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網游動漫 > 網游之雄霸宇宙

小說博覽 巫 文 / 清水小蝌蚪

    一、巫術的概念

    巫術是企圖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對某些人、事物施加影響或給予控制的方術。古代施術者女稱巫,男稱覡。巫術通過一定的儀式表演,利用和操縱某種某種超人的力量來影響人類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以滿足一定的目的。巫術的儀式表演常常採取象徵性的歌舞形式,並使用某種據認為賦有巫術魔力的實物和咒語。「降神儀式」和「咒語」構成巫術的主要內容。

    [編輯本段]二、巫術的來歷

    巫術來自於舜帝部落,傳說,舜帝的時候,為了給老百姓生產食鹽,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舜就讓他的一個兒子到巫咸國做了酋長,鹹即善於煮鹵土為鹽而得名。巫咸國的人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龍,地處大荒之中,它與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稱作十巫。巫咸國在安邑城南,傳說有鹽池,上承鹽水,水出東南薄山,西北流,經巫咸山北。巫咸山在安邑縣南。

    山西運城的潞鹽歷史在上古時期已有。運城之「潞」名,最早稱「鹵」即產鹽的「鹵土」,後來因為音同,篡作「潞」。「潞」今作運城,地在古安邑西。

    傳說舜的兒子做了巫咸國的酋長。帶領巫咸國生產食鹽。因為當地的巫咸人掌握著鹵土製鹽的技術,他們把鹵土蒸煮,使鹽析出,成為晶體,外人以為是在「變術」。加上巫咸人在制鹽的過程中,舉行各種祭祀活動,希望南風為他們帶來好的氣候等,以利於析鹽。她們的祭祀,有各種表演,並且附有各種許願和祈禱的言語。最後,開始各道工序,直至生產出白色結晶的食鹽。

    這一整個過程,在別的部落,把它看成是在實施一種方術,於是,人們稱這種會用土變鹽的術為「巫術」。這就是「巫術」一詞的由來。

    今人知「巫術」就是會「變術」其實,巫術最早是指巫咸人有制鹽技術。這種制鹽技術,稱作「巫術」,其實,就是「巫人制鹽之術」。今天的巫師就是由此得名的。

    [編輯本段]三、巫術的分類

    從巫術的性質角度,可以把巫術分為黑巫術和白巫術。黑巫術是指嫁禍於別人時施用的巫術;白巫術則是祝吉祈福時施用的巫術,故又叫吉巫術。

    從施行巫術的手段角度,巫術又可分為兩類,一為摹仿巫術,另一種叫接觸巫術。

    摹仿巫術:一種以相似事物為代用品求吉或致災的巫術手段。如恨某人,便做人形,寫上該人的生辰八字,或火燒或投水,或針刺刀砍,以致那人於死地。從性質上講,這屬於黑巫術。再如小兒常常落井,為避災,常做一偶人代替小兒投入井中,這種行為稱作破災破煞。在上古生產習俗中,稻花開始,男女相會於田,以促進稻穀結穗。人若生瘡,畫在植物葉或黃紙上,便可移走病患,也叫摹仿巫術。白雲觀裡拴娃娃、民間的「偷瓜」等祈子習俗。

    接觸巫術:是一種利用事物的一部分或時事物相關聯的物品求吉嫁禍的巫術手段。這種巫術只要是接觸到某人的人體一部分或人的用具,都可以達到目的。如某人患病,在病人病痛處放一枚錢幣或較貴重的東西,然後丟在路上任人拾去,於是任為病患便轉移到了拾者身上。放碗、姜原履大人跡生周始祖棄都是接觸巫術。過去害人的黑巫術常常搜集不和睦人的頭髮、鬍鬚、指甲以及心愛之物,以備加害對方。小孩子的名字也不能隨便告訴別人,否則便要受制於人。

    在涼山彝族,奴隸主發現奴隸逃走,除派人尋找外,還要請巫師施行巫術,方法是把奴隸丟下的破衣片招來,放在石磨內磨,由於布片不易磨下來,便認為奴隸也必然在山間轉來轉去,找不到逃生的路;奴隸為能逃出虎口,也以巫術對抗,一般在逃走時,背一小扇石磨,頂在頭上,這樣奴隸主磨的布片就會很快掉下來,自己也能逃跑成功。

    黑巫術:通常以詛咒和巫蠱為主。尋求黑暗或邪惡的力量懲罰施術者的仇人,不過一般要付出同等的代價。例如:普通人使用詛咒時,一般使用自己的血作為媒介召喚惡靈/邪靈,如果詛咒成功,施術者必須以自己的生命力(靈力)作為詛咒的力量來源。否則詛咒將無法進行,甚至招來的邪靈還會反噬施術者。

    多用於對復仇人或報復他人,亦可用作治病、誅邪、對抗黑巫術的咒語等。行巫的巫師也可分為兩種,一種為歷代相傳,由老巫師傳授;另一種是所謂神靈在夢中傳授的巫師,稱為夢巫。巫蠱娃娃便是黑巫術中,用來報復人的一種手段。與黑巫術相對的概念是白巫術。

    隨著人類文明的興起,尤其是城市的形成,人與自然日漸分離,一種新的精神亦出現,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情形,在城市裡比任何一個地方更激烈,人類開始發展他的野心和侵略性,只有騎到別人頭上,自己才可以出頭,在這種情形下,巫術變成個人事斗的恐怖工具,成為人所懼怕的黑巫術,巫術至此亦為大多數人唾棄。

    黑巫術,在所有的黑魔法中最為黑暗的毫無疑問的非死靈術/通幽術(necry)莫屬!而且也是最醜惡和最令人厭惡的魔法儀式之一。necry一詞出於希臘文,意即死亡和超自然的神力。而死靈術本身是指古代與死亡世界溝通的一種方法。死靈魔法可以追述到古波斯、希臘、羅馬和中世紀的巫師。死靈術可以分為兩個支派:一派召喚和支配鬼魂(死靈派),這派比較常見;一派掌握死屍回魂**(死屍派),而兩派都與被禁的黑魔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死靈派通常以開壇和符咒來作法,而死屍派通過掘屍和盜墓從而獲得所需要的恐怖黑色魔力。死靈師通常被恐怖的死亡所包圍,他們身穿從死人身上偷來的衣服,沉思著死亡的意義…

    如果沒有在靈魂和死亡的知識上有一定程度的造詣,是不可能明白死靈術的奧秘的,而且如果貿然從事,後果是很危險的。由於在一般情況之下,死人是不會返回人間的(不論是以實體或鬼魂),如果真的發生上述情況,那一定是因為有非常特別的原因。如果一個活人想與另一個世界建立聯繫,支配靈魂但卻不顧死者的請求的話,那就要小心學習黑魔法中有關的知識,以免反倒成為怨靈手下的受害者!

