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隊伍出了遵義向北進發。這是自從長征開始以來,紅軍第一次踏上一條真正的公路,毛澤東也是第一次騎著高頭白馬走在隊伍的前頭( 該馬已制成標本現陳列在延安博物館內 )。他的老戰友朱德和新戰友洛甫也騎著馬,分別在他的右手和左手与他并肩而行。疲憊不堪的部隊進入桐梓時受到兩千名群眾的熱情歡迎,景象十分壯觀。桐梓是兩周前由林彪的一軍團攻克的。 在桐梓,紅軍開進了一個神秘的王國——仙女洞和天門洞。那是一片充滿傳奇故事的土地,一片富有詩意 和歷史傳統的土地。地下是巨大的石灰岩溶洞,深邃的洞身,岔道橫生,還沒有人進去探過路。有人說,天門洞是中國、也許是世界上最大的溶洞,它的主洞可以容納几万人。 桐梓城不大,以出武將而聞名。桐梓縣出的武將比中國任何地方都多。這里是不少小軍閥的栖身之地,每個軍閥都為自己造了一棟小樓,式樣干篇一律,第二層有個陽台,院子里大多停著一輛小轎車。這些軍閥個個都有不少黃金和小老婆。桐梓和在它西南五十英里處的茅台是有名的鴉片和釀酒中心。紅軍到達桐梓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到石灰岩溶洞里尋找軍閥和地主逃跑前倉促藏匿起來的金銀財寶。紅軍在這里富裕了好几個星期,因為它沒收了大量的銀元( 但是缺乏大米和其他食物,這個地區除了生產黃金和鴉片外,其他出產极少 )。 仙女洞和天門洞這樣的人間奇境在二次大戰中出了名。當時國民党為了避開日本人的轟炸,在這個偏遠而隱蔽的地方建了兵工厂書地下發電厂。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時劫持了蔣介石的“少帥”張學良曾被押來囚禁在這里,看守們令其在洞里不斷地轉圈,直到他暈得辨不出方向,才讓他出來重見天日。張學良被安置在一座小公館里,牆外就是小西湖,因仿照著名的杭州西湖而得名。張學良單獨住在那里,身旁只有一位才華出眾、忠貞不渝的女秘書趙小姐。他們傾心相愛,一起生活。當蔣介石离開大陸去台灣時,把他倆也帶走了。一九六四年張學良和趙小姐在台灣正式結婚。 一九四九年紅軍再次攻人這個富有浪漫色彩的角落。軍閥們再次把財寶藏進洞里。紅軍很快又把它們取了出來。可是逃進深山的許多國民党軍官和部隊,是好多年以后才被全部消滅的。 參加過長征的羅炳輝將軍告訴海倫斯諾;紅軍打貴州時“像是一只猴子在小巷里耍弄一頭牛。” 我想,毛澤東不會做那樣的描述。他的目標是清楚的——找到一條北上渡過長江的通道,以便同張國燾率領的四方面軍會合。蔣介石的心里也已早有打算,毛澤東想北上,他就調動精銳部隊來堵截。 毛澤東离開遵義前,就已派林彪率先遣部隊先走一步,希望他能掃清道路,使紅軍得以在瀘州和宜賓之間渡過長江。位于重慶西南的這段長江長約九十至一百五十英里,蔣介石就親自在重慶坐鎮指揮他的部隊,企圖在云貴川地區將紅軍團團圍住,就象他早先在江西紅色區域所做的那樣。 毛澤東自有對付的妙計。他已分兵几路,由林彪親自率領精銳的一軍團第二師行動。該師突擊團四團正嘗試從赤水縣一帶渡過赤水河并為橫渡長江做准備。他自己則親串一軍團第一師和其他高級机關离開桐梓西行。這條道路泥泞不堪,同遵義城外的公路無法相比。陳云(筆名廉臣大夫)在一篇文章里寫道:這是長征途中他所見到的最糟糕的一條路。他看見毛澤東拄著棍子爬山。天下著雪,泥漿沒過他的雙膝。他顯然滑倒過,因為他從頭到腳都沾滿了泥巴。 毛澤東率領部隊西行朝赤水河前進,准備在林彪突圍成功后立刻向北尾隨林彪的部隊。彭德怀的三軍團(“軍團”僅比師稍大一些)几乎沿同一路線單獨向西運動,比毛所在的位置略靠北一些。九軍團的任務是摸清敵情;五軍團象往常一樣,擔任后衛,几乎緊跟在三軍團后面。毛把有限的兵力分成這么多的几路是否明智,對此是有爭議的。