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部 佛羅倫薩(1)

第十七章

  佛羅倫薩市區中心的夜晚,藝術的燈光照亮了古老的城市。
  矗立在黑暗的廣場上的韋基奧宮1,水銀燈照明,拱頂窗和雉堞像万圣節南瓜燈刻出的牙齒;鐘樓高高聳入黑色的天空;帶有強烈的中世紀情調。
  蝙蝠追逐著蚊蚋,要在明亮的鐘面之前飛到天亮;天亮后被鐘聲惊醒的燕子又會在天空翱翔。
  警察局偵探長里納爾多·帕齊從敞廊2的陰影里走了出來。几尊固定于強奸和謀殺動作的大理石雕像襯托出他黑色的雨衣。他穿過廣場,蒼白的面孔像向日葵一樣轉向了韋基奧宮的燈光。他在改革家薩沃那洛拉3當年受火刑的地方站住了,抬頭望著他的祖先曾經蒙受苦難的窗戶。
  1意大利佛羅倫薩最重要的行政古建筑。
  2一面或几面敞開的房間、廳、廓或門廊,源于地中海地區,此處指建于1376年的蘭齊敞廊。
  3薩沃那洛拉(1452—1498),意大利宗教改革家,僧侶,在韋基奧宮廣場被火刑燒死。
  弗朗切斯科·德·帕齊當年就是從那儿高高的窗戶上給赤身裸体地扔出來的,脖子上套著絞索,在粗糙的牆壁上碰撞著、抽搐著、旋轉著死去。大主教也被絞死在帕齊身邊,全身整齊的法袍并沒有給他任何精神安慰。大主教眼睛暴突,窒息得發了狂,一口咬住帕齊的肉不松口。
  帕齊家族從1478年4月26日那個禮拜天起便一蹶不振,因為謀殺了朱利亞諾·德·美第奇1,還企圖在大教堂舉行彌撒時謀殺高貴的羅倫佐·美第奇。
  1美第奇為意大利佛羅倫薩一個极有權勢的銀行家家族,從15世紀到18世紀統治著佛羅倫薩。
  現在的里納爾多·帕齊是帕齊家的帕齊之一,丟了臉,倒了霉,總是尖起耳朵提防著斧頭的低語,跟他祖先一樣仇恨政府。他來到這地方,是想決定怎樣充分利用一份好運:
  偵探長帕齊相信自己發現了漢尼拔·萊克特,這人就住在佛羅倫薩。如果能抓住這個魔鬼,他就有机會東山再起,重新受到同行的尊重。他還有另外一個机會:以他無法想像的高价把漢尼拔·萊克特賣給梅森·韋爾熱——如果那嫌疑人真是萊克特的話。他那百孔千瘡的榮譽當然也就隨之被出賣了。
  他在警察局多年的偵探長沒有白當,再加上天賦,得意時也曾如餓狼一樣想在職業上大顯身手,可留下的卻是傷痕。那是在心急火燎急于求成時抓在了幸運之劍的鋒口上,割傷了手。
  他選擇了這個地點來碰運气,因為他那回遇見上帝的瞬息顯靈就在這里。那事曾讓他大出風頭,后來又讓他倒了霉。
  帕齊有強烈的意大利式反諷意識:多么巧合2那決定命運的啟示就出現在這扇窗戶下,他祖宗激憤的靈魂說不定還在這牆上旋轉著、碰撞著呢!而他永遠改變帕齊家命運的机會又在這同一地方出現了。
  那是在追蹤另一個系列殺人犯II Mostro(魔鬼)時的事。那事件讓他出了名,那次的經驗導致了這次的新發現。但是“魔鬼”案件的結果給帕齊塞了滿嘴苦藥,使他現在傾向于把那危險的賭注下到法律以外去。
  II Mostro,佛羅倫薩的魔鬼,在80和90年代曾反复襲擊托斯卡納的情人達17年之久。托斯卡納的情人巷很多,情人們在巷里擁抱時“魔鬼”便向他們下手。他習慣于用一支小口徑手槍殺死他們,再把他們仔細擺成一個畫面,用花圍起來,讓女方露出左邊的乳房。那畫面讓大家覺得离奇地熟悉,有似曾相識之感。
  “魔鬼”還割取器官做戰利品,只有一次例外,那回他襲擊了一對長頭發的德國同性戀人,顯然是誤會了。
  公眾要求警局緝捕“魔鬼”的壓力很大,里納爾多·帕齊的前任隊長被迫下台。帕齊接手偵探長職務時就像個和蜂群打仗的人。新聞記者一有机會就在他的辦公室蜂擁出入,攝影記者則躲在警局背后他去開車的扎拉街拍照。
  那個時期到佛羅倫薩旅游的人都會記得,那里到處都張貼著文告,上面是一只瞪視著的眼睛,提醒戀人們警惕“魔鬼”。
  帕齊工作得像中了邪。
  他訪問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行為科學處,要求協助畫出“魔鬼”的形象,而且讀了他所能讀到的聯邦調查局有關“畫像”方法的一切資料。
  他使用的是前攝1措施:在一些情人巷和陵墓幽會處布置的警察比情人還多。他們成雙成對地坐在汽車里。女警官不夠,在熱夫又讓男警官戴上假發冒充,好多胡須被犧牲了。帕齊帶頭刮掉了自己的一字唇髭。
  1心理學名詞,指回憶時先知資料較后知資料占优勢。
  “魔鬼”小心謹慎,他會出擊,但不需要經常出擊。
  帕齊注意到多少年以來“魔鬼”有時很久不出擊——有一個間隙長達8年之久。帕齊抓住了這個特點。他艱苦地、勤奮地強迫每一個能夠抓到手的書記員幫助他。警局只有一部電腦,他又抓了他堂弟的電腦自己用,開列出一張意大利北部所有那段時間——“魔鬼”系列殺人案間斷的時間——在坐牢的罪犯的名單。一共是97個。
  帕齊沒收了一個坐牢的銀行搶劫犯舒适、快速的舊阿爾法—羅密歐GTV拉力賽車,一個月跑了五千多公里,親自跟94個罪犯見了面,審問過他們。剩下的三個是死去的和殘廢的。
  犯罪現場几乎完全沒有留下任何可以幫助他縮小名單的證据。沒有罪犯的体液,沒有指紋。
  在因普朗內塔一個殺人現場他找到了一個彈殼,.22的溫徹斯特—維斯頓邊緣發火彈彈殼,上面的退殼器印痕跟科爾特半自動手槍一致,說不定是只烏茲滿型的。所有案件使用的子彈都出自同一把.22手槍。使用消音器的子彈不會留下擦痕,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消音器的可能。
