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話要從頭說起。且說段棋端被馮玉祥、張作霖捧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之后,終于有了報复直系的机會。1924年12月11日,他下令免去齊燮元的蘇皖贛三省巡閱使和督辦江蘇軍務善后事宜職,以江蘇省長韓國均兼任江蘇督辦,又特派盧永祥為蘇皖宣撫使。這時,張作霖為在長江流域擴大勢力,以援助盧永祥為名,派張宗昌率兵借盧南下。齊燮元勢孤難敵,不得不按臨時執政府的命令辦理交卸,自行赴滬,并暗約孫傳芳共同抵抗奉、盧。 1925年1月10日,盧永祥入南京就宣撫使職后,即招集舊部,進兵滬宁線,企圖徹底解決齊燮元的殘余勢力。這時,齊因得到孫傳芳的援助,于11日密令駐滬蘇軍舊部驅逐分治上海南、北的張允明、宮邦鐸。齊燮元自稱為浙護聯軍第一路司令,孫傳芳為第二路司令。于14日出兵占領蘇州,使滬軍与集中于鎮江的齊燮元舊部聯成一气。然而段祺瑞頗有心計,他要搞垮齊燮元,就派陸軍總長吳光新南下勸孫傳芳中立,又任命孫為浙江軍務事宜督辦,使孫采取觀望態度。而張宗昌率領的奉軍則于此時与盧軍會合,向滬宁線的齊軍步步進逼。1月17日,兩軍大戰于丹陽、無錫間。1月25日,齊燮元從蘇州敗退上海。旋赴日本,將所部交孫傳芳接收。29日,張宗昌率奉軍抵上海。由于吳光新調停,2月3日。孫傳芳与張宗昌簽署停戰和約。約定浙軍退湘江,奉軍退昆山,上海不駐兵。 5月,孫傳芳由上海撤兵。但奉軍卻不履行公約,不但不撤兵,反而勢力越來越膨脹。8月29日,段祺瑞應張作霖之請,任命奉系將領楊宇霆為江蘇督辦、姜登選為安徽督辦,加上此前張宗昌已任山東督辦,使津浦全線均為奉系所控制,從而激化了浙、奉矛盾。 孫傳芳心中不服,決心驅逐張作霖勢力。為先發制人,他一面与馮玉祥的國民軍聯絡,一面暗中聯絡舊蘇軍的師旅長,以慶祝“雙十節”檢閱為名,調集大軍,于10月15日自稱浙、閱、皖、贛、蘇五省聯軍總司令,分五路出兵進攻上海。楊宇霆、姜登選勢弱難敵,遂自動放棄上海、南京、蚌埠等地。張作霖急令魯督張宗昌固守徐州。16日,孫傳芳与夏超、周蔭人聯名發出討奉通電。20日,原來隱居雞公山的吳佩孚見有机可乘,遂東山再起,自稱十四省聯軍總司令,宣布“討逆”。 11月2日,孫傳芳大軍与奉軍激戰于安徽固鎮。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精銳部隊,鏖戰數日,飛沙走石,烽煙蔽日。結果,奉軍敗北。8日,孫軍占領徐州并召開慶功大會。至此,孫軍已人困馬乏,無力北浸,奉軍也不敢南犯。月底,孫傳芳在南京正式成立閩、浙、蘇、皖、贛五省聯軍,他自任五省聯軍總司令兼江蘇總司令、五省遂置于他的控制之下。 自“五卅”以來,奉軍的名聲臭不可聞。他們擴充地盤,橫征暴斂,鎮壓工人運動,屠殺罷工群眾。排斥傾向革命的馮玉樣的國民軍,因此,國共兩党和人民群眾都斥之為帝國主義在華的走狗,對一切反奉活動都表示支持。 10月20日,中共中央、共青團中央發布宣言說:此砍反奉戰爭在客觀上是一种民族解放的戰爭。愛國的民眾應該站在反牽運動之主体的地位。組織人民自衛軍,積极地參加戰爭。不應該把此次反奉戰爭看作純軍閥戰爭,而自己站在旁觀的地位,妄想軍閥間的和平,其結果將反使此次戰爭真成為直系复仇戰爭,失了民眾反奉的意義。