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七回 刺廖失算胡許离粵 破案得利汪蔣聯合


  卻說這天早晨,國民党中央執委會常委鄒魯剛剛起床,還沒吃早餐,謝持、鄧深如、林直勉等几位老朋友便找上門來。顯見得發生了什么重大事情。
  “你看了今天的報紙沒有?”謝持問。
  “沒有。怎么了?”鄒魯莫名其妙。
  謝持把一份報紙塞到他手里。鄒魯展開看了一會儿,忍不住叫道:“怪哉,怪也!這是怎么回事?”原來報紙上說,國民政府組成人員是根据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決議定的。“中執會什么時候有這么個決議?”他不知所指地問。
  林直勉搖頭歎道:“我覺得里頭有鬼。肯定是兆銘、仲愷他們玩的花招,瞞天過海啊!”
  鄧澤如說:“今年3月馮自由他們成立國民党同志俱樂部,被強令解散,說是非組織活動,還把馮自由開除出党。可是,廖仲愷、汪兆銘他們這又是什么行為?”
  “不行,我得找他們論理去!”鄒魯抓起報紙,匆匆出門,直奔中央党部。
  正巧汪精衛、鮑羅廷都在場。鄒魯感情沖動地大聲質問:“今天《民國日報》公布國民政府組成是根据中執委決議。我是中執委常委之一,每天下午都在委員會辦公廳,直到6點才离開。我怎么沒有見過這樣的決議案?”
  在鄒魯大喊大叫的時候,汪精衛始終以微笑的面孔向著他,然后平靜地說:“哦,是政治委員會議定的。總理在世時曾經規定,重大政治問題可以由政治委員會決定,緊急事件可以先發表。”
  “不錯,政治委員會是有這樣的權力,但政治委員會應對中執委負責,并向中執委報告。再說,這又不是什么緊急事件,為什么匆匆忙忙發表?這不等于抹煞中央党部嗎?”
  “既然如此,”汪精衛說,“今天就請大家追認通過。”
  “今天?今天我沒空!”鄒魯把報紙往茶几上一摔,掉頭大步离去。
  汪精衛搖頭歎息:“唉,革命要前進一步,真是艱難啊!”
  鮑羅廷望著汪精衛:“廣東的右派太猖獗了。不光謝持、鄒魯几個文人,有确鑿的證据表明,許祟智也在反對三大政策。他以功臣自居,截留稅收,販賣鴉片,開設賭場,嫖娼蓄妓,越來越墮落。而魏邦平、林直勉、梁鴻楷、朱卓文、胡毅生這些軍官、政客,卻積极奔走于他的門下。這些人,已經成了革命絆腳石。必須對他們提高警惕,給以壓制。”
  “上次見到介石,和他談起,他也頗有同感。只是不知從何人手?”汪精衛皺著眉頭。
  鮑羅廷雙手抱在胸前,用一种堅決的聲調說:“軍隊,從軍隊入手!”
  汪精衛點點頭。
  “不過要尋找机會。目前還要忍耐。”鮑羅廷微笑著說。
  再說這時的蔣介石雖然只是軍事委員會的委員之一,地位并不太高,但正在努力表現自己,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宏大抱負。
  7月初,他利用戰爭間隙,寫了一篇重要的軍事著作,題為《軍政意見書》。
  他提出,如今是非常時期,應將廣東每年4000万元收入的二分之一作為軍費開支。
  在編制上,他主張廣東應組建5.5万人的軍隊,分為四個軍區:第一軍區為粵軍,編為3個軍,約3万人;第二軍區為湘軍,編為3個師,約1.2万人;第三軍區為滇軍,約1万人;第四軍區為党軍,約3000人。他預計到1928年,可擴充軍隊為8至10万人。
  對軍隊單位的編制,他提出編為甲、乙、丙种師三類。甲种師是3團為1師,無旅級編制。以后北伐軍多采用甲种師編制。
  關于軍備設施,他提出籌建船艦厂、兵工厂、軍服厂、飛机場、航空學校。
  在軍事教育方面,他提出建立軍官預備學校,改黃埔軍校為高等軍事學校,另設海軍學校、軍需軍醫學校,改良測繪學校。
