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希特勒轉向東方——斯大林試圖安撫德國——共產党在英國工厂中陰謀策划——蘇聯的錯誤估計——莫洛托夫訪問柏林——他同里賓特洛甫及元首會晤——蘇聯和納粹的談判——瓜分大英帝國的計划——与元首再次辯論——中間穿插了一次英國的空襲——在一個防空洞內會談——1942年8月斯大林對我述說經過——希特勒最后決意進攻俄國——軍事准備——協定草案——蘇聯提出更多的要求——舒倫堡大使努力達成協議——1940年12月的“巴巴羅莎”作戰計划。 希特勒未能打敗或征服不列顛。這個島國顯然要堅持到底。大家都知道,沒有制海權或制空權,便不可能把德國軍隊運過海峽。冬季以及隨之而來的風暴已經來臨。德國想用轟炸來恐嚇不列顛民族或粉碎其作戰能力和作戰意志的企圖,業經破滅,閃電戰的代价十分昂貴。要想恢复“海獅”作戰計划,勢必有許多個月的耽延,而每過一個星期,英國國內軍隊的發展、成熟和裝備便更加好轉,便愈需要一個更大規模的“海獅”計划,運輸也愈益困難。到1941年的4月或5月,即使用七十五万人,裝備齊全,也難胜任。到那時,到何處去找這樣大規模的渡海襲擊所必需的船舶、駁船和特別的登陸艇呢?在英國日益增長的空中力量下,他們如何集結? 同時,英國的空中力量,由于有英國和美國各工厂積极生產的支持,由于在以加拿大為中心的各自治領采取了訓練飛行人員的龐大計划,將使已經在質量上超過德國的英國空軍,于一年左右在數量上也超過德國。所以,希特勒一認識到戈林的希望和吹噓已經破滅,便把目光轉向東方,這有什么奇怪呢?正如拿破侖在1804年的情形一樣,在沒有完全弄清東方無后顧之憂以前,他是遲遲不敢進攻我們這個島的。現在他覺得,在孤注一擲地入侵不列顛以前,應不惜任何代价把同俄國的關系搞清楚。和拿破侖率領大軍由布洛涅到烏爾姆、奧斯特利茨和弗里德蘭的情況一樣,希特勒也受著同樣的壓力的支配,按同樣的想法行事,暫時放棄毀滅大不列顛的欲望和需要。現在,這出戲就只能這樣收場。 毫無疑問,他在1940年9月底就已經打定主意了。從那時以后,對英國的空襲,雖然時常由于普遍增加飛机而規模較大,但是在元首的思想和德國的計划中,都只占第二位了。 空襲也許是用來有效地掩飾其他計划的,希特勒已不再指望靠空襲來取得決定性的胜利了。向東去吧!從純軍事的觀點來看,我個人并不討厭德國于1941年春季或夏季發動對英國的進攻。我相信,敵人將遭受任何一個國家在一次特定的軍事冒險中從未遭受過的慘敗和傷亡。但是我也不會這么簡單,僅僅為了這個緣故就希望敵人真來入侵。在戰爭中,你不反對的事,敵人也往往不做。況且,在指揮一場長期的戰爭中,當時間在一年或兩年內對我們有利,并且還會獲得強大的盟國時,我感謝上帝,使我們的人民免于遭受一場嚴峻的考驗。 從我在這一時期所寫的文件就可看出,我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德國會在1941年侵襲英國。到了1941年年底,情況就不同了,我們不再是單獨作戰;世界上有四分之三的國家是站在我們一邊的,但是,有許多難以逆料的惊心動魄的大事都出現在這令人難忘的一年里。 當不明白真相的歐洲人和外界人士認為我們的命運似乎已經絕望,或者最多也不過是存亡莫卜的時候,納粹德國和蘇俄之間的關系卻在世界事務中占了首位。一經看出英國不能像法國和低地國家那樣被嚇倒和制服時,這兩個專制暴虐的大國之間的基本矛盾便又顯現出來了。說句公道話,斯大林在盡最大努力,忠實地和希特勒合作的同時,也在蘇俄的廣大群眾中盡量聚集他所能聚集的一切力量。德國每打一次胜仗,他和莫洛托夫都照例畢恭畢敬地表示祝賀。他們把大批的食物和重要的原料源源不斷地送到德國。他們第五縱隊的共產党員极力扰亂我們的工厂。他們的廣播對我們備加誣蔑和誹謗。他們隨時准備就兩國之間的許多懸而未決的重要問題同納粹德國獲致永久的解決,幸災樂禍地希望英國的力量遭到最后的毀滅。