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繁榮

第二卷 奮起 第三章 慘案(上) 文 / 龍夫

    趙一飛的宇航方案其實很簡單,至少他自己是這樣認為的,簡單地說,就是利用維度變換和層次變換進行宇宙航行。當然,具體說來就不是如此簡單的事情了,這裡面還有很多很多現代科學家們無法接受的問題。不同於當代的天體學家們假設的什麼蟲洞之類的太空現象,趙一飛是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出發考慮宇航問題的。

    在趙一飛的假定中,首先光速是恆定的,但這種恆定的概念不同於現代物理中的光速恆定概念,趙一飛認為光在不同速度層次中是恆定的,比如說,就人類跑步的速度所在層次來說,光是恆定的每秒30萬公里,而對於現代航天中的飛船來說,如果其有一個基本的航行單位,可隨便定義為「呎」或者其它什麼,在該層次中光速同樣是恆定的每秒30萬呎,同樣的分析適合於更高速度層次,比如說以現在測定的光速為基準的速度層次中,那麼在該層次中光速將變為每秒30萬光速。

    當然,這裡可能涉及到「數論」內容,但大體上是如此的,依此類推,可以發現光速在各個速度層次中是恆定的,這也為趙一飛的宇航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雖然各個層次中光速是恆定的,但從數論的角度分析可以發現,在每個層次中大部分基本定律具有統一性,也就是說只要能夠做到跨越速度層次,那麼很多東西都可以用現有的處理方法解決。

    對於這一點,趙一飛解釋說「張量分析」在這方面有一定的考慮,當然,如果要分析更複雜的內容,僅靠張量分析是不夠的,因為對趙一飛所說的宇航問題來說,張量分析只是討論的平衡態問題,對於平衡態之間的過渡問題卻沒有設計,這也是西方科學的基本特色之一,討論的基本上都是平衡態,而對於非平衡態過程由於過於複雜而無法深入研究。

    講到這裡的時候,興致上來的趙一飛忍不住大談起東西方文化和科學研究的差異,他認為西方人由於過早的沉迷於「數」的研究,其結果必然是側重於平衡態分析,這是因為在古代由於思維和科學技術的落後對於平衡態過渡的中間過程是非常難以把握的,既然不好把握,那麼最好的偷懶辦法就是不去理會它,而「數」本身由於確定性的問題,其主要代表的都是平衡態,這同樣是因為只有平衡態的數才是穩定的,對於古代西方科學家來說才是具有研究意義的,所以縱觀西方科學發展史而言,絕大多數的科學研究都是這種平衡態研究。

    而相對於西方來說,古代東方科學研究則非常的不同,東方科學的系統性要求研究的全面性。

    而相對於平衡態來說,非平衡態的研究難度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對平衡態的忽視,其更側重於處於平衡態過渡期的非平衡態研究,但由於非平衡態研究是非常複雜的,這也就導致了很多研究成果無法用數的形式表達,其結果必然導致了很多現代看來的神秘現象出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易經》,易經本體雖然只是卦的記錄和說明,但孔子的註釋卻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國古代科學研究的這種非平衡態特色,如其註解著眼的本身並不是卦辭的解釋,而是從一卦到下一卦的變化,這種又是「飛」,又是「伏」的變化正是非平衡態研究的特色。

    喝了一口水,趙一飛把話題又轉回了宇航問題。首先來看平衡態,從理論上看宇航中速度平衡態間的變維(層次)非常簡單,其只需要從一個坐標系通過張量變換轉換到另一個坐標系即可,但由於這種轉換的坐標系與現有數學的坐標系有著本質的不同,比如說坐標系本身的稀疏結構就不同,這從《數論》中的連續統分析可以得出,不過這個比較好解決,畢竟可以通過數論變換把不同的坐標系間利用張量變換還是可以解決的,只是誤差計算還需要實際檢驗才能夠比較可靠的確定。

    而對於非平衡態,這是個難點和重點,由於平衡態本身實際上只是一種近似態,所以在從一個平衡態跨越到另一個平衡態的時候要解決的問題其實很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何實現光速的跨越,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超光速問題,如果採用現在的觀念做速度累積的話,那麼飛船還沒到光速的時候就已經跑不動了。

    要想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維度理論中的層次變換了,直接通過層次變換強行跳越過光速這道坎,具體的辦法可以採用重力場的往復震盪來人為製造層次跨越。當然,這種方法還比較笨重,並且有著非常大的局限性,比如說在目的地如果沒有同樣的設備怎麼辦?飛船自身能否通過這種彷彿震盪變換回現在的宇宙空間等等。所有這些還需要大量的計算和模擬,諸位以為如何?