  帕齊畢竟是個帕齊家的人,首先是雄心勃勃,還有個年輕可愛的、老張著嘴要喂食的妻子。這場苦干從他瘦削的身軀上磨掉了12磅肉。警察局的年輕警員私下說他像漫畫里的角色“土狼”。
  一個年輕能干的警員在警局的電腦里裝了一個變形程序,把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分別變成了驢子、豬和山羊。帕齊看了几分鐘,感到自己的臉在驢子和自己之間變來變去。
  為了祛除邪惡精靈,警局實驗室的窗戶裝飾著大蒜花環。最后一個嫌疑人都已經見過了,也已經榨干了,帕齊站在窗前望著滿是灰塵的庭院,失望了。
  他想起了他新娶的妻子,想起了她那好看的腳踝和細腰背后那片汗毛。他想到她漱口時乳房如何顫動、搖晃,想到她見他盯著她看時如何微笑。他想到自己打算給她的東西。他想像著她打開禮物的樣子。他是以視覺形象想起他的妻子的;香噴噴的她,指頭撫摩十分美妙,但在他記憶里首要的是視覺的東西。
  他考慮著自己要以什么形象在妻子面前出現。肯定不能以目前新聞界攻擊對象的形象出現——佛羅倫薩警局大廈以前就是瘋人院,漫畫家正在充分利用這一事實。
  在帕齊的想像里成功是從靈感來的。他有出色的視覺記憶,于是像很多以視力為首要官能的人一樣,以為靈感的啟示都產生于某個意象,起初模糊,隨后逐漸清晰。他以我們大部分人尋找失物的方式反复思考,把那東西的形象在心里复習,眼看見的東西做比較,一分鐘就在心里更新它好几次,翻來覆去地觀察。
  然后烏菲齊博物館后面出現了政治炸彈,吸引了公眾的注意力,也吸去了帕齊的時間,讓他暫時离開了“魔鬼”案件。
  即使在他忙著重要的博物館案件時,“魔鬼”所創造的形象仍然在帕齊的心里。他從眼角看著“魔鬼”的畫面,有如我們在黑暗里看東西。他特別關注在因普朗內塔一輛輕便貨車的床上發現的一對被殺害的情人。尸体被“魔鬼”仔細安排過,用花環圍繞,袒露出了女人左邊的乳房。
  某一天下午很早,帕齊剛离開烏菲齊博物館,打算穿過要員廣場,看見了一個明信片販子擺出的圖片,其中的一個形象往他眼里扑來。
  他不清楚那念頭來自何處,便在薩沃那洛拉被燒死的地方停住了腳步,轉身看看周圍。廣場里滿是擠來擠去的觀光客。帕齊背上一陣發涼,也許他那想法、那引起他注意的東西不過是頭腦作祟吧。他收住腳步,退了回來。
  那東西就在那儿:一幅滿是蠅屎、叫雨淋得變了形的招貼畫。是波提切利1的畫:《春》。原作就在他身后的烏菲齊博物館里;《春》,右邊是戴花環的女仙,裸露出左邊的乳房,花朵從她唇邊墜落,蒼白的西風之神在森林旁向她伸出手來。
  1波提切利(1445—1510),文藝复興時代意大利著名畫家。《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就是它。那就是輕便貨車里的床上那對死去的情人的形象,圍著花環,姑娘嘴邊也是花朵。恰好吻合,吻合。
  帕齊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形象就是從這儿出現的,就是從他祖先碰撞著、窒息著死去的牆壁邊來的。而那意象是500年前由山德羅·波提切利創造的——那個藝術家為了40個佛羅林1曾經在巴杰羅監獄的牆壁上畫過被絞死的弗朗切斯科·德·帕齊的肖像,絞索諸物齊全。這個靈感的來源太美妙50自齊哪能拒絕!
  1金幣名,1252年首先在佛羅倫薩鑄造,后被歐洲若干國家仿造。
  他必須坐下。所有的椅子都坐滿了。他無可奈何,拿出警微征用了一個老頭的座位。說實話,在那老兵大吵大鬧一只腳站起來之前,他還真沒看見他那根拐杖。
  帕齊有兩個理由激動:發現了“魔鬼”使用的意象,那是一种胜利3但更重要的是,他在調查嫌疑犯時曾經看見過一幅《春》。
  他并不去冥思苦想,搜索記憶,他更聰明。他東靠靠,西走走,讓記憶自己出現。他回到烏菲齊博物館,在原作《春》面前站了站,但并不太久;他走到干草市,摸了摸青銅野豬《小豬》的鼻子;他開車出去,到了《海馬》面前,又在自己滿是灰塵的汽車車頭上靠了靠,鼻子里是熱油的气味,望著孩子們踢足球……
  在心里他首先看見了樓梯,然后是上面的梯口平台。他上樓時那招貼畫《春》的上半部出現了。有那么一秒鐘他還能想起自己走進的那道門框,但是街道想不起了,面孔想不起了。
  他善于審問,便進入第二層意識審問自己:
  你著見那招貼畫時听見什么了?……听見底樓的鍋子在當啷地響。你來到樓梯口平台時听見什么了?電視的聲音,起居室里的電視。是羅伯特·斯塔克在《哥厘因脫卡比里》里演愛里奧·內斯。你聞到烹調的味儿了嗎?聞到了,烹調。還聞到什么沒有?我意見了那招貼畫——不,不是問你意見了什么,是問你還聞到了什么。我界子里還有利堅草的气味,屋里有點熱,但那味儿還在鼻子里。熱油味,從支馬路傳來的……沿汽車支馬路迅速往前走到哪儿?圣卡夏諾。我在圣卡夏諾還听見狗叫了。有個盜竊強奸犯,叫做吉洛拉莫什么的。
  在那聯系完成的瞬間,在那神經結痙攣的瞬間,思想的導火線點燃了。那是极度的快樂。那是里納爾多·帕齊平生最美妙的時刻。
  一個半小時之后帕齊已經把吉洛拉莫·托卡抓了起來。托卡的老婆對帶走她丈夫的執行小組扔石頭。
   