但是,他們也一直認識到,這項政策可能失敗。他們打定主意利用各种方法爭取時間;就他們對這一問題的估計來看,他們也無意把俄國的利益或野心單單置于德國胜利的基礎之上。這兩大集權國家,都缺乏道德上的節制,在彼此的相互關系中彬彬有禮,卻又冷酷無情。 當然,對于芬蘭和羅馬尼亞,雙方的意見是不一致的。蘇聯領袖們對法國的淪陷和第二戰場的結束(不久以后他們大聲疾呼地要求重開這個戰場)感到震惊。他們沒有預料到這樣突然的瓦解,滿以為在西線會出現雙方長期互相消耗的局面。現在沒有西線了!但是,在尚未看清英國在1940年是否將屈服或被消滅以前,就對于勾結德國的辦法大事改變,那也是愚蠢的。由于克里姆林宮逐漸認識到,英國能夠應付一場持久的、無限期的戰爭,而且在戰爭期間,在美國周圍和日本本土可能發生任何事情,斯大林就更加意識到他的危險,就更加想爭取時間。但是,正如我們行將見到的,他為了要同納粹德國保持友好,顯然犧牲了許多利益,冒了許多風險。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對于即將臨頭的大難作出了許多錯誤的估計,表現得愚昧無知。從1940年9月一直到希特勒1941年6月發動進擊的時候為止,他真是一個既冷酷無情,又詭計多端,又孤陋寡聞的巨人。 ※ ※ ※ 在前面把情況略事交代之后,我們不妨來談談1940年11月12日莫洛托夫訪問柏林的插曲。當這位布爾什維克的使者到達納粹德國的心髒地區時,听到了各种各樣的恭維話,受到了一切隆重的款待。在以后的兩天中,莫洛托夫同里賓特洛甫——也同希特勒——進行了冗長而緊張的會談。他們艱難可怕地交換意見和當面折沖,在1948年初美國國務院在華盛頓從繳獲的文件中選編的《納粹——蘇聯關系,1939—1941年》這本書中暴露無遺。為了要敘述或了解其中的經過,就必須引用其中的材料。 莫洛托夫第一次是同里賓特洛甫會談的。1 1見《納粹—蘇聯關系》,第218頁以后諸頁。 1940年11月12日 德國外交部長說,他在致斯大林的信中已表明德國堅信: 世界上沒有力量能夠改變大英帝國的末日業已開始來臨這一事實。英國已被擊敗,最后承認失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它也許不久就要認輸,因為英國的形勢正日漸惡化。當然,德國也歡迎及早結束戰斗,因為在任何情況下,它也不愿意不必要地犧牲人的生命。如果英國不在最近的將來打好主意,承認失敗,那他們來年也一定是要求和的。德國正在日以繼夜地繼續轟炸英國。德國也將逐步充分利用其潛艇,使英國遭受嚴重的損失。德國認為,英國也許會由于這些襲擊而被迫放棄斗爭。在英國,已顯然有某种不安的心情,看來事情將采取這樣的解決途徑,但是,如果目前的攻擊方式還不能迫使英國屈膝的話,則德國一到气候條件許可,就要堅決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從而徹底摧毀英國。到目前為止,這种大規模的進攻迄今之所以未能進行,完全是由于天气不良的緣故。…… 英國或英國在美國的支持下,想在歐洲大陸登陸或采取軍事行動,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徹底失敗的。這根本不是一個軍事問題。這一點,英國人還不了解,因為在大不列顛顯然還存在著某种程度的混亂,再則,因為這個國家是由一個名叫丘吉爾的人領導的,此人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是外行,他以前的事業,每到關鍵時刻都徹底失敗,這一次還要失敗。 再說,軸心國家已經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在歐洲壓倒英國。 甚至法國——法國業已戰敗,而且要為戰爭付出代价(附帶說一下,法國人對這一點是很清楚的),也接受了這一原則: 法國將來絕不支持英國和唐·吉訶德式的非洲的征服者戴高樂。