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六回 罷工運動后浪推前浪 權力斗爭新招連舊招


  話說還在“五卅”事件剛剛爆發的時候,共產國際總書記季諾維也夫就說:這運動開始于很平常的要求——中國的工人要求幼年工人每天做八小時的工作;成年工人每天做十小時的工作;星期日休息。這种要求是半世紀以前先進資本主義各國的工人早已提出要求過的。
  這運動本沒有什么非常的意義,結果竟變成了重大的政治事件,取得了世界的意義。
  從八小時工作的要求到撤退駐華外國軍隊的要求,這中間有個長距离;而這距离,中國工人只在几天之內就跳過了。1905年1月俄國的工人群眾經過長時間准備以后,也曾用很快的步驟走過了同樣的路。英日帝國主義者的軍隊現在所給予中國工人的教訓正像那被工人鮮血所噴濺的尼古拉·羅曼諾夫王朝反動軍隊所給予俄國工人群眾的教訓一樣。
  那時候俄國工人從痛苦的流血的經驗中悟得了經濟和政治的關系。俄國工人的爭斗一點點地變成了政治的爭斗,而人民的喊聲“推倒專制”也愈喊愈響了。中國工人現在也從痛苦的和流血的經驗中開始不僅悟得了經濟和政治的關系,而且也悟得了中國經濟和國際政治——嗜血的帝國主義政治的關系。
  英日帝國主義者的軍隊打死了几十個中國工人和幫助工人的學生。英國的警察監禁了上海電气厂和自來水厂的工人。上海這些部分的工人是在手槍的壓迫底下做工,然而罷工卻在開展著成為總同盟罷工,而運動的范圍卻繼續不斷地擴大了。反對國際帝國主義的口號一天一天地響起來,有力量起來;上海的工人一天——天地上前,堅決地在這個大運動里面做中國廣大群眾的領袖。英國、日本、美國的帝國主義者現在正打急電給他們的軍艦,喊他們到這個“活動的場面上來”。我們不必是一個預言家就可以知道、几億中國人民對于外國資本主義強盜的憤恨一定因此而更深,他們的要求“不許侵略中國”一定因此而更響。
  季諾維也夫的這些話傳到中國,無疑使中國人受到很大的鼓舞。不過他的這些話后來不再被提起。因為他遭到了斯大林的清洗。
  而一位英國人,當時曾這樣譴責自己的國家政府:
  中國僅僅要求每一個獨立國家所早就擁有的東西。就上海槍殺事件而言,如下事實是沒有爭議的:警察局外的群眾手無寸鐵;他們沒有得到任何要向他們開槍的告示;開火的命令是用英語下達的,絕大多數民眾听不懂;開槍是在命令發出4秒鐘后開始的;在中彈者中很多在背后中彈,表明他們是正在逃散而來不及……我們不應該如此蠻橫而暴虐……至于稍微有一點榮耀感和人道精神的人所座具備的其他動机,我在這里無話可說。
  說這話的人叫羅素。他是英國卓越的思想家,5年前曾在中國游歷10個月,他雖然是個改良主義者,但离開中國時曾經斷言:“我們遂深信不疑,走上共產主義道路是中國挫敗外國資本主義侵華勢力的決定因素。”
  緊接“五卅”之后,各地的反抗運動風起云涌,而与之相伴隨的,是血腥的屠殺連綿不斷。
  6月11日,駐漢口的英國水兵開槍掃射、當場打死30多人,重傷20多人,輕傷無數。
  而青島的屠殺尤其令人發指,因為它是由日本人精心策划,而由中國軍閥如法實行的。他們殺起中國人來,一點不比外國人手軟,反而更加殘酷。
  駐扎山東的軍閥頭子是有名的“狗頭將軍”張宗昌。
  此人幼年家貧,父親早亡,目不識丁。長大后傲了土匪,繼而在陳其美部下任團長。1913年投在直系馮園璋麾下。1921年又投靠奉系張作霖,逐步發跡。1924年9月,張作霖派兵入關,爆發第二次直奉戰爭。張作霖進抵北京,張宗昌作為其主要支持者之一,盡效犬馬之勞。
  人稱張宗昌有三不知:不知手下有多少兵,不知自己有多少錢,不知自己有多少小老婆。