第十八章

  托卡是理想的嫌疑犯,青年時代坐過9年牢,因為他抓住而且殺死了一個在情人巷擁抱他未婚妻的人,以后又因為對自己的女儿進行性騷扰和其他家庭虐待行為受到過指控,再次因為強奸坐過牢。
  警局為了尋找證据几乎毀掉了托卡的家。最后,帕齊親自動手,在托卡的地里搜出了一個子彈殼。那就成了控方所提供的少量物證之一。
  那次十分轟動的審判在一座被稱做“煤庫”的建筑里進行,戒備森嚴。地點就在La Nazione(《國民報》)佛羅倫薩分社的街對面,70年代曾是審判恐怖分子的地方。宣過誓、挂著飾帶的陪審員,五男五女,除了指出托卡人品惡劣之外几乎全無證据就判定了他有罪。大部分公眾認為托卡無罪,但是很多人又說托卡原本是坏蛋,坐了牢也活該。65歲的托卡被判處了40年監禁,在沃爾泰拉服刑。
  隨之而來的几個月是黃金時期。自從帕佐·德·帕齊制口第一次十字軍東侵,從圣地的陵墓帶回了圣燧石以后,500年來帕齊家從沒有這么風光過。
  在傳統的复活節儀式上,用上述的燧石點燃以火箭為動力的鴿子模型時,里納爾多·帕齊和他美麗的妻子站在大教堂里大主教的身邊。那鴿子沿著電線飛出教堂,為鼓掌歡呼的人群引燃了一大車焰火。
  帕齊因為下屬的刻苦辛勤把功勞合理地分配給他們時,報紙圍著他的每一句話轉。人們征求帕齊夫人對時裝的意見,而她穿上設計師們鼓勵她穿上的時裝時,倒的确楚楚動人。他倆被邀請到權勢人物家去參加沉悶的茶會,被邀請到城堡里去跟一個伯爵共進晚餐,那城堡里到處站著成套的盔甲。
  帕齊被提名擔任政治職務,在意大利議會上受到的贊美壓倒了普遍的喧嘩。然后他得到了訓令,讓他負責意大利跟美國聯邦調查局聯手進行的反黑手党斗爭。
  那項訓令,再加上一筆讓他到喬治敦大學參加犯罪學研究班的獎學金,把帕齊夫婦帶到了華盛頓特區。這位偵探長在匡蒂科的行為科學處流連忘返,夢想著也在羅馬建立一個行為科學處。
  可是,兩年之后災難出現了。气氛較為平靜之后,一個不受公眾壓力的上訴法庭同意對托卡案進行复審。帕齊被召回國接受調查,在他過去甩下的同事里出現了指向帕齊的刀子。
  复審的陪審員推翻了對托卡的罪行認定,譴責了帕齊,法庭認為他有栽髒陷害行為。
  過去在上面支持他的人現在像回避惡臭一樣回避著他。他仍然是警察局的要員,可是誰都知道他是個蹩腳貨。意大利的政府行動遲緩,但是斧頭馬上就要落下來了。
   
第十九章

  正在他焦頭爛額、等著斧頭落下的時刻,帕齊在佛羅倫薩的眾多學者之中第一次看見了費爾博士……
  里納爾多·帕齊在韋基奧宮里的樓梯上爬著。他正在執行一項不体面的任務,那是他以前在警局的部下從許多賤活里挑給他的——他們為他的失寵而得意。帕齊在裝飾著壁畫的牆壁邊走時,只看見自己的鞋尖踏在磨凹了的樓梯上,沒有看見身邊的藝術奇跡。500年前他的祖先就曾經被血淋淋地拽上過這些樓梯。
  他本是個男子漢,來到梯口平台時本色地挺了挺肩膀,強迫自己去面對壁畫人物的眼睛,其中有人還跟他沾親。他能听見頭上睡蓮廳的爭吵,烏菲齊美術館的指導們和藝術委員會的委員們正在開聯席會議。
  帕齊今天的任務是:卡波尼邸宅的資深館長不見了,已經有4次每月例會沒有在韋基奧宮跟他的領導集体見面了。大家認為那老家伙是跟一個女人私奔了,或是卷款潛逃了,要不然就兼而有之。
  帕齊被派來繼續調查。在博物館炸彈事件后,他曾經聲色俱厲地訓斥過烏菲齊博物館這群面色蒼白的指導們和他們的對手藝術委員會的委員們。可現在,他只好在失勢的情況下跟他們見面了。他可沒想到還得向他們打听館長的愛情生活。
  兩個委員會是劍拔弩張的競爭對手——他們多少年來連開會地點都難以達成協議,因為誰都不愿在對方的辦公處開會,于是到了豪華的韋基奧宮里的睡蓮廳。雙方都認為那美麗的廳堂跟自己的高雅与出眾恰好般配。一開了頭,大家就都拒絕在其他任何地方開會,即使韋基奧宮正搭著架子、挂著循幕、地上擺著机器進行著整修也一樣——那是它上千次的整修之一。
  里納爾多·帕齊的一個老校友里奇教授在沙龍外的大廳里,正被灰粉嗆得直打噴嚏。大体正常后,他流著淚的眼睛一轉,看見了帕齊。
  “La solita arringa(又是長篇大論),”他說,“又在吵,跟平常一樣。你是來辦失蹤的卡波尼館長的案子的吧?他們現在正在爭奪他的空缺呢。索利亞托要讓他的侄子接手,而學者們則對他們几個月前任命的臨時館長費爾博士有良好的印象,想讓他繼續干。”
  他那朋友在口袋上拍著,想找紙巾,帕齊便离開了他,走進了那有歷史意義的大廳。大廳的天花板上裝飾著金睡蓮,挂在兩面牆壁上的布循減弱了嘈雜。
  任人唯親的索利亞托正在發言,靠著大嗓門控制著會場:“卡波尼最早的信函早到13世紀,一張阿利吉耶里·但丁1寫的便條說不定會送到費爾博士手里,送到他那非意大利人的手里,他能鑒別嗎?我看不行。你們考過他的中世紀意大利語,我也不否認他在語言方面值得欽佩,作為straniero(外國人)已算是不錯的。但是他對文藝复興前的佛羅倫薩人物的評价熟悉嗎?我看不見得。如果他在卡波尼圖書館里碰到一張條子,比如圭多·德·卡瓦爾坎蒂寫的,他能夠鑒定嗎?我看不行。費爾博士,你能夠對此發表意見嗎?”里納爾多·帕齊審視了一下大廳,卻沒有看見那個叫做費爾博士的人,盡管他一小時以前還查驗過他的照片。他沒有看見費爾博士,因為費爾博士沒有跟別人坐在一起。帕齊是先听見他的聲音,才看到他的。
  1阿利吉耶里·但丁(1265—1321),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偉大詩人,作品有《神曲》和(新生》等。
  費爾博士靜靜地站在朱提斯和荷羅斐尼斯1青銅雕像旁邊,背對著發言人和人群。他說話時沒有轉身,因此很難判斷那聲音是發自哪一個形象——是永遠舉著刀子要殺喝醉了的國王的朱提斯?是頭發被揪住的荷羅斐尼斯?還是多那太羅2的青銅雕像旁邊那沉靜瘦削的費爾博士?費爾博士的聲音剖開了喧鬧,有如激光切開了煙霧,鬧哄哄的人群靜了下來。
  “卡瓦爾坎蒂公開回答了但丁在《新生》里的第一首十四行詩。他在那首詩里描寫了他夢見貝亞特麗斯·波提那利3的那個怪夢,”費爾博士說,“也許卡瓦爾坎蒂私下也做過評論。如果他給卡波尼家的人寫過信,那一定是寫給安德烈亞的。安德烈亞比他的弟兄們更有文采。”人們感到尷尬了,沉默下來,費爾博士卻神色自若,轉身面對著与自己同時代的人群。“你知道但丁的第一首十四行詩嗎,索利亞托教授?知道嗎?那首詩叫卡瓦爾坎蒂著了迷,值得花那么點時間听听。我只引用一部分:

  “夜的最初三小時已逝去
  每顆星星都照耀著我們
  我的愛情來得多么突然
  至今想起仍震撼我心魂。
  我覺得愛神正酣暢,此刻她
  手里掉著我的心;臂彎里
  還睡著我輕紗籠罩的情人。
  他喚醒她,她顫抖著馴服地
  從他手上吃下我燃燒的心。
  我望著愛神离開,滿臉淚痕。

  1荷羅斐尼斯是敘利亞王尼布甲尼撒的將軍,猶太婦女朱提斯為拯救自己的人民殺死了他。故事見(圣經·偽經·朱提斯)。
  2多那太羅(1386?一1466),意大利著名雕塑家。
  3但丁在《新生》和《神曲》里理想化歌頌的女性,原型為作者早年的情人。
  “你們听听,他是如何巧妙地運用著意大利的俗語,他稱之為人民的雄辯的俗語:
  “Allegro mi sembrava Amor tenendo
  Meo core in mano,e ne le braccia avea
  Madonna involta in un drappo dormendo.
  Poi la svegliava,e d'esto core ardendo
  Lei paventosa umilmente pascea
  Appreso gir lo ne vedea piangendo。”1
  1這一段是但丁的原文,使用的就是意大利俗語,內容就是上面譯出的后六行。
  費爾博士以清晰的托斯卡納語音朗誦了但丁的詩篇。詩篇震響在壁畫包圍的大廳里,即使是最好辯的佛羅倫薩人也無法抗拒。起初是鼓掌,然后便是含淚的歡呼。參加會議的人任命費爾博士做了卡波尼博物館的主人,留下索利亞托由生悶气。帕齊不知道這個胜利是否叫博士高興,因為博士的身子又轉過去了。可是索利亞托還沒有完全罷休。
  “他既然是那樣的但丁專家,那就讓他到Studiolo(研究會)去演說一次吧,”索利亞托絲絲地說出“Studiolo”,仿佛在送費爾博士上宗教法庭,“讓他即興回答他們的問題。他要是能行,就定在星期五吧。”“Studiolo”一詞來自一個華麗的私人書房的名字,其實是一小幫霸道的學者,曾經毀掉過好几個人的學術名聲。這群人常在韋基奧宮聚會。為跟他們開會做准備被看做是极大的難題,而在他們面前出現則是一种危險。索利亞托的叔叔贊成他的提議,索利亞托的妻舅提議表決,索利亞托的妹妹做記錄。提案通過,任命認可了,但是費爾博士要保住那職位還得通過研究會這一關。
  委員會為卡波尼任命了一個新館長,卻不怀念舊館長,三言兩語就回答了屈辱的帕齊提出的關于失蹤的館長的問題。帕齊令人欽佩地承受了。
  像一切辦案人員一樣,他篩選了种种情況,搜羅有用的東西。誰會因舊館長的失蹤而得利?失蹤的館長是個單身漢,沉靜的學者,生活井井有條,受人尊敬,有點積蓄,但不多。他所有的只是他那職位和隨那職位而來的在卡波尼邸宅閣樓里居住的權利。
  而這位新任館長,在通過了有關佛羅倫薩史和古意大利語的嚴格審查之后得到了确認。帕齊審查過費爾博士的申請表和國民健康宣誓書。
  委員們收拾提包准備回家時帕齊來到費爾博士面前。
  “費爾博士。”
  “是,Commendatore(長官)?”
  新館長瘦小整洁,眼鏡片的上半部是煙褐色,深色服裝的剪裁即使在意大利也算是漂亮的。
  “我不知道你是否見過你的前任館長?”有經驗的警察總是把他的天線調到令人心惊膽戰的波段。帕齊仔細地觀察著費爾博士,注意到的卻是絕對的平靜。
  “我從來沒有見過他。我在NuovaAntologia(《新論選集》)里讀過他的几篇論文。”博士話語里的托斯卡納語音跟他的朗誦一樣清晰,即使帶有口音,帕齊也听不出來。
  “我知道最初調查的官員們檢查過卡波尼邸宅,想找到張條子——告別條子,自殺條子什么的,卻沒有找到。你要是在文件里碰上了什么東西,個人的東西,即使是很瑣碎的,會樂意給我電話嗎?”
  “當然樂意,Commendatore。”
  “他的私人財物還在邱宅里嗎?”
  “裝在兩口箱子里,附有清單。”
  “我會派人——我自己會來取的。”
  “你能夠先給我來個電話嗎,Commendatore?我好在你到達之前關掉報警系統,給你節省點時間。”
  此人過分平靜。一般情況下,他應該有點畏懼我;他還要求我去時先通知他。
  委員會已使帕齊乍起了羽毛,可他拿他們無可奈何。可這個人的傲慢也惹他生气。他也要气一气他。
  “費爾博士,我能夠問你一個私人問題嗎?”
  “只要是在你的職責范圍之內的,Commendatore。”
  “你左手手背有一個比較新的傷疤。”
  “你手上也有一個新的結婚戒指:LaVitaNuova(是新生嗎)?”費爾博士微笑了。他的牙齒小小的,很白。帕齊感到意外,還沒有來得及生气,費爾博士就已伸出手,說了下去:“腕骨漏斗管綜合征,長官。歷史研究真是一個危險的職業。”
  “你到這儿工作時為什么沒有在你的國民健康表上上報腕骨漏斗管綜合征呢?”
  “我的印象是,Commendatore,只有接受殘疾補助的人的傷病才需要上報。而我既沒有接受補助,也沒有殘疾。”
  “那么你的手術是在巴西做的哆?你就是從那個國家來的嘛。”
  “不是在意大利做的。我沒有從意大利政府得到過任何補助。”費爾博士說,好像回答已經圓滿。
  他倆是最后离開委員會大廳的人。帕齊走到門口時,費爾博士叫住了他。
  “Commendatore?”
  費爾博士的身影襯托在高高的窗戶前,是一個黑色的輪廓,他身后便是遠處的大教堂。
  “什么事?”
  “我覺得你是帕齊家族的一個帕齊,我說對了嗎?”
  “對。你是怎么知道的?”帕齊以為他指的是最近的一則有關他的報紙報道,那報道极其粗暴。
  “你很像德拉·羅比亞1舞俑雕塑里的一個形象,就在圣十字教堂你家族的祈禱室里。”
  115世紀一個以雕塑和琺琅赤禍陶塑造著名的佛羅倫薩家族,此處指安德烈亞·德拉·羅比亞(1435—1525)。
  “啊,那是安德烈亞·德·帕齊,塑成了施洗約翰的樣子。”帕齊說,辛酸的心里涌起一絲欣喜。
  里納爾多·帕齊离開站在會議廳里的那個細瘦的身影時,有一個印象持久難去:費爾博士不尋常的平靜。
  那印象馬上還要加深。
   