宣言指出:民眾反奉戰爭之目的,乃是從速釋放愛國運動中的政治犯,啟封愛國机關,解除奉系及安福系的武裝,廢除治安警察條例、出版法及罷工刑律,保障人民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罷工之自由權,召集真正代表人民的國民會議,建立革命統一的民主政府,宣布關稅自主,宣布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 再說馮玉祥一年來受了張作霖不少擠壓,窩了一肚子火,對孫傳芳反奉自然支持。當奉軍敗退徐外時,馮玉祥即命在河南的國民軍向魯西和大名進軍。 11月8日,孫軍占領徐州后,張作霖在奉天召開最高軍事會議,決定駐守河北的李景林、張學良、郭松齡和熱河闞朝璽的部隊防御馮玉祥的國民軍。隨后,開入關內的奉軍達30万,津浦線北段和京津線的北倉、廊坊之間都布滿了奉軍。奉軍和馮軍的關系曰趨緊張,雙方大戰、一触即發。馮玉祥自知難敵,乃取守勢。奉軍一部派進三河,直逼北京。然而張作霖沒有急于下令進攻國民軍,反而与馮玉祥信使往還。唱起了和平的調子:“只要有一線的和平希望,也不能不委曲求全。”你道為何?原來他看出李景林、郭松齡對他的計划執行得不積极,還有抵制的跡象。在這种形勢下,張、馮之間暫時妥協,雙方于11月15日簽訂了“和平條約”8條,規定:在北京成立兩軍辦事處;國民軍從北京撤退;奉軍從三河撤退;奉軍將保定、大名讓給馮軍。 馮玉樣自細末脫險情,乃利用奉系新舊源的矛盾,暗中与郭松齡聯絡,訂立了反奉的秘密協定。 郭松齡參加過辛亥革命,有改革現狀的思想基礎,是奉系中新源的代表人物,頗為張學良所倚重。張學良任第三軍軍長時,他為副軍長。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奮力作戰,立下戰功。戰后,張作霖任李景林為直隸都督、楊宇霆為江蘇都督、姜登選為安徽都督,而郭卻一無所得,仍留守山海關對付馮五樣國民軍,遂生怨恨之心。浙奉戰爭中奉軍慘敗,准備公開承認日本以前提出的“二十一條”,以換取軍火進攻國民軍。正在日本觀看“秋操”的郭松齡聞訊,十分反感這沖辱國行為,立即回國反奉。 11月22日,郭松齡与馮玉祥密約:馮經營西北,郭開發東北。 23日,郭松齡在灤州借軍團長張學良的名義召開軍事會議,乘机監禁了奉軍將領裴春生、高維岳等,宣布反奉宗旨,認為張作霖信用楊宇霆等,窮兵黷武,以致激成大亂,四面受敵,這樣非但直魯不保,恐東三省也將被奪,因此主張和平,反對內戰。宣布班師回奉通電,要求張作霖下台,并將所部七万人編為四個軍。24日發出討張通電,26日攻下秦皇島,27日沖過山海關,30日通電改稱“東北國民軍”,自任總司令。這時,熱河都統闊朝璽回師援奉,馮玉祥部宋哲元乘机占領熱河。郭軍得宋部支援,聲勢更大。 11月底,郭松齡大軍威逼奉天省城,張作霖急向日本求援。日本關東軍參謀長齋藤奉關東軍司令白川義則派遣,向張作霖提出了以日本出面阻止郭松齡部、必要時可直接出兵挽救張作霖為條件的《日奉密約》。密約共有五條:(一)日本臣民在中國東三省和東部內蒙古均享有商租權,即与當地居民一樣有居住和經營工商業的權利;(二)間島地區行政權移讓日本;(三)吉敦鐵路延長并与圖門江以東的朝鮮鐵路接軌和聯運;(四)濺昌道所屬各縣均准許日本開設領事館;(五)以上四項詳細實施辦法另由日、中外交机關共同協商解決。 密約獲得張作霖同意,雙方遂在密約上簽字。 12月5日,郭松齡大軍占領錦州。13日。攻克營口,沈陽震動。