  張宗昌自稱有50個姨太太,并以此引為自豪。其中既有江南秀女,也有塞外蠻女,既有良家婦女,也有青樓女子,既有中國的,也有東洋、西洋的。她們大部分是搶來的。張宗昌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上了哪個女子,极少能逃出他的魔爪。他有一段時間住在北京,游東安市場時兩次獵艷,將兩個漂亮女子擁上汽車,揚長面去。鼓辱者一為前清某王府的內眷,另為一家名門閨秀。其家人畏于權勢,只能忍气吞聲。張宗昌有一次走進北京一家外國大旅館的屋頂花園。后面竟跟著一群姨太大,嘰嘰喳喳,魚貫而人。他有時在床上摟著小老婆或是抱著小老婆放在膝頭上會見外國外交官員,被傳為笑談。
  張宗昌是“五卅”前夕的4月24日來山東上任的。張作霖為回報張宗昌,向臨時執政段祺端要求。任命張宗昌為山東省軍務督辦。
  張宗昌為了改變自己的大老粗形象,居然附庸風雅,寫起詩來。然而他的詩傳出之后,更令人忍俊不禁,引為笑談。茲錄四首,以見一斑:
  一、笑劉邦
  听說項勇力拔山,
  嚇得劉邦就要竄。
  不是俺家小張良,
  奶奶早已回沛縣。
  二、俺也寫個大風歌
  太炮開兮轟他娘!
  威加海內兮回家鄉!
  數英雄兮張宗昌!
  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三、游蓬萊仙閣
  遠看泰山黑糊糊,
  上頭細來下頭粗。
  如把泰山倒過來,
  下頭細來上頭粗。
  四、天上閃電
  忽見天上一火鏈,
  好像玉皇要抽煙。
  如果玉皇不抽煙,
  為何又是一火鏈?
  這年4月19日,困青島日本資本家以野蠻手段制止工人組織工會,大康紗厂工人首先宣布罷工,內外棉及隆興、鈴木兩厂工人起而響應。到29日,參加罷工人數已達18000余人。上海各日本紗厂、全國鐵路總工會等紛紛援助,青島學生界也組織了后援會。日本資本家本已請來海軍陸戰隊和保安隊,但末敢輕舉妄動。相持了23天,資本家答應了工人提出的改善待遇的部分條件,工會宣布5月10日夏工。
  然而日本資本家极不甘心。工人复工后,厂方故意不履行條件。向工人挑釁,并向新上任的張宗昌報告:“工會領著工人搗亂。應該取消。”
  張宗昌一听就火,說:“對,不能讓工人鬧下去,鬧來鬧去還不鬧到老于頭上啊?必須立即散伙!”
  他先派人帶著委任狀和金錢去收買工人代表,工人代表沒有接受,他便派出大批武裝警察保安隊前去查封工會辦公處。大批工人聞訊前來護衛,保安隊悻悻而退。
  日本資本家十分不滿,對張宗昌又是施加壓力,又是諷刺挖苦。張宗昌把部下招來,一額臭罵:“他娘的,一群飯捅!連一幫工人也對付不了。養狗還能看家護院哩,葬你們頂個鳥用!”隨即派出軍隊和武裝警察保安隊和日本的海軍陸戰隊一起,于28日夜深人靜時馳赴工厂附近駐扎。
  凌晨3時許,一聲號令,突然包圍了大康紗厂,以武力驅逐工人出厂。工人奮起反抗,中外軍警一起開槍,工人當場被打死8人,受重傷者10余人,被捕70余人。
  此事發生在“五卅”前一天,与“五卅慘案”如出一轍。
  慘案發生之后,張宗昌看到全國紛紛揚揚,擔心青島工人复起,便采取高壓政策,讓軍警荷槍實彈,晝夜出巡。膠濟鐵路總工會和四方机械厂的工人不畏強暴,組織數干人走上街頭,游行講演,并成立了“青滬慘案后援會”。到7月23日,大康紗厂、內外棉隆興三厂再次宣布罷工。
  第二天,張宗昌巡行到青島。日本領事和資本家立即登門拜訪,先送上厚禮。然后捏造事實,說工會在青島搞“赤化“,行動過激,無理取鬧,不光給生產造成了損失,而且扰亂了社會治安,請張宗昌繼續彈壓。張宗昌一拍胸脯:“請放心,都包在淹老張身上!”
