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太子宮涅本來是個花花公子,宣王連年東征西討,在宮的日子少,在外的日子多,沒有時間管教他,他樂得個自在逍遙,閒玩度日。 現在父親去世,他繼了王位,更加沒有拘束,整天飲酒作樂。幽王不愿那些老臣在耳邊聒噪,或讓他們告老,或讓他們退出朝政,居些閒職。 听說尹吉甫善作詩歌,宮廷樂署正需要新詞,以供天子宴樂,就讓尹吉甫不再管別的事,專門替宮廷樂署作新詞。 尹吉甫眼看國事日非,心里喪气,也不想多問政事。作新詞正合自己興趣,年紀大了,改任閒職,倒有益養生。 幽王即位,不再連年對外用兵,給了士卒和百姓一點喘息的時間。但宴樂頻繁,大司樂便不斷向尹吉甫索要新詩。駐守東都洛陽那些年,尹吉甫有不少詩作。那段時間,他還行蹤遍及中原腹地備諸侯國,收集了不少民歌。他對這些渾朴的歌謠,或作加工,或只取其中一點因由(詩眼),完全改寫,這樣也積累一些作品。現在,他把這些作品稍加整理,一一都獻給樂署,作為宮廷之樂。 尹吉甫的心情十分矛盾,有時候,心灰意懶,憤憤不平:我為什么要作這些詩,獻給樂署,供這個花花公子享樂呢?當年,宣王在世,內修政事,外攘夷狄,力圖恢复文王、武王時代的國力國威,人稱“中興之主”。我作了很多新詩獻給他,頌揚他。宣王把這些新詩宣付樂署,命大司樂帶領樂工在宴樂時演唱,那是多么有意義啊?可是,現在…… 心里這樣想,筆頭便有千斤重,再也寫不下去。 他畢竟太沉迷詩歌,太富詩人气質,轉而又自我寬解:我作詩也不僅僅為他一人,宣之樂署,那是要永久保存,垂之万世的。這個花花公子利用我的詩作享樂,不過過眼煙云,而制禮作樂,垂范后世,是千秋大業,很有意義。礙于這個花花公子,而棄不朽盛事,千秋大業不作,豈不是因噎廢食? 他時而憂心忡忡,時而自我排遣,時作時輟,遠不如初仕宣王,及駐節洛陽,鎮撫東南,征淮夷貢賦以供王室那些時候,詩思泉涌。不過,也還時有詩作,以應樂署之求。 當日宣王有旨,尹吉甫緊急應召,只身赴西京丰鎬,妻儿留在洛陽。幽王即位,不讓老臣續居政要,只讓尹吉甫做個樂尹閒職,他更不想把妻儿接來,定居西京。 宣王對四夷主動用兵太多,多次勞師遠征,不是拱衛丰鎬,而是擴展疆土,炫耀武功,軍隊和人民都得不到休養生息,固然未能盡善。幽王即位,退黜賢臣,任用小人,不問政事,整天游樂,那就更坏。宣王在世,還多少有些畏懼的各部族戎人,看幽王不修兵備,又都蠢蠢欲動。 丰鎬又面臨外夷威脅,局勢比當年他從房陵初到鎬京時(犬嚴)狁人的威脅更為嚴重。尹吉甫甚至想,西京長此下去,難免不保,也就更無心接妻儿來鎬京長居。 朝廷老臣能夠傾心交談的只有仲山甫。 尹吉甫駐節洛陽,鎮撫東南,鎬京方面,仲山甫便成了宣王的左右臂,他曾協脅宣王抗御西戎,立下赫赫戰功。晚年,他曾做宣王宰相,看出宣王用兵太多。宣王清查戶口,按戶籍征兵征糧,擴充軍備,在“千畝之敗”后,還准備繼續遠征西北域外,他曾极力諫阻。可惜,宣王不听諫阻,在自設的泥淖里越陷越深,終于不起。 尹吉甫曾經贈詩仲山甫,頌揚他的美德: 人亦有言: 柔則茹(如,吃)之, 剛則吐之。 維仲山甫, 柔亦不茹, 剛亦不吐。 不侮鰥寡, 不畏強御(強悍)。 (人們常說:柔軟的就吃它,剛硬的就吐它。唯獨仲山甫,柔的也不吃,剛的也不吐。不欺侮鰥夫、寡婦,也不畏強暴。) (《詩經·烝民》) 幽王繼位,仲山甫成了眼中釘,很快讓他告老還鄉。 現在,尹吉甫獨身客居鎬京,連一個可談的知心朋友也沒有了。心中郁悶,便常常一個人關在寓所飲悶酒,或到酒肆獨酌,排遣胸怀。 酒肆獨酌,有時被人認出。看,那邊座頭獨自飲酒的,就是朝廷樂尹,吉甫先生。