    最初,那些與死靈溝通的人多是出於謀利的動機。因為大家都認為死後是可以無所不知和無所不見的,所以死靈師召喚死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雇於那些想知道寶藏位置的人,而這些召喚儀式通常都在人死後12個月後才進行,因為民間相信在人死後的12個月內,靈魂一直都在墓地附近徘徊,不能見到活人想見的東西。但太老的屍體通常是不會被選擇的,因為就死屍派來講,太爛的屍體是不能清楚回答問題的。到後來,死靈師開使召喚死靈和屍體用來攻擊他人,這些多發生在古埃及和希臘。

    由於出於以上的目的,所以通常都要抑制死靈的怨氣,而這樣做是需要特別的魔法幫助的,這些通常只有很有經驗的巫師才能做到。在英國的巫師古籍中曾有死靈師在死屍胸部畫上符咒施法的記載。有時,死靈師更需要召喚一些強大的魔神來保護自己或驅使死屍和鬼魂服從自己。在古希臘咒文中記載著死靈師曾召喚過哥爾(kore)、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厄裡斯克革(ereshkigal)、阿多尼斯(adonis)、赫密士(hermes)和托提(thoth)來保護自己和控制死靈。而在羅馬的戲劇中,對死靈儀式的描術還包括燒烙和歃血。在另一些儀式上,死靈師會吃象徵著海克特(hecate-巫師的守護神)的狗肉;還吃未醃過的和未發酵的黑麵包、未發酵的葡萄汁,這些象徵著腐爛和死亡。

    在歐洲大陸,對死靈魔法儀式的要求就更加嚴格了。儀式的地點通常被小心地指定在一些荒廢的十字路口、地下室、廢墟、人跡罕至的森林或枯萎的灌木叢中。一但決定了儀式的時間,一些像征力量的同心圓和難以形容的符號便被畫在場地中,並冠以神聖的名字。

    這些圓圈都是被魔力詛咒過的,而死靈師的助手就站在圈子的中央,並用魔法保護起來。最後,死靈師權仗在手,作法召喚陰間的靈魂。如果作法成功,死靈從法陣中出現,死靈師要面對死靈們無法忍受的尖叫和恐怖且無法聽懂的怨語…有時,強大的死靈更加以怪獸的形態在圈中狂嘯,威脅著要把死靈師撕成粉碎!當死靈最終屈服在巫師的腳下時,通常會變形為裸體的幽靈,然後回答巫師的提問和要求。

    當降靈會結束的時候,死靈通常會消失於硫磺的毒霧之中,而死屍則要由巫師用生石灰燒掉。在這之前,死靈師務必留在聖圈之中,如果非要離開的話,一定要再舉行一些其它的儀式才行。死靈師還要在儀式前後除去所有該地的花草,並燒掉它們,再將其灰燼深埋在該地。整個儀式都充滿了恐怖的危險,最輕微的失誤也會導致死靈師的死亡,甚至靈魂上的永久創傷…17世紀時,名及一時的埃及死靈師和預言家齊嚴剛及(ch就是因為心急離開了聖圈而被怨靈碾得魂飛魄散…

    教堂派死靈師,一個黑魔法中很特別的支派。該派死靈師用的是很奇特的黑魔法。相傳在午夜時分,該派死靈師會在墓地吟誦黑暗詩篇:「亡靈復活近我身」然後分散進入教會墓地。在召喚時,他們會哭唱:「egosumtepetoetuiderequeo」,而在退散時,他們會命令道:「回到神所指定的國度吧」。

    以下是史上最偉大的教堂派死靈師:約翰.帝依博士(ndee)和他的助手:愛德伍德.凱爾雷(edwardkelley)的一段描述:當助手用火把照亮了死亡的儀式的時候,博士站在墓地裡,手持權仗並同時讀著咒語。在火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具剛剛被召喚的死靈在白布中顫抖著…而另外兩個巫師則在聖圈中暗吟著保護自己的咒語,隱約聽到一些天使的名字:「拉斐爾(raphael)、拉依爾(rael)、米拉頓(mir、泰米爾(tarmiel)、雷克斯(rex)…」…

    另一位史上最著名的死靈師是因達爾(endor)。在聖經中記載了他曾經為掃羅王召喚死去的預言家撒母爾(samuel),而預言了掃羅王的滅亡。

    另外在1世紀的希臘,有著名的死靈師阿波羅尼俄斯(apollonius)和泰安那(tyana)。

    16世紀的英國,有上述的約翰.帝依和他的飯桶助手愛德伍德.凱爾雷。

    在17世紀的法國,有偉大的埃利法斯.利維(eliphaslevi)。他曾試圖召喚偉大的阿波羅尼俄斯,但卻被阿波羅尼俄斯的靈魂所震懾!

