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第一卷 第132章 文 / 淮南老雁

    第132章

    李誦對接見使者這樣的活動並不感冒,覺得與其參加這樣的活動還不如省出時間來教幼寧和幾個幼小的皇子皇孫乘法口訣呢,但是職責所在,只得在太子宰相陪同下在延英殿召見了各地使者。除了單獨接見過的三人外,只有成德王承通和淄青那個叫李世燾的屬官給李誦留下了印象,和在秦樓一樣,李世燾一進大殿就先往樂師隊裡描,行大禮的時候又抬頭觀察皇帝和太子,杜黃裳臉一黑就要把這小子拖出去砍了,幸虧李公度反應快,道「鄉野小吏,睹聖天子容顏,惶恐不知所措,故而失禮」,李誦才裝模作樣赦免了這廝。

    繁瑣的禮節後,李誦命年後就要赴任的武元衡和郯王,均王,漵王等招待各鎮使者,又和太子,杜黃裳等駕臨太極宮,接見新羅,日本,南詔,回鶻以及號稱是大唐外甥的吐蕃使者。本來這樣的活動排場要擺得很大的,以顯示大唐對萬國來朝的驕傲以及莊嚴態度,但是李誦一句話把禮部官員頂了回去。李誦說:

    「虛的就不要搞了。等安西北庭治下各國來了再說吧!」

    因此今天這個接見儀式是隆重而簡樸。吐蕃使者上國書,轉達了吐蕃外甥贊普對大唐舅舅皇帝的敬意,並表達了贊普的和平願望。李誦自然是滿口大話,就差說要構建和諧唐蕃關係,簽約戰略合作夥伴了。吐蕃使者又委婉提出今年以來大唐鳳翔、涇原、保義(隴右)三鎮在節度使張敬則,段佑,劉澭的唆使縱容下,頻頻襲擊騷擾吐蕃,尤其是河湟地區,給吐蕃軍隊造成極大損失的同時,擄掠了大量奴隸和牛羊,請求舅舅皇帝約束三鎮,並且最好將最為惡貫滿盈的鳳翔節度副大使李愬和兵馬使野詩良輔交給吐蕃制裁。不然外甥就只好冒犯舅舅了。

    禮部員外郎劉禹錫出班厲聲駁斥道:

    「河湟為我隴右故地,大唐何時將隴右割讓給了吐蕃?所謂奴隸者,皆我大唐子民,奈何以我子民為賤奴哉?若要刀兵相見,我大唐帶甲二十萬,隨時恭候!」

    吐蕃使者猶要強撐,李誦道:

    「貴邦佛本二教國師可好?」

    吐蕃使者雖然強硬,但是沒想到死穴被李誦點的這麼準,只得放低姿態。由於宗教之爭,吐蕃這幾年已經連續掛了倆贊普,國內矛盾尖銳,全民動員已經不可能了。

    接下來的各國使者就沒有那麼多話了。新羅使者一如既往地祝賀大唐皇帝萬壽無疆,日本使者禿著腦門俯首跪在大殿上用字正腔圓的長安話說:

    「額代表額們天皇……」

    回鶻使者是滿口平安,這個公主也好,那個公主也好。李誦坐在龍座上邊聽邊想,總有一日,朕要將所有公主都接回來。雖然這些公主他一個也不認識。

    儀式雖然結束了,但是劉禹錫的話還是給李誦提了個醒:不只吐蕃,唐開國以來歷次對外戰爭,尤其是安史之亂後,喪失在西域各國的公民極多,遠的甚至在阿拉伯,這些公民大都淪為地位低賤,有的忘記了自己的出身,更多的卻眷戀著故國。李誦還記得自己讀史時看到的唐朝使者出使吐蕃經過河湟時許多穿著吐蕃衣服的唐遺民在籬笆後窺視,乃至流淚下跪的記載。而這種記載,現在他案頭就有一份。李誦的眼眶有點麻。

    李誦道:

    「今日當值的翰林是誰?傳他來見。」

    「臣呂溫參見陛下。」

    「呂卿免禮。」

    真巧,當值的是呂溫。呂溫是東宮舊臣,王叔文集團的核心之一,去年吐蕃贊普死,呂溫奉命作為使團成員去弔喪。歷史上曾有人議論,如果有呂溫在,王叔文集團就不會失敗,可見此人才幹。回朝後,因為熟悉吐蕃事務,呂溫入翰林院,在糧秣統計司負責吐蕃回鶻西域事務。

    既然來的是專家,李誦就開門見山問道:

    「卿可知大唐有多少子民失陷在吐蕃、回鶻、西域?」

    呂溫道:

    「臣不知確切數目。河湟、安西失陷吐蕃已經快五十年,加上與吐蕃歷次戰爭中被俘,被擄掠而去的人口,數十年繁衍下來,雖屢次遭到虐殺,臣估計光丁壯依然不下三十萬。北庭被回鶻控制,我朝百姓可能有數萬人。至於再往西去,臣無能,本司的經費有限,還未能派出人員,只能依靠商隊來瞭解。據一些行商講,被突厥擄掠而去的子女,在恆羅斯之戰前後被俘的軍戶,多年來在原昭武九國及黑衣大食均是奴隸身份,有不少人連漢話都不會說了,長得雖然是漢人面孔,卻不知道自己是唐人。」

    說著說著,呂溫的聲調也低沉了起來,失陷的百姓們扒在籬笆後偷偷哭泣的景像是他親眼所見。唐朝雖然宣稱「合同為一家」,但是在民族政策上不過是由於自信帶來的積極歧視,談到這些話題,民族感情收到了嚴重傷害。

    李誦也是,一股悶氣憋在李誦心裡。李誦問道:

    「卿剛從吐蕃回來。以卿之見,失陷百姓還心向大唐嗎?」

    呂溫道:

    「別的地方臣不敢說。河湟之地的百姓依然是忠於大唐的。臣甚至以為,只要朝廷能給他們提供兵器供應,光憑河湟子民就能驅逐吐蕃,光復河湟。陛下若要恢復河湟,臣以為應當盡早籌劃,不然年深日久,等到河湟百姓忘了自己是唐人的時候,收復河湟乃至安西北庭就晚了。」

    李誦點頭道:

    「愛卿之言甚合朕意。朕若要解救回鶻乃至大食子民又該如何呢?」

    呂溫尋思半天,道:

    「陛下何不效仿魯國?」

    春秋時魯國有一項法令,就是魯國不管是官員還是商人還是其他什麼的,只要在國外遇見魯國人淪為奴隸的,就把他贖回來,花費的金錢由官府補償。

    李誦點頭道:

    「善!」

    永貞元年很快就過去了。當永貞二年來到之後,又是一番嶄新的氣象。在各鎮的使者在長安消費了無數金錢,帶著皇帝的賞賜踏上歸途的時候,驚訝的發現關中的道路已經整修了一遍,比來時好走了許多,路邊殘缺的樹木也挖好了樹坑準備補上。道路兩邊更能看到許多忙碌的人,或在興建水利,或在平整土地,整個關中都是一片忙碌景象。

    新年以前就有藩鎮使者陸續返回本鎮。李絳每天晚上都會向李誦匯報這些使者在長安活動的情況。接見以後的第四天,李絳匆匆來到御書房報告說:

    「吳元濟已經返鎮。」

    李誦點點頭示意知道。李絳繼續說:

    「蹊蹺的是李公度沒有返回淄青,在京中四處送禮。他的那個屬官李世燾今天一大清早就出城了,至今沒有回來,監視的人說這些人帶著少許行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