朝廷樂署樂工們演唱的詩歌,有些就是他作的,人們又送他一個雅號:“詩人”。 有個好事的青年不相信,貌不惊人的一個老頭,有這种本領,能作出詩歌讓宮廷樂工演唱?有些詩歌不但在宮里唱.還流傳到民間,廣為傳唱呢。 這個好事的青年竟然上前和尹吉甫攀談,老先生,听說你會作詩,官廷樂署樂工們宴樂演唱的詩歌,有些就是你作的,對嗎? 尹吉甫已經喝得微醒,他睜開發紅的眼睛,盯著年輕人: “什么,宮廷樂工宴樂演唱的詩歌,有些是我作的?” “嗯?” “不對!” 青年人以為自己胜了,得意洋洋地對鄰座伙伴說,我說不對吧,怎么樣? “你是不對!”尹吉甫趁著酒興,大聲說,“不是有些詩歌是我作的,而是宮廷樂署現存詩歌三百篇,全是我作的!” 鄰座青年人這時全訕笑起來,這老頭醉了,說酒話。他寫過几篇,倒還可信,三百篇全是他寫的,那是酒后瘋言。 尹吉甫生气了,虎地站起來:什么,酒后瘋言?我這是酒后真言! 不信么,走,我這就帶你們去找大司樂對質,看看樂署詩三百是不是我尹吉甫一個人作的! 青年人看尹吉甫一副醉態,怕鬧出事來,一哄走了。 幽王即位的第二年,出現許多异常的天象,十月之交,關中發生大地震。真是“歧山崩,三川(涇、洛、渭)竭。”大地震加上旱災,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尹吉甫認為,天災是對人禍的感應,很快寫出新詩交給樂工們演唱。他想用詩歌來警戒當政的人,使他們有所省悟,改弦易轍。 大災害過后,人們都有一种畏天的心理,大司樂也愿意讓樂工演唱尹吉甫及時赶寫出來的警戒新詩。 地震雖然給百姓帶來災害,并沒有怎么影響宮廷的日常生活,幽王宴樂的興致依然不減。一次宴樂中,樂工們奏起沉重的音樂,演唱起尹吉甫的新作: 十月之交,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 亦孔之丑(惡)。 彼月而微, 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 亦孔之哀。 (十月之際,月初一辛卯。出現日食,也真是大坏事。那天月食月昏暗,今又日食日無光。今天的百姓,遭災受害也太悲傷。) 日月告凶, 不用其行。 四國無政, 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 則維其常。 此日而食, 于何不臧(善)。 (日月顯凶兆,不循常軌行。四方無善政,不任用良臣。那天月食就算平常,今又日食,多么不樣!) 燁燁(業,光盛)震電, 不宁不令(善)。 百川沸騰, 山冢峷(通猝)崩。 高岸為谷, 深谷為陵。 哀今之人, 胡憯(同慘)莫懲! (雷電閃光,不宁不安。河水咆哮,山崩地裂,高岸變為深谷,深谷變為丘陵。可歎現在當政的人,為什么遭慘禍還不警戒!) 黽(敏,努力)勉從事, 不敢告勞。 無罪無辜, 讒口囂囂。 下民之孽, 匪降自天。 噂(尊上聲)沓(紛紛,或象聲)背憎, 職(通只)競由人。 (努力為王辦事,不敢告勞苦。無罪無辜,讒口喧囂。下民災禍,不自天降。議論紛紛背后搗鬼,天降災孽都只是由人造成。) (《詩經·十月之交》) 幽王听了樂工演唱的新詞,大怒,這是借天災,誹謗朝廷。這歌詞以前從沒听過,自然不會是樂署舊藏,它是哪里弄來的?! 幽王厲聲質問大司樂,大司樂只好如實回答:這是尹吉甫先生的新作。 又是這個尹吉甫!幽王心中惱怒,他近來作的一些詩歌,常常口出怨言。先王在世的時候,他常唱頌歌;寡人即位以來,他卻一反常態,總是作些怨憤的詩,這是為什么? 他難道對朕不滿?其實,朕待他不薄。先王去世了,尹吉甫也老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許多老臣告老還鄉,朕用他一技之長,留他在樂署作詞,就抬舉他了。