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一章 和傳教士初次見面


(1793年8月23日-24日)

  8月23日,欽差大臣徵瑞又來拜訪馬戛爾尼。陪同欽差的是6名留有絡腮胡子的歐洲傳教士,他們的衣著都像中國官員——他們已是中國官員。無論對哪一方,初次見面是多么讓人激動啊!站在英國人面前的6名傳教士中,有几位曾寫過《書簡集》。整個歐洲有文化的人都曾讀過這部好奇多于教益的《書簡集》——生活在中國的傳教士寫給歐洲的基督教徒的信以及歐洲基督教徒寫往中國的信。馬戛爾尼之所以到中國,難道不該感謝這些不知疲勞的說客嗎?正是他們向西方灌輸了一种神往中國的好奇心。從神父的角度看,他們是否把這些新穎的傳教士看成是在皇帝面前爭寵的對手呢?不過,無論是貿易上帝還是亞伯拉罕的上帝,天子都不關心。
  在中國人看來,這是兩個歐洲的會合。
  最高天主教官員中,有4個是以前的耶穌會士。索德超神父是欽天監監正——梁棟材神父特別要馬戛爾尼提防的就是這位葡萄牙人。另一位神父也是葡萄牙人,名叫安國宁,擔任欽天監監副。一個是法國人,名叫賀清泰,他是皇帝的官方畫師。一個是意大利人,方濟各會修士,也是一名畫家,名叫潘廷璋。最后是兩名鐘表机械匠:一個是法國人,天主教遣使會教士,名叫巴茂正,另一個是意大利人,奧古斯丁教派的修士,名叫德天賜。此人后來在巴羅和丁維提負責安置禮品時給他們當翻譯。
  這些在中國因其科學知識或技能而被接納的外國人只能使皇帝更加相信他的國家不需要國外新帶來的東西。難道不是耶穌會士先為明朝鑄造大炮來抵抗滿人,后來又為滿人鑄造大炮來消滅忠于明朝的殘余分子的嗎?既然一些外國學者不停地為天朝帝國的最高榮譽提供無償服務,那乾隆皇帝又為什么要對英國使團的要求作出哪怕是點滴的讓步呢?難道不是英國人把兩名期待有幸能為天朝效勞的遣使會士一直帶到天津的嗎?
  馬戛爾尼獲悉派往熱河工作的傳教士在英使來京之際都按中國品位制得到晉升:這是敬重英國使團的一种方式。我們從8月19日一封朝廷信件中得知,索德超和安國宁被提為藍寶石頂戴三品官。賀清泰、潘廷璋和德天賜他們3人被提為硨磲頂戴六品官。
  索德超的晉升使馬戛爾尼感到不安。看看這位欽天監監正的面孔,馬戛爾尼相信對此人情況的描繪是真的:此人平庸,除了本國人外,他嫉妒所有其他的歐洲人。但馬戛爾尼找到了應付辦法。他對那個應該給他當翻譯的人先用英語說一遍,然后又用法語說一遍,索德超在窘困的中國人面前一聲不吭地站著。索德超在公共場合充分暴露了他的無能。這位葡萄牙人為此惱羞成怒。“由于無法掩飾他所受到的侮辱,他當即把他對英國人的所有不好看法都告訴了旁邊一個意大利傳教士。他們倆是用拉丁語交談的,所以他很可能以為我听不懂。不過,即使他一句也不說,他的態度就足以讓人猜出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我正在跟欽差大臣說我希望能重返北京時,索德超便放肆地表示反對。其他的傳教士對他這种行為都顯得十分吃惊。”
  馬戛爾尼最后給了這葡萄牙人一箭:他讓一個法國人轉告索德超,說由于他本人不懂葡語,不得不謝絕他的效勞,他對此感到十分惋惜。