    對死靈師而言,數字9和13是極具意義的。9代表了在古信仰中,靈魂由生到死所要通過9個領域。13則代表了耶蘇的最後晚餐及其復活。

    在巫毒教中,屍體被復活時是以巴隆.撒麥迪(baronsamedi,衣衫襤褸的喪屍之神)的形態出現。在海地,死靈屍是以奈布爸爸(papanebo,死亡之父)的化身來主持儀式的,在儀式中,以白臘滴在屍體的腳、唇,死靈師身穿僧袍,頭戴銀帽,奈布爸爸的符飾掛在十字架上。當巫師的僧袍和帽子振動時,證明已喚醒巴隆.撒麥迪,儀式也作成功。

    之所以死靈魔法為人所唾棄,除了其目的不正之外,最令人法發指的是,在儀式中,多要用死屍來作施法所用之物的原料。而且死靈魔法相信,在暴力中死去或是夭折的死屍是最好的藥引!因為他們認為這類死人有更多未用的靈力。在古北歐人的巫術中,最強的死靈師甚至可以令剛死在絞架上的人復活!16世紀的宗教審判官保羅斯.格瑞蘭迪俄斯(paolusgrillandus)曾記載著:「死靈師用一些燒焦了的死屍碎片,尤其是那些吊死和受辱而死的人…用小塊指甲或牙…頭髮、耳朵或眼睛…肌肉、骨頭或鮮肉…」更有一些死靈師有食屍的行為,尤其奢食未受洗的嬰兒。所以在當時有很多墳墓被盜。而史上最出名的有關案件是愛爾蘭女死靈師-愛麗絲.吉蒂勒(alicekyteler)她因為偷掘和使用死屍的頭髮和頭骨而被起訴,俱說在死屍頭上長出的苔草對死靈師是十分珍貴的…

    在16、17世紀掀起的獵巫運動中,大量的死靈師也不可避免地成為被獵的目標。教會高喊他們是魔鬼的僕人,而聖經中有關因達爾的描寫更證明死靈師是毀滅的象徵。而死靈師們則一直爭拗著亡靈和魔鬼的區別。經過幾世紀的抗爭,死靈師們終於演化成今天的通靈師,從而避過了宗教上的迫害。不僅如此,通靈師們在媒體的宣染下,更進一步被人所崇拜和接納。近代比較著名的通靈師有喬瑟夫.格蘭威爾(josephglan_del_logo_vill)、法蘭西斯.馮.海爾墨特博士(ncisvanhel、亨利.摩爾博士(rymore)、羅卜特.波伊爾(robertboyle)等。

    白巫術:通常以讚美神明和向神明祈福為主。尋求光明或善良的力量幫助別人,不需要付出任何太多代價。例如:使用特殊材料為他人祈福時,只需要向神明告知目的並獻上貢品祭祀即可。在祈福結束時,向神明答謝就可以完成祈福。

    白巫術是巫術的一種,即普通人民求晴、祈雨、驅鬼、破邪、除蟲、尋物、招魂,甚至使不孕婦女生子,使沒有感情男女相愛的巫術。是相對於黑巫術而言的。

    白巫術從主觀上是想在神秘的環境中預佔到未來的情況,或採取有效的方式治癒病魔,給人以健康。卜筮巫術是商周時最常用於診療活動的巫術。除此之外,還有:

    1、禁咒。在施行一些巫術前,要配合以語言,如咒棗治瘧之術,其方式與敬重鬼神恰恰相反,而是以語言配以模仿巫術活動進行,禁咒術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對鼓舞病人的勇氣,增長信心可能有一定作用。

    2、祝祭。是期望得到天帝、祖先和神靈的保護,有一定的精神作用,《史記》載:「初成王少時病,周公乃自?其蚤(爪),沉之河,以祝於神……成王病乃瘳。」

    3、祝由。它是以語言為主要手段並輔以一些儀式的祛除病邪的巫術,《素問?移精變氣論》說:「余聞古之治病者,唯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也。」可知祝由治病的巫術古已有之,行術者與患者都想通過祝說病由而使病邪解除,具有心理治療的某種成分。

    4、禹步。相傳大禹本人常主持祭祀、占卜活動。《禁經》受禁腫法中說:「五日旦即作法禹步法,閉氣握固,若治病時,作想此手作熱鐵,義想前人病如雪,手著病(處)即散。又治病時常在病人生氣上,若病人頭上有浮腫,不得頓治使盡即傷人,當留少許明日更治。」關於禹步的使用,尚有三、七、九步之區別,並記載與呼吸相配合的方法。禹步之法是逐漸形成的,但與夏、商、同時期的傳承是分不開的。

    5、祓除、儺舞及桃?。這些均屬於行為巫術,《周禮?女巫》「掌歲時拔除釁浴。」這種洗浴、清潔身體,在巫術觀念中,認為可除災滅病,特別是利用春天的桃花水洗滌婦女身上的不潔,名曰潔身洗垢,其目的為驅鬼求育。

    儺舞之風,在周代頗盛,大儺是在臘月前驅逐疫鬼的一種巫術活動,用以驅除疫鬼,故名打儺,或驅儺。

    桃?是用苕(蘆葦花)作的桃木柄掃帚,古人認為它有驅趕魔鬼邪惡及疫病的作用。

    6、卜筮測疾病。卜辭中診斷最靈的莫過於對妊娠和產期的推斷。《易經》中關於「無妄之疾,勿藥有喜。」「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都是對醫療實踐經驗的總結。

    [編輯本段]四、巫術的應用

    1、祈求幫助:指人們以一定方式,欺祈求自然力或鬼神來幫助自己實現某種目的。如漢族求雨,多拜龍王,拜祭不成時,便要施巫術,逼迫龍王下雨。如抬龍王遊街,曝曬龍王,把井水掏乾等等。

    2、招魂:用巫術把失落的靈魂招回來。它不僅限於人自身,也適用於動物、植物。如基諾族為谷神招魂,苗族為牛招魂,漢族小孩病了,往往以為是靈魂失落在村外,媽媽則要拿著小孩的衣服去村外呼喊小孩的名字,為其招魂。彝族也有為出走多年或客死異鄉的長輩招魂的習俗。由巫師主持,往往站在高山上,望著死者出走的方向,呼喚死者的名字,一面用麻線佯占死者的靈魂回來。壯族、毛難族等民族還有為亡人、情人招魂的巫術。一般小伙子多請女巫,巫師頭蒙被單,請神附體,不久她即進入昏迷狀態,宣佈魂已附體,於是女巫便代表男子的情人,與男子對歌,傾吐衷情。

    3、詛咒:它是借助語言的魔力,達到加害對方的目的。最常見的形式是面對面的詛咒,不得好死、千刀萬剮等等。更多的是通過詛咒對方的名字達到巫術的目的。傣族有一種「放羅」巫術,目的是挑撥別人夫妻關係,自己好插足。做法是從夫妻家墳地的籬笆上取二片竹,刻上:「你兩胸上長刺,不能彼此擁抱,只能像隔河相望一樣」,然後放於對方竹樓下,認為三天內就會夫妻失和。在東北漢族和滿族地區過去有一種蒸貓詛咒,如失者發現某人偷了自己的財物又據不承認,失者就將偷者的生辰八字、姓名寫在紙上,與一隻貓一起放在蒸籠內蒸煮,貓在籠中掙扎慘叫,失者便詛咒偷者也像貓一樣,不得好死。