他卻不識抬舉,膽敢作詩誹謗朝廷,還讓樂工當面唱給朕听,真是狂妄! 這种妄議朝政,誹謗朝廷的歌,不是正聲,也不能給人絲毫快樂,以后不准再演唱《十月之交》這首詩歌! 大司樂連忙叩頭答應。 幽王怒气還沒消,又說,你身為大司樂,執掌樂署,居然接受這种明目張膽誹謗朝政,誹謗寡人的詩歌,并公然讓樂工當著朕的面演唱,罪責也難逃! 大司樂嚇得戰栗,只是不斷磕響頭。 這時,一旁侍立的大臣石父陪笑對幽王說:臣听說,大司樂接到尹吉甫送去的新作,看過后覺得不妥,認為不能拿到宮廷演唱。但尹吉甫十分生气,當場說,如果《十月之交》這首新作不适合在宮廷演唱,那么,樂署所藏全部三百篇詩歌,都是我歷年所作,都不适合在宮廷演唱,我全部撤回! 大司樂被尹吉甫這番話嚇住了,無可奈何,只得把《十月之交》拿到宮廷來演唱。 臣以為,大司樂是不得已而為,真正的責任在尹吉甫身上。 石父是個嫉才忌賢的人,諂媚逢迎,討好幽王,貪求祿位,又進讒言攻擊正直賢能的大臣。他很快成了幽王親信的寵臣。 幽王怒火重熾,哦,尹吉甫這樣狂妄! 石父說,尹吉甫的确狂妄,他不只威嚇大司樂,還在朝堂公開說,幽王如果禁唱《十月之交》,把樂置中我作的侍三百篇全禁了吧,全禁了,干淨! 還有人告訴我,他不只在朝堂公開說,樂署現存宮廷祭祀宴樂常常演唱的三百篇詩歌,全是他一個人作的。他還曾在市井酒肆,醉后狂言:宮廷樂署現存詩歌三百篇,全是我作的! 幽王默然,尹吉甫的确狂妄,但他說的似乎是事實。先王在世時候,宮中祭祀、大典、宴樂,演唱、吟誦的詩歌,都是尹吉甫作了,由先王宣付樂署應用的,沒听說過有第二位詩作者。先王去世,本王繼位,讓他到樂署做專門制作詩歌的樂尹。這兩年他整理以前守洛陽時的舊作(据說,有些是他收集民謠改寫的),加上時有新制,樂署又添不少新篇目。大司樂好像說過,樂署現有詩歌篇目,總其成三百余篇 石父見幽王沉默,一時不知道說什么好,怕他默認事實,連忙進言:制禮作樂是朝廷大典,只要宣付樂署,這詩歌便成為國樂,怎么能說樂署詩三百篇都是他作的?樂有國樂,史有國史。天子命史尹紀國事,史尹記錄的國事,宣付史館,就成了國史。史尹能夠說,國史春秋,是他的作品嗎? 開國之初,周公制禮作樂,功勞最大,周公從來沒有說過,周禮是他的作品,周樂的曲譜是他譜寫的。他只說,周禮、周樂是國家的典章。 尹吉甫這么狂妄,是把自己擺在周公之上! 石父言之鑿鑿,正中幽王心怀,幽王連說有理。本想留尹吉甫在朝廷多供職几年,但他已經老糊涂了,常常口出狂言,寫詩更是滿篇胡話,不宜再留朝廷做樂尹。 石父說,天子圣明,臣這就擬旨,著尹吉甫即告老還鄉,如何? 幽王說,好的,就這么辦。 石父說,天子寬大為怀。讓尹吉甫告老還鄉,不治他誹謗朝廷之罪,就夠便宜他了。 尹吉甫寫了《十月之交》送樂署演唱,心想一定會触怒幽王和石父之類佞臣。但也顧不得了,樂的作用,不只是供人娛樂,還有教化的作用,它可以觀(觀風俗)、可以諷(嘲諷)、可以怨(表達怨憤)。對邪佞的人和事視而不見,對國事漠不關心,不怨不諷,還要樂尹和詩人做什么? 他心里早做了受懲處的准備,接到要他告老去職的圣旨,并不意外。要來的東西終于來了,懲處比他預料的輕,告老去職對他毫無損失,只是一种解脫。 心中不平的是,石父這种阿諛逢迎,妒賢嫉能的小人,居然得勢。幽王障蔽不明,一心追求享樂,只怕宣玉勤政一生,好不容易造成的中興局面,到儿子這代便很快敗落。 心中的不平,特別是對石父這种讒譖小人的憤慨,又不由自主發為吟詠: 萋兮斐(文彩)兮, 成是貝錦。 彼譖(說坏話害人)人者, 亦已大甚! (花紋萋茂,織成這貝紋錦絹。那讒言害人的人,羅織罪名已經比織錦更甚。) 