軸心國家由于具有异常強大的實力地位,因此,它們所考慮的,不是如何打贏這場戰爭,而是如何迅速結束這場已經打胜的戰爭。 ※ ※ ※ 午餐后,元首接見了這位蘇聯使節,并再次侈談英國的全盤失敗。他說,戰爭帶來了許多違背德國意圖的复雜情況,時常迫使它不得不從軍事上對某些事情作出反應。 接著,元首向莫洛托夫概述了到目前為止的軍事行動的進程,還說這樣的軍事行動已使英國在大陸上沒有盟國了。 ……英國的報复手段實在可笑,俄國的先生們可以親自看到所謂的毀滅柏林是何等虛构。天气一好轉,德國即將給予英國以沉重的、最后的打擊。當前,德國的目的不僅是要為這場最后的斗爭進行軍事部署,而且要澄清在這次最后攤牌中和攤牌之后的极關重要的政治問題。因此,他重新檢查了同俄國的關系,他不是從消极的精神出發,而是想要積极加以調整——如果可能的話,使之經歷一個長時期。他在這方面得出了以下几點結論: 1.德國不想從俄國獲得軍事援助。 2.由于戰事蔓延极廣,德國為了對付英國,曾被迫深入遠离其本國的地方,而它對這些地方無論在政治或經濟上都根本不感興趣。 3.雖然如此,德國也有某些需要,這些需要的全部重要意義只有在戰爭中才能顯示出來,它們對德國是絕對重要的。 在這些需要中,包含有某些原料的來源,德國認為這些原料是极端重要的,絕對不可缺少的。 ※ ※ ※ 莫洛托夫對這一切含糊其辭地隨聲附和了一番。 莫洛托夫問到了《三國條約》1歐洲和亞洲的新秩序意味著什么,在這個新秩序中要蘇聯扮演什么角色?這些問題,在柏林會談和德國外交部長預計的莫斯科之行中必須加以討論,俄國人肯定期望德國外長訪問成行。而且,關于俄國在巴爾干和黑海的利益,關于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土耳其,也有些問題需要澄清。如果俄國政府能夠獲得關于以上各項問題的解釋,它也許更容易對元首的問題提出更明确的答复。蘇聯對歐洲的新秩序表示關心,特別是對這种新秩序的進度和形式表示關心,它也想了解所謂大東亞圈的范圍。 11940年9月27日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簽訂的條約。 元首回答說,三國條約的宗旨是要根据歐洲國家的天然利益來調整歐洲的局面,因此,德國現在要求蘇聯自己表示它感興趣的地區。在任何情況下,沒有蘇俄的合作,就不能決定。這不僅适用于歐洲,也适用于亞洲,要求俄國合作,一起來划定大東亞圈,并提出它對那里的要求。德國在這方面的任務是擔任調停人。俄國決不會碰到任何一項既成事實。 當元首著手建立上述各大國的聯合時,他認為最困難的一點倒不是德俄關系,而是德國、法國以及意大利之間的合作是否可能的問題。只有現在……他才覺得,可能通過同蘇聯的磋商來解決黑海、巴爾干和土耳其的問題。 當會談結束時,元首總結道,這次會談在一定程度上向著廣泛的合作邁出了第一個具体步驟:會談曾充分考慮到西歐的問題,要由德國、意大利以及法國來解決;同時認為遠東的問題,主要是俄國和日本的事情,但德國愿以調停人的身分居間調處。這是一個反對美國企圖“靠歐洲發財”的問題。美國對歐洲、非洲或亞洲沒有置喙的余地。 莫洛托夫表示,他同意元首關于美國和英國的地位的說法。他認為,只要俄國能以伙伴而不僅僅是以對象的身分進行合作,則俄國參加三國條約在原則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這种情形下,他認為,蘇聯參加共同事業沒有什么困難。但是,條約的目的和意義,特別是關于大東亞圈的區划,必須首先予以更明确的規定。 ※ ※ ※ 當11月13日恢复會談的時候; 莫洛托夫提出立陶宛那條狹窄的領土的問題,并著重說蘇聯政府在這一問題上尚未獲得德國明确的答复,但是,這一問題正在等待著決定。關于布科維納,他承認,這牽涉到另外一塊土地,在秘密議定中沒有載明這一塊土地。俄國最初的要求僅限于北布科維納。