    4、驅鬼:是對鬼施行的一種攻擊性巫術。在生產、建房、治病、喪葬中經常使用。這是民間巫師的最主要的工作。涼山彝族畢摩為病人治病時,讓病人坐在門口,頭頂一個竹簸箕,畢摩大叫」把害人的鬼抓住,快抓住他「,同時命助手持鍬把火塘灰撒向病人頭,利用灰把鬼趕走。彝族另一種巫師蘇尼在驅鬼時,在火塘邊擺許多樹枝貢品,他繞火塘而行,一邊敲羊皮鼓,一面請各位山深神降臨,隨後突然把一個陶罐口打開,說:「把鬼捉住了快放在陶罐裡」,說完立即把口封住,並喊:「害人的鬼,我要燒死你!」說完,蘇尼把陶罐中鬼倒進火塘,並說:「鬼阿,你等著吧,到竹筐能盛水時,你再回來。」還有:紙船明燭照天燒、婚禮上用箭射新娘、邁火盆等等,漢族的驅鬼巫術後來許多被道教繼承下來。符、劍、印、鏡是道士的主要驅鬼工具。驅鬼巫術也適用於凶死者。黎族對凶死者最為畏懼,送葬時必須舉行複雜的儀式:必須走彎彎曲曲的路,使凶死者的靈魂謎途難返,下葬時還要以巨石壓屍,或以木樁釘屍,目的是讓凶死者的靈魂永遠不能返回家園,否則就會擾亂家人。

    5、避邪:是利用一定的物件來防止邪鬼來犯,是一種消極巫術。避邪物一般裝飾在建築物上、交通工具和生產工具上,也有佩戴在身上的。普米族在門或牆上印有許多石灰手印紋,據說這是一種打各鬼的姿勢,鬼會見而生畏。在門楣上掛刀、劍、鋸、羊角等也可避邪。鄂倫春族在「仙人柱上懸掛野豬牙、熊鼻;侗族在門上掛狗頭,以狗護家。苗族在門上掛有米篩和漁網,認為米篩象徵眼睛多,能識破鬼的行蹤,魚網則是捉鬼的工具,鬼見了便會避而遠之。圖騰也是一種避邪物,彝族多在門上畫一隻虎。我國西北和歐洲地區常常掛馬蹄鐵。漢族的護身符、門神鎮宅寶劍等都是避邪物。

    [編輯本段]五、放蠱巫術

    1、什麼是蠱:是一種以毒蟲作祟害人的巫術。是一種較古老的神秘、恐怖的巫術,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各地和一些少數民族中。蠱,從字形上看,就是將許多蟲子放在一個容器裡。孔穎達《十三經註疏》曰:「以毒藥藥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謂之蠱毒。」《本草綱目?蟲部四》中解為由人餵養的一種毒蟲,「取百蟲入翁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此即名曰蠱。」

    2、蠱的製作和種類:蓄蠱者多為婦女,是婦女的專長。《滇南雜誌》:「雲南人家家蓄蠱…人家爭藏,小兒慮為所食,養蠱者別為密室,令婦人喂之,一見男子便敗,蓋純陰所聚也。周去非《嶺外代答》:蠱毒為「婦人裸形披髮夜祭」,《滇南新語》:為夷女所悅。蠱的種類很多,通常有:金蠶蠱、疳蠱、癲蠱、腫蠱、泥鰍蠱、石頭蠱、篾片蠱、蛇蠱等等。其中金蠶蠱最兇惡。舊時在福建一些縣鄉,養金蠶的迷信活動較盛。據說金蠶是一種無形的蟲靈,它能替人做事,最勤於衛生,大凡室內很乾淨的人家便認為是養金蠶的人家。金蠶的製作方法是:選用蛇、蜈蚣等12種毒蟲,埋於十字路口,經49日(或另一個神秘日數)取出存於香爐中,成為金蠶。在信仰金蠶的人心目中,金蠶是有靈性的,既能使飼養者發財致富,但富起來的人家主人也要告知金蠶虧欠多少,否則金蠶要求花錢買人給它吃,不然則作祟。養金蠶家若不想再養它,可以將其轉嫁出去,曰「嫁金蠶」,方法是用包包銀兩、花粉和香灰(代表金蠶),放在路上,貪財者自然會拾取。金蠶可以致敵人死亡,通常是腹腫、七竅流血而死。疳蠱,又稱做「放蛋、放疳、放蜂,在廣東、廣西民間流行。製法是在端午日捉蜈蚣、小蛇、蚰蜒、螞蟻、毒蜂、蟬、蚯蚓等加頭髮,曬乾後研為粉末,供奉在瘟神像前,久而成蠱,放飲食中可毒害人。癲轂在侗族中流行,多將蛇埋土中後生菌類,用以害人成癲;腫蠱則使人腹部腫大;泥鰍蠱,是用蠱粉與竹葉浸泥鰍與人吃,使之中毒;至於石頭蠱、篾片蠱均又蠱藥泡製而成,放於路中害人,據說可進入人身體作祟成惡疾。

    3、施蠱方法多是放入食物中。蠱女施蠱多是下在飯菜中,《赤雅》:「蠱成先置食中,味增百倍」,而且多放在第一塊食物上。下蠱有的是下蟲本身,優點下蟲糞便,也有的是下涎沫。有時不經食物也可施蠱。劉南《苗荒小記》:「苗之蠱毒,至為可畏,其放蠱也,不必專用食物,凡噓之以氣,視之以目,皆能傳其毒於人;用食物者,蠱之下乘者也。」