  日本人剛走,商會會長隋石卿又來了。青島的商家大多做的是日本人生意,所以自慘案以來,唱的是“對英不對日”的調子,不肯實行經濟絕交,頗為工學兩界所唾罵。《公民報》主筆胡信之更在報上公開責罵。隋石卿早就想暗殺胡信之,一見張宗昌,就說:“大帥來得正好,您再不來青島,可就要翻天了!工人、學生鬧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煽動……”
  不等隋石卿說完,張宗昌就急問:
  “是誰煽動的?”“胡信之!他在《公民報》上三番五次鼓勵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5月29日的事情發生后,他不僅罵溫樹德,還罵大帥您哪!此人不除,青島沒有宁日!”
  張宗昌一拍桌已:“他娘的,找死!明天就斃了他。”
  隋石卿走后,他正要派人去抓胡信之,一個親信勸他說:“這事要從長計議。您委任老狀元王壽彭當教育廳長,還宣布要禮賢下士、延攬人才,現在殺一個有影響的文人,恐怕不合适吧?”
  張宗昌一听有理,打消了殺胡的念頭、与小老婆調情去了。
  隋石卿未達目的,即再次登門拜訪,送來許多瑪瑙翡翠、綾羅綢緞、珍品古玩,又与副會長一起設盛大酒席宴請張宗昌。張宗昌吃著山珍海味、奇禽异獸,品著中外名酒,听著小旦的清唱、名妓的淫詞,開怀大笑,至醉方休。次日,正副會長通知每一商家攤洋三千余,共集得30余万元,親自送到張宗昌寓所,張宗昌更是樂不可支。
  不料此事走漏了風聲。被胡信之得知,在《公民報》披露了出來。隋石卿得意万分,拿著報紙來見張宗昌。張宗昌一看,气得七竅生煙,當即派兵逮捕了胡信之,又抓去工人26人、學生8人、小學教員1人,并查封了多數報館和膠濟鐵路“青滬慘案后援會”。29日夜,張宗昌下令槍斃了胡信之和那位姓李的教員。其他的被捕工人和學生則帶到濟南、煙台處決了。
  就這樣,青島的反帝愛國運動被張宗昌血葬了!
