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八章


  從往日的回憶中顯現出來的安棋爾·克萊爾先生,并不完全是一個清晰的形象,而是一种富有欣賞力的聲音,一种凝視和出神眼睛的長久注視,一种生動的嘴唇,那嘴唇有時候對一個男人來說太小,線條太纖細,雖然他的下唇有時叫人意想不到地閉得緊緊的,但是這已足夠叫人打消對他不夠果斷的推論。盡管如此,在他的神態和目光里,隱藏著某种混亂、模糊和心不在焉的東西,叫人一看就知道他這個人也許對未來的物質生活,既沒有明确的目標,也不怎么關心。可是當他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人們就說過,他是那种想做什么就能把什么做好的人。
  他是他父親的小儿子,他父親是住在本郡另一頭的窮牧師。他來到泰波塞斯奶牛場,是要當六個月的學徒,他已經去過附近其它的一些農場,目的是要學習管理農場過程中的各种實際技術,以便將來根据情況決定是到殖民地去,還是留在國內的農場里工作。
  他進入農夫和牧人的行列,這只是這個年輕人事業中的第一步,也是他自己或者其他的人都不曾預料到的。老克萊爾先生的前妻給他生了一個女儿以后,就不幸死了,到了晚年,他又娶了第二個妻子。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后妻給他生了三個儿子,因此在最小的儿子安琪爾和老牧師父親之間,好像差不多缺少了一輩人。在二個儿子中間,前面說到的安琪爾是牧師老來得到的儿子,也只有這個儿子沒有大學學位,盡管從早年的天資看,只有他才真正配接受大學的學術訓練。
  從安琪爾在馬洛特村的舞會上跳舞算起,在兩三年前,有一天他放學回家后正在學習功課,這時候本地的書店給牧師家送來一個包裹,交到了詹姆士·克萊爾牧師手里。牧師打開包裹一看,里面是一本書,就翻開讀了几頁;讀后他再也坐不住了,就從座位上跳起來,挾著書直奔書店而去。
  “為什么要把這本書送到我家里?”他拿著書,不容分說地問。
  “這本書是訂購的,先生。”
  “我敢說我沒有訂購這本書,我家里別的人也沒有訂購這本書。”
  書店老板查了查訂購登記簿。
  “哦,這本書寄錯了,先生,”他說。“這本書是安琪爾·克萊爾先生訂購的,應該寄給他才對。”
  克萊爾先生听后直往后躲,仿佛被人打了一樣。他滿臉蒼白地回到家里,一臉地沮喪,把安琪爾叫到他的書房里。
  “你讀讀這本書吧,我的儿子,”他說。“你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嗎?”
  “這是我訂購的書,”安琪爾回答得很簡單。
  “訂這本書干什么?”
  “讀呀。”
  “你怎么會想到要讀這本書?”
  “我怎么想到的?為什么——這是一本關于哲學体系的書呀。在已經出版的書里面,沒有其它的書比它更符合道德的了,也甚至沒有比它更符合宗教的了。”
  “是的—一很道德;我不否認這一點。可是宗教呢?——尤其對你來說,對想當一個宣傳福音的牧師的你來說,它不合乎宗教!”