  在軍訓方面,他提出建立訓練總監、各軍軍事教育委員會、檢點委員會和各軍、師、旅、團的政治部。
  后勤供應方面,他提出設置軍需委員會、軍需監督委員會、軍費審計處。
  他主張改良士兵生活、兵購每月至少為10元,不能過低。
  他建議在廣東訓練農團學生軍10万人。
  他正式提出了北伐的目標。
  這篇軍事著作是蔣介石建設軍隊的基本藍圖,為他日后的成功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与此同時,蔣介石盡量在軍隊和軍校學生中樹立自己的革命形象。他贊頌蘇聯,顯得比左派還左。
  他說廣‘我們的三民主義,是整個的,在社會學名詞中,就是‘國家社會主義’。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是為無產階級奮斗以求生存。三民主義的最后一步就是共產主義。”
  他一改一年多以前在《游俄報告書》中對蘇聯的怀疑和責難態度,慷慨激昂地說:“俄國共產党為什么能成功呢?因為他們重在紀律,組織嚴密,党員服從党的命令,遵守党的紀律,有自我犧牲精神,把苦留給自己,把樂讓給人民,因而取得了人民的感佩。他們為什么甘愿栖牲個人的自由呢?因為他們明白主義,決心犧牲個人的自曲來救全人類的自由,所以他們成功就那么快,就能以一万五千人治平他一万万五千万人。我們党要成功,主義實現,一定要仿效俄國共產党的辦法。”
  他說:“有人說我們党里有許多俄國人在里面辦事。這是共產的表示。我說這是謠言!俄國人來幫助我們,是為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因為要中國能夠做更自由平等,才可以打倒帝國主義,俄國才不至于再受帝國主義的牽制和壓迫,全世界的弱小民族才可以解放起來……我到俄國研究赤衛軍那樣守紀律,不騷扰人民,完全是為人民做工夫的,和人民大眾很相親相愛的——人民同他們好,那么團結,這樣的軍隊有什么打不胜的仗呀!所以我回國之后。就決定了,如果使軍隊真個能為人民求自由安樂去打仗,真個能為党實行三民主義去打仗,非用俄國赤衛軍這种編制不可,故此實行照仿這樣方法訓練我們的党軍。”
  蔣介石一再強調國共合作的重要性,說了共產党許多好話。他說:“現在我們學校里,常常有共產党和國民党之爭,裁以為這种現象,适足以使我們總理在地下痛苦。共產党員固然不應反對國民党,國民党員也不可反對共產党,反對共產党就是背反了總理定下來的方針和主張。這樣就是信奉三民主義,能做總理的信徒,反不如不信三民主義的好。共產党真正革命的同志們,實在不比我們國民党少,加入了國民党,實在能替國民党進步求發展,促進本党的革命精神。所以總理能下這么大決心,不為眾論所動搖。并且總理說:‘如果國民党的党員,反對共產党,我便要自己去加入共產党。’我們要曉得‘反共產’這句口號,是帝國主義者用來中傷我們的。如果我們也跟著唱‘反共產’的口號,這不是中了帝國主義的毒計嗎?總理容納共產党加人本党,是要團結革命分子,如果我們反對這個主張,就是要拆散革命團体,豈不是革命党罪人?我一個人的意思,我們國民党,現在只有左派与右派之分,不能有共產党与非共產党之分,更不可有國民党与共產党之分,如果國民党員有這种見解,那是無异于削弱自己革命的元气。”
  沙基慘案發生后,蔣介石接到電話立即變色出涕,邊哭邊說:“帝國主義者,不以華人為生命,屠之如豕犬。國恥至此,我何以生為?”他在集會上說:“此案在慘烈中,有一种光明在。烈士們死得其所。我們要以烈士為榜樣,為愛國面奮斗,而獻身。現在已到了和帝國主義者決戰的最后五分鐘。如果我們真是三民主義的信徒,真能繼續我們總理和先烈的精神,真能奮斗到底,帝國主義者,是會死在我們手里!”