第二十章

  淫逸与粗俗不斷在我們面前展露,使我們熟視無睹,因此看一看我們仍然覺得邪惡的東西對我們會有教益。我們馴服的意識已經軟弱成了病態,還有什么東西能夠給它足夠的刺激,引起我們的注意呢?
  在佛羅倫薩,這東西就是一個叫做酷烈刑具展覽會的玩意。里納爾多·帕齊第二次遇見費爾博士就是在這個展覽會上。
  這次展覽會展出了二十多件古典的酷烈刑具,附有詳細的解說,地點在陰森的城堡觀景台。那是16世紀美第奇家族的城堡,捍衛著佛羅倫薩的南部城牆。參觀展覽會的人數量之多出乎意料;興奮像鱒魚一樣在公眾的褲襠里蹦跳。
  酷烈刑具展覽會原定時間為一個月,卻持續了6個月,其號召力之大不亞于烏菲齊美術館,并凌駕于皮蒂宮博物館之上。
  兩位發起人原是潦倒的標本剝制人,以前靠吃自己剝制的動物的內髒度日,現在卻成了百万富翁,穿了正式的無尾晚禮服,帶了展覽品到歐洲各地巡回展出,一路春風得意。
  大部分參觀者都成雙成對來自歐洲各地。他們用很長的時間去排隊,在制造痛苦的机械之間行進,并以四國語言之一詳細閱讀刑具的沿革和使用方法。丟勒1等人的插圖配合了當時的日記,啟發著參觀的人在對例如車裂的細節的理解。
  1丟勒(1471-1528),德國畫家、木雕家。
  一個牌子上就是用英語這樣寫的:

    如圖所示,意大利王公喜好以鐵胎車輪及墊在四肢下的木塊做刑具,
  把對象在地上碾成數段。而北歐的流行辦法則是把對象在車輪上固定,用
  鐵棒將其身体敲斷,再將手腳穿過車輪上的車輻拴住。軀体复雜的斷裂提
  供了必需的伸縮性,把還在嚎叫的腦袋和身体留在正中。第二种辦法更加
  精彩,給人滿足,但骨髓一旦滲進心胜,此項娛樂立即因之中斷。

  酷烈刑具展覽總能打動能鑒賞凶殘事物的人。但是最丑惡的東西的神髓,人類精神丑態的精華卻不在鐵女架1或犀利的鋒刃上;根本的丑態其實就展現在觀眾臉上。
  1一种刑具,是個女人形狀的盒子,里面是刀刃。
  費爾博士就在這間巨大的石室的微光里,站在光照下的受刑者的吊籠下面。他那有疤痕的手拿著眼鏡,一只鏡腳触著嘴唇。他望著人們魚貫而過,心頭漫溢著狂喜。他是面部表情的鑒賞家。
  里納爾多·帕齊在那儿看見了他。
  帕齊是在第二次執行那天的不体面任務。他沒跟他的妻子一起吃飯,而是在人群里擠來擠去張貼新的警告,警告情人們警惕那個他沒有抓到的佛羅倫薩的“魔鬼”。這樣的警示招貼畫在他的辦公桌上方很顯眼,是他的新上司貼在那儿的,和世界各地的懸賞緝拿招貼畫在一起。
  共同監視著票房的兩位標本剝制人雖然樂意給他們的展覽會增加點當代的恐怖,卻要帕齊自己去貼,因為似乎誰也不愿讓另一個人單獨收錢。几個當地人認出了帕齊,隱在人群里噓他。
  帕齊把圖釘釘進藍色招貼畫的四角,固定在出口處的布告欄上,打開了上面的一盞圖片照明燈,那里最能引人注意。招貼畫上畫著一只大瞪著的眼睛。帕齊望著一對對情侶离開。他能夠看出,好多對情侶都動了情,他們在出口的人群中彼此摩擦著。他不愿意再見到那种畫面,不愿意再出現流血和花朵。
  帕齊确實想跟費爾博士談話。這儿离卡波尼邱宅很近,要去取失蹤的館長的東西很方便。但是等到帕齊离開布告欄時博士已經消失,卻又不在出口處的人群里。那儿只剩下他站過的餓刑吊籠下的石壁。吊籠里是個骷髏,像胚胎一樣蜷縮著,還在乞討食物。
  帕齊一肚子悶气。他從人群里擠了出來,可仍然沒有找到博士。
  出口處的門衛認出了帕齊,見他跨過繩界离開小徑,往城堡觀景台陰暗的土地上走去,也沒有吭聲。帕齊爬到了雉堞旁邊,往阿爾諾河對岸的北方望去。古老的佛羅倫薩就在他腳下,矗立在日光里的大教堂巍峨的圓頂和韋基奧宮的塔樓就在那里。
  帕齊成了一個非常古老的靈魂,荒唐可笑的環境是一把叉子,把他叉在上面扭動。他的城市嘲弄著他。
  美國的聯邦調查局還抓住插在他背上的刀子最后則了一下。聯邦調查局在他們辦的刊物上說他們描繪的“魔鬼”形象根本不像帕齊逮捕的人。《國民報》還加上一句:帕齊“捏造罪名把托卡送進了監獄”。
  上一回帕齊挂出藍色的“魔鬼”招貼畫是在美國;那是他挂在行為科學處牆上的一個驕傲的戰利品,而且按照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特工們的要求在下面簽了字。他們了解他的一切,佩服他,邀請他。他和他的妻子曾經到馬里蘭州的海灘做客。
  此刻他站在雉堞邊,俯瞰著自己這座古老的城市,卻嗅到了遼遠處切薩皮克灣帶咸味的空气,看見了海灘上他穿著新的白運動鞋的妻子。
  在匡蒂科的行為科學處有一幅佛羅倫薩的風景畫,是作為稀罕物讓他看的。畫面的景色就跟他現在看見的一樣。從觀景台俯隘佛羅倫薩,那是最好的景色,可是沒有用色彩。沒有,那是一幅鉛筆畫,陰影由木炭涂成。那畫畫在一張照片的背景上。照片上是美國系列殺人犯漢尼拔·萊克特博士,食人生番漢尼拔。萊克特憑記憶畫出了佛羅倫薩,那畫挂在瘋人院中他的牢房里。那牢房跟這儿一樣陰森。
  帕齊是什么時候得到那逐漸成熟的想法的?兩個形象,躺在他眼前的真正的佛羅倫薩和回憶里畫中的佛羅倫薩,那是在几分鐘以前他釘“魔鬼”的招貼畫時出現的。他自己的辦公室牆上有梅森·韋爾熱緝拿漢尼拔·萊克特的招貼畫,附有巨額的賞格和說明:
  萊克特博士必須掩飾他的左手,也可能用手術加以改變,因為他這种類型的多指畸形(完整的多余手指)极其罕見,可以立即确認他的身份。
  費爾博士用有疤痕的手拿著眼鏡,靠近嘴唇。
  漢尼拔·萊克特的牢房牆壁上對這儿景色的細致描繪。
  這念頭是帕齊俯嫩著身下的佛羅倫薩城時出現的?或是從燈光之上的天空的沉沉黑暗里出現的?它為什么會隨著切薩皮克帶咸味的風的气味到來?
  對于這個以視覺見長的人來說,奇怪的是,那聯系卻是隨著一個聲音到來的。那是一滴水滴落在越來越深的池子里時會發出的聲音。
  漢尼拔·萊克特逃到了佛羅倫薩。
  嗒!
  漢尼拔·萊克特就是費爾博士。
  里納爾多·帕齊心里的聲音告訴他,可能是他在自己的痛苦所形成的吊籠里發了瘋,他那發狂的心可能讓他在鐵欄杆上咬碎了牙齒,就像饑餓吊籠里那個骷髏般的人。
  他記不起自己的行動,但發覺已來到了文藝复興門——那是從觀景台走向陡峭的圣喬治河岸的路。一條狹窄的街道陡然下降,蜿蜒不到半英里,往佛羅倫薩老城的中心延伸。他的腳步似乎不知不覺地把他往陡斜的卵石路帶去,步子之快超過了他的愿望。他一個勁望著前面,尋找著那叫做費爾博士的人,因為那正是他回家的路。走到中途他又轉入斯卡普恰河岸,一路下坡走到了臨河的詩人街,接近了卡波尼邸宅,那已是費爾博士的家。
  帕齊下完坡,喘著气,在邸宅街對面的一家公寓門下找到了一個背著路燈光的暗處。要是有人來,他可以轉身假裝按門鈴。
  邸宅里沒有燈光。帕齊可以在那巨大的雙扇門上方看見一架監視攝像机的紅燈。他沒有把握它究竟是日夜不停地拍攝還是有人按鈴才拍攝。攝像机在遮蔽著的入口后很遠,帕齊認為它攝不到臨街的正面。
  他細听著自己的呼吸,等了半個小時,博士沒有回來。也許他在里面沒有開燈吧!
  街道空空如也,帕齊飛快地穿過街去,貼緊牆壁站著。
  屋里有聲音,非常非常微弱‘帕齊把頭貼在冰涼的窗欞上听著。是一种鍵盤樂器,巴赫的《戈德堡變奏曲》,彈得很動听。帕齊必須等待、躲藏、思考。不能過早打草惊蛇。他必須先決定怎么辦,他不愿意再當傻瓜。在他退回到街對面的陰影里時,最后消失的是他的鼻子。
   