  “既然你提到這件事,父親,”儿子說,臉上滿是焦慮的神情,“我想最后再說一次,我不愿意擔任教職。憑良心說,我恐怕不能夠去當牧師。我愛教會就像一個人愛他的父親一樣。對教會我一直怀有最熱烈的感情。再也沒有一种制度的歷史能使我有比它更深的敬愛了;可是,在她還沒有把她的思想從奉神贖罪的不堪一擊的信念中解放出來,我不能像我兩個哥哥一樣,真正接受教職做她的牧師。”
  這位性格率直思想單純的牧師從來沒有想到,他自己的親生骨肉竟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他不禁嚇住了、愣住了、癱瘓了。要是安琪爾不愿意進入教會,那么把他送到劍橋去還有什么用處呢?對這位思想觀念一成不變的牧師來說,進劍橋大學似乎只是進入教會的第一步,是一篇還沒有正文的序言。他這個人不但信教,而且非常虔誠;他是一個堅定的信徒——這不是現在教堂內外拿神學玩把戲而閃爍其詞時用作解釋的一個詞,而是在福音教派1過去就有的在熱烈意義上使用的一個詞。他是這樣一個人:
  
  1福音教派(Evangelical school),新教(Protestant)中的一派,認為福音的要義是宣講人陷入罪惡,耶穌為人贖罪,人應憑借信心贖罪。英國國教中包含這种主義的也就是低教派(Low Church)。

  真正相信
  上帝和造物主
  在十八世紀以前
  确實作過上……
  安琪爾的父親努力同他爭論,勸說他,懇求他。
  “不,爸爸;光是第四條我就不能贊同(其它的暫且不論),不能按照《宣言》的要求‘按照字面和語法上的意義’接受它;所以,在目前的情況下我不能做牧帥,”安琪爾說。“關于宗教的問題,我的全部本能就是趨向于將它重新改造;讓我引用你所喜愛的《希伯萊書》中的几句話吧,‘那些被震動的都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
  他的父親傷心無比,安琪爾見了心里感到非常難受。
  “要是你不為上帝的光輝和榮耀服務,那么我和你母親省吃儉用、吃苦受罪地供你上大學,還有什么用處呢?”他的父親把這話說了一遍又一遍。
  “可以用來為人類的光輝和榮耀服務啊,爸爸。”
  如果安琪爾繼續堅持下去,也許他就可以像兩個哥哥一樣去劍橋了。但是牧師的觀點完全是一种家庭傳統,就足僅僅把劍橋這個學府當作進入教會的一塊墊腳石;他心中的思想是那樣根深蒂固,所以生性敏感的儿子開始覺得,他要再堅持下去就好像是侵吞了一筆委托財產,對個起他虔誠的父母,正如他的父親睹示的那樣,他們過去和現在都不得不節衣縮食,以便實現供養三個儿子接受同樣教育的計划。
  “我不上劍橋大學也行,”安琪爾后來說。“我覺得在目前情況下,我沒有權利進劍橋大學。”
  這場關鍵性的辯論結束了,它的影響不久也顯現出來。多少年來,他進行了許多漫無邊際的研究,嘗試過多次雜亂無章的計划,進行過無數毫無系統的思考;開始對社會習俗和禮儀明顯表現出滿不在乎的態度。他越來越鄙夷地位、財富這种物質上的差別。在他看來,即使“古老世家”(使用近來故去的一個本地名人的字眼儿)也沒有了香味,除非它的后人能有新的良好變化。為了使這种嚴酷單調的生活得到平衡,他就到倫敦去住,要看看倫敦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同時也為了從事一种職業或者生意在那儿進行鍛煉,他在那儿遇上了一個年紀比他大得多的女人,被她迷昏厂頭腦,差一點儿掉進她的陷阱,幸好他擺脫開了,沒有因為這番經歷吃了大虧。
  他的幼年生活同鄉村幽靜生活的聯系,使他對現代城市生活生出一种不可抑制的几乎是非理性的厭惡來,因此也使他同另一种成功隔离開來,使他既不愿從事精神方面的工作,也不愿立志追求一种世俗的職業。但是他不能不做一件工作;他已經虛度了許多年的寶貴光陰;后來認識了一個在殖民地務農而發達起來的朋友,因此他想到這也許是一條正确的途徑。在殖民地,在美國,或者在國內務農——通過認真地學習務農,無論如何,在學會了這件事之后——也許務農是使他得到獨立的一种職業,而不用犧牲他看得比可觀的財產更為寶貴的東西,即精神自由。