    4、患蠱者的症狀和驗證方法:劉錫蕃「中蠱者,或咽喉腫脹,不能吞飲;或面目青黃,日就羸瘠;或胸有積物,咳嗽時作;或胸腹脹鼓,肢體麻木;或數日死,或數月死」。驗證之法:可令其嚼生黃豆,無腥味則中蠱,在少數民族地區是在嘴裡含一塊鴨蛋白,其上插一枚銀針,如果鴨蛋白和銀針變黑,則中蠱。預防和解蠱方法:凡是蛛網灰塵之家,疑為養蠱之家,忌往來;凡就食如主人先用筷子敲一敲杯碗,後盛飯的,疑為施蠱,要特別小心可不食或道破;凡出外就食,隨身攜帶大蒜,可防蠱,蠱入酒難治,出門不飲酒可防蠱。解蠱破蠱的方法:服雄黃、大蒜、菖蒲煎水,或石榴根水,可瀉毒;又雲金蠶最怕刺蝟,可入藥治蠱。古舊醫書上多均有醫蠱偏方,五花八門。破蠱之法:道破,秋天苗族婦女攜布袋賣刺梨於小孩吃,多中蠱者,久為群兒識破,買時先呼而問曰:中有蠱否?答曰:無,則不為害矣。然後可購買。另外,據說蠱怕謂,取謂入養蠱之家,其蠱立擒。放蠱的目的,多半是消解怨氣,有時也作為一種保護措施,如壯族中,有人怕別人偷食物,便放蠱,有盜者立斃,相反,「殺人多者,蠱益靈,家益蓄。」

    六、禁忌巫術禁忌

    禁忌巫術禁忌,是關於社會行為、信仰活動的某種限制約束觀念和做法的總稱。它的通用名詞是tabu(塔布),是波利尼西亞土語,原意是指不能被普通人接觸的有超自然靈力的人、物、地。這些事物之所以不能被普通人接觸,有兩種原因,一是被看作是神聖物,一是被看作是不祥或不潔物。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迷信形式。禁忌巫術是一種消極性巫術,它要求人們不能接觸某物或不能做某事,否則會帶來不幸。禁忌的產生是多元的,有的是出於對某些自然力的畏懼,有的出於對老人兒童的愛護,有的則是出於對鬼神的崇拜心理,有的是出於對吉凶禍福的迷信。如雨後不能用手指虹,否則爛手指;對圖騰、聖地、祖宗牌位、巫師要敬重;孕婦忌吃生薑、兔肉;婚姻忌男女屬性相剋,婚期忌單數,月食期間不能結婚,否則夫妻失和,等等。對動植物,也有禁忌,蒙古族見貓懷孕,不准往筷子桶裡插筷子,否則貓就會流產,賣牲口,必剪下一撮毛留下,否則破財。

    七、神判巫術又稱神裁、神斷、天罰等。

    神判巫術是祈求神靈裁判人間是非真偽和財產糾紛的一種巫術,神判是世界各民族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普遍實行的古老裁判方法。是民間習慣法的重要發展階段。在上古傳說中,皋陶氏就曾用神判方法審案,方法是用羊,神羊角觸及的嫌疑犯,被認為有罪。後來,神羊演變成,成為剛正的法官的象徵,後來的法官皆以獬豸為冠服。如對偷竊的裁判:景頗族有「斗田螺」,失物者先把一個田螺放在碗中,被嫌疑者也捉一個田螺放入碗內,讓兩個田螺相鬥,最後以田螺的勝敗裁判偷竊事件。阿昌族則是雙方各點一支蠟燭,以燃燒時間的長短來決定雙方的是非。景頗族還有一種「蛋卜」,暗至眾嫌疑者家房頂上各取一段茅草,,均放在碗中,然後請巫師唸經,把一個雞蛋倒在碗中,稍加攪拌,被懷疑的人們也趕到現場,看雞蛋清先粘在誰家的茅草棍上,誰家就偷了東西。火判:西藏有火中拾物神判,方法是在火塘或臨時燒的一堆炭火中燒一塊石頭,或者一塊鐵,令嫌疑者用手撿出,若手未燒破,就無罪,否則就有罪。壯族也應用踏火堆(事先作防火準備)的辦法,腳未傷則有理,否則無理。血判:瓦族失者於嫌疑犯在頭人巫師的監督下,雙方各伸出一隻手相互摩擦,到一定時間為止,若雙方都出血或都不出血,則爭鬥罷休,如一方出血則要照價賠償或賠理道歉。還有打頭神判、刺手神判等等。此外還有撈油鍋(裡面放醋或蠟)、水鍋(放小米)、潛水等等。

    [編輯本段]八、中國藏族巫術

    在藏區進行人文調查和田野采風時,社會學者發現了不少應該屬於古老巫術的遺存,例如:為了避免天降暴風雨、冰雹;防止野獸和其他災害的襲擊和侵擾,藏族群眾便請來巫師進行攘拔或施巫,以保人畜平安和莊稼的收成。有時請來的不是巫師,而是藏傳佛教寺廟中的喇嘛,但即使是在這些喇嘛所作的攘拔儀式中,仍不乏巫術。

    雖然這些攘拔儀式中的巫術有簡有繁,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應該說是源於那種藏族先民想通過自己的言行,讓大自然順從自己的幻想和行動。人們是怎樣想的,也就怎樣地去施行。就其內容來看,其所反映的,也大都屬於人與大自然之間(主要是在生產勞動方面)的關係這一範疇之內。只不過在傳承過程中,有了很大的變化。

    如果從藏族歷史的發展階段來看,這些應該屬於原始宗教範疇的巫術,其產生應是在吐蕃的止貢贊普以前,也就是象雄本教輸入藏區以前,即史家們所稱的「篤本」時期。按劉立千先生的解釋,這種「篤本」,就其本意是「本地自然興起的本教,即土生土長的本教--原始本教」。到了止貢贊普以後。藏區已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再加上這個時候,藏區土生土長的「篤本」受到那從象雄輸入的已初具「見地」的本教的影響,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除邊遠偏僻地方外,在吐蕃的大部地區,已為本教將其融合(改頭換面)或取而代之。這時的本教已逐漸受到吐蕃王朝統治者的重用。(西藏主臣記)就有「凡二十七代(贊普),均以本教治國」的記載。這個時候,那些以「本教巫師」身份出現的巫師所施巫術的內容,也由「篤本」時期的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改變為側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了。這就是我們常提到的那些以詛咒仇敵來達到危害對方的目的之詛咒巫術;驅除邪魔鬼怪以達到人畜平安的目的之驅鬼除邪巫術;招魂祛病的招魂巫術以及預測休咎的占卜徵兆等等。