第二十一章

  基督教的殉道者圣密尼亞托從佛羅倫薩的羅馬式圓形露天劇場前的沙地上拾起了自己的腦袋夾在腋下,過了河來到山邊,在他那輝煌的教堂里躺下了——傳統故事如是說。
  圣密尼亞托的身子,不管是直立還是躺著,無疑曾一路經過我們現在站著的這條古老街道——詩人街。夜色漸濃,街上已沒有了行人,路面上舖成扇形的鵝卵石在冬日的細雨里閃著光,卻不足以淹沒貓的气味。阿爾諾河外一箭之遙,在600年前的商界巨頭、國王擁立者和佛羅倫薩文藝复興的暗中支持者們所修建的眾多邸宅之間,便是執政團那殘酷的尖鐵,僧侶薩沃那洛拉便是在那上面被吊起,然后被燒死的。還有那巨大的“肉廳”,烏菲齊博物館,許多個基督就被“吊”在那儿。
  眾多家族的邸宅擠在一條古老的街道上,被現代的意大利官僚政治凍結了起來。外面看是監獄建筑,里面卻有廣闊优美的天地,有罕見的寂靜的高牆。高牆上挂著雨跡斑駁的腐掉了的絲質帳幕。文藝复興時代的大師們較不重要的作品在那里的黑暗中懸挂了許多年。帷幕掉落后,便只有電閃才能照明了。
  這儿就是卡波尼邱宅,它就在你的身邊。那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杰出的家庭,卡波尼曾經當著法國國王的面撕碎了國王的最后通牒,擁立出了一個教皇。
  此刻,卡波尼邸宅窗戶的鐵欄杆后面卻是一片黑暗,火炬廣場也空無一人。有裂紋的古老的窗玻璃上有一個40年代的子彈洞。再向前去,把你的頭像那警察一樣靠在冷冰冰的鐵件上听一听吧,你可以听見鍵盤樂器的聲音,非常微弱,是巴赫的《戈德堡變奏曲》,并非十全十美,左手也許有點僵硬,但是非常精彩,能以其對樂曲的深刻理解使你抨然心動。
  如果你相信自己沒有遭到傷害的危險,會樂意走進這個在流血与榮譽兩方面都出色的地方嗎?你愿沿著你眼前的方向穿過滿是蛛网的黑暗,往演奏著精妙的鍵盤樂器的樂曲的地方走去嗎?報警系統是看不見我們的,躲在門洞里淋濕了的警察也是看不見我們的。來吧……
  進入門廳,黑暗几乎是絕對的。一道長長的石頭階梯,在我們手下滑過的欄杆冰涼,几百年的腳步磨損了的台階在我們向音樂爬上去時,在我們的腳下凸凹起伏。
  主客廳高大的雙扇門如果非打開不可,是會吱嘎叫、轟轟響的,可它卻對你開著。音樂從很遠很遠的角落傳來,亮光也來自那個角落。那光是許多蜡燭的紅暈,從屋角小禮拜堂的小門里瀉出。
  向音樂走去吧,我們模糊意識到經過了一大群一大群蓋了帳幕的家具,全是些曖昧的形狀,像一群群睡著的牛,在燭光里并不那么平靜。頭上的屋頂隱沒在黑暗里。
  那融融的紅光照在一架華貴的鍵盤樂器上,照在文藝复興專家們稱做費爾博士的人的身上。那博士高貴、筆挺、身子前傾,陶醉在音樂中,頭發和毛皮樣光澤的絲質厚唾袍映著燭光。
  鍵盤樂器揭開的蓋子上有复雜的宴飲作樂場面裝飾,小小的人形似乎要往琴弦上方的光線里集結。博士閉著眼彈奏著,他用不著樂譜。在他面前的豎琴樣的話架上是一份美國的垃圾小報《國民閒話報》。那報折疊著,只露出第一版上的一張臉——克拉麗絲·史達琳的臉。
  我們的音樂家微笑了,奏完了這支曲子,又隨興重奏了一遍薩拉班德舞曲。如鵝毛拂過的琴弦在巨大的廳堂里結束了最后的顫動。他睜開了眼睛,每個瞳孔里閃著一小點紅光。他歪過腦袋打量著面前的報紙。
  他靜靜地站了起來,把那美國小報拿進了那小巧精致的、在發現美洲之前就已建造好的小禮拜堂里。在他把報紙對著燭光舉起打開時,圣壇上的宗教圣像也似乎從他背后讀著報紙,就像在食品雜貨店里排隊時一樣。報紙上面是72磅的斜体大字,寫著:“死亡天使克拉麗絲·史達琳,聯邦調查局的殺人机器。”
  他剪著燭芯時,祭壇周圍的痛苦或幸福的畫像全暗淡了。他不需要照明便穿過了巨大的廳堂。漢尼拔·萊克特博士經過我們身邊時吹起了一陣風,巨大的門吱嘎地響了,叭的一聲關上了。這時我們能感到地面的震動。寂靜。
  他的腳步聲進入了另一間屋子,在這地方的回聲之中,牆壁似乎与人更貼近了,天花板仍然很高——尖利的聲音從那里返回頗緩慢——平靜的空气帶著犢皮紙、羊皮紙和熄掉燭芯后的气味。
  黑暗里有紙的沙沙聲,一張椅子的吱嘎聲和摩擦聲。萊克特博士坐在神話般的卡波尼圖書館的大圈手椅上,眼睛映著紅光。但他的眼睛并不在黑暗里發出紅光,如有些看守人發誓說的那樣。一片漆黑,他在沉思……