張作霖大惊失色,准備下野,逃往旅順。郭松齡兩次致電日本公使和駐華外交團,聲明保護在東北的外國人,尊重既成條約,要求日本和各國嚴守中立,不要干涉中國內部事務。他哪里知道。在既成條約之外,張作霖又向日本人答應了更加喪權辱國的密約呢?他的承諾,怎能比得上密約對日本人更有誘惑力呢?于是,他的失敗便注定了。 7日,日本關東軍迅速由鐵岭、遼陽、海城等地集結于奉天府警戒,并聲明不干涉中國內戰,同時警告郭松齡部和奉軍不得扰及滿鐵附屬地及日軍守備區域。 15日,日本內閣決定:從其本士和朝鮮調動大批日軍到滿洲,增援張作霖。同時發表第二號警告,嚴禁對南滿鐵路兩側以及离鐵路20華里以內有直接戰斗行為,并禁止對附屬地治安有紊亂之虞的軍事行動,否則一概繳械。18日,關東軍司令官移駐奉天省城,坐鎮指揮日軍。 19日,增派滿洲援張日軍全部抵奉,總司令為齋藤義夫少將。日軍代張軍守衛奉天省城,張軍悉數開往前線作戰。同時,日兵又喬裝張軍,向郭軍左翼側擊,日本的士兵和大炮加人奉軍防線。 22日,郭軍与奉軍夜巨流河展開激戰。日軍一方面以80架飛机。用重型炸彈轟炸新民一帶,配合奉軍正面戰場。一方面以“南滿附屬地不得干犯”為由阻止郭軍前進;同時喬裝奉軍從左側壓迫郭軍,并掩護吳俊升部騎兵抄襲白旗堡郭軍后方。郭軍三面受敵,雖浴血苦戰也無濟于事,23日遭到慘敗。 郭松齡揩妻子匆匆潛逃營口。在新民被捕。當天,張作霖下令將郭氏夫婦就地槍決。其他主要將領,也大多被俘。 29日晚,得胜回朝的張作霖在奉天大帥府召集討郭善后會議,奉軍主要將領都出席了。會議一開始,張作霖就大罵郭松齡把他“害苦了”,又罵張學良“太信任郭鬼子”。接著臉色陰沉地說:“郭逆夫婦已經正法,其他脅從附逆分子甚多。是否也該徹底究辦,以儆效尤?” 會場气氛十分緊張,一片喊“殺”之聲。吳俊升、張景惠、湯玉麟等老派人物素日仇恨新派分子,正想借此机會將其一网打盡。楊宇霆在這次平亂中有功,說話也很硬气,他堅決主張“格殺勿論”、“斬草除根”。 這時,站出來一位老將。他就是張作相。他和張作霖兩次結拜,在奉系中資深望重,只有他的話張作霖還能听得進几句。他一看全場殺气騰騰,反對者無入敢言、便站起來鄭重地說:“郭松齡既已伏法,其他人員都是我們桑梓子弟,多年袍澤,應該讓他們戴罪立功,一律免究,以安郭軍部下之心。” 大多數人反對他的意見。他卻不肯讓步。雙方辯論了兩個多小時,張作霖一直不表態。張作相看形勢嚴重,竟在會場中哭了起來,說:“如果非殺他們不可,那就先把我張作擱殺了吧,我可不愿意再看見不幸的慘劇了!”會場里的气氛慢慢緩和下來。這時,張作霖才最后表態說:“那就交給學良去看著辦吧!” 張學良本來同情那些被俘將領,自然不會加害,因此,郭松齡手下的將領一個也未受處罰。 然而郭松齡倒戈失敗,對于當時的革命形勢來說,無論如何算得一場悲劇。人們同情和惋借他的結局,更惱恨日本借机出兵東北。 12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日本出兵干涉中國告全國民眾書》,指出日本不僅支持軍閥,而且直接出兵与中國人作戰,“全中國人,任何階級的中國人都應該起來參加此次由反奉面反日的運動,以保全中國國家的領土主權与民族自由。” 12月26日,南京市民万余人游行示威,抗議日本出兵滿洲。27日,上海200多個團体6万余入集會。舉行反田、反張游行示威。31日。國民党北京執行部、北京特別市党部、北京學生總會、愛國運動大同盟等團体組織5万多人,在天安門前召開“國民反日進兵大會”。