    就其形式來說,較之原始的那種自然巫術,這種巫術要繁瑣複雜得多。單是在施行巫術時巫師的服飾、法器、祈禱詞乃至這種巫師的傳承,也更加複雜。他們的祭物、法壇、祭祀儀軌等,都是「篤本」時期的巫師所望塵莫及的。

    不過,這種巫術應該歸人「人為巫術」的範疇裡去,因為它已失去了原始自然巫術的古樸性,增加了人為成分,當然也就增加了一定的欺騙性。儘管這種人為巫術在以後的年代內,逐漸成為藏區巫術的主流,但它並沒有把原始的自然巫術完全取代。特別是在一些邊遠的偏僻地區,甚至兩者還並行不悖。同時,這種「人為巫術」,也並不是藏族巫師憑空臆造出來的,它是由原始自然巫術所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透過這些人為巫術,我們是能夠從中窺見到許多古代藏族先民原始自然巫術之遺跡的。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巫術都是根據人們的主觀願望,並把這些主觀願望建築在那偶然的、片面的、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聯想上面。這種世界觀應該是唯心主義的,也是形而上學的。因而藏族巫師所施行的各類巫術,不管它是自然巫術或是人為巫術,都不可能有所例外。如果我們說在那遠古時代所盛行的藏族自然巫術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它對人類社會向文明進化所起的阻礙作用還比較輕微;那麼後來人類進入階級社會才開始流行起來的人為巫術,就應該是它已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它同其所依附的宗教母體一樣,最終變成了統治者的工具。

    就像吐蕃時期本教依附於吐蕃王朝一樣,其巫師所施行的巫術,也就成了吐蕃壬朝統治者用其來統治屬民以及攻擊敵對者的工具。於是巫術就不再是為了滿足人們樸素的幻想,相反卻常常給人們帶來恐懼和災難。

    全解超恐怖「養鬼巫術」

    養小鬼是控靈術的一種,在靈界人士裡稍微有功德的都不習練,因為過於陰損,有傷功德。

    公開部分秘法,目的也是普及知識,讓大家以後對小鬼有防範。

    防人之心多,一點不是壞事。

    (再次警告:請各位不要嘗試,發生任何事情,後果自負!!)

    「養鬼巫術」之小鬼的來源

    有損陰德的事情啊!養小鬼必須拘提一個冤死的童魂才能驅使,一經拘提,肯定不能正常輪迴。

    來源有兩個:一個是沒滿2歲就夭折的小孩,另一個是胎死腹中不見天日的胎兒,其中能力最強的,是凶死的童魂。

    無論哪種小鬼,都必須在死後7天內用符咒鎮住他的魂魄,使他憑附在柳木上才能驅使。

    (1)陰年陰月陰時,到淹死過小孩的水邊用黃楊木放到水裡聚魂,時刻到了用符鎖住童魂再把木頭刻成人行,起壇做法108天。

    (2)到兇殺現場或災難現場,如果有3歲內孩童喪生,可用饅頭糌血(或冥紙或檸檬汁)聚魂,帶回依附在桃木上,放在小棺材中做法,49天成凶煞。

    (3)開棺從難產死的孕婦肚子裡取童屍修煉(太過傷天元,用者很少)

    (4)找好木頭刻成小棺材,挖開剛死孩童的墓地,用蠟燭燒烤童屍的下巴,用小棺材接屍油,用屍油直接煉製小鬼。還有的方法不便多說了。

    養小鬼的好處

    養小鬼演員可以增加運氣,迅速竄紅。

    賭徒可以發財,好處自然很多。

    但是壞處更多,因為小鬼越強,反噬就越狠,往往飼主最後都死在小鬼手裡。

    但是人的一生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你命不好,運氣差,風水不懂,祖宗沒留什麼陰德,功課又不好,快40了還一事無成,你願意用將來的不得好死換眼前的十年輝煌嗎?我想99%的人說yes……

    四種常見的「養鬼巫術」

    (一)勾魂法

    勾魂**乃是茅山術的一種,有心拳養鬼仔的法師,會先打聽清楚何處有童男或童女夭折,同時設法取得它們的生辰八字,待屍體下葬後,降頭師就會趁夜深人靜潛到小童的墳前,焚香祭告,施展勾魂術,然後將預先從樹上斬下的一段籐莖,插在墳頭上,令其自然生長。

    等到籐莖長得繁茂時,施法的降頭師會再次起壇運起勾魂**,使到墳中小童的魂魄附在籐上,然後唸咒焚符。之後,他必須一面唸咒一面操刀斬下墳頭的一小段籐莖,再雕成約一個約?半高的小木偶,以墨及硃砂畫上小童的五官。

    大工告成後,將小木偶收藏在小玻璃瓶中。不過,施展這種勾魂術前,大多數的降頭師都會先後勾取一男一女兩個魂魄,並且將它們收藏在同一個玻璃瓶中。據悉,這種作法是為了預防天性好玩的鬼仔,由於寂寞難耐而逃離。

    有鑒於此,如果你有緣見到讓鬼仔藏身的小玻璃瓶子,則多數可以看見裡面有一黑一白共兩個以籐雕刻的小木偶。

    大部份時候,鬼仔是日夜都在睡覺的,當主人有命時,會先對著瓶子吹口氣,唸咒語,將鬼仔喚醒,然後吩咐它們去辦事。除非主人食言,多次承諾了鬼仔的事情沒有辦到,否則,它任無不唯命是從,絕不討價還價,瞬間就能將主人的指示辦妥。

    (二)降頭術

    此種養鬼術乃衍生自泰國一帶,與茅山術有所不同的是,降頭師會先到森林去斬一段適用的木頭,再用刀子雕成一口小棺木,最後才去找尋童男或童女,甚至是嬰兒或未破身之童男童女的墳墓。找到後,降頭師會堀開墳墓,取出屍體,讓它坐立起來,再以據說是用人體脂肪提煉而成的一種蠟燭燒烤屍體的下巴,直到屍體被火灼得皮開肉綻,露出脂肪層,再讓脂肪層遇熱而溶解成屍油滴下時,以預先準備好的小棺木盛之。