不過,在目前的情況下,德國應當了解俄國對南布科維納的關心。在這個問題上,俄國也沒有獲得答复。相反,德國卻保證羅馬尼亞的領土完整,而完全不顧俄國對南布科維納的愿望。 元首答复道,俄國哪怕只占領布科維納的一部分,那就是德國方面很大的讓步了。…… 但是莫洛托夫堅持他以前說過的話:俄國所希望的重新划分都是极微小的。 元首答复道,如果德俄合作要在將來產生實際的結果,蘇聯政府必須了解德國正在從事生死攸關的戰爭,它無論如何要胜利地結束這場戰爭。……雙方在原則上同意芬蘭屬于俄國的勢力范圍。因此,兩國与其繼續純理論的討論,不如轉入更重要的問題。 英國被征服以后,英帝國將要作為一份擁有四千万平方公里、范圍遍及世界的破產者的龐大財產被人瓜分。在這份破產者的財產中,俄國可以分到真正通往大洋的不凍的出海口。四千五百万的少數英國人迄今統治著大英帝國的六億居民。他就要摧毀這個少數了。就是美國,它事實上也無非是要從這份破產者的財產中揀几項特別适合于美國的東西。當然,德國要避免在它攻擊英帝國心髒英倫三島的戰斗中再遇到其他分散其力量的沖突。因此,他(元首)不喜歡意大利對希腊發動的戰爭,因為,這樣做,就要將部隊分散到外國,而不能集中兵力于一點來攻擊英國。在波羅的海區域發動戰爭也是一樣。對英國的戰爭將進行到最后為止,他毫不怀疑,英倫三島一被挫敗,即可使帝國趨于瓦解。如果以為可從加拿大來統治并團結帝國,那是在做夢。在這种情況下,就會出現世界范圍的前景了。在以后的几星期中,這些問題都要在同俄國的聯合外交談判中解決,并作出使蘇聯參加解決這些問題的安排。一切對這份破產者的財產有興趣的國家,彼此都應當盡棄前嫌,專心考慮瓜分英帝國的問題。這适用于德國、法國、意大利、俄國和日本。 莫洛托夫回答說,他很感興趣地傾听了元首的議論,并且對他所了解的每一件事情表示同意。 ※ ※ ※ 接著,希特勒就退席,去睡覺了。在蘇聯大使館用過晚餐以后,英國空軍空襲柏林。事先我們就听說了這次的會談,我們雖然沒有被邀請參加討論,但也不愿完全置身事外。發了“空襲警報”以后,他們都躲到防空洞去了,這兩位外交部長在更安全的環境中繼續會談,直到半夜。德國的官方記載說: 由于空襲警報,兩位部長于下午9時40分前往德國外交部長的防空室,以便進行最后的會談。…… 里賓特洛甫說,討論波蘭新秩序的問題,時机尚未成熟。 巴爾干問題已詳加討論了。德國人在巴爾干各國只有經濟利益,我們不愿意英國在那里扰亂我們。德國對羅馬尼亞提出保證這件事,顯然是被莫斯科誤解了,……德國政府的一切決策的主導精神,完全是要保持巴爾干各國的和平,阻止英國插足其間并干預我們把物資運往德國。因此,德國在巴爾干的行動,完全是由于我們對英國作戰的環境使然的。只要英國承認失敗,向德國求和,德國在巴爾干各國的利益將只是限于經濟方面,德國軍隊就要撤出羅馬尼亞。正如元首一再宣稱的,德國對巴爾干各國領土不感興趣。他只能一再反复說明,決定性的問題是:在消滅英帝國的偉大事業中,蘇聯是否准備或者能否同德國合作。如果我們能夠擴大我們的關系,并且划分勢力范圍,我們對于其他問題就能很容易地達成諒解。關于勢力范圍的划分,已經再三談過了。因此,正如元首講得清清楚楚的,為了蘇聯和德國的利益,要求共事的伙伴們不要對立,而要互相倚靠,以便在實現他們的愿望時互相支持…… 莫洛托夫在答复中說,德國認為對英國的戰爭實際上已經胜利。因此,從另一方面看,如果說德國是在對英國進行生死存亡的斗爭,他只能這樣理解:那就是說德國是在為“生存”而戰,而英國則是為“死亡”而戰。關于合作的問題,他是十分同意的,但是他補充說,合作必須建基于徹底的諒解。這种想法也曾表明于斯大林的信中。划分勢力范圍的問題也必須解決,但是,關于這一點,他(莫洛托夫)當時還不能表示一定的主張,因為他不知道斯大林和他在莫斯科的其他朋友關于這件事的意見。不過,他必須說,所有這些明日的重大問題是同今日的問題和執行現行協定分不開的。 …… 至此,莫洛托夫先生向德國外交部長親切告別,并強調說明,他對這次的空襲警報并不感到遺憾,因為他能与德國外交部長進行如此徹底的會談,應歸功于這次警報。 ※ ※ ※ 當我1942年8月第一次訪問莫斯科的時候,我從斯大林的口中獲得了關于這次會談的簡短說明,內容基本上同德國的記錄沒有什么出入,不過更簡要罷了。 斯大林說:“不久以前,大家都埋怨莫洛托夫過分親德。 現在每個人又說他過分親英。但是,我們誰也沒有相信過德國人。對于我們來說,這是生死存亡的問題。”我打斷他的話說,我們自己曾經歷過這种情形,所以体會他們的感覺。元帥說:“當莫洛托夫1940年11月前往柏林會見里賓特洛甫時,你們有所風聞,并派飛机去空襲。”我點了點頭。“響警報的時候,里賓特洛甫帶路,走下了許多層階梯,到了一間裝飾豪華的防空室。他進去以后,空襲就開始了。他把門關起來對莫洛托夫說:‘現在在這儿,就只我們兩個人了,我們為什么不划分一下呢?’莫洛托夫說:‘英國的意見呢?’‘英國,’里賓特洛甫說:‘英國已經完了。它再也不能起大國的作用了。’英洛托夫說:‘如果完了的話,我們為什么到這個防空室來呢,是誰在這儿扔炸彈呢?’” ※ ※ ※ 柏林會談對于希特勒內心深處的決定絲毫沒有發生影響。10月間,凱特爾、約德爾和德國總參謀部都根据他的命令擬定計划,把德國軍隊東調,以便于1941年初夏進攻俄國。 在這一階段還沒有必要規定正式的日期,因為這也受天气的影響。考慮到越過國境以后還需要走那么遠的距离,而且要在冬季開始以前攻克莫斯科,所以5月初顯然是最相宜的。而且,沿波羅的海到黑海長達兩千哩的戰線集結与部署德國軍隊,以及准備所有的兵站、營房和鐵道側線,所有這一切都是從來沒有承擔過的最艱巨的軍事任務之一,無論在計划和行動上都不容有所延誤。在這一切之上,還亟需保守秘密,蒙騙對方。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希特勒利用了兩种不同形式的掩護,每种形式都各有其优點。第一种是在瓜分和分配大英帝國遠東殖民地的基礎上進行有關共同政策的細致的談判,第二种是通過匈牙利不斷地增派軍隊以控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希腊。這在軍事上有重大的收獲,同時,又可掩蓋或解釋在該戰線南翼集結德國軍隊,進行針對俄國的部署。 談判系采取由德國提出建議草案的方式,邀請蘇俄參加《三國條約》,把英國在東方的權益給予俄國。如果斯大林接受了這一方案的話,事態也許會在一個時期內向著不同的方向演變。希特勒隨時都可暫時擱下進攻俄國的計划。擁有百万軍隊的大陸上的兩大帝國結為軍事同盟,會怎樣分割巴爾干、土耳其、波斯和中東,甚至進一步圖謀攫取印度,同時還有那熱衷的伙伴日本所倡導的“大東亞計划”,結果如何,我們真是難以設想。但是希特勒一心要摧毀布爾什維克,他對他們恨之入骨。他相信,他有力量使他一生的大志能如愿以償。以后,一切都可以歸他所有了。從柏林會談和其他的接触中,他必然已經看出,他讓里賓特洛甫送交莫斯科的建議遠遠不能滿足俄國的野心。 在繳獲的德國外交部致德國駐莫斯科大使館的信件中曾發現一分《四國公約》的草案,上面沒有載明日期。据說舒倫堡于1940年11月26日曾与莫洛托夫會談,這份草案顯然就是他們會談的基礎。根据這一草案,德、意、日三國同意尊重彼此的天然勢力范圍。由于這些勢力范圍互相接触,因此,由此引起的問題,他們將以友好的方式經常地互相磋商。 德、意、日三國又共同宣布,它們承認并尊重蘇聯目前的領土范圍。 四國決不參加或支持以反對四國中任何一國為目的的國家聯合。它們將在經濟問題上彼此通力協助,并且要補充和擴大彼此現有的各項協定。協定的有效期為十年。 在《四國公約》之外,還有秘密議定書,在議定書中,德國聲明,除在締結和約時重新划分的歐洲領土以外,它的領土愿望集中于中非的土地;意大利聲明,除了重新划分的歐洲的領土以外,它的領土愿望集中于北非和東北非的土地;日本聲明,它的領土愿望集中于日本帝國本土以南的東亞地區; 蘇聯聲明,它的領土愿望集中于蘇聯國土以南通向印度洋的地區。 