  因此,我們就看到安琪爾·克萊爾在二十六歲時來到泰波塞斯,做一個學習養牛的學徒,同時,因為附近找不到一個舒适的住處,所以他吃住都和奶牛場的老板在一起。他的房間是一個很大的閣樓,同整個牛奶房的長度一樣長。奶酪間里有一架樓梯,只有從那儿才能上樓去,閣樓已經關閉了很長時間,他來了以后才把它打開作他的住處。克萊爾住在這儿,擁有大量空間,所有的人都睡了,奶牛場的人還听見他在那儿走來走去。閣樓的一頭用帘子隔出了一部分,里面就是他的床舖,外面的部分則被布置成一個朴素的起居室。
  起初他完全住在樓上,讀了大量的書,彈一彈廉价買來的一架舊豎琴,在他感到心情苦惱無奈的時候,就說有一天他要在街上彈琴掙飯吃。可是后來不久,他就宁肯下樓到那間大飯廳里去体察人生,同老板、老板娘和男女工人一起吃飯了,所有這些人一起組成了一個生動的集体;因為只有很少的擠奶工人住在奶牛場里,但是同牛奶場老板一家吃飯的人倒有好几個。克萊爾在這儿住的時間越長,他同他的伙伴們的隔閡就越少,也愿意同他們多增加相互的往來。
  使他大感意外的是,他的确真的喜歡与他們為伍了。他想象中的世俗農夫——報紙上所說的典型人物,著名的可怜笨伯霍吉——他住下來沒有几天就從他心中消失了。同他們一接近,霍吉是不存在的。說真的,起初克萊爾從一個完全不同的社會來到這里,他感到同他朝夕相處的這些朋友呆在一起似乎有點儿异樣。作為奶牛場老板一家人中的一個平等成員坐在一起,他在開頭還覺得有失身分。他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周圍的環境似乎都是落后的、毫無意義的。但是他在那儿住下來,同他們天天生活在一起,于是寄居在這儿的這個眼光敏銳的人,就開始認識到這群平常人身上的全新的一面。雖然他看到的人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但是丰富多采已經取代了單調乏味。老板和老板娘、男工和女工都變成了克萊爾熟悉的朋友,他們像發生化學變化一樣開始顯示出各自不同的特點。他開始想到帕斯卡說過的話:“一個人自身的心智越高,就越能發現別人的獨特之處。平庸的人是看不出人与人之間的差別的。”1那种典型的沒有變化的霍吉已經不存在了。他已經分化了,融進了大量的各色各樣的人中間去了——成了一群思想丰富的人,一群差別無窮的人;有些人快樂,多數人沉靜,還有几個人心情憂郁,其間也有聰明程度達到天才的人,也有一些人愚笨,有些人粗俗,有些人質朴;有些人是沉默無聲的彌爾頓式的人物,有些人則是鋒芒畢露的克倫威爾式的人物2;他們就像他認識自己的朋友一樣,相互之間都有著自己的看法;他們也會相互贊揚,或者相互指責,或者因為想到各自的弱點或者缺點而感到好笑和難過;他們都按照各自的方式在通往塵土的死亡道路上走著。
  
  1帕斯卡(Pascal,1623-1662),法國數學家和哲學家,引文引自其《沉思錄》“總序”。
  2該文出自于英國詩人托瑪斯·葛雷的《墓園挽歌》一詩的第十五節。

  出乎意料的是,他開始喜愛戶外的生活了,這倒不是由于戶外的生活對自己選擇的職業有關系,而是因為戶外生活本身,由于戶外生活給他帶來的東西。從克萊爾的地位來看,他已經令人惊奇地擺脫了長期的憂郁,那种憂郁是因為文明的人類對仁慈的神逐漸喪失信心而產生的。近些年來,他能夠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思讀他喜愛的書了,而不用考慮為了職業去死記硬背,因為他認為值得熟讀的几本農業手冊,根本用不了多少時間。
  他同過去的聯系越來越少了,在人生和人類中間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其次,他對過上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的外界現象更加熟悉了——如四季的變幻、清晨和傍晚、黑夜和正午、不同脾性的風、樹木、水流、霧气、幽暗、靜寂,還有許多無生命事物的聲音。
