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繁榮

第三卷 盛世 第一章 蕭牆(下) 文 / 龍夫

    「一連用了三個『才能……更……更……』的排比,由此可以看得出海天碧對這次全國人代會產生的選舉結果非常的滿意。」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中國情報分析第三組呈報給裡奧斯局長的報告中是這樣分析海天碧的結束發言的。

    報告中繼續寫道:「儘管從海天碧的話語中能夠體會到『海』派集團的力量似乎在這次人代會上佔據著明顯的優勢,但是,我們美國政府不能因此就忽視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那廣袤的國土上歷來就有的勢力爭鬥。從另一個顯然在這次選舉中失利的『章萬里』派集團一向強硬的作風來看,這兩派之間的矛盾必然會因為這次選取而進一步激化,而同期崛起的因為相對弱小而被我們之前忽略了的『新土派』集團勢力由於意外地獲得了一名中央常委的名額也必然會加大對『海』派集團的威逼,以便獲得更為強勢的權力。同時,『新土派』集團之前一直受到『章萬里』派集團壓制的怒氣現在很可能會釋放出來並反過來壓制選舉失利的『章萬里』派集團勢力。此外,還有以前失勢十年之久的『舊』派集團勢力也必然會趁此時機大力發展,不管怎樣,『舊』派集團還是有著其它集團所不具備和抗衡的優勢,那就是他們的先輩幾乎都是開創新中國的功臣,這讓這些保守勢力的代表在犯同樣的政治、經濟等錯誤時被處理的風險要明顯的小於其它集團分子。同樣地,在中國各省市內部的各種小派別間的鬥爭很可能會由於上層勢力分割的不明確而提前展開,這可以用中國的一句俗語『渾水摸魚』貼切地形容它們的這種表現。而在『海』派內部,由於權力交接過程中出現的這一意外情況,顯然也會產生某種可能不為外人所知的矛盾,比如說,本來應該接任海天碧的孫福中真的會那麼聽話的再等五年嗎?要知道五年的時間過去後很可能他的第二個任期也就成為了『鏡中花,水中月』而已,畢竟老集團領袖海天碧的連任、自己的年齡問題和新的集團領袖李遠威的培養等等都會影響到他自己的政治生涯,也就是說『海』派集團本身就存在著分裂的可能。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盛極而衰』,現在的『海』派集團也正是處於這種鼎盛一時的狀態,此時也正是它走向衰亡的最合適的時機。當然,要想讓它很迅速地衰落下去,合適的環境和外在推動力也是必需的。」

    該分析小組在報告中繼續說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大的權力集團崩潰之時,也就是這個國家最衰弱之際,這是根據『趙一飛』博士的維度理論的出來的。該理論中的層次變換理論部分提到了整體遷移形成的中間層對系統穩定性的影響,根據這一理論,中間層次的一致性是系統穩定性的有力保障,而現在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經濟發展良好,各權力集團間的一致性得到了明顯的削弱,失去了經濟建設這個最為重要的一致性前提,那麼這些權力集團構成的中間層的穩定性自然會下降,而中間層穩定性的下降必然引發系統穩定性的下降,而政治的不穩定肯定又會引發與其緊密關聯的經濟和社會系統失穩。所以目前這個時候顯然是一個非常好的推動中國向我們預期方向前進的時機。」事實上,直到現在,趙一飛仍然沒有被中國國家教委學位委員會承認他的博士學位,這是那個美國cia中國情報分析小組所不知道的,當年趙一飛在國外發表的文章中的作者介紹用的是「博士生」這一稱呼,考慮到趙一飛的成就和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的時間,撰寫報告的小組研究人員想當然地認為趙一飛一定早已經獲得了博士學位,所以在報告中才會出現「趙一飛博士」這樣的稱呼。事實上由於當年辦理了退學,到現在為止趙一飛仍然沒有獲得博士學位。