但是他的目的在于迷惑蔣介石,使蔣摸不清紅軍的意圖,并趁其不備,在蔣介石尚未設防的地點強渡過江。他希望蔣和四川軍閥本來的矛盾關系能對紅軍的行動有利。 但是戰爭中常有判斷失誤的時候。林彪素來机警、穩健,善于繞過敵人前進,現在卻遇到了麻煩。他順利抵達赤水河畔的土城,老百姓舉著紅旗歡迎他。黔軍惊慌失措逃過赤水河。林彪接著向土城以北的不遠的赤水城挺進。他料想會受到同樣的歡迎。城里一個小軍火庫的工人于一月十六日舉行過一次反政府的示威,林彪以為這可能對他攻城有所幫助。林彪手下有四千人。他們為能見到赤水城而興奮不已,因為城里有電燈,而他們大多從未見過電燈。但是,當林彪抵達赤水附近的黃洞陂村時,他發現敵人在道路的一側筑有堅固的碉堡,在另一側的小山頂上修了強大的工事。敵人的重机槍朝著紅軍猛烈掃射。第三團竭盡全力戰斗,仍沖不出敵人的火力网。林彪派出一支隊伍繞到小山后尋找通路,但是找不到,戰士們打了一整天,還是毫無進展。這時,他們又看見一英里以外的公路上塵土飛揚,顯然,那是國民党部隊在馳援赤水。林彪堅持著打到黃昏,然后撤過公路,拉開一段距离。他無可奈何地連夜向毛報告了失利的消息。 毛澤東率領的主力這几天也受到一股敵人的追擊。但這似乎沒有引起他多大的注意,而任憑敵人窮追不舍,他想那不過是几團黔軍“雙槍”兵而已。一月二十七日,毛率部來到赤水河邊的土城部外。彭德怀的三軍團就在附近,五軍團离這里也不遠。當晚決定,三軍團第二天一早迎擊迫兵,把他們消滅掉,估計敵人有兩個團,約二千至三千人。這類戰術是朱毛的拿手好戲。成功后既可擺脫追兵,又可在林彪打出一條道路后,立即跟進過江。他們估計林彪隨時可能報來得手的消息。屆時,他們將把敵人甩掉,并在蔣介石醒悟過來前就到達長江北岸。這是個大膽的方案,但又似乎完全有可能做到。 一月二十八日拂曉,三軍團發起攻擊。毛在位于土城以東數英里的青杠坡村建立了指揮所。指揮所設在村外的小山頂上,視野廣闊,几乎可以環視四周三百六十度。按照以往的慣例,這類戰斗通常只需几個小時。五軍團這時已擺開了速戰速決的陣勢,准備全殲“雙槍”兵。 不料,毛于清晨收到了林彪突進赤水受挫的消息。林已在前一天晚上下令他的部隊停止前進。他的位置在毛以北二十英里,急行軍大約半天就可以到達青杠坡。 林彪失利的消息很快就使毛澤東明白了這場殲滅“雙槍”兵的速決戰出了毛病。到了上午十時左右,故人顯然沒有倉皇潰逃。紅軍固然打得很好,故人打得也不錯。實際上敵人反而越戰越強了。中午時分,毛和他的部下意識到他們正在進行一場危險的戰斗。敵人并不是不堪一擊的黔軍,而是駐守宜賓的川軍總司令劉湘手下的精銳部隊,前線指揮官是外號叫“熊貓”的郭勳祺。敵人的兵力也不是他們原來所想的兩個團,而是兩個旅即四個團。不僅如此.激戰當中,又出現了更多的川軍,總數增至八個團,至少一万人,而且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指揮有方。毛因失算使紅軍遇上了長征中最關鍵的一次戰斗。他得到的情報錯得不能再錯了。 就數量而言,川軍人數大約同毛部署的人馬一般多。他原來預料兵力對比是四對一,現在成了一對一。离戰場不遠的地方确實應當另有一万或一万五千名紅軍部隊,然而從未讓他們投入戰斗。林彪率領的大約四千人還在二十英里之外。半天以后各個方面都出現了險情。 高級指揮員兩次親臨戰場。朱德和劉伯承离開總司令部到前沿陣地督戰,表明情況已很危急。川軍指揮官顯然已把八個團全部投入戰斗,紅軍成敗未定。 形勢十分危急,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親自指揮戰斗。 紅軍手中僅剩下兩門幸存下來的山炮。戰斗后期,朱德動用了其中的一門。開炮猛轟充當急先鋒的川軍教導旅。僅剩的那三發炮彈打完后,朱德下令把炮扔進赤水河,因為再沒有什么用處了。 下午兩點,出現了新的緊急情況。