  拉丁語問題

  理由是离奇的:馬戛爾尼和他的同伴既不用英文,也不用法文,而用拉丁文講話,“李子”神父才能為他們譯成中文。因而他們以不懂葡語為理由回絕索德超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那時任何有文化的人都會講西塞羅的語言。
  馬戛爾尼假裝除了法語外不會別的外語,這就給法國人一种事實上的特權。為什么呢?那時,法語确實是國際語言:同盟軍首領們在討論同法國交戰的作戰計划時用的語言就是法語……再說,馬戛爾尼那時已不怕法國人了。正當英國為澳門而嫉妒的時候,法國由于國內動亂而退出了遠東地區。荷蘭公司駐廣州代理人文譜蘭不是公開說“法國在中國等于零〔原文如此〕”了嗎?
  此外,法國革命切斷了傳教士和法國的一切聯系。人們可以相信他們對反宗教的共和國是持敵視態度的:由于他們的處境不佳,因此可以爭取他們做盟軍。
  在索德超去熱河之前,英國人就絕對不能講拉丁語。無論是馬戛爾尼還是斯當東都只字不提這條禁令,但丁維提由于被這條禁令激怒而披露了出來。那時,大多數科學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寫的,因此怎么能設想一個真正的學者不懂拉丁文呢?“人們難以想像為什么不能講拉丁文。”有一位傳教士問吉蘭大夫:“Tuloqueris latine,Domine?”這位醫生用蹩腳的英語回答說:“知識淵博的先生拉丁語不說。”“企圖讓人相信使團不會拉丁語,這有損于我們的尊嚴,也不符合事實。”喬治爵士寫信到圓明園,不准丁維提博士在葡萄牙人和一個名叫德天賜的意大利人面前說拉丁語。此信落到這個德天賜的手里,德天賜把信交給天文學家時,對信封上寫的拉丁文意味深長地瞥了一眼:Fiatresponsio——“請回信”。
  最后,這個騙人的把戲還是結束了。使團接受了德天賜作翻譯。不過,他只是幫助英國專家和中國工人之間的交談,而且是用拉丁語即“几天前,他們還說是不懂的這种語言”作為中介。不過,馬戛爾尼已經贏了:他保留“李子先生”和小斯當東作翻譯。
  他們的翻譯不夠准确,因此馬戛爾尼以為他已經擺脫了最令人討厭的徵瑞。當時王和喬通知大學士金簡要來。金簡是“皇帝的堂親”,据說由他負責接待英國使團。
  事實上,金簡并不頂替脾气暴躁的欽差大臣。他并不是“大學士”,只是工部尚書而已。而所謂的皇帝“堂親”,事實是他的姊姊曾是乾隆無數妃子中的一個。他甚至還不是滿族人,而是朝鮮人。他奉命組織英國使團在京的接待工作,但他是和工部侍郎伊齡阿、欽差大臣徵瑞共同負責的。從此,他們3個人一起領導接待組。不過,檔案材料表明,這兩位工部官員并不熱心于同徵瑞爭奪陪同使團的危險任務。
  皇帝從熱河向這3位大臣提出許多問題。他不相信天文儀器不能運到他那里;他也不相信這些天文儀器給他看過之后就不能再拆開。他在8月16日就命令向圓明園派遣“好手匠人數名幫同該國匠役即在殿內安裝,留心學習,以便將來仿照裝卸”。徵瑞單獨一人給朝廷寫奏折,皇帝不明白為什么這奏折沒有另外兩人的簽字;所有這些反常的做法只能引起天子的不滿。后來這兩位受責備的工部官員也給皇帝寫了奏折。皇帝在關于那些應該觀察并模仿歐洲人操作的中國工匠的那句話邊上用朱筆作了批示。從這批示中可以看出皇帝很不耐煩:“盡心体會必盡得其裝卸收拾方法。”