全國其他地區也紛紛集會游行,對日本出兵東北表示极大的憤慨。 陷入被動的張作霖為了收拾郭松齡倒戈造成的殘局。防止國民軍入侵,通電全國,宣布東三省獨立,以山海關、秦皇島為界,布置防線,“保境安民”,由他以鎮威上將軍名義主持東三省軍政事務。 按下北方不表,再把筆触拉回到國民革命的中心廣州。 新年的鐘聲剛剛響過,國民党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了。 這是一次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勢力無不矚目的大會。 這是一次既重炮猛轟西山會議派,共產党又主動讓步的大會。 這是一次既讓革命者揚眉吐气又給日后理下禍根的大會。 這是—次既顯當時輝煌又令后世遺憾的大會。 然而不管人們怎樣評說,歷史就是那樣展開了。 當時國民党中央和西山會議派都提出召開“二大”問題。是到廣州參加國共合作的“二大”,還是去上海參加西山派的“二大”?許多人一時拿不走主意,徘徊于二者之間,妥協風气甚盛。 國民党主要領導人汪精衛优柔寡斷,軟弱無力,以致“二大”籌備工作拖泥帶水,雜亂無章。 12月初,共產党人吳玉章、楊音公等率出席會議的四川代表團最先到達廣州。吳玉章立即往訪狂精衛,談到“二大”時,汪精衛愁眉苦臉地說:“大會恐怕開不成了。”吳玉章問是阿故,汪說:“鄒魯、謝持他們鬧得那么厲害,如果我們召開大會,形勢豈不更加嚴重?” 吳玉章不以為然,認為如果不能如期舉行“二大”、只能助長西山派的气焰,使中閱派更加動搖。他對汪精衛說:“現在鄒魯等人這樣瘋狂,他們不但排斥共產党,也排斥廣東的國民党,不跟他們斗一斗,怎么成?否則,許多同志流血犧牲換來的這塊根据地就要垮台,你這個國民政府主席的位子只怕也坐不住了。” 汪精衛點頭稱是。但他對西山派的反共行為又進行開脫:“西山會議派只有兩點鐘,是一兩個人可惡,別看鬧得凶,多數是跟著起哄,同這些人還是可以和好的。” 不過他還是接受了吳玉章的意見,表示不能讓廣—州的“二大”破產,而要按期召開。此后、即緊鑼密鼓地進行大會的籌備工作。國民党中央開會,推舉吳玉章這位既是老同盟會員又主持著國民党四川省党部的共產党員擔任大會秘書長,楊音公等共產党人也在大會秘書處工作。 對于國民党“二大”匝實現的目標、鮑羅廷曾与共產党人周恩來、陳延年等商議,确定打擊右派、孤立中派、擴大左派的政策,准備在大會上公開開除一批反共的國民党新老右派的党籍,使中央執行委員會左派占絕對优勢。但中共中央總書記陳獨秀對國內形勢作了悲觀的估計,認為郭松齡倒戈的失敗,標志革命轉入低潮,因此應該多爭取中派,甚至一部分西山會議的參加者,也可以爭取,而對左派,不宜急予擴大。于是,根据這一目標,國共兩党的一些領導人進行了協商。 12月下旬的一天,在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的支持和幫助下,中共代表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与在上海的國民党代表孫科、葉楚倫、邵元沖在上海外白渡橋蘇俄領事館內,就國民党“二大”及兩党關系問題進行談判。 上午口時,兩党6位代表如約到達,圍坐在領事館樓下的大客廳里開始晤談。一見面,仍和平時一樣,表現出親熱的樣子,互相寒瞳、問候,但气氛卻顯得嚴肅。