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京華煙雲 306二十一條(上) 文 / 光景
306
回到武漢,李想就淹沒在開不完的會議中。
會議陳長而又十分枯燥,李想坐在長桌後,臉色呆板一語不發,一口接一口地喫茶。
馮小戥正在一份一份地宣讀報告:
「……歐戰期間,列強並不放棄在中國的既得利益,而且互相要吞吃對方的利益,因此,中國的處境反而更為困難。
德國在東方缺乏盟友,因此,它是獨力作戰,在中國要對付英國、俄國、法國和日本。它首先在北京組織了中德協會,以聯絡中國方面的朝野人士,其後又組織了一個秘密團體,名叫鞏固團,以聯絡中國人和朝鮮人,排除日俄兩國為宗旨。鞏固團團長是德人牟裡哈,總團部設在奉天,派北西湖煤礦總理張錫蕃負責對付日本的首領,派哈爾濱德勝布莊經理張子璽聯絡在俄境內的華僑,其工作區域是在南北滿和內外蒙古,工作目標是破壞日俄糧台、營壘和械庫。用重金吸收團員,不旬日便有七八百人參加,指定其中20人為幹事。
英公使朱爾典、法公使康悌、俄公使庫朋斯基為了中國政府沒有停止支付德國的庚子賠款,使得德國能夠利用這筆錢在中國境內進行不利於協約國的活動,以及組織鞏固團,表示很大不滿。同時因青島德軍利用中國人構築防禦工事,向袁政府提出了抗議。其實青島德軍僱用中國工人,是基於1898年中德所簽訂的《膠州灣租借條約》。
日本政府根據1911年7月13日所訂的英日同盟有義務要幫助英國,同時為了確保東亞的和平,所以向德國提出了最後通牒,要求德國在中日兩國海面上的軍艦完全解除武裝,並限9月15日以前,無條件把膠州灣交付日本,以便「將來」歸還中國。以上這兩點如果在8月23日正午以前沒有滿意的答覆,則日本即採取必要的措置。
德國駐華代辦馬爾參在8月15日這天公開宣佈:「德國可以考慮把青島交還中國,但是日本也應將台灣交還中國。」
8月16日日本駐華代辦小幡警告中國不得從德國人手中接受青島,否則日本將認為中國是自行破壞中立。
8月23日,日本政府因德國沒有滿意的答覆,於是正式宣佈對德國宣戰。同一天,德國代辦馬爾參又向袁政府表示,德國願將膠州灣租借地無條件交還中國,但袁政府這時不敢接受,電請美國政府代為接受,然後轉交給中國。可是不待美國答覆,日本已向膠州灣採取軍事行動了。
英公使朱爾典是袁世凱的老朋友,他勸袁加入協約國,袁提出了三個條件:由協約國墊款整頓中國兵工廠,並請英法兩國專家幫助中國製造軍火,提高質量,以應協約國之需;協約國未經中國同意,不得簽訂與中國有關的條約;
上海租界不得包庇中國政治犯。
袁世凱這個參戰條件,前兩項是想拉攏英國,對付日本;後一項是對付國民黨的反袁活動。這時的英國,需要日本超過了需要中國,所以袁的三點要求原則上同意,但要徵求俄、法、日的同意,俄法兩國是同意的,可是日本則堅決反對,更進而要求:凡有關中國問題,必須先與日本磋商。
日本認為歐戰是它排斥列強在中國的勢力,獨霸遠東的大好機會,它所顧慮的只有一個美國,因為美國未曾捲入大戰漩渦,同時在中國問題上是比較主持正義的。日本首相大隈曾致電美國政府,進行試探,強調日本沒有侵佔中國領土的野心。可是就在這個電報發出不久,隨即利用對德國宣戰之名,向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
9月2日,日本陸海軍2萬多人配合少數英軍,組織所謂英日聯軍,突然在山東龍口和萊州附近地區登陸。照道理講,退一萬步,日本要進攻德軍,只能以膠州灣德軍駐防區為目標,可是日軍卻先侵佔萊州半島,這就證明日本的野心是乘火打劫。」
馮小戥一直讀了兩個小時,末了李想立起身,只說了一句:「戰爭又開始了!」
…………
北京。中南海大總統府。
「我代表我國政府對於貴國政府劃定交戰區域的聲明,提出了嚴重抗議!」德國駐華代辦馬爾參氣勢洶洶的對袁世凱說道。
由於日軍破壞了袁世凱的中立,袁政府便遭遇到一個棘手問題,就是劃定戰爭區域,日本要求以黃河以東為界,袁政府經過多次周折,才援引1904年日俄兩國在遼東作戰的前例,於9月3日照會各國使節,聲明不負完全中立之責任,原文如下:
「此次歐洲戰爭,所有各交戰國,均系本國友邦,故本政府決意宣告中立,竭力遵行。茲先後據山東官吏報告,德**隊在膠州灣一帶有行軍備戰各形狀,日英聯合軍在龍口及膠州灣、萊州附近一帶亦有軍事行動等情。查本國與德、日、英三國同居友邦,不幸在中國境內,有此意外之舉動,實屬特別情形,與一千九百零四年日俄在遼東境內交戰事實相仿,惟有參照先例,不得不聲明在龍口、萊州及膠州灣附近,各交戰國必須使用之至少地點,本政府不負完全中立之責任。此外各地,仍悉照業經公佈之條規完全施行。在以上所指各地方內,所有領土、行政權及官民之生命財產,各交戰國仍須尊重。」
依照這項聲明,袁政府承認濰縣車站以東地區劃作日德兩國的交戰區,以西地區為中立區。9月21日袁政府又宣佈膠濟路線歸中國保管。
德國駐華代辦對於袁政府劃定交戰區域的聲明,提出了嚴重抗議。德國駐華代辦馬爾參已經是第三次來找袁世凱了。
第一次抗議是9月3日,即袁政府聲明的當天;第二次抗議是9月4日。