    「趙一飛博士的維度理論還認為,系統的『輸入輸出』行為對應的是系統功能;而系統的『拋射吸納』行為則對應的是系統結構。拋射吸納是由系統邊界面完成的,它主要是通過影響系統內部結構來影響系統,並進一步影響系統功能。按照這一理論,從中國的實際狀況來看,如果我們美國政府能夠不斷地影響中國社會、經濟系統的拋射吸納行為,並通過這些進一步去影響到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結構按照我們設計的要求發生某些變化,那麼我們美國政府在華的各種利益相信會比現在更有保障,獲取新的利益也會比現在更加容易,而且,根據我們小組的估算,可以肯定這種通過影響中國社會、經濟的『拋射吸納』活動所需付出的代價要比上世紀中期進行的『冷戰』和目前進行的國際關係壓制政策小得多,效果也會有效得多。」

    「通俗地說,趙一飛博士的這一『拋射吸納行為』概念與中國幾千年前的一位偉大的軍事思想家孫武子先生的『用間』思想在很多方面顯然不謀而合,也就是完全可以通過派遣間諜對該國進行勢力分化,在使對方某些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達到對方整體利益極小化,同時也可以達到己方利益最大化的要求。顯然,對我國政府來說這是成本最小而收益又最豐厚的一種方式。」顯然由於小組成員們對中國文化瞭解的不夠深,報告中將「孫武」的名字寫成了「孫武子」。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日本政府這些年來對我國、中國甚至全世界輸出的各種文化也帶有明顯的這種通過拋射吸納來改變國家內部結構的特色。從目前來自互聯網上的中國民眾對中日和中美關係的反應來看,日本政府已經成功地在中國以極小的代價和極大的經濟收益同時培養了一大批『哈日族』。這些當年的年青人和小孩子正在或者即將在不久的將來登上中國的政治舞台,從他們的言談舉止等方面分析可以發現中國人中已經有相當部分民眾的『仇日情緒』非常淡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對我們美國政府不能不說是一個來自未來的潛在威脅。」

    「另外,相比於日本的這種極力傳播行為,我國政府在這方面卻非常不夠,尤其是對中國,這個目前已經隱隱地和我國分廷抗衡的國家,雖然美國文化已經為世界所廣泛傳播,但這些年來在中國人的思想中已經根深蒂固地認為『那是在美國,而這裡是中國』。如果不能改變這一現象,那麼我國未來在華利益必然會隨著中國的相對強勢、我國的相對弱勢而受到很大影響。」

    「……」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小組認為現在這是對中國開展大規模滲透,尤其是以前所忽視的結構破壞性滲透的最好時機。……」

    這份厚厚的報告後面部分則是具體的對中國採取間諜手段的各種實施方案,包括政治上、經濟上和社會上各種間諜關係的建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分析,以及選定的各種滲透手段實施在中國的突破口選擇等等。

    當裡奧斯從cia中國情報分析第三組組長默頓博士手裡接過這份報告的時候,他只是順手翻了翻這份報告,然後當著默頓博士的面直接就扔到了自己那寬大辦公桌旁邊的廢紙簍裡,面帶微笑地注視著下屬帶著難以掩飾的混雜著失望和憤恨的表情離去。可就在那位可憐的默頓博士剛剛離來裡奧斯的辦公室之後,不顧絲毫形象地,裡奧斯那保養得非常好的、根本不像是一名已經六十多歲老人才有的身軀直接就敏捷地撲向了廢紙簍,迫不及待地從裡面取出報告仔細閱讀了起來。

    儘管以前美國政府也制定過很多針對中國的間諜計劃,現在也仍然在不斷地制定和實施著很多這樣的計劃,但那主要是以情報獲取為目的的。而像這份報告這樣明目張膽的以顛覆一個國家主權為目的的工作重心完全依托於間諜行為的計劃,裡奧斯還是第一次看到,這在以前是根本不會考慮的。美國是一個崇尚實用主義的國家,所做的一切都以實用作為衡量標準,至少美國的上流社會和政治家們是這樣做的。正如一位美國富翁所說的「如果作美國人不能給我的財富增值帶來任何作用,那麼我幹嗎要做美國人呢?」於是出於避稅的需要,這位富翁加入了別的國籍。事實上,在美國有很多抱著同樣目的擁有雙重國籍的人。而裡奧斯儘管不算是大富翁,也不屬於純粹的政客,但同樣流淌著美國精神血液的他又怎麼能夠擺脫這種支撐著整個美國民族的精神呢?正是出於這種心態,裡奧斯才會在收到報告的時候首先把它當著下屬的面扔掉,這是一種對自己的保護,同時也是為了打擊默頓博士的信念,讓他不至於因為有了如此大的功勞在日後就敢輕易的冒犯自己的權威,用一句中國人的話講,就是防止默頓博士等人因此「居功自傲」和「功高鎮主」,那對整個美國,對裡奧斯本人,和對默頓博士及其小組來說都是不利的。