    之後便馬上加蓋唸咒,前前後念上四十九天,這個魂魄就能聽命而供差遣行事。

    (三)偷龍轉鳳

    這種法術雖是源自茅山,但卻一致被公認為是邪術,並且陰毒無比,精通養鬼術的法師等閒不會用之。據悉,施展此種法術者的報應極為悲慘,如絕子絕孫,或是禍延後代,又或是施術者本身晚年堪憐等等。

    芙蓉太白真君壇傳人丘偉光指出,這種法術早在三四十年代時期一度十分流行,原因是當時並不流行避孕,所以家中人口與年俱增,大大地增加生活負擔。有鑒於此,通曉此術的人就會以自己的小孩做為目標,減輕負擔之餘更能差遣鬼仔,呼風喚雨。

    看中目標之後,這類法師會先種植元菜,每天劃符焚化之後,以符水澆灌元菜。如此,當嬰兒瓜熟蒂落之後,法師也會將元菜一刀割下,再燒符作法,如此,就可將嬰兒的魂魄偷龍轉鳳,移到其它法師要它附魂的對象上。

    由於嬰兒的被收魂之後會卒死,故此這種法術被喻為陰毒。

    (四)追魂骨

    甲洞天赦宮壇主葉勝發居士指出,這種法術是將夭折的小童,開棺撬出,再開膛破肚,取出肋骨。如是童女,就取右邊第四根骨,如是童男,則取左邊第三根骨。

    取得骨頭之後,法師再唸咒作法,也可以將鬼仔收魂,供己差遣

    養小鬼的是什麼人

    養小鬼的多是偏門中五鬼行業的人。

    就是吃,喝,嫖,賭,詐。

    跟這五行有關的,多是養鬼搏命,比如職業賭徒,詐騙犯,投機商人,演藝圈人士,算命的,復仇的9復仇的有攝青鬼**。

    怎麼提防養「養鬼巫術」?

    (1)尊重兒童,在任何地方都帶著愛心對待兒童,尤其你和陌生兒童單獨相處的時候,小朋友讓你幫忙一定不要拒絕。

    (2)看到誰家沒有小孩卻擺放很多玩具的盡量不要跟他家人衝突。

    (3)到別人家吃飯,看到他們在桌子上多放一副餐具的就盡量離開,別聽他們的解釋,什麼紀念老人拉,想孩子的習慣拉……

    (4)遇到不管冬天夏天,身體冰涼,透出陰氣的人躲遠點,因為一旦養了小鬼自然陰氣逼人。

    (5)看到誰家異常乾淨的多留神,小鬼最愛乾淨,即使你帶點灰塵進來掉在地上馬上就會不見的,看到就注意,不要再故意弄點灰塵到地下試探,小鬼生氣不是玩的。

    怎樣使用「養鬼巫術」?

    養鬼靈要在家中安奉一個地方,可放清水或飲料一杯,另用小瓶裝上生雞蛋一隻及白米,小量玩具及衣服。如想出外佩帶靈童者,出門前須唸咒呼之名字隨你外出,及把靈童貼身攜帶,但飲食時,必須存放少許食物在碗碟內,不必另備一份,如沒有佩帶外出,就不必留食。

    但本山人所接觸的是「柳靈郎」,相對簡單一些,但未深入。(甚幸,如果用上了,不知又造了多少孽)是將八歲左右的死亡兒童的靈魂,通過一定的軌儀,收入柳樹枝雕成的像中,當然這柳樹枝不是信手摘來的,有一定的選擇。八歲左右兒童的亡靈,其生時元陽未洩,能量高(但不如嬰靈),嗔心相對少,比較讓人易接受。通過「裝神入身」後,進行禱告,直至像前之燃香開始抖動,即是成功的標誌……

    這八歲左右的兒童亡靈,還有特定的講究,即是要夭折(暴斃),即非自然死亡的那種,比如死於交通意外或意外溺死等等.因為這些亡靈元陽未洩,有相當強的戀世之心.鬼關又暫無姓名,鬼卒亦暫不拉他們去陰間報到.(或許是憐憫的原故)

    修道者收這等亡靈亦是一時之權宜,其實是一種利益均沾的關係,從現代的角度說,就是一種"雙贏"的作法.但必竟是非道門正宗之法,只是旁門之術(道術).目的是讓亡靈為其飛報陰冥兩界的信息.待修道者修成正果後,亦讓亡靈超升,往生天道或讓其投胎至富貴人家.如果將他們利用做為謀利的手段,那麼早遲都會受報應.比如那些東南亞辦大賭場中養鬼的老闆,雖然現在大富大貴,但受報應會累及他們的後代.他們自己雖享受富貴,但死後亦當受冥罰之苦.

    對於正常施術者來說,使用了"靈童耳報術"或"五鬼搬運術"等法術.因其所得的"特異功能",並非自己修來的,而是通過掌握這些靈媒而擁有的"外源性特異功能".所以施術者的一生要忍受三個字"孤.貧,夭."

    孤即是修行者當忍受孤獨,即施術者單獨修行,是為了免累及家人或身邊的親人而造孽.一生孤獨到老.貧即是要忍受住過清貧的生活.而不是為了謀利,即便偶而為人算命,驅邪避禍,亦為餬口而已,不是求富足的生活.夭,即是有可能早年夭折.因為修行者自己功夫修不到家的情況下,又瞭解了塵世間別人所不瞭解的東西,幫助別人又作了違緣.比如一些事情是本來是定數之中,因為你的行為而改變了,那麼結果亦簡單得很那就是你自己為整個事件所產生的後果"買單"!昔時即便精於道術,絕頂聰明的諸葛孔明,亦為延漢室之運勢,用道術作種種違緣,結果終喪於五丈原.還有我們看過許多神話故事中,一些能通靈的人(大多是少男少女),為保族人一脈,將一些靈界的信息報給了親人,自己卻化成了石頭等,日日受風刀之苦.其實並非無原由的"懲罰".亦逃不過因果之報.當然捨已救人是善舉,最終還當受善報的.只是這一世受苦.