德國駐華代辦馬爾參振振有詞的說道:「我德方認為日英聯軍在萊州地區所採軍事行動是徹底地破壞中國中立行動,中國引用日俄戰爭時劃定戰區的辦法是不符國際性的,因為中國這項宣佈是在日英聯軍已在山東半島登陸之後,所以結果只是方便於日英聯軍,因此保留兩項權利:德國保留在適當時機可以要求的權利;損害之賠償。」
袁世凱對德國代辦的抗議,也有駁斥的理由,他不急不慢的說道:「德軍在青島已經構築工事,要把青島當作軍事根據地,所以引致日英的進攻;中國劃定戰區的宣佈是非常適合情勢的辦法。」
德國駐華代辦馬爾參鐵青著臉離開的大總統府,在門口剛好看到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姍姍而來。
日置益五十歲出頭,瘦瘦小小,干尖的鼻子下蓄著一團仁丹鬍子,時常快速轉動的兩隻小眼睛上罩著一副金絲玳瑁鏡片。這個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科的高材生是一個語言天才,他精通英語、德語、法語,又從小受家庭的熏陶,不僅漢語流利,且對漢學頗有研究。他的這個才能很快得到了政府的賞識,派往智利、阿根廷等國出任使節。庚子年他來到北京,任日本駐華使館頭等參贊。他參贊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日置益在中國一住便是十四年,熟悉中國國情,且與袁世凱打過多次交道,對這位清朝的權臣、民國的總統也甚為瞭解。
兩位公使碰頭,誰也沒有搭理誰,都板著一張撲克臉,冷哼一聲,擦肩而過。
「你好,公使先生!」袁世凱邁進會客室,衝著日置益伸出了手。
「晚安,大總統先生!」著一身淺灰西服,系一條藍地白紋領帶的日置益迅速站起,先是兩手垂直,深彎下腰鞠躬,然後再伸出右手來,與袁世凱握著。在煤球似的中國大總統面前,日本公使活像一支進口捲煙。
「請坐,請坐!」袁世凱笑容可掬地指了指沙發,親自從茶几上的小鐵盒裡抽出一支雪茄來,請日置益抽。日置益禮貌地謝絕了。袁世凱轉過臉對站在一旁的兒子說:「克定,你親自去給公使先生泡一杯好茶來。」
「不敢,不敢。」日置益臉上露出一種謙和的職業笑容。「大總統忙了一天,我又來打擾,實在對不起。」
「日置君,聽說日軍佔領濰縣,這引起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日軍這個行動超越了我國政府宣佈而日政府同意的交戰區域。」
袁世凱吐出一口煙,隨口拉開了話匣子,確是暗藏劍鋒。
日置益心裡冷笑。袁政府外交部已經由次長曹汝霖提出口頭抗議,同時進一步提出正式照會。這個照會非常可笑而幼稚,內容說:「膠澳在東,濰縣在西,非行軍必須之路,前經聲明,濰縣不在戰區之內,已經貴政府同意,該地軍民亦經屢次曉諭,令勿驚疑,今貴**隊突有此舉,使我政府失信於軍民,不知是何用意?」
日置益眨了眨眼睛,說道:「奉本國天皇訓令,膠濟路為德人所經營,戰爭前後一直為德軍輸運軍糧,今濰東一帶雖由日方佔領,但濰西一帶則仍由德人暗中使用,殊於日軍行軍不便,以是佔領之,但決不侵害中國之中立……」
這個答覆,把前此承諾有關戰爭區域的問題避而不談。對於日軍佔領膠濟鐵路的理由則是:該鐵路是德人所經營。德軍利用此路。日方這個答覆,簡直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把膠濟混為一談,則表示日軍還要進駐濟南。
袁世凱不是笨蛋,怎麼會聽不出來,他在朝鮮幹了那麼多年,太瞭解日本了。
「那麼日軍也是要進駐濟南咯?」袁世凱擺出一副先知先覺的神態來。
日置益忙恭維:「大總統明鑒,理由有三。山東鐵路系根據膠州灣租借條約,純係在德國政府監督權之下公產性質之德國會社,其實體上與租借地為一體的延長。鐵路本身為運用上絕對不可劃分之物,決不能以德國經營之鐵路以其在中立地帶濰縣以西之故得改變其性質。日本開戰之目的,不僅攻擊膠州灣,並擬進而根絕德國在東方經營之根據地。交戰區域之劃定和山東鐵路問題是各別的,不能混而為一。」
袁世凱算聽出來了,總而言之,日軍的目的,至少是借此要吞併山東半島。
但是日本人的野心只是一個山東半島嗎?
事情果然如袁世凱所料。這個日本公使日置益,還給袁世凱帶來了一份禮物——他和他的政府所擬定的《中日友好條約》。
袁世凱將條約草本翻看了一下,條約共分五號。全部條約共二十一條。
袁世凱看完這二十一條後,臉色大變。
日置益從袁世凱的臉上已看出他內心的為難,微笑著說:「大總統先生,日中兩國親善友好,這是貴我兩國的共同願望,但友好是要用實際行動來體現的。敝國政府將全力支持大總統先生在貴國恢復帝制,大總統也應該為敝國提供一些方便。倘若大總統不能簽訂這個條約,那只能說明大總統先生不要日中友好。如果這樣,我們大日本皇軍將奉命用武力來獲取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
日置益的話再露骨不過了。
袁世凱心裡和想答應,但是知道不能不能表現的太猴急,因此他矜持對日置益說道:「這是一件需要磋商的大事,請貴公使先和我國外交部商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