    從這份報告中,裡奧斯看到了一個新的中國,也看到了一個新的美國,一個全新的世界。儘管cia以前在一些小國家中實施過類似的通過這種所謂的「拋射吸納」行為影響國家系統結構的策略,但那些都只是一些小國家,一些末流國家而已,與中國這樣的大國是有著本質不同的,而這份報告中提及的各種方案則將這種可能性和可行性推廣到了一個大國,一個擁有著悠久的政治鬥爭歷史的大國——中國的頭上,它會可行嗎?如果不可行那麼後果如何呢?對美國的負面影響會有多大?如果可行,那麼對美國利益有多少正面影響呢?報告中列舉的各種估算確實非常的誘人,裡奧斯禁不住懷疑這些真的可能嗎?歷史真的可以就這樣輕易地改寫嗎?這樣做的結果真的能讓美國長盛不衰嗎?帶著這些疑問,在華盛頓靜靜的夜色中,在幾乎整個城市都進入了夢鄉的時候,在辦公桌上那盞已經伴隨了他整整二十年的檯燈柔和的燈光下,面色凝重的裡奧斯合上這份厚厚的報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不遠處,只有高樓上的防撞燈在那裡閃來閃去,似乎在告誡著低空飛行的夜航飛機要注意高度,免得一不小心落得機毀人亡的下場。

    三天後,裡奧斯親自通知cia中國情報分析第三組組長默頓博士,讓他的小組與另外幾個負責亞洲相關情報工作的小組合作,以默頓博士為首,按照一份裡奧斯根據那份報告中的方案親自修改後的幾條基本方針和目的草案,依托默頓小組在其分析報告中給出的方案,擬定一個更加全面的、能夠和之前美國政府在中國和世界上其他主要國家的情報工作平滑銜接的大規模間諜計劃。因為這份間諜計劃主要是針對中國實施的,在默頓博士的建議下,計劃的名字同樣源於中國的一句成語——「禍起蕭牆」,所以整個計劃的代號就被裡奧斯定名為「蕭牆計劃」。

    就在默頓博士領導的幾個小組埋頭於「蕭牆計劃」的設計之時,正如第三小組在其報告中所估計的一樣,由於海天碧出乎這些權力集團意料之外的連任導致了中國內部的權力結構失衡,並由此而引發的中國內部權力集團間的大規模紛爭真正開始了。不過令中國境內、外的各國情報人員都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紛爭首當其衝的居然是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受惠最大的廣東省,這個權力集團必爭之地這麼多年來始終穩穩地掌握在「舊」派勢力的手裡,儘管海天碧為代表的「海」派在海天碧擔任黨中央書記期間曾經向廣東省內派遣了幾名「海」派幹部,但由於來自廣東省內的「舊」派勢力的抵制非常強大,在強龍壓不下地頭蛇的廣東省內並沒有什麼實際權力被「海」派獲得。儘管雙方始終在明爭暗鬥之中,在海天碧連任以前由於兩派之間的矛盾還主要體現在背後,所以大家表面上仍然過得不錯,維持著一種「你發達,我發達,大家悶聲都發達」的平衡。

    不過,就在海天碧連任後的不到一個月時間,「海」派在廣東省內的一名副省級幹部和兩名副廳級幹部接連被審查,理由是同樣的——受賄和瀆職。如此大規模的省內高層幹部被審查在廣東省還是第一次,儘管該省在國內屬於經濟大省,但在政治上卻始終都是先看別的省出頭,然後再意思意思了事,用廣東省內某些幹部內部之間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是埋頭搞經濟的幹部,而不是一天到晚吃飽了沒事幹只想著如何思想鬥爭的幹部,『雷聲大,雨點小』就是我們廉政建設的原則,這一原則至少五十年不會變。」可是這次顯然出乎幾乎所有人的意料,全國人代會後首先出事的就是它。這一事件發生的同時,廣東省內的各大報紙紛紛用大段大段充滿火藥味的語氣報道了這一事件,並稱其是「廣東省到目前為止廉政建設力度最大的一步,這一步顯然是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的,是與廣東作為全國政治和經濟大省的地位相一致的,是對全國各兄弟省市廉政建設的一個表率。