  御座大殿和藝丐歌劇

  同年8月23日,馬戛爾尼被帶到圓明園,后來自從西方人焚燒該園后,它被西方人稱之為“夏宮”。不過,應稱它為“秋冬春三季宮”,因為乾隆在夏季時去熱河避暑。圓明園這個中國名稱——馬戛爾尼只用這個名稱——很好地表達了皇帝對宮殿的想法:“最最光明的園林”,中國最好的園林。這座園林是乾隆的杰作——正像凡爾賽宮是路易十四的杰作一樣。
  馬戛爾尼對鮮花、綠樹和噴泉交織成的美景十分欣賞。圓明園大得無邊無際,園內數以百計的“漂亮的樓台亭閣”由穿越假山的通道和美妙的走廊相連接,但馬戛爾尼只看到其中一部分。
  這座園林由一些法國人在中國建造,這第一位英國使者在欣賞它時其眼神是多么感人!它后來被另一些英國人和另一些法國人焚毀,但這卻使它變得永遠像神話里一樣奇妙!那座宮殿是典型的路易十四風格。它周圍是一些地道的中國風格的樓台亭閣,點綴在巨大的花園里。這座仿造凡爾賽宮和申布倫府邸的巨大建筑物可能使乾隆認為西方人再也沒什么可帶給他的了。因為他早已經采納了他們的好主意。有哪個西方君主可夸口說他有一座中國式宮殿?
  不過,英國人如果承認為圓明園陶醉的話,他們會覺得有失身份的:“宮殿外牆繪有許多龍和金色的花朵。從遠處看,真令人眼花繚亂;但一走近,人們就發現工藝粗糙,鍍金質量很差,于是原有的魅力便煙消云散。”
  請馬戛爾尼正式參觀圓明園要等地從熱河回來后才進行。由皇帝确定的日程是根本不能更改的:英使的拜訪只局限于察看合适的地方來安放留在北京的那部分禮品。既然是送給皇帝的禮品,那就沒有比放在大殿御座兩旁更合适的地方了。
  大殿建在花崗石的平台上,殿項由兩根柱子支撐,并飾有許多作為皇帝象征的五爪金龍——高官權臣只配有四爪的龍。大殿長50米、寬20米,灰色与白色大理石的地面上舖著地毯。大殿只有一面進光。御座是用紅木雕刻做的,面對窗戶,御座下面有几級台階。馬戛爾尼發現御座的雕刻手法与英國的一樣精細。御座上方有一橫匾:上寫正、大、光、明、福五個大字。御座兩旁是呈扇形的巨大孔雀毛。御座前是祭壇,上面放了一些茶或水果等供品,因為皇帝總是以肉体形式或以精神形式坐在御座上。塞戛倫曾讓皇帝說過這么一段話:“我是靠缺席所具有的惊人力量來統治的。由回廊相連的我的270座宮殿里都只有我偶爾留下的足跡。”
  3名陪同官員(按照皇帝的旨意,他們一起)在8月25日的奏章中寫道:“該貢使率領屬下人等拆卸包裹,隨赴正大光明殿丹墀下瞻仰殿宇,相顧肅容。詢問中設寶座即向上免冠,舉掌頂禮。奴才等察具情詞,十分恭順,并瞻仰殿宇輝煌,心欽壯麗。”徵瑞在這么一份奏章上簽字可能會感到為難:奏章里并未提及磕頭……
  至于那組樂曲,那些“黑頭發的人”沒有向皇帝匯報,因為他們听不懂。那么,這突然響起的樂聲是什么曲子呢?原本沉醉于對建筑物的欣賞中的馬戛爾尼被一种熟悉的樂曲聲所吸引了:在大殿的一角,一座來自倫敦的座鐘每小時奏出一段《乞丐歌劇》中的不同曲子。在天子寶座前,座鐘不知疲倦地反复奏出的這些下流樂曲,這具有某种超現實主義的色彩。無疑,不論是乾隆還是定期來修鐘的耶穌會鐘表匠對此都毫不理解。只有英國人才能体會到這种情景的滑稽可笑——private joke。
  對馬戛爾尼說來,這是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參觀圓明園。后來,阿美士德勳爵從這里被赶走。第三名進入圓明園的勳爵是額爾金,那是在1860年——不過,他當時是率兵來掠奪和焚燒圓明園的。圓明園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現在只剩下一堆廢墟。它成了東西方之間三次接触的見證:首先是負責設計并指導建造這座園林的耶穌會教士;然后是來圓明園卻又不理解中國的外交官員;最后是摧毀這座園林的軍人。

  ------------------
  素心學苑 收集整理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