  萊克特博士消滅了前任館長,制造了卡波尼邱宅的空缺,這是事實——輕而易舉,對那老頭只需要几秒鐘工夫,再花上兩袋水泥的錢。但是道路開辟之后,他獲得這個職位卻是公平合理的。他向藝術委員會表現了非凡的語言才能,表現了視譯中世紀意大利語和拉丁語的才能。他視譯的可是密密麻麻的哥特体黑字手稿。
  他在這儿找到了平靜,很想保持它——他在佛羅倫薩定居之后几乎沒有殺人,除了他的前任之外。
  被任命為卡波尼圖書館館長兼翻譯,對他說來是相當大的胜利,理由有几條:
  在多年局促的囚禁之后,邸宅的廣闊和房屋的高敞對萊克特博士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他對這個邸宅感到一种共鳴。這是他所見過的在規模和細節上唯一能接近他從青年時代就留下的記憶的邸宅。
  在圖書館里,這种獨一無二的手稿和信函收藏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紀初。他可以盡情滿足自己的某些好奇心了。
  從零星的家庭記錄看來,萊克特博士相信自己是12世紀托斯卡納一個可怕的角色安利亞諾·貝維桑格的后裔,也是馬基雅弗利和維斯孔蒂1的后裔。這儿是一個理想的研究環境。他雖然對此事有一种抽象的好奇,卻不是為自己。萊克特博士不需要傳統做后盾。他的自我和他的推理能力跟他的智商一樣,都是無法用傳統尺度衡量的。
  1意大利米蘭一顯赫的貴族家族。
  實際上在精神病學界,對萊克特博士是否應該被看做人尚無一致的意見。他長期以來就被他在精神病學上的同行們(其中有些害怕他在業務刊物上那枝辛辣的筆)看做某种跟人類完全不同的東西。為了方便他們就叫他“惡魔”。
  惡魔坐在漆黑的圖書館里,他的心靈在黑暗里涂抹著顏色,一支中世紀的歌曲縈回在他的腦際。他在考慮著那警察。
  開關卡噠一響,低處有一盞燈亮了。
  現在我們能夠看見萊克特博士了,他坐在卡波尼圖書館一張16世紀的餐桌前面,身后是滿牆的手稿文件柜和巨大的帆布蓋住的800年以來的賬本。寫給14世紀威尼斯共和國1的一位部長的許多信堆在他的面前,上面壓著個小鑄件——那是米開朗基羅2為他的有角的摩西3做的小樣。墨水瓶座前是一部便攜式電腦,那電腦可以通過米蘭大學進行聯网研究。
  110至18世紀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共和國。
  2米開朗基羅(1475—1564),意大利雕刻家、畫家、建筑家及詩人。
  3摩西形象的傳統表現形式是有角的。
  在一堆堆犢皮紙和羊皮紙的灰黃色之間是一份有紅有藍的《國民閒話報》,旁邊是佛羅倫薩版的《國民報》。
  萊克特博士選了意大利報紙,讀了它最近對里納爾多·帕齊的攻擊,那是由于聯邦調查局對于“魔鬼”案件的否定所引起的。“我們描繪出的形象完全不像托卡。”一個聯邦調查局的發言人說。
  《國民報》提出了帕齊的背景和在美國著名的匡蒂科學院受到的培訓,然后說他應當高明一些。
  萊克特博士對“魔鬼”案件毫無興趣,他有興趣的是帕齊的背景。多么倒霉,他竟然遇上了一個在匡蒂科受過訓的警察。漢尼拔·萊克特在那儿是教科書里的一樁大案。
  萊克特博士在韋基奧宮端詳過里納爾多·帕齊的臉,也曾站到能聞到他气味的距离之內。那時候他确切知道帕齊還沒有怀疑他,雖然問起過他手上的疤痕。在館長失蹤事件里帕齊對他簡直一點真正的興趣也沒有。
  可惜那警察見到他是在酷烈刑具展覽會上,要是在蘭花展覽會上就好了。
  萊克特博士充分意識到,在那警察的腦袋里各种靈感因素跟他所知道的無數別的東西在一起隨意蹦跳。
  里納爾多·帕齊應該到潮濕的地下去跟韋基奧宮的前館長見面呢,還是應該在表面上的自殺后被發現?《國民報》是會高興把他往死路上赶的。
  現在還不行,惡魔考慮道,然后便轉向了他那一大卷一大卷的犢皮紙和羊皮紙手稿。
  萊克特博士并不擔心。他喜歡15世紀的銀行家兼駐威尼斯大使內里·卡波尼的寫作風格,他讀他的書簡純粹是為了高興,有時還大聲朗誦,直讀到深夜。
   
