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二一四章 壺關守衛戰(上) 文 / 120笑話

    「蠢貨,以冀州如今的兵力,怎麼可能還有伏兵?按照你說的情形,至少有一萬士兵的埋伏。那麼多人埋伏,怎麼會沒有絲毫的動靜?」

    嚴綱回到公孫瓚面前,將情況匯報之後,當即遭到公孫瓚的一頓責罵。

    嚴綱此時回想了一下,似乎也對。那麼大的動靜,埋伏一萬士兵,探子應該早就發現,沒理由什麼都不知道。而且,他們撤退之後,張郃也沒有追擊,這也很不合理。想到這裡,嚴綱的冷汗止不住流了下來。

    「末將有罪,甘願受罰!」

    嚴綱跪伏於地,恭聲說道。他知道公孫瓚的性子,此時他最好不要推卸責任,直接認罪反而比較好。

    「算了,此事也完全怪不得你,看來對方的將領是個有能力的傢伙。」

    公孫瓚揮了揮手,沒有追究嚴綱的罪責。如今乃是交戰之際,若是責罰嚴綱怕是會引起不好的效果。況且,嚴綱本是先鋒,主要的目的就是探尋敵方虛實,此戰嚴綱也沒有戰敗。所以,公孫瓚便不打算繼續追究了。

    「末將謝過主公,末將請求再次率兵攻打壺關,定要將壺關拿下。」

    嚴綱見公孫瓚沒有責罰自己,心中鬆了一口氣。但是,想想自己被對方給擺了一道,心中極為不爽,想要再次請戰。

    袁常豁然起身,咬牙道:「袁紹此人自私自利,當初聯軍討董之時便可見一斑。後借我威名奪取冀州,不守信諾將冀州一半交給我。更是害死我弟,此次我將親自率兵攻打壺關。拿下壺關,鄴城便是囊中之物,我要拿袁紹首級祭拜我弟亡魂。嚴綱,你去黃巾軍中傳話,讓他們即刻與我出發前往壺關。」

    「喏,末將遵命!」

    嚴綱領命,轉身邁著大步走出營帳。

    一刻鐘之後,公孫瓚大軍拔營推進。而黃巾五萬餘眾亦是同時出發,當初黃巾餘眾找上公孫瓚合作之時,便承諾過他們只掠奪財物和糧食,絕對不會傷害任何人的性命。因此,公孫瓚才同意和對方合作。財物和糧食沒了可以再生產,但是人口沒了,卻是真的沒了。只要將冀州拿下,他便可以慢慢發展,到時候橫掃異族,將再無困難。

    公孫瓚一直堅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條信念,他從小的志向便是橫掃異族,從此只有漢人的存在。對於一統天下,公孫瓚從來沒有這樣的念頭,只要這天下是漢人的天下,誰當皇帝對於他來說都無所謂,只要不是異族。

    簡單的說,就是公孫瓚對異族有著偏執的敵視態度。

    只是異族的實力不弱,作戰的時候也異常凶悍。特別是異族都是在馬背上長大,沒有足夠的兵力很難與異族作戰。故此,公孫瓚覺得他要先掌控與異族交接的冀州、幽州、并州、涼州的大權,才能傾盡全力與異族作戰。至於中原的爭霸,就交給那些想要一統天下的人,他專心攻伐異族就是。

    在虎牢關聯軍之時,公孫瓚就看出袁術此人有僭越之心,故此才與他合作。公孫瓚幫袁術消滅袁紹,奪取冀州,而袁術日則支持公孫瓚與異族作戰,雙方沒有絲毫的衝突。而且,公孫瓚之弟公孫越的死與袁紹也有關係,公孫瓚出兵攻打袁紹也有理由。

    如今,因為幽州刺史劉虞對異族的懷柔政策起了效果,異族稍微平靜下來,也正好給公孫瓚機會奪取冀州。有了冀州豐富的錢糧和人口作為根基,拿下涼州、并州就更簡單了。

    待公孫瓚大軍和黃金餘眾推進到壺關前五里處,嚴綱令親信去樹林中查探,果然發現林中並沒有大隊人馬待過的跡象。

    嚴綱氣極,發誓必定要報此仇。

    隨後,公孫瓚下令大軍安營紮寨,就壺關西邊樹林砍伐樹木,製造攻城器械。壺關原本止有守軍萬餘,後鄴城派一萬士兵援助,張郃與嚴綱交戰之時,卻也折損千人。如今壺關僅有不到二萬的守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公孫瓚士兵砍伐樹木,製造攻城器械。

    經過一夜的趕工,於次日太陽升起之前,終於造出五十架雲梯,十架投石機。一時之間,公孫瓚營中是熱火朝天,反觀壺關之內,卻是愁雲慘淡。

    張郃、董昭、逢紀三人於壺關之上眺望公孫瓚軍中情形,三人俱是眉頭緊鎖。看公孫瓚的模樣,似乎打算強攻壺關,即使有城牆之利,以公孫瓚十萬大軍,和黃巾五萬之中,用人口都能把壺關給填平。

