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華夏無極

正文 第8章 :天下萬物皆是道 文 / 熱呼呼的冰塊

    無極慢慢走到失去光華的盒子面前,裡面的天書和地書不見了,只有一個古老之極的玉珮靜靜的躺在裡面。他伸手拿在了手裡,一股溫暖的感覺瞬間傳遍全身。古玉之上一個玄妙的「道」字刻在其上,古玉化作一道光華直入無極眉心,隨後無極便昏睡了過去。

    何為「道」。道即無極,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以其無味、無臭、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可指名,故曰無極。

    雖知道潔白,卻安守於昏黑,便能做天下的模式。能做天下的模式,永恆的德性不相差失,性回復到不可窮盡的真道。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大道無形,無窮無盡,道在心中,佛在心中,己心度人,人度己心!心身合乎於大道,萬事皆合乎於自然。

    道的體性特徵是虛無、自然、純粹、樸素、簡單、平易、清靜、無為、柔弱、不爭等十種特點。這些體性特徵,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倫理化,道體現於人謂之德。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無形的,無跡象可睹,無端倪可察。它是內在的、含蓄的,不顯山不露水,是無意的流露。

    上德無心為德,下德有意為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有為而有以為。正如《清靜經》所云:「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

    看書)網仙俠*

    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則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所謂德,應當是唯道是從。沒有體悟到道的真境,沒有得道,失道而後德,才需要人們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人們沒有得道,沒有悟到道,才必須講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

    修德萬日,就是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慮了,因為心身合乎於大道,萬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執德,是為上德、真德。還沒有得道,那就必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如果你連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視和修持仁、義、禮。道、德、仁、義、禮五者是修真者必須達到的修為。其最終目標是道,它是總綱,失德、缺德、無德者將永遠也達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則必須從禮、義、仁修持起,一步一個腳印,達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狀態,繼而才能進入道之門。德是有形,道是無形。德是形,道是質,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礎物質。所謂德厚功高,此至言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為體,二為用,三為造化。體用不出於陰陽,造化皆因交媾。上、中、下列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氣,氣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萬物。萬物之中,最靈最貴者,人也。惟人也,窮萬物之理,盡一己之性,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全命、保生以合於道,當與天地齊堅固,而共得長久。

    陰陽之分合、繁衍,萬象之變化,都是道的運行變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萬物皆是道的體現。得道則陰陽在乎手,變化由乎心。

    「我怎麼睡著了」無極從地上站了起來打量著四周,剛才發生的事他什麼都不記得了。無極抱起地上原本存放《地書》,現在空空的盒子沉思了起來。

    也許這些天發生的其他一切都可能是幻象,但至少那本書《地書》是真的。隨地書一起帶出來的文物還在,「怪了,我明明把地書放到盒子裡的,到哪去了呢!」無極四下找了起來。

    「你是叫我嗎?」一個可愛的聲音傳進了他的耳朵裡。無極本能的閃出原來的地方數米遠,謹慎的觀察著附近的動靜。但觀察了半天無極也沒發現這裡有其他人在,難道剛才自己聽錯了。不可能啊!作為安全局綜合能力第一的他怎麼可能聽錯呢!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