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言情小說 > 懶散宮女

第1頁 文 / 方辰

    楔子

    序文全新嘗試方辰

    很高興又完成一本指定稿。

    現代稿與古代稿,辰向來較為偏愛古代稿,對此也較為拿手,所以接到這本古代指定稿,辰自是歡喜萬分。

    這次寫的是宮女的故事,辰未曾寫過這樣的題材,所以感覺非常的新鮮,寫起來也非常的好發揮,不過要同時將女主角一堆的性情一一點出還真有些困難呢!所以辰每次寫一寫就得看一下親親育貞姐給的設定,確定不至於超出範圍,才又安心的繼續動筆。

    另外,因為朝代訂的是唐朝,辰為避免與史實有所出入,所以也上網查了不少的資料。全書雖然是辰自己杜撰的,但那些描寫京城街道的景致、園林的造景特色,服飾、髮飾以及妝花的敘述,辰可一點也沒有馬虎哦!所以寫來挺辛苦的。

    女主角沈小玉也是。

    因為辰想,當宮女的多半是來自窮困的家庭,如果家裡有錢,自然不可能將女兒送進宮裡,所以父母肯定不是不識字便是未曾讀過書。既然不識字又沒讀過書,取出來的名字自然不可能好聽到哪裡去,菜市場名的機率絕對比較高;所以思來想去,辰才取了沈小玉這個名字,雖然很普通,但念久也挺可愛的呢!

    總而言之,希望讀者寶寶們會喜歡這本書,如果喜歡的話,不妨來封信或媚兒告訴辰吧!讓辰歡喜一下,OK?

    那,辰就不打擾大家了,看書去唄!

    辰的伊媚兒:chin_pisces0306@yahoo.com.tw

    辰的專用信箱:300新竹郵政24-78號信箱

    前言宮女尋春

    相信看倌們對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的豐功偉業並不陌生,不過為了讓看倌們更加瞭解,這就再簡單介紹一番!

    李世民為唐高祖李淵的次子,雖然曾為爭奪帝位而用了一些手段,不過即位後居安思危、任用賢良、虛懷納諫,實行輕徭薄賦、疏緩刑罰的政策。統治期間民生樂利、政治穩定,並且進行一系列政治軍事的改革,史稱「貞觀之治」。

    在中國歷史上,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可謂最完美的太平盛世,唐太宗勤政愛民的王者氣度更傳為美談,為人津津樂道。

    看了這麼多歌頌唐太宗的文字後,且讓時光倒轉,回到大唐貞觀年間──

    唐太宗登基之初實行許多利民措施,使人民富饒豐足、安居樂業,之後更以隋煬帝之荒淫為戒釋放宮女三千六百人。

    在宮中執役的宮女來自各地,有些是為幫助家計而被迫入宮,有些則是慧黠伶俐而被挑選入宮,這些宮女不論老少皆被迫與家人分隔兩地、喪失婚配的權利。

    此德政一出,簡直讓這些長年幽閉宮中的宮女欣喜若狂,只除了──正抱在一起痛哭流涕的四位宮女!

    這可怪了,能回家鄉與親人團聚、求個如意郎君是眾人求之不得的喜事,怎麼這四個宮女在得知自己即將重獲自由之後卻是茶飯不思、哀歎連連?

    嘿……各位看倌有所不知,這四個可是以好命出了名的「上等宮女」!或許是上輩子燒了好香,也或許是老天爺的特別眷顧,這四個宮女進宮後跟了一個好主子──溫柔婉約的愛貴妃。

    名義上她們是專司服侍愛貴妃,事實上卻和愛貴妃情同姐妹,不必當受氣包、不必幹粗活,只需在外人面前做做樣子便成,平日跟著多才多藝的愛貴妃品茗對弈、吟詩賞花,在宮中的生活可是愜意得很呢!

    這四個宮女壓根兒不認為自己是皇上口中的「怨女」,所以在得知自己即將被「掃地出宮」的噩耗後,才會有如此與眾不同的反應──

    襄姓宮女──喜愛榮華、貪圖富貴,對於自己被發放出宮很不高興,認為無端失去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大好機會。

    沈姓宮女──個性迷糊、懶散依賴,習慣接受別人的安排,糊里糊塗進宮,又糊里糊塗被放出宮,要她自主反而讓她無所適從、坐立難安。

    藺姓宮女──憤世嫉俗、堅強獨立,討厭那種將女人當作私有物、三妻四妾的男人,基本上天生反骨的她純粹為反對而反對。

    趙姓宮女──逆來順受、隨遇而安,遵行「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的準則,對於自己不幸被「攆」出宮只能暗自垂淚。

    不過,正所謂「君無戲言」,更何況抗旨可是要人頭落地的!被貼上「怨女」標籤的四個宮女再怎麼不願意,仍是得乖乖收拾包袱各奔前程。

    至於她們在回到民間之後,會有什麼樣的遭遇……還是個未知數哪!