    在柳靈郎耳報術中,亦當先擇特定方位的柳樹枝及特定的時辰,不過這裡就不方便告知了.選到柳枝後,進行雕成小人之像.進行祝禱後,裝神入身.即告一段落.

    但要聽清楚柳靈郎的信息,還當下一番功夫.才能通靈.否則招來後你也用不上.當然最好術者有一定的修行,有一定的定力,也就是所謂的氣功入靜.慢慢觀察,並體察變化.如果沒有一定入靜的基礎.那麼心誠亦可感應,但過程相對久一些.

    在入靜的過程中,先是會聽到一種類似高頻振蕩的聲音,像是耳鳴聲,聲音起伏不定,但的確頻率很高.慢慢地深入後,即覺得聽見"嚶嚶"叫之聲.又類似於三用機極速快進的聲音,但根本無法辨清內容.幾次漸漸深入後,才清晰起來.真正進行交流.

    無定力的,心誠那麼靈童會在夢中與你溝通,成功的話,效果也相當不錯,大多發生在凌晨3-5時許.會聽到有人附在耳邊說話.(大凡作夢也是此時最清晰的,且不易忘記)但夢中相對交流時間段.交流的內容比較難把握.

    如果在夢中看到靈童,你不一定是真正看到其本來面目,靈童保留兒童調皮的天性,因其有鬼通,故會現化不同的形象,有時也會"整蠱".特別你的能力不如他的情況下

    附柳靈郎祝詞:柳靈郎,柳靈郎,生在荒郊古道旁.吾今請爾為神將,免在郊野受風霜。四時八節祭祀你,每日香羹你先嘗。赫赫陰陽,日出東方,神斧一斷,早離此方。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編輯本段]巫術中的醫藥活動

    白巫術從主觀上是想在神秘的環境中預佔到未來的情況,或採取有效的方式治癒病魔,給人以健康。卜筮巫術是商周時最常用於診療活動的巫術。除此之外,還有:

    1、禁咒。在施行一些巫術前,要配合以語言,如咒棗治瘧之術,其方式與敬重鬼神恰恰相反,而是以語言配以模仿巫術活動進行,禁咒術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對鼓舞病人的勇氣,增長信心可能有一定作用。

    2、祝祭。是期望得到天帝、祖先和神靈的保護,有一定的精神作用,《史記》載:「初成王少時病,周公乃自?其蚤(爪),沉之河,以祝於神……成王病乃瘳。」

    3、祝由。它是以語言為主要手段並輔以一些儀式的祛除病邪的巫術,《素問?移精變氣論》說:「余聞古之治病者,唯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也。」可知祝由治病的巫術古已有之,行術者與患者都想通過祝說病由而使病邪解除,具有心理治療的某種成

    分。

    4、禹步。相傳大禹本人常主持祭祀、占卜活動。《禁經》受禁腫法中說:「五日旦即作法禹步法,閉氣握固,若治病時,作想此手作熱鐵,義想前人病如雪,手著病(處)即散。又治病時常在病人生氣上,若病人頭上有浮腫,不得頓治使盡即傷人,當留少許明日更治。」關於禹步的使用,尚有三、七、九步之區別,並記載與呼吸相配合的方法。禹步之法是逐漸形成的,但與夏、商、同時期的傳承是分不開的。

    5、祓除、儺舞及桃?。這些均屬於行為巫術,《周禮?女巫》「掌歲時拔除釁浴。」這種洗浴、清潔身體,在巫術觀念中,認為可除災滅病,特別是利用春天的桃花水洗滌婦女身上的不潔,名曰潔身洗垢,其目的為驅鬼求育。

    儺舞之風,在周代頗盛,大儺是在臘月前驅逐疫鬼的一種巫術活動,用以驅除疫鬼,故名打儺,或驅儺。

    桃?是用苕(蘆葦花)作的桃木柄掃帚,古人認為它有驅趕魔鬼邪惡及疫病的作用。

    6、卜筮測疾病。卜辭中診斷最靈的莫過於對妊娠和產期的推斷。《易經》中關於「無妄之疾,勿藥有喜。」「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都是對醫療實踐經驗的總結。

    [編輯本段]作「巫」的人

    原始的民族相信有種人有能力對付冥冥之中的可怖的東西。這種人名稱有很多種,或稱覡rd)、巫h)、妖術師/術士(sorcerer)、醫巫(medicineman)、薩滿(sh、祭司(oracle)、占卜師/魔術師。

    英國人類學者馬凌諾斯基(1884-1942)認為人類最早的專門職業即是巫,是提供人力所不能完全駕馭之事的一種力量。

    人類學者林惠祥認為一部落之中具有最靈敏最狡滑的頭腦,自稱能通神秘之奧者,則成為神巫,即運用魔術的人。

    宋兆麟認為史前時代的巫師不僅是巫教和巫術活動的主持者,也是當時科學文化知識的保存、傳播和整理者,特別是在天文學、醫學、文字、文學、歷史、音樂、舞蹈、繪畫等方面都有不少的貢獻。雖然其所能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巫師是當時解釋世界的精神領袖,是史前時代的智者或知識份子。

    [編輯本段]中華文化中的「巫」

    中文「巫」是姓氏亦是職業。《風俗通義》言:「巫氏,凡氏於事,巫付、匠、陶也。」

    「巫」這個姓氏源於「巫」一職,即作為天地鬼神與人交通的媒介者。

    《說文解字》釋巫云:「巫,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覡,能齊肅事神明者,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國語?楚語》載:「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由於早期巫師掌握知識並解決民間的困難,因此地位崇高,陳夢家依《周禮》的分類,將卜辭所見殷人祭祀對像分為天神、地?、人鬼三類。(天神包括上帝、日、東母、西母、雲、風、雨、雪;地?有社、四方、四戈、四巫、山川;人鬼有先王、先公、先妣、諸子、諸母、舊臣)。意即巫本身即屬巫術信仰被尊崇拜信奉的神?之一。

    張紫晨認為巫是中國知識份子的原型,是上古精神文化的主要創造者,它對中國文化的推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舉凡天文、地理、曆法、術算、軍事、歷史、樂舞、醫藥、技藝等無不與巫的活動和創造有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