    停下來的趙一飛看到面前的這些人一個個目瞪口呆的樣子,不由得心中升起一陣茫然,他們這是怎麼了?清了清嗓子,趙一飛又問了一遍:「明白了嗎?」

    張元等人一齊搖了搖頭,異口同聲的回答道:「不懂!」

    看到眾人這個樣子,趙一飛也沒有再說什麼,擺了擺,時間也不早了,我先回去休息了。你們也散了吧。」沒有再理會眾人的反應,一個人向門口走去。

    看著趙一飛落寂的樣子,張元心裡實在忍不住了,抬腳向趙一飛追去,而在一旁的麗娜看到趙一飛一幅倍受打擊的樣子,心底的愛心也忍不住氾濫起來,和張元一齊追了出去。雖然二人盡最大的努力安慰趙一飛,但實際上對趙一飛這種人來說安慰其實並不起多大作用,只要想到了就會做下去,這幾乎是每一個有成就的科研工作者的人生信條,趙一飛自然也不會例外。

    雖然眾人對理論的不理解對他的研究熱情打擊非常大,但轉念一想,這些人沒有一個是航天領域的研究人員或工作者,他們不理解也是自然的事情。有了這樣的想法,張元和麗娜對趙一飛的安危自然會被欣然接受,只不過和二人想的不同,趙一飛的情緒恢復並非是他們的安慰起到主要作用,而是趙一飛自身的信念在發揮主要作用。不過令趙一飛開心的是,張元向趙一飛許諾向上級匯報他的航天設想,如果上級認為可行的話,那麼至少一定的研究經費還是能夠撥下來的。

    很快地,國安局的批復就到了紅花研究所,通過中科院有關專家論證,趙一飛提出的方案雖然非常新穎,但由於涉及到很多現代科學上沒有定論的東西,所以無法證明最終是否可行。但考慮到起仍然不失為一種可能的研究方向,並考慮到趙一飛對國家做出的重大貢獻,中科院決定撥款300萬元作為趙一飛航天項目的研究經費,另配備最新的視覺屏電腦10台用於項目研究。

    看到這份批復,趙一飛與張元不由得對視一笑,只不過展現給對方的笑容是苦笑而已。

    300萬,聽著很多!但對於宇宙航行這樣的大課題來說恐怕連根毛都做不成。看到批復的趙一飛連想都沒想就把這300萬打到了大漠綠化研究的項目上,畢竟這個項目的研究經費太緊張了,當時報批這個項目只是為了掩人耳目,所以經費只給了50萬左右,用了這麼長時間早已經口袋空空了,如果不是甘肅省政府和省委考慮到大漠綠化對甘肅省的意義重大,決定無償支付所有植被的初期培育費用,並從國家批給甘肅的每年1000萬的綠化基金中拿出100萬來購買各種需要的植被和工具等等,恐怕這個項目早就被停掉了。

    不過看到隨批復同期而至的視覺屏電腦,趙一飛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他想到了岳琪手中那50%的股權。從已知的各種公開數據分析來看,濱城的視覺屏生產基地的後期工程早已完工,產能與產量也擴大了不少,想來每年的利潤也應該非常的豐厚,這從視覺屏的銷售價格和銷量就可以分析出來,而且作為視覺屏的設計者其成本趙一飛自然非常的清楚。不過如果要和岳琪聯繫的話,還需要看張元的態度,趙一飛知道作為自己的「保鏢」,張元有著非常大的決定自己行動自由的權利。

    幸運的是,和張元談話的結果令趙一飛非常的滿意,他同意自己和岳琪接觸,不過張元要求趙一飛不能與岳琪直接接觸,以防止其它方的間諜人員借此查到趙一飛的確切蹤跡,上次的麗娜追蹤到這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雖然由於偶然的原因麗娜被「收服」了,但這並不表明其他人就查不到,只不過那些傢伙們現在仍然躲在暗處,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冷不丁的竄出來咬趙一飛一口,這個代價可不是張元能夠接受的。

