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作品賞析·


  笛福是英國18世紀啟蒙文學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魯濱孫飄流記》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与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并沒有作出什么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濱孫卻完全是個新人,成了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形象。
  魯濱孫出身于中產階級,他父親常用知足常樂的哲學教育他,要他滿足現狀,不要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誘惑著他,他雄心勃勃,決心舍棄安逸舒适的平庸生活出海遠航。第一次出海他几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盜擄去,逃出后在巴西發了財。但他仍不死心,經別人提議,再次出航,結果滯留海島。28年的孤島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繼續冒險。這种勇于進取的冒險精神,表現了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滿足于現狀,要開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
  故事中關于魯濱孫在荒島上經歷的描寫是全書的精華。作者把魯濱孫描繪成充滿勞動熱情的人。他憑著自己頑強不息的勞動与大自然作斗爭,表現出惊人的毅力。魯濱孫一到荒島,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絕望情緒后,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斗爭,他從擱淺的破船上取走了几乎所有可以取走的東西。他靠著自己的雙手,靠著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簡單工具,克服無數困難,為自己的生存創造了條件。他又挖鑿山洞,修筑柵欄,馴養山羊,种植谷物,制造獨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使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富裕”。最后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种植園、牧場、兩處住所、許多家具,甚至還建立了一個包括狗、貓、羊、鸚鵡在內的熱鬧家庭。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費很大的勞力和很長的時間,但他失敗了再干,從不气餒。他用近半年的時間造了一只能坐24人的獨木舟,但要把它放進海里卻需要花12年的工夫挖條小河,他只好放棄這條船,又用了一年時間另造一只。這种征服自然的無限勇气和堅韌不拔的實干精神使魯濱孫的形象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作者借此歌頌了資產階級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強調了個人的聰明和毅力。
  魯濱孫是個勞動者同時又是資產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剝削掠奪的本性。他几次出海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到非洲販賣奴隸。他用火槍和《圣經》懾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愿地做了他的忠實奴仆。火槍和《圣經》就是歐洲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人民所慣用的雙重武器。魯濱孫頑強不息地与自然作斗爭,既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占有財富和土地。在島上還沒有其他人出現的時候,魯濱孫就躊躇滿志地說:“這里的一切都是我的。”如果有可能,他要傳給他的子孫。當島上有了“星期五”的父親和那個西班牙人后,他為自己“像個國王”、“我的百姓完全服從我”而滿心高興。即使回到英國后,他又去“視察”他的“領地”,把島上的土地分租給新去的居民。魯濱孫身上的兩重性,充分体現了作者自身的時代与階級的局限性。
  《魯濱孫飄流記》是一部成功的現實主義小說。作者用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构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作品語言朴素生動,文字明白易懂,雖然藝術上并不十分成熟,但它對英國小說的發展起了積极的作用,小說主人公魯濱孫也因此成為歐洲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形象。
                           (張子鑫)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