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作品賞析


  無疑,《馬丁·伊登》是一部個人奮斗史。杰克·倫敦通過主人公的坎坷一生反映了有才華的年青人在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悲慘遭遇。不難看出,馬丁·伊登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犧牲品,同時也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犧牲品。
  首先,那個社會本身是他奮斗的最大障礙。當馬丁·伊登寫出一篇篇真實生動的小說、詩歌后,即遭到當時社會的冷落和不理解(包括曾鼓勵他讀書學習的戀人羅絲);在那些不學無術的出版商及其掌握作者命運的編輯、批評家眼里,他只是個不符合資產階級口味的無名之輩。馬丁因為偶然的机會成名后,出版商接二連三地發表他過去被退回的作品這個細節,辛辣而又深刻地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本質。
  摩斯一家則是那個社會的一個生動的縮影。摩斯先生是個財運亨通的投机家,根本瞧不起不懂生財之道、只會涂涂寫寫的馬丁。因此,他千方百計地阻止女儿同馬丁交往。他們一家對馬丁与羅絲的戀愛橫加阻攔,多多少少挫傷了馬丁的熱情,影響了他的創作活力。
  但是,最使馬丁傷心的,正是他心目中的“天使”羅絲·摩斯。這位從小養尊處优的富家閨秀所以對馬丁投以青睞,只是因為出于好奇和求新的心理。她發現馬丁与她結識的那些上流社會的紈褲子弟不一樣,富有朝气和毅力,誠實可愛。但她根本不能理解和賞識馬丁出類拔萃的才華。她反對馬丁寫作,企圖按資產者的模式改造馬丁,把他塑造成像她父親那樣的人。當她周圍的人開始大肆攻擊、中傷馬丁時,她便無情地拋棄了他。在這里,自私自利和市儈的偏見遠遠超過了她對馬丁的愛情。如果說,是她開始激發起馬丁奮斗的信心的話,那么,也正是她扼殺了馬丁的創作才華,最終毀了他。
  馬丁原是衛人階級的后代,通過個人奮斗闖進文壇,踏入了上層社會。但他畢竟不屬于那個社會。在那個社會里他嘗到的無非是孤寂和空虛。他爬上社會“頂峰”之后便悲哀地看到了它的虛偽和腐朽。本來,他可以退回去,退到生他養他的階級中去,但他這時已和勞動人民离得太遠,他不愿也沒有勇气回到人民中來。就這樣,在個人主義哲學的引導下,馬丁的思想陷于全面崩潰,以至最后跳海自殺。
  《馬丁·伊登》這部小說,從根本上說,是寫了失望和幻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失望以及個人理想的幻滅。馬丁以渴望和追求開始,最終以自殺了生;他蜚聲文壇,但只是在他看透了文藝界的平庸無知之后;他贏得了姻雅高貴的羅絲的愛,但又發現她跟她父親一樣是個庸俗不堪、追逐名利的市儈,他最后平步青云,躋身名流,卻開始鄙視這個階級,怀念他曾一度拼命要掙脫的勞苦群眾……人生就是這樣充滿矛盾,充滿悲劇。
  杰克·倫敦寫作的一大特點就是以人物的行動來說明作品的主題。在《馬丁·伊登》里,杰克·倫敦正是以馬丁的一生遭遇來表現他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和認識。他在小說中基本上否定了馬丁·伊登的個人主義思想,抨擊、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种种陰暗面。這無疑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因此,《馬丁·伊登》一直被視為美國文壇上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的名作。
  《馬丁·伊登》的藝術描寫也相當成功。每個人物都具有鮮明的個性,故事情節緊湊,人物性格符合故事情節的發展。例如在小說的開始,馬丁使用的語言粗俗,缺乏文化教養;后來到他學識淵博時,談吐也顯得文雅、規范化了。但是,由于馬丁具有獨立思考、思路敏捷的特點,因此,他的語言始終簡洁有力,十分符合他的個性特征,這种高超的藝術手法不僅使小說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個性丰滿,而且使作品顯得色彩丰富,引人入胜。
                         (執筆    李正中)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