分維值,趙一飛異常嚴肅地說道:「如果修正對數分數維預示的不錯的話,我們,不,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地球,正面臨著新的氣候條件,只有能夠適應新條件的物種,當然也包括人類本身,才能夠繼續在地球上存活下去。而引起這一極端變化的,正是我們偉大地球母親的核心——地核!」

    聽到趙一飛這麼說,在座的院士們十分的震驚,就連在一邊旁聽的張元和麗娜也被趙一飛的這一結論驚呆了。

    「天哪!這是真的嗎?這可能嗎?」震驚之餘,錢禹衢院士和常遠東院士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用略微發抖的手指著趙一飛,質問道:「你僅僅根據這麼一點資料,能夠得出如此準確的結論嗎?」

    遺憾地搖了搖頭,趙一飛答道:「很抱歉,不能。我這只是推測,所以我才會把大家招來,為的就是討論這種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如果真的這種可能發生了,我們應該怎樣向國家匯報,同時給國家多長時間做準備,以及現在對我國和全世界人民來說最有利的措施或者說行動應該是什麼。」

    聽趙一飛這麼說,在座的眾人都緩緩地鬆了一口氣。如果只是猜想而已,那麼真實發生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了,但萬一發生了呢?既然現在的數據已經支持這種可能,那就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發生。想到這裡,本來略有放鬆的眾人心頭再次被陰雲覆蓋。

    見眾人小聲地議論基本上停下來了,趙一飛繼續說道:「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我針對這種情況建立的全球模型,大家請看屏幕。」

    會議室內的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面前的屏幕上,只見上面緩緩轉動著的藍白色球體是一個地球的板塊與氣候拓撲結構模型,而模型中顯示的正是趙一飛剛才談到的災變可能,模型的動態運算仍然在進行,而在模型旁邊的一個不斷變化的數字告訴所有在座的人,隨著參考變量的增加,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竟然高達41%,遠遠高於其他的幾種可能情況。

    雖然九月的天依然很熱,雖然暴雨剛剛結束,雖然在座的人沒有一個不是飽經風霜,可當他們看到這一結果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都無法避免地帶上了異常沉重的表情。

    [注]由於沒找到閃電傳導路徑的數據,所以沒法計算閃電的分維值,這裡只是用河流的分維值代替閃電的分維值。估計和實際值會有一定差距,希望讀者不要以該數據作為實際值,以免發生誤會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