    逢紀眼珠子一轉,提議道:「如今公孫瓚造好雲梯和投石機,對我軍危害最甚。可遣一將率騎兵出關突擊,破壞公孫瓚的攻城器械,否則有這些攻城器械在,壺關必將死傷慘重。」

    張郃朗聲道:「吾願出關,誓死也要完成任務。」

    「不可!」

    董昭出言制止,目光微不可察的瞄了一眼逢紀,他不笨,已經看出逢紀想要借刀殺人。只是董昭不知逢紀和張郃有什麼仇怨,竟然想要陷害他。更何況,現在是兩軍交戰之時,壺關可統兵的大將僅有張郃,張郃的能力昨日也已經展現,以董昭的個人看法,張郃的能力絕對比只有匹夫之勇的文丑和顏良二人更強。想到這裡,董昭就有些心寒,現在是什麼時候了,逢紀竟然還有心思陷害同僚。要是董昭知道逢紀僅僅是因為昨日商討之時,二人沒有詢問逢紀的意見這才想要陷害張郃,怕是更加心寒。而且,董昭也在逢紀陷害的名單之內。

    「董參軍,為何不可?若是任由公孫瓚進攻,以壺關如今的守軍,如何可守得?若是壺關失守,鄴城將無險可守。主公歸來,我等又有何面目去見主公?」

    張郃急聲反駁到。

    董昭心中暗讚,張郃如此忠義之士,逢紀竟然還想陷害?董昭一直都有聽說袁紹麾下謀士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今日見逢紀行徑,心中更是深信不疑。

    董昭敬佩張郃忠義,自然不想他被逢紀陷害,因此沉聲解釋道:「若是可以破壞公孫瓚的攻城器械,我必然不會反對。但是,想要以騎兵突擊,是沒有絲毫的可能。公孫瓚麾下乃是精銳騎兵,公孫瓚又豈會沒有想到我們的做法?一旦張將軍出關突襲,必定遭到的截擊,到時候不僅不能破壞攻城器械,反而還白白搭上士兵的性命。」

    張郃默然不語,對於公孫瓚麾下的厲害,他也曾聽聞。如今聽董昭解說,也就不再堅持。

    逢紀不滿董昭破壞自己的陰謀,斜著眼,冷笑著問道:「董參軍,既然不能出關突襲,不知董參軍可有高明計策?」

    董昭搖了搖頭,歎道:「如今之計,唯有死守壺關,等待主公和各地援軍抵達。我等身為臣下,能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守住壺關,對得起主公托付。」

    「哼!」

    逢紀冷哼一聲,卻是不再言語。

    壺關之外,待士兵準備好雲梯和投石機之後,公孫瓚目視壺關,大手一揮,大喝到:「全軍出擊!打開壺關者,官升三級,賞金千兩!」

    「殺呀!」

    「衝啊!」

    「陞官發財,只在今朝!」

    公孫瓚麾下的士兵兩眼發紅的向壺關衝鋒而去,一萬士兵分成十隊,駕著雲梯直撲壺關。公孫瓚有統兵之才,自然不會讓十萬大軍一窩蜂的衝出去,那樣不僅士兵鋪不開,反而會造成己方士兵的踐踏。緊隨一萬士兵的乃是五千推著投石機前進的士兵,投石機想要能夠使用,必須由五百人施放。

    而五萬黃巾,也派出一萬人跟隨作戰。若是按照黃巾的做法,自然是一窩蜂的衝上去。不過,公孫瓚自然不會讓這種事發生,讓他們派出一萬人跟隨自己的士兵登雲梯攻打壺關。

    「張將軍,我二人統兵不如你,此番便交由你來指揮。」

    「喏!」

    張郃沒有推辭,神情肅穆的站在前方,腰間佩劍拔出,斜指公孫瓚大軍。弓箭手早已搭箭於弓弦之上,只等張郃下令,便可萬箭齊發。

    張郃注視壺關下方,並沒有立即下令,平靜的看著公孫瓚士兵和黃巾靠近壺關,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一百步。當最前方的敵軍靠近百步之時,張郃眼睛一亮,佩劍揮下,等候的三千弓箭手立馬鬆手,箭矢有如蝗蟲般射向敵軍。

    頓時,壺關之下慘叫聲不斷,轉眼間便有千餘人倒下。

    弓箭手的射程是二百步,張郃放過前面的敵軍,等到靠近一百步的時候,再下令弓箭手射擊,如此便可讓弓箭手的射擊都能射到目標。而弓箭從壺關墜下,再加上射擊的力道,能夠一輪射傷敵軍千餘人,已經是很輝煌的戰果了。

    不過,倒下的千餘人僅有數百人喪命,餘下的人站起來,身上插著箭支,繼續衝鋒。不多時,已經靠近壺關城牆。張郃沒有絲毫驚慌,下令另一輪的弓箭手上前繼續放箭,又是千餘人倒下。

    如此經過三輪齊射,公孫瓚麾下士兵和黃巾軍已有近二千人的傷亡。

    而此時,餘下的部眾也已經來到壺關城牆之下,架好雲梯,準備登上壺關。

    「準備!」

    張郃再次豎起佩劍,早已準備好的士兵,搬起巨石、滾油,等到十架雲梯都爬滿人的時候,張郃佩劍揮下。士兵們將巨石砸下、滾油潑下,頓時公孫瓚的士兵和黃巾軍如雨點般從雲梯墜下。

    董昭在一旁觀看,心中更是稱讚。

    張郃在如此情形還能保持冷靜,指揮得當,日後必能成為上將。且張郃為人忠義,卻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