  清早的气溫仍然涼得很,所以在他們吃早飯的那間大房子里生上了火,大家感到适意;克里克太太認為克萊爾溫文爾雅,不宜于坐在他們的桌子上同大家在一起吃飯,就吩咐讓人把他的盤子和一套杯子和碟子擺在一塊用鉸鏈連起米的擱板上,所以吃飯的時候他總是坐在大張著口的壁爐旁邊。陽光從對面那個又長又寬的直欞窗戶里射進來,照亮了他坐的那個角落,壁爐的煙囪里也有一道冷藍色的光線照進來,每當想要讀書的時候,他就可以在那儿舒舒服服地讀書了。在克萊爾和窗戶中間,有一張他的伙伴們坐著吃飯的桌子,他們咀嚼東西的身影清清楚楚地映在窗戶的玻璃上;房子一邊是奶房的門,從門里面看進去,可以看見一排長方形的鉛桶,里面裝滿了早晨擠出來的牛奶。在更遠的一頭,可以看見攪黃油的奶桶在轉動著,也听得見攪黃油的聲音——從窗戶里看過去,可以看出奶桶是由一匹馬拉著轉動的,那是一匹沒精打采的馬,在一個男孩的驅赶下繞著圈走著。
  在苔絲來后的好几天里,克萊爾老是坐在那儿聚精會神地讀書,讀雜志,或者是讀他剛收到的郵局寄來的樂譜,几乎沒有注意到桌子上苔絲的出現。苔絲說話不多,其他的女孩子又說話太多,所以在那一片喧嘩里,他心里沒有留下多了一种新的說話聲的印象,而且他也只習慣于獲得外界的大致印象,而不太注意其中的細節。但是有一天,他正在熟悉一段樂譜,并在頭腦里集中了他的全部想象力欣賞這段樂譜的時候,突然走了神,樂譜掉到了帶爐的邊上。那時已經做完了早飯,燒過了開水,他看見燃燒的木頭只剩下一點火苗還在跳動著,快要熄火了,似乎在和著他內心的旋律跳吉爾舞;他還看見從壁爐的橫梁或十字架上垂下來的兩根挂鉤,鉤子沾滿了煙灰,也和著同樣的旋律顫抖著;鉤子上的水壺已經空了一半,在用低聲的傾訴和著旋律伴奏。桌子上的談話混合在他幻想中的管弦樂曲里,他心里想:“在這些擠奶女工中間,有一個姑娘的聲音多么清脆悅耳呀!我猜想這是一個新來的人的聲音。”
  克萊爾扭頭看去,只見她同其他的女工坐在一起。
  她沒有向他這邊看。實在的情形是,因為他在那儿坐了很久,默不作聲,差不多已經被人忘記了。
  “我不知道有沒有鬼怪,”她正在說,“但是我的确知道我們活著的時候,是能夠讓我們的靈魂出竅的。”
  奶牛場的老板一听,惊訝得合不上嘴,轉過身看著她,眼睛里帶著認真的詢問;他把手里拿的大刀子和大叉子豎在桌子上(因為這儿的早餐是正規的早餐),就像是一副絞刑架子。
  “什么呀——真的嗎?真的是這樣嗎,姑娘?”他問。
  “要覺得靈魂出竅,一种最簡單的方法,”苔絲繼續說,“就是晚上躺在草地上,用眼睛緊緊盯著天上某顆又大又亮的星星;你把思想集中到那顆星星上,不久你就會發現你离開自己的肉体有好几千里路遠了,而你又似乎根本不想离開那么遠。”
  奶牛場老板把死死盯在苔絲身上的目光移開,盯在他的妻子身上。
  “真是一件怪事,克里絲蒂娜,你說是不是?想想吧,我這三十年來在星空中走了多少里路啊,討老婆,做生意,請大夫,找護士,一直到現在,一點儿也沒有注意到靈魂出竅,也沒有感覺到我的靈魂曾經离開過我的衣領半寸。”
  所有的人都把日光集中到了她的身上,其中也包括奶牛場老板的學徒的目光,苔絲的臉紅了,就含含糊糊地說這只不過是一种幻想,說完了又接著吃她的早飯。
  克萊爾繼續觀察她,不久她就吃完了飯,感覺到克萊爾正在注意她,就像一只家畜知道有人注意自己時感到的緊張那樣,開始用她的食指在桌布上畫著她想象中的花樣。
  “那個擠奶的女工,真是一個多么新鮮、多么純洁的自然女儿啊!”他自言自語地說。
  后來,他似乎在她的身上了解到一些他所熟悉的東西,這些東西使他回憶起歡樂的不能預知未來的過去,回憶起從前顧慮重重天空昏暗的日子。他最后肯定他從前見過她;但是他說不出在哪儿見過她。肯定是有一次在鄉下漫游時偶然相遇的;因而他對此并不感到十分奇怪。但是這情形已經足以使他在希望觀察身邊這些女性時,選擇苔絲而宁愿放棄別的漂亮女孩子了。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