開始,都隨便聊,沒有人談到廣東、上海、北京最近發生的事,說話都很謹慎盡量避免說那些容易惹起是非的話。 一會儿,談判進人工題。陳獨秀就國民党中領導權的問題談了中共方面的意見,說:“中共并沒有包辦國民党事務的企圖,而且從來都反對這种企圖。前不久,中共中央已通知各地方党組織,要求各地多推選國民党人士出席國民党第二次代表大會。中共亦不希望在大會的中央委員改選中,增加中共方面的中央委員人數。中共主張國民党的事應由國民党來負責。”陳獨秀還澄清了一些流言,他說,“至于廣東方面的情形事實上不如外間所謠傳,要排斥某些人士參加。廣東負責當局希望各位先生能步調一致,擔負起國民党中央和國民政府的各項責任。”勸他們能回廣東參加“二大”。 陳獨秀的話,使孫科、葉楚倫、邵元沖多少放了些心。于是,他們相繼作了簡短的聲明,主旨是說他們也很珍惜、愛護廣東的一切,如果情況許可,他們都愿回廣東參加大會。但他們也公開提出,以后共產党應少干預國民党的事務。 雙方通過反复交涉。在國共關系一些問題上,逐步形成一致意見。本來,孫科等人跑到上海,只是想對廣東方面造成一种威脅,現在陳獨秀主動相邀,找他們談判,他們正好借梯下台,因此,除在領導權上表示強硬態度外,在其他問題上也做了一些讓步。最后,雙方達成七點協議,內容大致是:號召團結,在孫先生的三民主義和國民党改組以來的既定政策之下,大家都應支待廣州國民党及其所領導的國民政府;中共以國民革命為中心任務,繼續与國民党共同努力,但不包辦國民党事務,不排斥國民党忠實党員;在國民党領導机關內共產党員的人數不得超過三分之一;國民党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推遲到上海一些領導人回廣州時召開:兩党在合作中產生的問題應在國民党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解決等。協議制定后,雙方代表簽字,并認為還有些具体問題須在“二大”上解決,不必在此詳加討論,以免節外生枝,使兩党產生誤會与矛盾。 對于這次上海談判及談判后所達成的七條協議,孫科等人十分滿意。都表示要回廣州參加“二大”,并表示愿意維護國共兩党的團結与合作。 上海談判后,中共中央認真履行協議,曾將協議方策再三向基層党員報告。為了將協議精神貫徹到國民党“二大”上去,陳獨秀特派張國燾去廣州出席“二大”。并擔任中共党團書記,代表中共中央在會議期間指導党團活動,執行協議原則。 年底,國共兩党要人紛紛聚集廣州。 李大釗、于右任等率領北京代表團來了。 惲代英、沈雁冰等率領上海代表團來了。 西山會議派的几名成員也來了。 還有那位“東征英雄”蔣介石,12月31日一回到廣州,就被授予一枚金質勳章,第二天,即神采飛揚地出現在大會會場。 廣州原省議會樓大廳門口,高高扎起了綠色松柏門樓,門樓兩側寫著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大廳之內,正中高懸孫中山遺像,旁置“奮斗”兩個大字。1926年元旦,禮炮轟鳴,兩架飛机在空中翱翔,拋撒著紀念品。在節日的气氛中,國民党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舉行開幕儀式。 正是: 今日同在旗幟下, 明天再看真与假。 欲知大會如何開法,且听下回分解。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