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屠龍

第一卷:不平凡的一生 第一百章:下跪磕頭 文 / 譚濤

    第一百章:下跪磕頭

    「這是為何?」明武宗倒也沒有陡然生氣,而是難得地耐心問了起來。

    王陽明微微一笑,答覆道:「微臣只和紅毛鬼子打鬥。」

    一陣靜默,整個太和殿似是空無一人似的,格外的安靜。王陽明趁機一掃整個大殿,發現劉良女並沒有出席,興許她是怕會把持不住吧,還有就是殿堂裡多了很多陌生的面孔,顯然是被明武宗臨時提拔上來應付西方來使的。

    良久,眾人才終於領悟了過來。

    劉瑾諂媚道:「陛下,王大人所說的紅毛鬼子其實就是西方蠻夷的意思。」

    明武宗也是陡然大悟,不禁哈哈笑了起來,於是群臣也跟著笑了起來。

    「好,」明武宗陡然止住笑聲,讚歎道,「朕喜歡紅毛鬼子這個詞。」

    話音剛落,就有小太監進來稟告說:「陛下,西方蠻夷到。」

    明武宗聞言頓然一喝,責罵道:「什麼西方蠻夷,是紅毛鬼子。」

    那小太監早已嚇得屁滾尿流,連連答應著不斷磕著響頭。

    「好了好了,」明武宗看得不耐煩了,「快給朕宣。」

    於是那小太監如蒙大赦般地迅速退出了太和殿,去叫喊利瑪竇進來了。

    在明武宗和群臣的焦急等待中,一個身材高大,頭髮棕黃,眼睛碧藍的中年男子進入了眾人的眼簾。

    那來使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雖面對著明王朝幾乎是最高智商,最博學多才的一群人,腳步也絲毫不亂,有條不紊地走了進來,卻遲遲不下跪磕頭。

    群臣見西方使者如此傲慢,早就憤怒的議論開了,長久以來他們都以天朝自居,陡然碰到一個桀驁不馴的異族男子,自然是勃然大怒了。

    群臣如是,明武宗也是如此。

    「大膽紅毛鬼子,見到朕還不下跪磕頭?」明武宗這句話展示出了他許久不曾展現的威嚴。

    王陽明心裡猜測眼前這個應該叫做利瑪竇的傳教士,很有可能不會說漢語,因為利瑪竇是意大利人,而且看上去年紀也不大,應該不會說難懂又難學的漢語。

    不過群臣確實聽到這個被他們蔑稱為紅毛鬼子的西方來使,實實在在地用漢語回答了明武宗的責問。

    「我從來只向教皇和博學之人行下跪磕頭大禮,所以除非你們能夠在學識上打敗我,否則我是不會向你們任何一人下跪磕頭的。」利瑪竇說的非常鎮定,他雖然知道皇帝的權力有多大,但是與生俱來的傲氣讓他寧死不屈。

    這時,群臣的辱罵聲更多了,而利瑪竇眼中的不屑和鄙夷也更加明顯了。突然,明武宗陡然從巨大的龍椅上站了起來,不但是群臣,利瑪竇,就是被他尊稱為仲父的劉瑾,也陡然嚇了一跳,明武宗朱厚照繼位以來,何曾展現過如此霸道威嚴的氣勢,而他臉上的神色也是從未有過的莊重嚴肅。

    王陽明猜測,當初明朝最有作為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應該就是這樣的吧。倘若明武宗能夠始終保持這種狀態,興許他就是明朝第三位大有作為的皇帝了。

    「好,倘若你輸給了朕的臣子,你就得向朕下跪磕頭,倘若你贏過了朕的臣子,朕就親自向你下跪磕頭。」明武宗說的非常堅定果斷。

    不但是群臣,即使是王陽明也沒有想到明武宗會突然變得這麼有骨氣,這種賭徒的性格正是他的祖先開拓疆土的源動力。

    但是王陽明心中也非常清楚,明武宗的英明神武只是暫時的,能偶然展現一下就實屬難得了,想要他長久保持,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原本自信滿滿的利瑪竇,也開始猶豫了,但是他心中有信仰,他要憑自己的學識說服明朝群臣和明朝皇帝,這樣他所代表的天主教才能在中華大地大肆傳播,然後蔓延到整個亞洲。

    「感謝皇上的提議,我會從幾個方面分別與您的大臣較量較量,每一次較量都是一輪,直到最後比試出勝負的多少,我們再決定究竟是誰向誰磕頭。」利瑪竇如是提議道。

    王陽明心想這利瑪竇還真是信仰堅定,矢志不渝啊,一人單挑幾十人,也絲毫沒有懼意,但不知道他肚子裡究竟有多少貨色?

    「朕准了,就按照你說的做。」明武宗的狀態依舊很好。

    這下,群臣已經不再辱罵不懂禮數的利瑪竇,而是開始討論利瑪竇究竟會輸掉幾輪了。

    對於利瑪竇來說,他想的是如何盡快盡善盡美地完成自己神聖的傳教工作,而群臣想的則是等會兒如何羞辱紅毛鬼子,並在明武宗面前好好表現,從給平步青雲,就像王陽明一樣。

    「各位大臣聽好了,我的第一個問題有關地理。」利瑪竇一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掃過眾人,只在王陽明身上停留了一會,直覺告訴他,這人似乎很不簡單。

    「請問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哪一座?」利瑪竇的聲音很洪亮,但是王陽明聽出他並沒有任何武功,他也不是什麼修真者。