第二十二章

  天亮以前帕齊已經得到了萊克特博士的國家工作許可證上的照片,還附有警方檔案里的permesso di soggiorno(暫住證)照片的底片。帕齊又复制了梅森·韋爾熱招貼畫上那幅极好的面部照片。這兩張臉輪廓相似,但是如果費爾博士就是漢尼拔·萊克特博士的話,鼻子和面頰一定加了工,很可能是膠原蛋白注射。
  耳朵看來很有希望。帕齊像100年前的阿方斯·貝蒂榮1一樣,用放大鏡仔細研究了耳朵。兩對耳朵似乎相同。
  1阿方斯·貝蒂榮(1853—1914),巴黎警察机构罪犯識別部門的負責人。他發展了一种被稱為人体測定學或“貝蒂榮識別法”的罪犯識別系統,包括一系列細致的身体測量。
  他在警局過了時的電腦上對美國聯邦調查局VICAP項目敲進了他的國際刑普通行密碼,調出了卷帙浩繁的萊克特檔案。他咒罵他的調制解調器太緩慢,竭力讀著屏幕上模糊的字跡,直讀得眼睛發花。案件的大部分他都是知道的,可是有兩件事卻叫他大吃了一惊。一件新,一件舊。最新的情報提供了一張。x光照片,指明萊克特很有可能做了手部手術。舊的是一份田納西警局手寫報告的掃描樣,文章注意到漢尼拔·萊克特在孟菲斯殺死警衛時放著《戈德堡變奏曲》的錄音磁帶。
  豪富的美國受害者梅森·韋爾熱散發的招貼畫負責任地鼓勵消息提供人士按附上的電話號碼給聯邦調查局打電話,同時按照慣例提出了警告,說萊克特博士是個危險人物,攜有武器,又在提出巨額賞金那一段提供了一個私人電話號碼。
  從佛羅倫薩到巴黎的机票貴得荒唐,但帕齊不得不自己掏腰包。他不相信法國警察會讓他打電話而不插一腳。而此外他又不知道別的辦法。他在法蘭西歌劇院附近的美國特快電話亭撥通了梅森招貼畫上的私人電話號碼。他估計電話會被追蹤。帕齊英語說得相當好,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口音仍會泄露出自己是意大利人。
  接電話的是男聲,美國口音,非常平靜。
  “請告訴我你有什么事。”
  “我可能有關于漢尼拔·萊克特階情報。”
  “好的,謝謝你給我們來電話。你知道他目前在什么地方嗎?”
  “我相信我知道。報酬的事還有效嗎?”
  “有效。你有什么可靠證据說明是他?請理解,我們接到過許多莫名其妙的電話。”
  “我告訴你,他的臉做了整容手術,手上也動了手術。他仍然能演奏《戈德堡變奏曲》。他持有的是巴西證件。”
  停頓。然后,“你為什么沒有給警局去電話?我被要求鼓勵你們那樣做。”
  “報酬的話在任何情況下都生效嗎?”
  “只要情報導致了逮捕和确認,我們都給報酬。”
  “要是在……特殊情況下也照給報酬嗎?”
  “你是指抓住萊克特博士的獎金嗎?比如,在一般情況下不應得到報酬的人也能得到嗎?”
  “對。”
  “我們雙方都在向同一個目標前進。請別放電話,我給你一個建議。為人的死亡提出賞金是違背國際慣例和美國法律的,先生。請別放電話。我可以問問你是在歐洲打電話嗎?”
  “是的,是在歐洲,我只能夠告訴你這一點。”
  “好的,听我說完——我建議你跟一位律師聯系,討論一下獎金的合法性;不要對萊克特博士采取任何法律以外的行動。我能夠給你推荐一位律師嗎?日內瓦有一位律師精通這類業務。我可以給你他的免費咨詢電話號碼嗎?我強烈建議你給他打電話,跟他坦誠地商量一下。”
  帕齊買了一張預付話費的電話卡,在廉价市場百貨商店打了第二個電話,跟一個滿口干巴巴瑞士口音的人談了話,一共不到5分鐘。
  梅森愿意為漢尼拔·萊克特博士的頭和手付100万美元。導致抓獲的情報也給100万美元。活捉博士可以私下給300万,并保證慎重,不提任何問題。條件里還包括預付款10万。為了符合預付條件帕齊必須提供可以确認的萊克特博士的指紋——印在某個物体上的就地提取的指紋。此事若是做到,他就可以在方便的時候到瑞士一個由第三者保存、條件完成后交付的安全存放箱取到該款的余額。
  在离開廉价市場去机場之前,帕齊給他的妻子買了一件桃紅色的云紋綢浴衣。
   
第二十三章

  你如果發現了傳統的榮譽不過是些廢話,你怎么辦?在你跟馬可·奧勒利烏斯1同樣相信未來世代的輿論并不比眼前的輿論更有价值時,你怎么辦?那時候你還能循規蹈矩嗎?你還愿意循規蹈矩嗎?
  1馬可·奧勒利烏斯(121—180),羅馬帝國皇帝,新斯多葛派哲學的主要代表,宣揚禁欲主義和宿命論。
  現在,里納爾多·帕齊,帕齊家族的帕齊,佛羅倫薩警局的偵探長,必須就他的榮譽的价值做出決定,或者說,決定自己是否有比光考慮榮譽更有遠見的聰明。
  晚飯時他已經從巴黎回到了家,唾了一會儿。他想跟他的妻子商量一下,但是沒有做到,雖然他确實從她那儿得到了享受。她的呼吸平穩之后,他還沒有睡著,躺了很久。深夜,他放棄了睡眠,到外面散散步,考慮考慮。
  在意大利,貪欲并不是沒有人知道的東西,那東西里納爾多·帕齊隨同他故鄉的空气也吸進了許多。但是他天性里的追求欲和權勢欲在美國受到了激勵。在美國,人們能更快地感受到每一种影響,包括上帝已經死亡和財神有任期的道理。
  帕齊從敞廊的陰影里走出,站在要員廣場,望著聚光燈照明的韋基奧宮時,他相信自己是在深思熟慮。這里是他的祖先殞命的地方,是薩沃那洛拉被燒死的地方。可實際上他并沒有深思熟慮,他的決定是七零八碎拼湊出來的。
  我們總是認為決定都是在某個時間做出來的,是理智和自覺思維所得出的結論,這就使那一過程庄嚴起來。而其實決定是在七搓八揉的感覺里決定的,往往是一整塊,而不是個体的總和。
  在登上去巴黎的飛机時帕齊就已做出了決定,一小時以前在他的妻子穿上云紋綢的新浴衣勉強接受他時,他又決定了一次。几分鐘后,他躺在黑暗里,伸手去攬她的面頰,向她道了個溫情的晚安,卻在手掌下感到了一洒淚珠。她無意中讓他感到沮喪。
  又是榮譽嗎?還可以再次忍受大主教的鼻息,在圣燧石上打出火花,點燃布鴿子屁股后的火箭嗎?還可以獲得政客們(那些人的隱私他知道得太多)的贊美嗎?可是,即使別人知道抓住了漢尼拔·萊克特博士的警察就是他,那又所值几何?對于一個警察來說,榮譽只有短短的半輩子。還是賣掉他好。
  那念頭刺穿了他,慫恿著他,使他蒼白了臉,鐵下了心。在以視覺見長的里納爾多決心豁出去時,他心里混合了兩种气味,他妻子的体香和切薩皮克海灘的气味。
  賣掉他,賣掉他。賣掉他,賣掉他,賣掉他,賣掉他。
  1478年弗朗切斯科·德·帕齊在大教堂揪住朱利亞諾刺出的那一刀力气不足,卻在瘋狂中扎穿了自己的大腿。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