二十英里以外的林彪接到命令,要他火速赶到青杠坡增援正在激戰的三軍團。但林彪最早也要到天黑以后才能赶到,這表明他們當時擔心凌晨時紅軍的處境會更困難。 下午三點,戰斗仍在激烈進行。傷亡越來越大。朱德的妻子康克清也遇到了突然襲擊,她從密集的槍林彈雨中死里逃生。軍事委員會為此召開了緊急會議,這是大家知道的紅軍在戰斗中召開的唯一的一次緊急會議。可見這絕非是一次普通的戰斗。現在清楚了,戰斗中紅軍的命運可能危在旦夕。如果敵人投入更多的兵力,紅軍能不能頂住? 誰也不敢說。到了下午三四點鐘,軍委干部團——司令部的近衛部隊、后備中的后備也都投入了戰斗(他們表現得很出色)。緊急會議決定采取非常措施,命令黃昏時停止戰斗,迅速毀掉赤水河上的橋梁,取消了北上渡江的計划。主力紅軍究竟能不能、以及何時才能同張國燾的四方面軍會合,要看事態的發展。眼下紅軍不得不推遲人川,暫時栖身云南。 軍委向林彪下達了新的命令。讓他必須在敵人封鎖渡口之前 過河,同其他部隊一起撤退。要竭盡全力后撤,以保存紅軍的戰斗力。毛澤東指揮紅軍已有十天,而現在紅軍的命運是生死未卜。 毛澤東終于獲得了一個喘息的時間:林彪數天前到達土城時,奪取了赤水河上的一座浮橋。浮橋還在原地。下午六時,工兵奉命把橋修好,并再搭兩座橋。夜間,周恩來三次來到河邊視察,鼓勵工兵加快進度,強調橋必須在日出前架好。 天气溫和,沒有再下雪。五岭的嚴寒稍有緩解。河面狠寬,河水很淺,每年這個季節赤水河水流總是比較平緩。工兵修橋進展順利。浮橋象公路一樣寬。林彪在略往北一些的猿猴(現元厚)及時渡河完畢。一月二十九日拂曉前,紅軍迅速渡過赤水河。這一位實際傷亡數字沒有記載。從共產党和國民党的一些材料看,雙方傷亡均十分慘重。國民党的統計材料認為,共產党方面傷亡了兩千客人。共產党方面現在無人敢于估計當時的傷亡情況,甚至也不愿提到國民党的數字,因為數字“太高,容易造成錯覺。” 紅軍到達云南扎西(現名威信)時,號稱約三万人。如果這個數字确切.他們的傷亡一定很大,基本上抵消了紅軍在遵義一帶招募四千多新兵的人數。 紅軍進入云南后,川軍和黔軍就開走了。紅軍和毛暫時脫險,但确實是一次僥幸的脫險。毛在掌握領導權后的第一仗中幸免予難。青杠坡這一仗不會載入史冊。事實上,這是它第一次見之于書本。 天亮前,紅軍川流不息她走過三個浮橋。到了十時,全軍包括林彪的部隊,均已抵達對岸,浮橋被拉上岸毀掉了。接著,毛指揮紅軍向四川的古藺前進,隨后又轉向扎西。紅軍將在那里進行整編,招募新兵,重新部署。 很可能是在剛過赤水河以后,悲慘的遭遇再次降臨到毛澤東的妻子賀子珍身上來了。一天晚上九時,在傅連璋醫生的看護下,她生下了一個女孩,這是她的第四個孩子。當時國民党正在追赶紅軍,毛和紅軍總部凌晨四時就要撤离,因此無法作出照料嬰儿的适當安排,也不可能把孩子帶著一起長征。孩子生下來几小時后就從賀子珍那里抱走,也沒來得及給孩子起個名字,只用一塊黑布把孩子里著,連同十六到二十四塊銀元托付給一對農民夫婦撫養。這對夫婦保證照管好小孩。天亮前,毛、賀和紅軍又啟程了,后面是緊追的敵人。以后再也沒有打听到那個女孩的下落。 這個故事是毛的警衛員吳吉清講的,他當時負責照顧賀子珍。開始說這孩子出生在名叫白沙的地方,但白沙离赤水有一百三十英里。后來他說也許出生在遵義北面的楓香壩或云南境內的威信(扎西)。可是這几個地方都同紅軍當時在行進中的情況不完全吻合。——盡管紅軍總是在相當緊張的情況下行軍的。 賀子珍的不幸反映了長征路上婦女的不幸。盡管劉英直到長征結束后才同洛甫結婚,但她很了解婦女的處境。据劉英回憶:“長征開始時,賀子珍已有身孕,她生下孩子后,只得把孩子留下,沒有別的辦法。部隊在行軍。這樣做很慘,但在那樣一种危險的情況下,我們不能考慮個人的感情了。 長征途中,婦女無法照料孩子。劉英說,听起來可能很殘忍,但他們不得不把孩子托給別人或扔掉,這樣她們覺得還好受一些。