緝緝(通嘁)翩翩, 謀欲譖人。 慎爾言也, 謂爾不信。 (喊喊喳喳,陰謀要讒言害人。人們說話謹慎啊,佞人會誣蔑你無信。) 驕人好好, 勞人草草。 蒼天蒼天! 視彼驕人, 矜此勞人。 (驕佞的人得志,為國勞碌的人沒好報。天啊天啊!您要明察那些驕佞之人的罪過,伶憫為國勞碌人的憂難。) 彼譖人者, 誰适与謀? 取彼諧人, 投畀(給与)豺虎! 豺虎不食, 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 投畀有昊(天)! (那些讒譖小人,誰愿和他為伍?抓住那些譖人,扔給豺虎!豺虎不吃,扔到北方大漠!北方大漠不受,扔給天帝處置!) 楊園之道, 猗(同依)于畝丘。 寺人(侍臣)孟子(孟即伯,吉甫排行), 作為此詩。 凡百君子, 敬而听之。 (我住的楊樹園有條大道,依連田畝荒丘。侍巨尹伯吉甫,作了這詩。所有眾位君子,故請听我對譖人譴責之詩。) (《詩經·巷伯》) 幸好,前几年奉宣王召來鎬京,沒有把家搬來,今天要走,也就簡便。一人一車,說走就走。 御者進門,尹吉甫以為催他上車,順口問車准備好,可以走了? 御者說,車已准備好,但門外有人要見您。 這時候,還有什么人要見我?尹吉甫怀疑。 來人已站在門口,尹吉甫眼睛一亮,大司樂,你怎么來了? 听說你馬上走,來送你。 送我,不怕受牽連? 朝廷并沒有定你什么罪,不過依例告老致仕,牽連什么?多少年合作樂事,我忘不了你對國樂的巨大功績,這事也許會埋沒多年,但后世總會有個正确評說。 這些話我藏在心里很久了,今天送行,當面表白心跡。今天不說,以后沒机會說了,我是當事人,這事也只有我最清楚。 也表示我的歉意。我骨頭不硬,石父在幽王面前進讒,我一時畏怯,沒有仗義直言。 尹吉甫說,不能怪你,你有你的難處。幽王寵幸石父這种面諛逢迎的小人,授以高位,也不是你扳得動的。 大司樂問,你要走了,鎬京還有什么未了的事,要我做? 尹吉甫想了想,自第一次見宣王,面獻頌詩,蒙天子將我的詩作宣付樂署,几十年斷斷續續我給樂署的詩作,總其成三百余篇。風、雅、頌,方方面面都有了。不管當今天子承不承認是我作的,記不記我的名,總算是我對國家,對當世,對后人的一點奉獻。 大司樂說,詩三百沒有署作者名,朝廷不認,也許詩的作者便日久湮沒,成為一個千年難解的謎。但也有一些詩,結尾段落中,嵌入“吉甫作詩”的句子,后人會明白無誤地知道,這詩是尹吉甫所作。他們拿詩三百和這些詩比較,便會生出疑問:詩三百,為什么篇篇句式一樣,格式一樣,風格也一樣?詩三百,能見到的侍作者姓名,只有尹吉甫一人,會不會三百篇都是他作的? 尹吉甫苦笑,你真會想象,那是十分遙遠,十分渺茫的事,我不去想它了。 离開鎬京,輕身遠走,一了百了。你問我有什么未了的事托你,想來想去,還是詩作的事。心憤石父這樣的譖人得勢,這兩天我有一篇新作。 大司樂听說有新作,連忙向尹吉甫索取。 尹吉甫說,請帶回藏于樂署,雜于三百篇中,有机會演唱出來,讓世人知道譖讒小人的坏處,提防他們。 尹吉甫送走大司樂,上了車,御者問:离了鎬京,上哪儿去? 上哪儿去呢?告老還鄉,一般都回原籍。原籍在哪里?是以后遷居的房陵,還是始(吉)姓故族的故國? 仲氏住在洛陽,那里有當年駐節洛邑時安的家。那里畢竟是官家的房產,奉調鎬京,供職朝廷的時候,仲氏還勉強可以在那里住,現在已經致仕,再長期住在那里,就不合适了。人應該有气節,不能西京免了職,又賴住在東都。 御者抱著鞭子,等主人發話。轅馬四足蹄踏,躍躍欲試,等著上路。 尹吉甫對御者說,先去洛陽吧,到了那里,再說。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