    另外一個張元同意趙一飛如此做的原因來自於國安局局長賀鵬的指示,賀鵬認為能夠將趙一飛這個科學能力過剩的人物拴住的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的有吸引他的新項目給他做,既然他願意為國家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那自己又「何樂而不為」呢?至於經費問題,賀鵬指示可以和某些「能夠令人放心的」企業進行接觸,如果他們願意參與某些保密項目的研究與開發工程,其中的某些可民用產品可以優先轉讓給他們,相信以軍事科研人員的實力來說,一般企業都會把握住這樣的機會的。

    另外,賀鵬還告訴了張元一條其他人都不清楚的消息,紅花炸彈的民用化已經展開,和軍方合資的是中國化學工業總公司下屬的一家特大型爆炸物化工企業,雙方協商的結果是趙一飛本人zhan有30%的股權,軍方zhan有30%的股權,那家化工企業zhan有剩餘的40%股權。如果情報屬實的話,根據對這種爆炸物產生利潤的推測,每年趙一飛至少會有3000萬以上的利潤收入,而且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很可能還會大幅增加,這筆錢自然可以用於趙一飛的航天計劃,這樣國家不就又可以少出一筆錢了嗎?

    張元把紅花合資的消息告訴了趙一飛,並且告訴其所擁有的股權狀況,聽到這些趙一飛自然非常的高興,能夠不限制自己的研究慾望,對於任何專志於科學研究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無以倫比的快樂。和岳琪的聯繫也非常的順利,通過岳琪這個紅花基地董事長的權利,很快一筆5000萬的資金就打到了紅花研究所專為趙一飛開設的航天研究賬號上作為即將秘密成立的中國遠程航天有限責任公司的原始資金。

    之所以最後決定採用公司制,這還是麗娜建議的,在商業社會見多識廣的她知道沒有明確的責、權、利分工的後果只能是扯皮,所以她建議趙一飛最好是以公司制的方式進行這項高科技研究,這樣那些出人出錢的企業將變成合資企業,也便於到時候一旦失敗的情況下不至於發生無限經濟責任,畢竟趙一飛算是自己的半個救命恩人,所以麗娜竭力的勸告趙一飛接受了這一建議。

    不過令麗娜想不到的是,既然自己是建議人,那麼組建公司的責任便被趙一飛責無旁貸的推到了她的身上,苦笑的她只好擔起這一責任,每天為新公司繁忙的事物奔走者,而趙一飛則躲到一邊安心的和眾多來自各大企業的研究人員進行飛船設計去了。

    至於張元,麗娜更不可能指揮他的,在張元的眼裡,大概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趙一飛的安全問題了,畢竟人數的增多就帶來了不確定性的增加,趙一飛的安全問題已經夠張元忙個焦頭爛額的,哪裡還有其它時間管別的事情。

    不過麗娜的能力確實非常的優秀,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已經和各公司間談妥了所有的協議,同時由於現在公司還沒有自己的生產與組裝場地,為了安全需要,國安局也建議先不建立這樣的生產基地,所以在與各方間協調一致後,麗娜作為趙一飛的貼身保鏢再次出現在他的身邊。而這自然又讓張元增加了暗中的防範,雖能保證這段時間麗娜如此頻繁的與外界接觸中會不會與cia再次建立聯繫而對趙一飛又什麼不測之舉呢?不過既然趙一飛不發話,張元也不好說什麼。

    而對於麗娜來說,這段時間與外界的接觸中對她震動最深的是岳琪——趙一飛的妻子對她的態度,剛開始時聽說自己是趙一飛派來的,岳琪的態度非常的友好,而在得知麗娜全權代表趙一飛時,岳琪的態度顯然就不那麼友好了,從那裡麗娜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醋意,不過麗娜豐富的經驗迅速的幫助自己扭轉了局面,她在和岳琪私下的談心中婉轉的告訴岳琪趙一飛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自己對他的感覺就如同對自己的父親尤里安一樣,在此之後,岳琪所代表的龍芯生產基地與趙一飛的中國遠程航天有限責任公司之間的談判非常的順利。

    通過這次接觸,麗娜明顯的感受到了岳琪對趙一飛的愛是那麼的深,不知為何,沒有嘗過真正感情滋味的她現在居然非常的想知道真正的戀愛是什麼樣的感覺,可自己的白馬王子又在哪裡呢?雖然人已回到了趙一飛的身邊,但麗娜的心中卻不時的被這種波瀾擾動著。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