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第一卷 第383章 文 / 淮南老雁

    第383章

    「出家之人,何必奪在家之人口食。信浮屠法,不在香火而在修行。」

    事實上這也是為剝奪寺院道觀的田地財產定下了理論基調。佛教本來就是強調出家修行的宗教,確實也不需要那麼多的錢財,把這個邏輯矛盾揭示出來以後,似乎不少僧人因為貪心而背棄佛的本心就成為推理的結果了,這樣的結果顯然是各地的得道高僧們所不願意看到的,比如入世較深的淨土宗,倒是禪宗有不少禪師很看得開,青青翠竹,儘是般若,鬱鬱黃花,無非色空麼。

    李誦推行改革的目的也不是從根本上剷除宗教,馬克思對宗教的認識很清楚麼,統治階級進行精神統治的工具,具有麻痺被壓迫者的反抗神經,緩和階級矛盾的功效。朝廷和道教、佛教的矛盾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屬於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犯不著大動干戈。再說了,意識形態的事情誰也說不準,今天自己廢了,明天新皇帝就能再扳回來,所以李誦推行的針對宗教財產的措施也大多以代管和贖買為主,實在不法的才予以剝奪,總體而言並不是很激烈。李誦的希望是自己推行的措施是能長久生效的,就像梁武帝禁止僧侶吃肉一樣,慢慢深入人心,成為世俗的共識,「職業道德」的一種,就像郭老師相聲裡說的那樣,作家和讀者交流,跳舞的和賣鋼管的交流,不這樣就千夫所指。

    所以李誦推行了針對宗教的慈善稅,規定凡是向寺廟庵觀捐贈的土地財物,達到一定限度的,就要徵收超過五成的重稅,用來做善舉;超過一定數額的,課稅八成。各個宗教不都一直宣稱慈悲為懷嗎?這樣做,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吧?如果有出家人反對,那只能說明,這個出家人思想不堅定,還留戀紅塵,被金錢蒙住了雙眼,不能明心見性,對於這樣的人,李誦陛下認為應該毫不留情地從宗教隊伍中清除出去。

    再說了,不提道教,佛教還是與吐蕃鬥爭的工具呢,李誦怎麼捨得消滅呢……

    但是現在僧侶們的反對卻很激烈,哪怕僅僅是從大寺廟劃出幾十畝地,都會招致如同海嘯般的聲浪,有人憤怒地指責道:

    「朝廷說僧人貪心,可是最貪心的明明是朝廷,從古至今,誰見過連善男信女捐給神佛的供奉都要徵稅的麼?」

    還有喜歡出風頭的人概括說:

    「朝廷的手不但想統治世俗,還想操縱上天。」

    皇帝是天子,天子想操縱天那就是逆子,如果再有人故意闡發,就可能引申出朝廷既然可以大逆不道,俺們為什麼不可以護法弘道呢?如果這種思想蔓延下去,遲早必定會釀成大亂。呂元膺道:

    「陛下可知道,西川一帶甚至有妖僧惑眾,要百姓來年不要種地,說要以此來弘法衛道。有些篤信浮屠法的愚夫愚婦,居然就聽信了這樣的妖言,殺牛羊,煮了種子糧供奉給寺院裡。想想這些百姓,辛苦勞作一年,不去養家餬口,卻把成山的糧食,遍野的牛羊送到寺院裡,讓那些僧人代替佛祖享用,即使是在朝廷准他們給復不收賦稅的幾年裡,他們自己的妻兒也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到頭來他們得到什麼了呢?只有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來世!全然不想一想,他們沒有飯吃沒有衣穿的時候,想著他們的是誰。真是人心難測啊!」

    宗教信仰這玩意,真是說不清道不明。呂元膺對各地信息的整合描述讓李誦猛然警惕了起來,和著就是公主下嫁這樣的皇家私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也被有心人無限放大,成為攻擊朝廷的利器。而攻擊的目標,正是太子。對太子的攻擊中傷加劇的原因還在於,太子在國政中一向站在皇帝一邊,皇帝千秋之後,如果由春秋鼎盛的太子繼位,那麼極有可能將當今天子的政策延續下去,這是那些保守勢力所不願意看到的。

    至於為什麼是太子而不是皇帝,原因很簡單,現任皇帝李誦,繼位以來幾乎逮誰滅誰,地位穩固,聲威卓著,再說身體擺在那兒,也活不過多少年。這個分析讓李誦很沮喪,按說自己心理年齡才三十幾歲,怎麼就這麼被人看衰呢?不過沒有辦法,只能暗自抓狂。

    李誦不得不恨,這些所謂有著慈悲心腸的出家人,心腸何曾慈悲來?那些口口聲聲仁義道德的人,全然不顧眼下外戰正酣,一心挑起事端,何曾有仁義道德來?

    不過這麼一分析,整個事件的背後推手的範圍,似乎就可以縮小了,那就是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只要打倒太子,就能繼承大統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會不遺餘力地推波助瀾甚至暗中操縱,也最有可能為了權力而不惜拖西征後腿,破壞太子在百姓乃至在皇帝心中的印象。

    如果給了他們機會,只怕斷軍糧,暗中通敵的事情都會做的出來!

    李誦在心中暗暗罵道。見呂元膺正在等待訓示,李誦道:

    「呂卿,朕可以相信你嗎?」

    呂元膺心神一凜,正色道:

    「為陛下朝廷效力,臣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李誦道:

    「如此,朕心甚慰。呂元膺聽旨。」

    呂元膺起身站立,道:

    「臣呂元膺在。」

    「著呂卿元膺即日起正式提舉糧秣統計司,官職正四品上,職司外**情及捉不良人。」

    「臣呂元膺謝陛下。」

    「放!」

    巨大的石塊帶著火焰被拋向和戎城頭,不過大多數半途落了下來,只有少數砸到了城頭,造成了一定的殺傷。

    天寒地凍,許多士兵卻脫掉軍服,光著膀子,在隊正吆喝下拉動絞索,把新一輪的石塊拋向和戎城上。

    「這樣打下去不行啊!」

    李光顏愁眉緊鎖道。和戎城建在峽口,地勢高峻險要,若要強攻非得像當年攻打石堡城一樣,陳屍無數。

    崔承度的試探性進攻結束,策馬跑到李光顏面前,道:

    「大帥,如果強攻,損傷必重。末將以為只可智取,不能強攻。」

    李光顏道:

    「此城不取,我軍西進必然受到拖累,崔將軍可有妙法?」

    崔承度道:

    「適才末將進谷時看過,此峽長有四十餘里,南接烏鞘嶺,北連泗水和黃羊,勢似蜂腰。末將想起當年隨大帥入關中面聖時路過潼關,曾聽人說潼關是當年曹操當年丟了函谷關,為了防止西軍進攻築起的,現在潼關猶存而函谷關已廢,末將以為,我軍可於谷中築起兩道關城,留下精兵猛將駐守,這樣,就不怕吐蕃襲擊我軍後方了。」

    前幾天還刀兵相見,殺得日月無光的古浪峽內,忽然就變成了一個大工地,沿著峽谷,在峽谷中段相距六百步左右,兩座新城正在緊張的建築之中,其中,靠前的一座已經拔地而起,而靠後的一座還在打著地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