  再說“五卅慘案”傳到香港,反帝情緒迅速高漲。中共中央派鄧中夏等到香港發動罷工,以聲援上海的“三罷”斗爭。6月中旬,鄧中夏召集全港工團聯席會議,通過了罷工宣言,悲壯地宣告:
  “中國自鴉片戰爭之后,帝國主義除了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侵略以外,還要加以武力的屠系,是可忍,孰不可忍!故我全港工團代表聯席會議,一致決議与上海、漢口各地取同一之行動,与帝國主義決一死戰”
  6月19日晚,香港如大地震一樣,罷工爆發了。海員、電車、印務首先發難,接著是洋務、起落貨、煤炭以及各行業工人相繼而起。罷工工人紛紛离職返回廣州。21日,廣州沙面租界的工人,英、日、美洋行和各行業職工響應香港工人罷工。
  23日,廣州市各界和香港罷工工人約10万人在東校場,舉行市民大會一致通過援助滬案條件16條,會畢進行示威游行。工人、商人、學生、黃埔軍官依次由東校場出發,經惠愛東路、永漢中路,直出長堤西壕口。過沙面租界河對岸的沙基。下午3時,當游行隊伍到達沙基西橋口時,早已布置好的英、法海軍陸戰隊,從沙面突然向游行群眾開槍掃射。游行隊伍猝不及防。四散躲避,當場死亡59人,重傷170余人,輕傷者無數。同時,駐扎在白鵝潭的外國兵艦也開炮向北岸示威。
  沙基慘案發生后,廣東革命政府立即向英、法、葡駐廣州總領事提出最嚴重的抗議。26日叉向各國領事提出:(一)此案各有關國派大員向廣東草命政府謝罪;(二)懲辦与該案有關系之長官;(三)除兩通訊艦外,駐粵各有關國兵艦一律撤退;(四)沙面租界交廣東革命政府接管;(五)賠償此次死傷人員恤金。
  29日,香港25万工人實行全面總罷工,并有12万人陸續撤回廣州。
  接著,成立了帶有政權性質的省港罷工委員會,共產党人蘇兆征為委員長,李森為總干事,鄧中夏、廖仲愷為顧問。周恩來還專門派去共產党人徐成章、陳賡負責組織工人糾察隊。
  省港罷工委員會命令糾察隊嚴密封鎖香港。糾察隊駐在東起汕頭,西至北海,蜿蜒數千里海岸線上的各港口,維持地方治安,扣押英國貨物,嚴禁糧菜外流,切斷香港、澳門与沙面之間的交通。香港頓時交通癱瘓,商務停頓,商店關門,食品奇映,物价飛漲,經濟瀕于崩潰。
  由于清洁工人也罷工了,街上垃圾糞穢,堆積如山,加上赤日燕炙,臭气熏天。
  繁華的香港成了死港、臭港、餓港。
  港英殖民當局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總督史塔士曾狂妄地說:“蠢爾華人,竟敢罷工,余誓在余任內親自解決之。”沒想到事情鬧到這步田地。他黔驢伎窮,要求英國政府大舉出兵,“驅逐廣州及廣東所有之過激党”,“黃埔軍官學校一律繳械或解散”,“如不實行,則完全用英國海軍封鎖廣州及其鄰近海道”。
  然而史塔士的愿望落空了。雖然兩度請英國政府出兵,但英國政府均回電表示愛莫能助。因為此時英帝國各屬地如印度、愛爾蘭等時時發生革命,英國政府窮于應付,已無余力顧及香港,只借給香港100万英鎊,作為救濟商業之用。而史塔士被撤職,調往他處。港英當局被迫坐到了談判桌前。
  罷工委員會委員長嘲笑說:“總計史君在港督任內,亦嘗用极嚴酷方法對待我華人,在罷工期中亦嘗以各种野蠻方法對待我華人,冀以武力手段消滅我華人之反抗。但卒未有效,今則蠢爾之華人尚未解決。而史君已去。則蠢爾華人乎?抑君自道之也?”
  轟轟烈烈的省港大罷工堅持了一年多,是世界工人運動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它得到了國共兩党的領導和支持,是兩党合作的一項胜利成果。
  再說孫中山去世后,廣州國民党的領袖們似乎拋棄了門戶之見,派系之爭,共同沉浸在悲痛的情緒之中。然而這种感人的場面僅如曇花一現,權力斗爭的溢渦很快就把這一切都卷走了。在第一次東征和平息楊、劉叛亂之后,國民党上層在成立國民政府的問題上開始了明爭暗斗。
  誰會成為孫中山的繼承人呢?最有競爭力的有四人。一個是以正統自居、根基頗深、勢力顯露的“代帥”胡漢民。一個是有著行刺前清攝政王光榮歷史、起草并親承孫中山遺囑的汪精衛。一個是忠實執行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真正的國民党左派廖仲愷。還有一個長期為孫中山所器重、最具軍事實力的許崇智。
  當時活動得最為積极的是汪精衛。他剛在北京辦完孫中山的喪事回到廣東,就帶著夫人陳璧君專程跪到東征前線的潮州看望蔣介石,對蔣說:“總理臨危的時候,還不斷地低聲呼喚‘介石、介石’,可見你在總理心中的位置。”
  這是不是真的,已經死無對證。而蔣介石一听,卻大為感動,眼圈都紅了。他當然知道這話傳出去,是很抬高自己身价的。他擦擦眼淚說:“知我者,總理也。可惜再也不能親聆教誨了……”
  陳璧君在一旁說:“總理看上的人是不會錯的,你將來一定前程遠大!”