    ……」

    廣東的這次將「海」派勢力從廣東省內連根拔出的大規模廉政審查事件無疑給了正處於自信滿滿的「海」派勢力一紀重重的一擊,同期發生的大幅新聞報道也相當於向位於中央和各地方的其他權力集團發出了邀請函,希望各權力集團能夠團結起來共同對抗勢力處於巔峰的「海」派集團。這一方面是為了制約「海」派勢力的強勁發展勢頭,另一方面也是從自身生存角度考慮,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就在各權力集團都處於對「舊」派向「海」派的衝鋒猶豫觀望的時候,「舊」派的第二個根據地——湖南省也陡然刮起了大規模廉政建設之風,這在一向以保守著稱的湖南省是難得的,自然也是倍受關注的一件大事。在這次廉政風暴中,首先是「海」派在湖南的一名副省級幹部被審查,在之後進行的審問期間,另外一些「海」派和與「海」有密切關係的官員也紛紛落馬,其中就包括有「舊」派自身在湖南內的一名干將——某市市委書記茅錦鵬,以及「章萬里」派在湖南的一名重要人物——與茅錦鵬同處一市的該市市長周長輝,至於其他的一些落馬人員則主要由一些小派別成員構成。而頂替三人位置的並不是自己派中所預期的人手,反而成了其他一些中間勢力手中的肥肉。就拿湖南的這次廉政風暴來說吧,「舊」派與「海」派都沒想到的是,「新土派」輕而易舉地把自己的一名干將趙春雷安插到了這個副省長的重要位置,而分別替代被牽涉下台的茅錦鵬和周長輝的居然是不明經傳的兩個小派系的人手——汪鋒和宋遠程。但這次三大勢力集團同時有人落馬的事實實際上也提醒了這些大的權力集團內的領袖人物一件事——凡事要慎重!

    於是一個相對平穩的權力穩定期隨之而至,主要的四派人馬都在暗暗地積蓄著自己的力量,在沒有確定性的制勝把握之前,誰都不能也不敢先動手,因為在這種均勢下一旦有一方首先動手就意味著公開挑明矛盾,雖然可能在鬥爭初期獲得強有力的主動優勢,但這也會給其他派別的勢力擴張以可稱之機,另一方面也可能一旦發生不利情況被其他派別合起來痛打落水狗。

    這種均衡一直持續到趙一飛等人進行遠程航天試航飛行。由於美國利用了中國的這種勢力均衡造成的所謂「責任真空期」,一些間諜人員紛紛有組織地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向中國大陸滲透,從表面上看最有成效的就是採用美國芯片替換中國原產芯片這一事件。正是由於芯片替換成功,「后羿號」遠程航天飛船才會在某一特定時刻發生意外,美國cia局長裡奧斯也才敢在總統福羅面前表現的那樣自信滿滿。

    正是由於美國偷偷地把「后羿號」上的一塊芯片偷偷地換掉而導致了飛船失事,按照裡奧斯的估計,這次失事的結果很可能導致中國內部權力集團間的平衡也隨之而被打破,顯然遠程試航事故及其處理很可能要成為這些權力集團間的一個各種衝突的宣洩口。那麼,裡奧斯的判斷究竟準確嗎?

    註:這裡構想的中國權力集團只是一種假設,是為了豐富小說內容而設定的,希望讀者不要將其與現實的政治體系對比。之所以在小說中加入政治鬥爭是出於人是社會人的考慮,既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那麼作為主角的趙一飛自然也不例外地要涉及到權力鬥爭之中,儘管主角自己可能不願意,但有著如此重要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的他又怎能不被捲入政治的漩渦呢?!這一卷就是圍繞著這種鬥爭展開的,當然,同時趙一飛仍然在自己的主業——科學研究上進行著不懈的探索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