  蔣介石又是忙于治校治軍,又是到處講演,又是撰寫文章,很快就病因了,鼻孔流血不止,頭暈目歐,不得不住進醫院。剛一出院,就又向軍委會上意見書六項、提出擴大根据地、反對帝國主義、北伐和統一軍隊名稱問題。
  根据蔣介石的建議,國民政府于8月下旬正式建立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由蔣介石兼任,副軍長何應欽,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來;第二軍軍長潭延豈,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第三軍軍長朱培德;第四軍軍長李濟深,政治部主任羅漢;第五軍軍長李福林;第六軍軍長程潛,政治部主任林伯渠。
  六個軍中,有周恩來、李富春、林伯渠、羅漢四個共產党員任政治部主任。師、團一級的党代表,也有不少共產党員,蔣介石的第一軍中,三個師的党代表。共產党員占兩個,九個團的党代表,共產党員占七個。
  蔣介石既為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廣州衛戌區司令、長洲要塞司令,又為整個軍事建設詳加籌划,其才干功勞均已開始放出光彩,自然被政府倚為長城。然而他仍不滿足,因為他任的全是軍職,党、政方面沒有任何職務,而他早就确定了以掌握軍事實力來實現政治抱負的志向。這時,蔣介石看到,阻礙他上升的最大絆腳石不是別人,乃是他的頂頭上司、有恩于他的國民政府軍事部長許崇智。當年陳其美被刺死后,蔣介石投靠張靜江,通過張的引見,蔣与許結拜為盟兄弟,受到許的重用。蔣介石雖然長期充當許崇智的助手,但他卻一直看不起許,認為許在軍事上無能,政治上庸碌,生活上腐化墮落,只是迫于形勢,才不得不屈居其下,其實早与其貌合神离。當蔣介石開始往左派一邊站去時,許則正向右派靠攏。蔣介石關于整頓軍隊的建議被軍委會采納后,蔣、許的矛盾更加尖銳。顯然,不把許崇智拱下去,蔣介石是難以掌握全部軍權,實現其宏大理想的。他每時每刻在尋找搬掉絆腳石的机會,而這樣的机會不久就會來到。暫且按下不提。
  再說天气最炎熱的時候,鄧穎超來到了火爐般的廣州。她奉命調到這里,擔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兼婦女部長。
  鄧穎超是天津最早的青年團員之一,1925年初轉為共產党員,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她從高君宇年初捎來的信中,知道周恩來工作很忙,后又得知周恩來參与打商團、打陳炯明、打楊希閔和劉震寰,很為周恩來擔心。這次接到調令,她一想到就要見到五年未見的周恩來,心中激動不已,立即給周恩來發了電報,坐船南下。
  客船鳴著汽笛進港了,碼頭上一片喧嚷。周恩來踮起腳跟,朝客輪上觀望著。哦,看見了。鄧穎超正在甲板上揮著白手巾。四目相對,周恩來一陣激動,朝前擠去,和走下船來的鄧穎超緊緊握手。這是自1920年分別屆的第一次見面,二人相互上上下下地打量著。不覺臉上騰起紅云。
  周恩來叫來人力車,把鄧穎超送到廣東區委去報到。區委領導人陳延年已給她准備好了住處。
  第二天,周恩來把鄧穎超接到自己的住處,親手做了几個菜,為鄧穎超接風洗塵。吃過飯,二人說起五年來各自的經歷。周恩來說:“我在歐洲時咱們通信倒是不少,想不到回國后,好長一段音信不通,我一封一封地去信就是沒有回音,快要把人急死了。”
  “還不都怪馬校長嗎?可真是個大馬虎!他把你的來信都放在抽屜里,我見不到你的來信。往哪里回信喲?我還一直在埋怨你不來信呢!后來我去找校長,他一下子交給我一摞信。”鄧穎超笑著說。
  “多虧了君宇。他要不替我把信捎給你,咱們還聯系不上呢!千里姻緣一線穿,君宇倒做了咱們的牽線人。”
  “唉,只可惜君宇英年早逝。”
  “是啊,君宇和評梅是多么好的一對,可惜此生未成眷屬。”
  二人說著,不胜唏噓。
  8月8日,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廣州結婚。婚禮极為簡單,也沒有聲張,但仍有很多人聞訊前來祝賀。區委書記陳延年來了,宣傳部長張大雷、農委書記彭湃、青委書記楊善集也來了,還有黃埔軍校的一些官長,國共兩党的都有、也來向周主任討喜酒喝。
  他們沒有度蜜月,沒有時間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周恩來的工作十分忙碌,經常一早就從廣州天字碼頭乘船到黃埔軍校,晚上才赶回廣—州,還要參加廣東區委的會議,或向干部講課、作報告,因為他還兼著廣東區委軍委書記。而鄧穎超也正在投身于婦女運動。二人見面不多,說個話的机會都很少。
  這种職業革命家的“蜜月”預示著今后漫長的夫妻生活是伴隨著奮斗与犧牲的革命進行曲度過。從統一廣東到北伐,從領導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到沖出“四一二”、“七一五”大屠殺的血雨腥風,從南昌暴動到堅持白區斗爭,從長征到西安事變,從抗日戰爭到轉戰陝北,他們夫妻聚少离多,并且聚時匆匆,別后悠悠。
  連毛澤東都老大不忍地說:“可苦了恩來呀!”