四國聲明,除特殊問題尚待解決外,它們都互相尊重這些領土愿望,并且不反對它們獲得這些領土。1 1值得注意的是:在柏林會談中,雖然希特勒和里賓特洛甫主要是著重談瓜分英國的領土,但在協定草案中卻沒有提大英帝國的名字,而法國、荷蘭和比利時的殖民地領土卻明确包括于根据秘密議定書所瓜分的地區之內。在柏林會談和莫斯科會談中,雖然英國看來是最特出和最有价值的戰利品,但它卻不是希特勒心目中唯一的俘獲目標。他正在設法要更廣泛地重新分配正在同他作戰、或曾同他作戰的國家在非洲和亞洲的殖民地領土。 ※ ※ ※ 不出所料,蘇聯政府沒有接受德國的方案。他們在歐洲單獨同德國周旋,而日本在世界的另外一邊又對他們施加壓力,但是,他們對自己逐漸增長的力量和廣大的領土深有信心,他們的領土占地球陸地面積六分之一之多。因此,他們一再討价還价。1940年11月26日,舒倫堡把俄國的反建議草案送到柏林。俄國的反建議提出:德國軍隊應立即撤离芬蘭,因為根据1939年的條約,芬蘭屬于蘇聯的勢力范圍;在今后几個月內,為了保證蘇聯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的安全,由蘇聯与在地理位置位于蘇聯黑海疆界安全區以內的保加利亞締結互助條約,以長期租借的方式,在接近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的范圍內為蘇聯陸軍和海軍建立基地;承認巴統和巴庫以南凡是通往波斯灣的地區為蘇聯領土愿望的中心;日本放棄在北薩哈林島1開采煤炭和石油的權利。 1薩哈林島即庫頁島。——譯者 沒有對這一建議給以明确的答复。希特勒根本不打算和俄國講調和折中。像這樣嚴重的問題是值得雙方本著友好的精神進行長期的仔細研究的。蘇聯當然是希望而且也的确在等待德國的答复。在這期間雙方都向本已大軍云集的邊境開始增兵,希特勒的右手已經伸向巴爾干了。 ※ ※ ※ 凱特爾和約德爾根据元首的命令擬定的計划,現在已充分成熟,使他能在1940年12月18日從他的司令部發出他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二十一號指令。 德國武裝部隊必須作好准備,以便在結束對英戰爭之前就能·在·一·場·快·速·戰·中·摧·毀·蘇·俄。 為此,陸軍必須投入所有一切可以調用的部隊,但要留一部分部隊保證占領區免遭敵人突然襲擊。 ·空·軍的任務是:以強大的戰斗机隊在東戰場支援陸軍,以期迅速結束地面戰斗,并使敵人空襲德國東部領土的損失盡量減少。除充分保護整個作戰地區和由我方控制的軍需工業區,以免遭受敵人的空襲外,除不中斷對英國的攻勢行動,特別是對英國補給線的攻擊外,空軍的一切主力均應集中于東方。 ·海·軍的主力在東方戰沒進行期間仍應毫不松懈地打擊英國。 我將在決定開始行動之前大約八星期下令·集·中進攻蘇俄的兵力。 需要較多時間才能作好准備的工作,現在馬上開始准備——如果尚未作好准備的話——并應于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 進攻的意圖無論如何不得泄漏,這一點极關重要。 最高統帥部應根据以下各項進行准備: Ⅰ.·總·的·目·的 采取猛攻,以裝甲部隊分股穿插、深入敵軍的方式摧毀俄國西部的龐大陸軍,并阻止有作戰能力的敵軍退入遼闊的俄國領土。 在迅速的追擊之下,到達一條線上,從這里俄國空軍將不再能襲擊德國的領土。這一行動的最終目的是:要在大致從伏爾加河到阿爾漢格爾建立一條針對俄國亞洲地區的防線。以后,如有必要,可用德國空軍消滅俄國殘留在烏拉爾的工業區。 在戰斗過程中,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將很快失去其基地,因而不能再從事戰斗。 戰斗一開始,就應予俄國空軍以沉重的打擊,以阻止其有效地參与戰斗。 