    第一章

    大唐盛世,京城一片繁榮景象。唐太宗用人無私、納課從善,且講求治道、關心吏治,能納諫言。君臣上下一心,社會安定富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物價低廉、國威遠播,終於締造出清明盛世。

    大唐國力之鼎盛,從首都長安城便可窺知一二。

    長安城外城郭東西長九七二一公尺,南北長八六五一.七公尺,城牆厚約九至十二公尺左右。每面城各有城門三座,南面當中是長安城的正門明德門,明德門向北是正對皇城的朱雀門和正對太極宮的承大門,有五個門道,較其他城門多兩道。

    門道寬約五公尺,左右兩端的門道專供車輛行走,其次二門則出入行人,而當中一門,石門檻雕刻精緻細膩,唯有皇帝郊祀或出行時才通行。

    皇城東南、西南則是東市和西山,是長安城內最繁榮的地方,兩市均呈長方形,市內有南北向和東西向的平行街道各兩條,且交叉成井字形,把整座市規劃成九個長方形,每方都臨街,方之內還有小巷道,巷道下有磚砌的排水溝,設計極為完備。

    長安城南北向街道共十一條,寬一百步;東西向十四條,寬四十七步、六十步或一百步不等,街道筆直,作正東西和正南北,交錯如棋盤,兩旁街道綠樹成蔭。

    而街道劃分出來的一百零八坊及東西二市,各坊有坊牆,坊內有街道、下水溝,每坊皆有名字,成一個獨立的小單位,宅院與廟宇就蓋在坊內,熱鬧的市集則在兩側街道上。

    而甫踏出宮門,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沈小玉,就這樣淚眼汪汪的坐在街道旁的一處石階上。

    想起待了十二年的皇宮、想起與她情同姊妹的愛貴妃,滿眶的淚再也忍不住,撲簌簌的滾了下來。

    「愛貴妃,小玉不想離開您,小玉想待在皇宮;宮外陌生如他鄉,小玉無一識得、心亂如麻啊!嗚嗚嗚……」

    她粉嫩白皙的小臉上掛滿了看了讓人不捨的淚珠,雙臂緊抱著懷裡的素色包袱,抽抽噎噎的縮在石階上。

    不過一道聖旨頒下,她就被迫離開待了十二年的皇宮,返回民間。

    可知民間之於現在的她,簡直陌生有如異鄉,畢竟打她五歲進入宮中為婢後,她便未曾再踏出皇宮一步,當初的思鄉情緒早已蕩然無存;如今的她,已不再像幼時那般妄想著出宮,回到遠在泉州的娘親身邊了。

    不是她不想家,而是愛貴妃待她極好、親如手足,不像韻貴妃會鞭打奴僕,而且脾氣也不會陰晴不定。主僕兩人感情之深厚,宛如姊妹,她真捨不得離開她啊!

    一名婦人在此時攜女走過,她們的對話清清楚楚的傳入了淚眼迷濛的沈小玉耳裡,讓她的心瞬間凍結。

    「娘,小舞想吃糖葫蘆,您買給小舞吃可好?」

    那名女娃兒約莫四、五歲,圓滾滾的小臉蛋漾著甜甜的酒窩,著實可愛得緊;此刻正扯著她娘親的衣擺哀求著要糖吃,圓潤的模樣好生討喜。

    「昨兒個不是才買過給你吃的嗎?」婦人看似有些埋怨,然而瞟了沈小玉一眼後,卻立刻改口道:「好吧!你在這兒待著,娘過去替你買來。現在豐腴的娃兒較討喜,你愛吃便要多吃些,以後長大了也比較好找婆家;否則要是瘦瘦扁扁的,只怕將來夫家不要。」

    弄了好半天,沈小玉才明白那婦人是在說她。

    她忍不住低下頭,打量著自己不若一般姑娘豐腴的身子。

    比起那些名門千金、大家閨秀,一輩子注定奴僕命的她或許不夠強壯,但倒也還算圓潤,起碼愛貴妃就常誇她有著一副會討未來夫家歡喜的好皮相。而且愛貴妃待她極好,每每有了好吃的東西絕不吝於分贈給她,所以幾年持續下來,她也一直以為自己被養得像只小白胖豬似的;沒想到她出了宮,才發現街道上滿坑滿谷淨是比起她來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肥美人」。

    「我還以為愛貴妃已經夠豐腴了,沒想到比愛貴妃更豐腴的大有人在,看來她還略遜一籌呢!」沈小玉自言自語著。

    沒一會兒的工夫,那婦人已買來糖葫蘆,小女娃歡喜的接過舔食著,母女倆有說有笑的攜手離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