  然而他們夫妻始終互敬互愛,一往情深,久而彌堅,足以為人楷模。這是后話,不表。
  世上的事情,往往是偶然性為必然性開辟道路。蔣介石的迅速崛起,正得益于一個偶然性事件。這個偶然事件,就是廖仲愷被暗殺。
  因為廖仲愷不屈不撓地貫徹孫中山的三大政策,推行各种革命措施,被共產党譽為“無產階級的好朋友”,蘇聯顧問則贊揚“像廖仲愷這樣得力而實干的人,可惜太少了”。同時,他也受到國民党右派、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嫉恨,視之為眼中釘,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早在1925年5月間,一些人就在廣東大造輿論,說革命政府“赤化”、“共產”了,廖仲愷“明是國民党,暗是共產党”。英國人立即在香港呼應,策划“驅逐廣東的布爾什維克”。7月初,鄒魯、伍朝樞、鄧澤如、吳鐵城、胡毅生、林直勉等在胡漢民家里連續聚會,集中攻擊廖仲愷“過激”,“挑撥各方惡感”、“被人利用,禍害國民党”。胡漢民原以為自己這個“代帥是孫中山的天然繼承人”,沒想到被汪精衛奪去國府主席的位置,而汪之上台,有賴于廖仲愷之支持,所以對廖頗為不滿。他与廖個人關系—向很好,但這時對右派的反廖倒廖言論,始終听之任之,不加反駁和制止。
  8月初,社會上出現了不少傳言,什么某人對某人如何不滿,某派對某派如何批評,廖仲愷、汪精衛、蔣介石已被列入暗殺名單,云云。謠言四起,風雨滿城。一時廖仲愷周圍陰云密布。壓力一天大似一天。但是他毫無畏懼之態,依然四處奔忙,開會、演講、理財。
  何香凝對他說:“無風不起浪,既然有人放出風來陰謀行刺,你也該多加兩個衛兵防備一下才是。”
  廖仲愷一笑:“增加衛兵,只是捉拿刺客方便,并不能阻擋他們行凶。我天天到工會、農會、學生會去開會、演說,而且一天要跑好几個地方,他們要想謀殺我,很可以假扮成工人、農民、學生模樣。混人群眾中間下手的。我平生為人做事,憑良心、自問沒有對不起党、對不起國家、對不起民眾的地方。有人對我堅持聯俄、聯共不滿,可不這樣做沒有出路啊!總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總是不能松懈一步的。”
  何香凝理解丈夫的一片赤誠,但畢竟深為憂慮,遂提出与廖拍一張合影。廖仲愷說:“為國為党而犧牲,是革命家的夙愿,有什么可顧忌的!”
  遇害前兩天,在國民政府的一次會議上,坐在廖仲愷身邊的汪精衛塞給他一張紙條,告訴他据傳有人將對他不利,請他注意。廖仲愷當時聳聳肩笑了,回答道:“我也听說了。我們都是預備隨時死的,那有什么關系!听說人家要用手提机關槍殺死我們,用手槍、炸彈是常听見的,若是用手提机關槍,卻新鮮得很!”
  甚至到遇害前一天,當有人以右派要殺廖仲愷的确切消息報告時,廖仲愷仍然大義凜然地說:“值茲党國多難之秋,個人生死早置度外,所終日不能忘怀者,為罷工運動及統一廣東運動兩問題尚未解決!”