扔掉孩子就象扔掉裝備一樣。 長征中,遇到這种可怕困境的婦女不光是賀子珍。“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前紡織工業部部長張琴秋也有同樣的遭遇。她負責指揮紅四方面軍的婦女團。她的丈夫陳昌浩是四方面軍的政委。她也生過一個孩子,留下來給了別人。青年團領導人何克全(凱丰)的妻子廖似光也是如此。他們把孩子留在一戶農民家里。起初,這家農民不愿收養.最后還是被說通了。六軍團司令肖克的漂亮妻子一九三六年初怀孕了。當時六軍團正在前往同第四方面軍會合的途中。七月初部隊正過草地,專門為她圍出十英尺見方的一塊露天地,四面的牆約有五英尺高。她在那里生了一個男孩。 肖克回憶道:“生得還相當順利。一兩天后她又騎馬行軍了。”她和孩子平安地到達了延安。孩子成了有名的“草地嬰儿”,很受大家的寵愛。一九三六年底孩子被送到湖南常德附近袒母家里。后來死于日本人發動的細菌戰中,當地死者多達一万余人。 托付給農民照料的孩子大都夭拆了。有几個后來找到了。有些母親把孩子領了回去,有些孩子對親生父母一無所知,就讓他們留在把他們撫養大的那些農民家里。 劉英說:“婦女必須作出選擇。愛革命還是愛自己的孩子? 她們更愛革命。作出這個決定并不容易。 丁玲認為長征中當女人很難。丁玲是中國著名的作家,長期生活在爭論的游渦之中。她是革命者、浪漫主義者,也是文學、道德修養和政治方面的人物。她沒有參加長征,但紅軍抵達延安后不久,她就到了那里。她對紅軍里的人都很熟悉。她是中國最桀驁不馴的人物之一。她被蔣介石監禁過,她的情侶是個詩人,被蔣殺害。她一度覺得毛澤東有大男子主義,為了維護婦女權利反對過毛澤東。自然,在“文革”中她是個受害者。 她說,參加長征的婦女當然是“賢惠的女性,但她們又是一批能吃苦耐勞的女性,不然就不可能長征兩万五千里,從江西一直走到陝北”。不錯,她們有馬,但她們常常不騎。不少人有丈夫,但她們常開玩笑說:“騾子比丈夫好。可以沒有丈夫,但不可以沒有騾子。” 怀孕是最苦的。有些婦女說,在長征途中怀孕堪稱最大的災難。挺著不斷脹大的肚子日夜行軍可不是鬧著玩的,騎在馬背上也一樣不好受。。孩子生下后又得扔掉,……她們無論如何要堅持繼續工作下去。 同長征中賀子珍等婦女一樣歷盡艱辛的是另一個詩史般的遠征——美國開拓者的車隊穿過大草原西行的壯舉。在那次遠征中,不少美國婦女面臨著同樣的選擇:是帶著孩子面危及全家,還是扔掉孩子繼續前進? 毛澤東帶領他的部隊迅速地避開同川軍交鋒。長征途中多次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一旦地方軍斷定紅軍已經改變路線,离開他們的地盤,他們就減弱攻勢甚至逐漸停止對紅軍的進攻、毛在滇北的威信(原扎西)過了中國農歷豬年的新年。一力三五年二月四日剛過,先頭部隊便到了威信。毛澤東于二月六日到達。沒有舉行會餐。既沒有什么可慶祝的,也沒有食品。有些部隊已經餓了整整兩天。天气很坏.陰冷而潮濕。部隊進行了整編,壓縮了部隊番號。他們休息了一天。陳云記得很清楚。他概括地指出:“天气很冷,夜間下起了雪。” 紅軍原計划西行,然后轉而北上入川。毛及時改變了計划。因為他得到的情報和電台截听來的消息表明,蔣介石正向西調動部隊,打算在紅軍再次靠近長江時一舉予以殲滅。毛決定采用朱毛式出其不意的戰術。二月十一日在扎西開會通過了毛澤東的決定。全軍掉頭轉回貴州,并回師攻占遵義。他的打法越來越象《水滸傳》中的故事。所不同的是,當紅軍成—路縱隊前進時,許多人去掉了文盲的帽子,洛甫發明了他稱之為“看后背”學文化的辦法,戰士們在背上都挂塊白布,上面寫著漢字。他們邊走邊認字,懂得文化的重要性。 ------------------ 亦凡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