  汪精衛說:“不必說將來,就是現在,誰不佩服介石兄?我的進退、出處,也指望介石兄一句話呢!”
  蔣介石日稱“哪里哪里,豈敢豈敢”心里卻美滋滋的。他知道汪精衛急于接班,這是來拉攏他,也便順水推舟,對汪精衛說:“兆銘兄的威望在党內無人可比。我這人不愛服人,但當今之世,我最服的就是兆銘兄。需要我做什么。只管吩咐!”
  陳璧君笑道:“好,愿你們二人精誠合作!”
  汪精衛明白,他要戰胜三位對手,必須得到中共、蘇聯顧問和工農群眾的支持。于是,他的言行急速向左轉,同共產党密切攜手。同鮑羅延打得火熱,積极支持如火如荼的工農運動。同時,他也需要掌握軍事實力人物的支持,所以選中了正在掘起的黃埔軍校校長、党軍總指揮蔣介石作為盟友。蔣介石在党內的資歷淺,他十分需要汪精衛這樣朗党中元老振的支持。于是,兩人一拍即合,逐步發展成了汪蔣聯盟。
  廣東局勢安定之后,經共產党和國民党多次商討,國民党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改組廣東軍政府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并決定實行委員制,不搞個人繼承。
  當國府委員名單初步擬定后,汪精衛提出要和許崇智、蔣介石斟酌斟酌,把名單拿走了。胡漢民譏誚地對廖仲愷說:“他是去向俄國主子求教哩!”
  廖仲愷大覺逆耳,反感地說:“你何出此言?俄國對我們支持那么大,又是幫我們辦軍校,又是幫我們東征、平叛,你怎么總是疑心他們呢?”
  胡漢民冷笑一聲:“哼,我不是疑心俄國人。我是疑心中國人。”
  1925年7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正式成立。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孫科、許崇智、伍朝樞、徐謙、張繼、譚延豈、林森、張靜江、程潛、戴傳賢、宙應芬、朱培德、于右任為政府委員,選舉汪精衛、胡漢民、許崇智、林森、譚延豈五人為常委由汪精衛擔任國民政府主席,胡漢民為外交部長,廖仲愷為財政部長,孫科為交通部長,許崇智為軍事部長,徐謙為司法部長,聘請鮑羅廷為高等顧問。政府接受國民党的指導監督,實行集体領導。由于國民党已經在考慮獨立執政,在這個政府最高机构里沒有繪共產党人留出一席地位。但是很明顯,以廖仲植為代表的國民党左派的勢力增長了,權力加大了。
  國民政府設軍事委員會,由汪精衛兼任主席,委員有胡漢民、廖仲愷、伍朝樞、朱熔德、許崇智、譚延豈、蔣介石。軍事委員會成立后,即下令取消粵軍、湘軍等名稱,所有部隊一律改稱國民革命軍,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并依照蘇聯紅軍,設立各級党代表及各級政治部。
  這些安排是汪精衛、廖仲愷和鮑羅廷几個人擬定的。這是左派向右派發起的一次悄悄的有效的進攻。
  國府的人事安排果然引起了軒然大波。
  正是:
  群龍無首難成事,
  熙熙攘攘爭權來。
  欲知發生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