  8月19日晚,廖仲愷為了給黃埔軍校籌集經費工作到深夜,回到家已經很晚了。第二天上午8時,他偕同何香凝自東山寓所驅車赴惠州會館中央党部參加中執委第106次會議。途中遇著國府監察委員陳秋霖,便載之同車而行。當汽車開到平時警衛森嚴的中央党部大門前,他和陳秋霖先下車,在門前登至第三級台階時,突然自騎樓下跳出兩個暴徒,向他開槍射擊,大門鐵柵內也有暴徒同時開槍,共射20余發。他身中4彈,俱中要害,當場仰面倒地,不能做聲。同行的陳秋霖也被射中一槍,帶傷避入宣傳部辦公室。此時隨行的衛士聞槍聲赶來,舉槍向凶手射擊,打中其中一人。其余五六人奪門面逃走。何香凝和衛士赶緊把廖仲愷和陳秋霖架上汽車,送往東門外百子路公醫院搶救。廖仲愷因傷勢過重,途中即与世長辭,為民主革命流盡最后一滴血,年僅48歲。陳秋霖也在兩天后不治身死。
  廖仲愷的犧牲,距孫中山逝世只有5個月,兩位知心摯友,真是生也相依,死也相依。
  廖案轟動了朝野四方。
  當天,國民党中央、國民政府和軍事委員會召開緊急聯席會議,決定由汪精衛、許祟智、蔣介石組成特別委員會,“授以政治、軍事及警察一切全權,應付時局”。周恩來、楊匏安等共產党人參加了特別委員會的工作。胡漢民不僅被排除在該委員會之外,而且本人及其接近人物,多被認為廖案之嫌疑對象。許崇智雖被列為該委員會成員之一,但因為他的部下多与廖案有關,一開始就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而汪精衛、蔣介石,因右派行刺名單中有他們的名字,此刻身价大增。特別是蔣介石,嚴辭譴責右派是反革命,是甘心投靠帝國主義、為虎作倀的“群小”,口口聲聲要為廖党代表報仇,因此得到了“左派軍人”的桂冠。特別委員會實際上成了汪蔣聯合專政的机构。借著清查廖案,汪、蔣有權審查任何人与党、政、軍机關,二人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
  當天,蔣介石即以衛戍區司令名義,宣布廣州全城戒嚴,命令何應欽率領第一軍第一師分布市區警戒,并派兵駐防市區制高點觀音山陣地。于是,蔣介石控制了整個廣州市。
  几天以后,偵查工作有了重大進展。當場被衛兵擊傷而被捕的凶手陳順供稱,他們曾領了一万元港幣,作為暗殺廖伸俏的代价。經查,行刺所用的子彈系前几天由石井兵工厂配發的,手槍之登記持有人為郭敏卿,來配領子彈的為朱卓文,朱、郭為作案的最大嫌疑人。公安局遂逮捕郭敏卿(后處決)。特別委員會順藤摸瓜,查出林直勉、胡毅生、梁鴻楷、魏邦平、梁士鐸、楊錦龍等均系刺廖同謀。
  8月25日,蔣介石一聲令下,悲憤欲狂的黃埔軍校學生們蜂擁而至。夜間,這支隊伍像洪水一般涌入市區,流入每條大街小巷。天亮之前,林直勉、梁鴻楷、張國幀、楊錦龍、梁士鐸、譚啟委等人束手就擒。然而遺憾的是主犯朱卓文、魏邦平、胡毅生這時已潛逃香港,逍遙法外。
  經過審訊,終于弄請了謀殺案的主要情節,證實是英國人和國民党右派集團共同策划的。暗殺前,在胡漢民家開了好几次“倒廖會議”,并接受了港英當局200万元的賄賂,主要成員有鄒魯、林直勉、許祟智、吳鐵城及其他右派成員。大部分人主張暗殺,少數不贊成。如孫科就說:“倒廖我贊成,但不贊成用暗殺手段。”但畢竟是決定用暗殺手段了。出面組織和收買凶手的是胡漢民的堂弟胡毅生及其死党朱卓文、梁鴻楷、魏邦平等人。英國人許諾,事成之后,讓梁鴻楷當總司令,魏邦平為廣東省長。顯然,他們刺死廖仲愷,意在推翻國民政府。因為當時省港大罷工正進行得波翻浪涌。而國民政府是支持罷工斗爭的,廖仲愷更是走在前邊。
  案情查明后,國民党右派集團受到一次沉重的打擊,堪稱弄巧成拙,而得利最多的便是蔣介石和汪精衛。
  何香凝當時有詩祭夫曰:
  哀思惟奮酬君愿,
  報國何時盡此心!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