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我想去度假,”他告訴弗朗茨,“一個月左右,或者還要多呆些時候。” “這有什么不行呢,迪克?原來我們就說好的——去多少時間由你來定。要是你和尼科爾——” “我不想同尼科爾一起去。我要一個人走。最近發生的事真讓人受不了——我要一天能睡上兩個小時,倒是灰溫利的奇跡了。” “你倒真想過瀟洒的日子了。” “應該說是‘外出’,你瞧:如果我去柏林參加精神病學會議,你能保持現狀嗎?這三個月她很正常,她也喜歡她的護士。我的老天,在這個世界上我只能求助于你了。” 弗朗茨嘟噥了一聲,拿不准自己能否不負信任,始終關心合伙人的利益。 一星期后,在蘇黎世迪克坐車去机場,搭班机去慕尼黑。飛机起飛,轟鳴著進入一片藍天。他覺得肢体有些麻木,意識到自己是何等疲憊。一陣巨大的難以抗拒的宁靜向他襲來,于是,他將疾病留給了病人,轟鳴聲留給了發動机,航向留給了飛行員。他原本不打算去參加這樣一個分組會議——他很了解這類會議。散發布洛伊勒和老福雷爾新出的小冊子,這些小冊子更适宜在家里讀。會上還要宣讀一個美國人的論文,他采用拔患者的牙齒或烙他們的扁桃体來治療痴呆症。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种見解還得到吹捧,原因就在于,美國是一個富裕強大的國家。另一些來自美國的与會代表——如紅頭發的施瓦茨,他有一張虔誠的面孔,有足夠的耐心來往于兩個世界。還有十几個面貌猥瑣、唯利是圖的精神病學家,他們來參加會議,一方面是要抬高他們的聲望,以便在可恥的行醫中撈取更多的好處,另一方面則是想獵取一些新的奇談怪論,好摻進他們兜售的貨色中,把所有的价值攪得混亂不堪。也許還有憤世嫉俗的拉美人,及來自維也納的弗洛伊德的門徒。他們當中唯有偉大的榮格有可能做到思路清晰,持論公允,見解不凡。他既從事人類學研究,又關注學童恐懼症的診治。大會開幕后,多半是美國代表團首先登台亮相,從形式和禮儀上看,活像一群“扶輪社”1成員。隨后是組織嚴密、充滿活力的歐洲代表,他們勇敢善戰。最后美國人會使出殺手鑭,宣布給大會贈送丰厚的禮品,給新的企業和訓練學校以慷慨的資助。在這些美國人面前,歐洲人臉色難看,快快地走開了。不過他不愿到場目睹這些。 -------- 1又稱“扶輪國際”,1905年創建于美國芝加哥,是一种由從事工商業和自由職業的人員組成的群眾性服務團体。 飛机繞著福拉爾貝格1的阿爾卑斯山飛過,迪克俯瞰著下面的村庄,心中涌起一种平靜的喜悅。放眼望去,總能看見四五個村子,每個村子的中央有一座教堂。從高空往下看,大地顯得簡單明了,就如同跟玩具娃娃和錫兵玩可怕的游戲,十分簡單而胸有成竹一樣。這正是政治家、將軍和所有的隱士觀察事物的方式。不管怎樣,這是一幅讓人輕松的畫面。 -------- 1位于奧地利境內。 一位英國人隔著過道跟他搭話,但他近來覺得英國人有些討厭。英國的情形猶如一個有錢人,不知節制地狂歡一場之后,极力想同家人搭訕,巴結他們,而在他們看來,他顯然只是想要找回面子,以便恢复他往日的特權。 迪克隨身帶著他在机場買的一些雜志:《世紀》、《電影》、《畫刊》和《飛葉雜志》,然而,更有意思的是,他想象自己下了飛机,走進林子里,同農夫們握手。他坐在教堂里,一如他曾坐在布法羅他父親的教堂里,置身在星期天必得穿著漿硬的衣服上教堂的人群中一樣。他聆听中東哲人的至理名言,然而這位哲人卻被釘上了十字架,以身殉道,葬在歡樂的教堂里。因為他那位坐在他后面的姑娘,他又一次為該捐五美分還是十美分犯愁。 那個英國人突然改變話題,向他借那些雜志,迪克樂意這些雜志有個去處,他心里盤算起下面的行程來。他就像披著澳大利亞長毛羊皮的狼,算計著那個歡樂世界——那片永遠明淨的地中海,古老的大地吐著芬芳,橄欖樹碩果累累。薩沃納1的村姑面容緋紅鮮嫩,就像彌撒書中的插圖一般。他想一把抓住姑娘帶著她一起越過邊境…… -------- 1意大利西北部港市。 ……然而,他丟下了她——他必須赶往希腊諸島,走向水天一色的陌生的港口,走向海岸邊迷途的姑娘,走向流行歌曲中的那一輪明月。迪克的一部分心靈是由他對童年時代的有著花里胡哨內容的回憶构成的,然而,在那間多少有些凌亂的小雜貨店里,他設法使那朵搖曳不定的智慧的火苗不至于熄滅。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