    於是群臣一下子就議論開了,他們中大多數是沒有想到,剛才還囂張傲慢的紅毛鬼子會提出這麼弱智的問題。在中原大地,剛剛上私塾的小孩都知道是五嶽之一的中岳泰山,殊不聞魯班就曾經說過:「有眼不識泰山。」當然這裡的泰山其實不是那座位於山東省的泰山,而是一個古代木匠的名字,當初魯班就是看了泰山製作的木製品異常精巧,才發出了如上的感歎。

    然而無論如何,泰山是天下第一山的觀念已經被深深植入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大腦,無論年幼,無論男女,無不如是。

    於是,群臣中就有幾個急於表現的大臣爭著答題了:「泰山,是泰山,陛下,是微臣答的。」

    王陽明心中對那些無恥淺薄的官吏深惡痛絕,暗暗譏笑不已。

    但是當利瑪竇緩緩搖了搖頭後,已經喧囂不堪的太和殿再一次恢復了安靜,群臣不明白原本千真萬確的答案為什麼會被否定。

    良久,當利瑪竇正要宣佈第一題他獲勝的時候,群臣中站起來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大臣,先是向明武宗拱了拱手,然後對著利瑪竇緩緩答道:「是位於吐蕃西南部的喜馬拉雅山。」

    此言一出,群臣再次嘩然,因為他們沒有一人聽說過這麼奇怪的名字,但是利瑪竇卻賞識地點了點頭,表示正確無誤。

    明武宗見自己的大臣回答對了問題,不由再次從龍椅上一躍而起,大聲詢問道:「愛卿叫什麼名字,現官居何處?」

    那年長大臣依舊一副老道沉穩的樣子,答覆道:「微臣徐霞客,現任戶部主事。」

    王陽明聞言,心中微微一驚,徐霞客的大名,即使是在他的前世,那也是許多地理學家心目中的鼻祖,想不到此時此刻,他就一副坦蕩地站在自己不遠處。

    想到這,王陽明心中又是微微一歎:堂堂明朝地理第一名家,混到半百,還只是個小小的六品主事。

    明武宗心中得意,即刻便冊封徐霞客道:「徐愛卿,朕這就封你為戶部郎中,官居正五品。」

    徐霞客聞詔,急忙拜伏在地,恭敬地謝恩道:「微臣謝主隆恩。」他沒有發現,劉瑾正在用一雙嫉妒的眼睛鎖定著他的一舉一動,似是巴不得要把他吃掉一般。

    從中,王陽明意識到,無作為的朝代並不是沒有無作為的臣子,而是那些真正無作為的臣子殘害了那些有作為的忠臣良將。

    明武宗早已得意忘形,見首輪己方獲勝,便傲慢地追問道:「紅毛鬼子,繼續出題吧。」

    利瑪竇雖然首戰不利,卻沒有一點退縮的意思,只見他站直了高大的身體,略一思考,便再次叫陣道:「第二題是關於農學方面的,你們的祖先陸羽在《茶經》中,記載了許多茶葉的功效、採摘和飲用的方法,可是卻極少提及茶樹栽培的方法,所以我想問一問各位,茶應該怎麼種?」

    王陽明心中暗暗替利瑪竇叫好,如果說剛才那道關於世界第一高峰的題目,是他多年遊歷各國獲悉而來,身為傳教士的他,本是分內之事,可第二題竟然涉及到了中國古代的經典名著《茶經》,而且還是「茶」這種絕對中國化的東西,由此可見利瑪竇對中國文化研究之深透,之廣博了。

    滿朝文武,從來只有研讀經書,阿諛奉承的本事,對於農學這種只有下等人才會關心的東西,自然是全然不知。

    良久,整個太和殿都是出人意料的安靜。從利瑪竇已經提出的兩個問題來看,很顯然他是有備而來的。

    又是良久,這一次,利瑪竇覺得不會有人再答得出來他的刁鑽問題了,除非這班朝臣裡有人曾經種過茶樹。

    初來北京的利瑪竇,終究還是低估了整個明朝的實力,特別是明朝知識分子的實力,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分支,簡單來說就是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

    就在王陽明不遠處,走出了一個四十出頭的儒士,雖說一副書生打扮,卻比別人多了一點質樸的氣質。

    如剛才徐霞客一般,這人先是朝明武宗恭敬一拜,然後一雙稅利的目光對上了利瑪竇,緩緩開口道:「華夏文化,博大精深,陸羽在《茶經》中不曾提及的知識,自然會有其他能人來補充完善。五代韓鄂著的《四時纂要》一書中就有茶樹栽培技術的詳細記載。」

    雖然整個太和殿都是利瑪竇的敵人,但是他向來尊重有學問懂知識之人,聞言,也是有模有樣地拱手道:「願聞其詳。」看得幾個侍立一旁的太監宮女忍不住「咯咯」笑了起來。

    那人出於禮節,朝利瑪竇微微一笑,便接著答道:「書中記載,種植茶樹,一般要求在二月中旬,選擇『樹下或北陰之地』,挖坑,坑要挖圓三尺,深一尺,先將坑內土搗碎,並剷除其中的雜草和樹根,然後『著糞和土』作為基肥,每坑播種茶子六、七十粒,上面覆土一寸厚。如此這般,三年之後就可以採摘了。」

    王陽明雖然不知道這人所說對與不對,見他神態模樣,心想應該不會有錯。

    果然,利瑪竇安靜地等他一講完,便舉起大拇指道:「我原以為我研究了五年的種茶方法,所得必然冠絕於華夏,想不到,面對你們的前輩,我只不過是班門弄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