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第一卷 第185章 文 / 淮南老雁

    第185章

    為此,李愬也叮囑嚴秦相機處置,有機會破城就破,沒有機會破城就圍困,不要強攻折損太多士兵。此時李愬已經知道了會戰的消息,將侯惟清提供的淮西軍情快馬發往烏重胤大營,三州即使繞路,南北也不過數百里地,大概天明會戰開始前就能到達。真是時機大好啊。

    再次審問了被摔得七葷八素,傷筋斷骨的陳光洽後,李愬第二天升帳作出分派。命令剛從申州城下召回的權唐州刺史李進誠將甲士八千至文城柵,招降吳秀琳。招降不成就開打。遣山河十將董少玢等繞過文城柵去分兵攻諸柵。命令董少玢攻打馬鞍山,馬少良攻打碴岈山。

    媯雅、田智榮攻打冶爐城,然後直驅西平。閻士榮攻打白狗、汶港二柵。游弈兵馬使王義率軍攻打楚城。為進軍蔡州掃平道路。

    當天,當董少玢奏報攻下馬鞍山,拔除路口柵時,李進誠的兵馬已經按照圍三缺一的標準兵法,圍住了文城柵。歷史上吳秀琳是一召就來的,但是此時戰事剛開打,淮西軍還沒有吃過大虧,也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雖然沒了陳光洽,吳秀琳依舊硬氣地很,對李進誠派出的使者道:

    「去告訴李進誠,若真捉了吳少將軍就押來讓某看看。若真想要我文城柵,且看他有沒有這本事,叫他儘管放馬過來。不過放馬過來前先撒泡尿看看自己長什麼樣,省得有來無回,下了地獄連自己長什麼樣都嚇得記不得了。」

    大怒不已的李進誠當時就下令進攻文城柵,文城柵地處險要,守衛都是精兵,糧草武器充足,一時箭矢如雨,倒是讓仰攻的李進誠折損了不少兵馬。得到消息後,李愬率領親軍抵達前線,觀察了一會,道:

    「假假的再攻打一次,然後退兵。」

    當官軍如潮水一般退卻,然後垂頭喪氣地耷拉著旗幟退回駐地時,吳秀琳不由得輕蔑一笑。文城柵中自然也是一片歡騰。一直和陳光洽互別苗頭的驍將孫獻忠趁機對吳秀琳道:

    「請讓末將率五百騎兵銜尾追擊,必提李進誠頭來見將軍。」

    吳秀琳稍稍考慮,就同意了孫獻忠的請求。不乘勝追擊,痛打落水狗不是淮西軍的風格。不過吳秀琳明顯比孫獻忠現實許多,道:

    「只截擊他的後軍,多作殺傷就行了,不得貪功戀戰。最多追出二十里,不,十五里就要回來。」

    結果孫獻忠追了五里不到,就看見一座山坡上一位三十多歲的將軍安坐胡床之上。不過他不認得那就是李愬。李愬對邊上的李進誠說:

    「吳秀琳到底謹慎,才派出五百騎,只怕這廝只准部下追出十五里呢。」

    夜裡,李誦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面,他正坐在沙盤前發呆,以前的吳頌突然出現在他身邊對他說:

    「回去吧,這裡不屬於你,出去了這麼久,你應該回來了。」

    他剛答應了,想邁腳走,卻一把被人拽住,回頭一看,卻是一個高冠巍峨的大鬍子,正是他每日對著鏡子看到的人。現在的李誦卻又對他說:

    「你本就屬於這裡,卻要到哪裡去?」

    剛要回頭,卻一把被人抓住,以前的吳頌對他說:

    「你屬於這裡?你的妻子,你的兒子難道忘記了嗎?」

    那邊卻也一把被人抓住,道:

    「中興大業做了一半你就想走,對得起你這麼帥的髮型嗎?」

    他這才發現自己不知什麼時候成了光頭。頭皮涼颼颼的。吳頌說道:

    「你管他幹什麼,你是吳頌,不是李誦。什麼中興,什麼唐朝,根本不關你的事情!你就是個市井小民,你從小到大做過和什麼政治有關的事情?最大的官是宿舍捨長,就你,能管理好國家嗎?振興這個王朝的責任不是你能承擔的,你還是安安心心做你的市井小民吧!」

    李誦卻又對他說:

    「你現在是李誦,現在是李誦!認準的事情就要做下去,你做得很好,管理這麼大的國家,哪個皇帝沒有遇到過挫折?不要怕,咬牙堅持過去,形勢立刻就會好轉的。你有那麼多能幹的大臣,有那麼多能征善戰的將軍,有這麼龐大的國家,這麼豐富的資源,你怕什麼?醒來,馬上就會好起來的。」

    兩個人誰也不讓,扯得自己胳膊好疼,他實在忍受不了,兩者胳膊奮力一縮,兩個人卻施施然穿進了他的身體,這讓他不禁一聲大喊,猛地坐了起來。

    坐了起來,他還是李誦。

    一見李誦大叫著醒來,惱怒著看著他,李忠言慌忙鬆開他的胳膊,跪在地上磕頭道:

    「老奴用力太猛,驚擾大家了,只是朔方戰報到了。」

    李誦這才想起自己睡前曾經吩咐李忠言一有邊境戰報就把自己叫起來,於是也不說話,道:

    「服侍朕更衣吧!」

    坐在馬桶上看完了朔方八百里加急傳遞來的戰報,三天多以前,在振武、豐州等地出現的五萬餘吐蕃軍,突然越過塞上,襲擊鹽州,所幸邊境幾個月來一直高度戒備,鹽州軍民拚死抵抗,殺敵數千,但是寡不敵眾,鹽州已經被吐蕃重重圍困,而且看來吐蕃還有增兵跡象。這明顯是吐蕃主戰派對早些時候唐軍動作的報復,看來吐蕃贊普還是未能有力控制國內。還未赴任河東的范希朝請求留在朔方主持大局,裁軍後,朔方軍只有三萬多人,請求調河東軍一軍入朔方,請求增加沙陀三百軍額。

    根據情報,呂溫認為吐蕃最近數年內不會有大的動作,朝廷可以小心戒備,專心對內,這個判斷也符合李誦對於歷史的瞭解,所以在向吐蕃宣示武力之後,李誦就放心從關中調了多達五個軍的兵力去淮西參戰。雖然邊地的李願等人先後上書稱吐蕃有異動,李誦卻固執地相信吐蕃不會在初冬發動反擊,並且只讓各鎮做好應付小規模衝突的準備。三天前,一位糧秣統計司第四曹的從事冒死從吐蕃境內千里迂迴,送回了吐蕃正在策劃反擊的情報。由於吐蕃封鎖嚴密,情報送到時吐蕃大軍已經集結完畢,準備就緒,並且在鳳翔、隴右、涇原都發動了攻勢。穿越哪裡有不改變歷史的,只是現在才明白有些遲了。李誦只得聽天由命了,指望各邊的大將們處置得力了。

    雪上加霜的是振武阿迭光進奏報冬天到了,日子不怎麼好過的回鶻最近有在邊地增兵的跡象。內亂未平,外事將起,這實在不是李誦願意看到的。李誦有些後悔當初強行迎鹹安大長公主的靈柩回長安了。回鶻新可汗曾數次派使者前來請求和親,都被李誦以大的已嫁,中的已定,小的還小為理由拒絕,看來這一次的舉動不會小。漫長的邊境線,防不勝防啊!看來果然如白居易所說,吐蕃回鶻在內地探子極多,虛實盡知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