Ⅱ.可能的同盟國及其任務: 1.在我們作戰的兩翼,我們可望·羅·馬·尼·亞和·芬·蘭積极參加對蘇俄的戰爭。 在兩國參戰以后,最高統帥部將在适當的時間協調并決定把它們的武裝力量以什么方式置于德國的指揮之下。 2.·羅·馬·尼·亞的任務是:會同集中在該國的軍隊,遏制与它對峙的敵人,此外,還要在后方進行輔助工作。 3.·芬·蘭應掩護從挪威調來進行重新部署的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第二十一軍團的部分)的集結,并与該集團軍群協同作戰。此外,芬蘭還將擔任攻克漢戈的任務。 4.預計,至少從開始行動起,·瑞·典的鐵道和公路可以用來集結德國的北方集團軍群。 Ⅲ.關于作戰的指示: 1.·陸·軍(我現在批准送來的計划): 在作戰區域中,按普里皮亞特沼澤划分南北戰區,主力應置于戰區之北。此處應准備兩個集團軍群。 這兩個集團軍群的南部集團軍群——整個戰線的中心——應以特別強大的裝甲部隊和机械化部隊,從華沙周圍和華沙以北地區向前進攻,消滅在白俄羅斯的敵軍。……只有在俄國的抵抗非常迅速地崩潰時,我們才有理由同時進攻兩個目標。…… ·部·署·在·普·里·皮·亞·特·沼·澤·以·南·的·集·團·軍·群,應將其主力置于從盧布林通向基輔的地區,以便利用強大的裝甲部隊迅速插入俄軍的側翼和后方,然后沿第聶伯河迫使敵軍側翼陷入我包圍。 在右翼的德國—羅馬尼亞聯合集團軍群將擔負下列任務: (甲)保護羅馬尼亞的領土,從而保護整個作戰地區的南翼; (乙)南方集團軍群在北翼進攻時,應遏制對峙的敵軍,并根据形勢的逐步發展,會同空軍,在我們追擊的時候,不讓敵軍安然地撤過德涅斯特河; 〔并且〕在北方,要迅速到達莫斯科。 占領這一城市,意味著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取得了決定性的胜利,此外,還意味著攻克了最重要的鐵道中心。 2.·空·軍 空軍的任務,是要盡量使俄國空軍參与作戰的行動陷于癱瘓,使之不能戰斗,并且在主要的作戰地點支援陸軍,特別是支援中央集團軍群和側翼的南方集團軍群。俄國的鐵道應按照其對于作戰的重要程度依次予以切斷,或者,大膽使用傘兵和空運部隊奪取其附近的最重要目標(河流渡口)。 為了集中一切力量對付敵人空軍并直接支援陸軍,在重大戰斗中,不必對軍需工業進行襲擊。只有在完成机動的戰斗以后才能考慮這樣的襲擊——主要是對烏拉爾區。…… Ⅳ.各軍總司令根据這一指示發布的各項命令,應該清楚地表明,這些命令都是·預·防·性·措·施,以備俄國万一改變它目前對我們的態度時使用。參加早期准備工作的軍官的人數應該盡量少,增補人員應盡量推遲,而且僅限于要求個別的人進行活動。否則,准備情況一旦被發現——這些計划執行的時間尚未确定——就會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引起极為不利的危險。 Ⅴ.希各軍總司令根据這一指示提出補充計划的報告。 武裝部隊各部門預計的准備工作,包括它們的進度在內,應通過最高統帥部向我報告。 阿道夫·希特勒1 1《納粹—蘇聯關系》,第260頁以下。 從這時起,1941年將要發生的重大事件的輪廓業已形成。當然,我們當時并不知道德國和俄國之間為了瓜分我們帝國和毀滅我們而討价還价的情形,也難以揣摩日本尚未打好的主意。我們活躍的情報人員還沒有看出德國陸軍的主力部隊已向東移動。他們只看出了德軍滲入并逐步集結于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情形。要是我們知道本章所講的這些情況的話,我們當時就可以大松一口气了。德國、俄國和日本聯合起來對付我們,是我們最害怕的事情。但是誰知道呢?此時,我們還是決心:“打下去!”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