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數月后…… 全身縞素的秦王匆匆走來,身后跟著一員武將。此人身高膀闊,面龐黝黑,留著濃濃的胡須,正是將軍樊於期。他滿身甲胃,手扶劍柄,步履极為輕捷,像影子一樣緊貼著秦王一前一后向監舍的方向走去。 監舍位于內廷,兼作執務殿。殿內擺著一几一榻,朴實無華。 此刻榻上斜躺著一人,干瘦枯稿,者得已看不出年齡。皺紋交錯的臉上一片蜡黃。老人的身旁,一位長身玉立的少年肅然待立。” 秦王走進監舍,徑直走到老人的床邊。單腿點地,握住老人骨瘦如柴的手:“司禮,今天您看上去气色好多了。” 老人聞聲緩緩睜開了眼:“哦,是陛下啊!人壽乃天數。看來,我是要追隨先王而去了。”說著,劇烈地咳嗽起來。 秦王伸出手欲替他拍撫,老人卻一把抓住他的手,懇切地說:“老臣擔當秦國司禮,實為無上的榮幸。老臣侍奉了昭王二十二年,孝文王三年,庄襄王三年。到殿下,已是第四代秦君了。喀……喀……,老臣一家世世代代都是司禮,歷十三代,已有二百多年了。司禮身負勸戒君王之責,為此,我曾祖父被孝公所斬,伯父為昭王所殺,儿子又被孝文王賜死。十三代人中已有二十五人為此命歸黃泉。真可謂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喀……,而今,我只有一事托付陛下。”說著,指了指身邊的少年,“這、這就是我的孫儿。也是一個不怕死的,若陛下肯予重用,老臣死而無倔。有朝一日,秦國一統天下之時,陛下若還能想到,在世代秦國子民為這江山社稷而拋洒的熱血之中,也有我家二十五人的涓滴熱血,老臣也就瞑目了。” 秦王熱淚盈眶,鄭重地點了點頭。 “先王遺訓,大王可曾牢記在心否?”老人猛然撐起身子,雙目炯炯直視秦王,聲音格外嚴厲。 秦王忙退后几步,伏地深深跪拜,答道:“贏政一刻不敢或忘。” 老人微微一笑:“大王天生容智,老臣可以放下最后的心事了。”身子慢慢軟倒。 秦王大惊,急忙扑近榻前,湊近老人的耳邊:“司禮,你還有何諫言与寡人。” 老人用几乎細不可聞的聲音說道:“大王切記,為君者不可有婦人之仁。欲成千古霸業,必有非常手段。相國呂不韋非是大王之良臣,他日恐有大患。”說罷,雙眼一閉,就此辭世。 秦王強忍住淚水,起身長歎:“司禮,你實是寡人的良師,你這一去,還有何人能對寡人進諫,痛哉,痛哉!” 剛欲轉身离去,卻被司禮的孫儿厲聲喚住:“贏政,先王統一天下的遺志,是否牢記在心!” 聲音高昂威嚴,不像出自一位少年之口。秦王停住身,忍不住回頭望去。端詳了一會儿,然后畢恭畢敬地答道:“決不忘怀。” 少年點點頭,滿意地一笑,方露出些許稚气。 秦王走上一步問道:“是你祖父教你的嗎?” “正是。”少年答道。 “很好。從今天起,你就是新的司禮!” “多謝大王。” 少年躬身一揖,算是首次以司禮的身分拜見秦王。 “你祖父是否將司禮的所有職責都傳授于你了?” “是的,全部。甚至包括天下統一后須于拂曉時分舉行的封撣之禮。” “哦?封撣之禮,你連這都曉得?” 少年又施一禮。“只因我是司禮的最后傳人,我一定會親自主持這一大典。”語聲中透露著堅毅和自信…… 所謂封撣之禮,是商周時代歷代君王的祭天儀式。須于拂曉時分登上傳說中有天神降臨的泰山,祈禱天帝將統治邦國的使命委托于身。如果該王不配作人間之君主,天帝即會用雷電將其劈死;反之,天帝則以朗睛昭示天下——天降明主于世。故封撣儀式与新王的命運息息相關,是帝王們最隆重盛大的祭把活動。 自周朝以來,諸侯割据,戰事連綿,民不聊生,封撣之禮一直沒有再舉行過。三百年過去后,一來通曉這項儀式的司禮已寥若晨星,二來各位國君也深恐祭天之時被天雷劈死,故而誰也未再執行此禮。 但作為秦王的司禮,為秦王主持封撣之典是其世代相傳的重要使命。統一天下之后,也只有通過行此大禮,方可昭示天下,圣命天授,天意不可違。 ------------------ 文學殿堂 整理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