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八章 六道輪迴 文 / 戰靈子
ps:六趣輪
「六趣輪」。按照佛教的說法,此輪是載人於三界六道中生死運轉的車輪。輪外刻「轉輪聖王」,頭頂「三世佛」,面目醜怪,蓬頭獠牙,腳踏鰲頭,口銜輪沿,雙臂環抱巨輪,以此表示人生之「業力」不可逆轉。生死之輪,藏中稱為「輪迴之輪」(sipaykorlo,梵語bhava-chakra),但西方人稱它為「生死之輪」或「生命之輪」(thewheellife,thewheellifeanddeath)等(註:漢傳佛教中稱其為「五趣生死輪」、「五道輪」、「生死輪」及「十二緣起圖」)
六趣輪
「六趣輪」。按照佛教的說法,此輪是載人於三界六道中生死運轉的車輪。輪外刻「轉輪聖王」,頭頂「三世佛」,面目醜怪,蓬頭獠牙,腳踏鰲頭,口銜輪沿,雙臂環抱巨輪,以此表示人生之「業力」不可逆轉。生死之輪,藏中稱為「輪迴之輪」(sipaykorlo,梵語bhava-chakra),但西方人稱它為「生死之輪」或「生命之輪」(thewheellife,thewheellifeanddeath)等(註:漢傳佛教中稱其為「五趣生死輪」、「五道輪」、「生死輪」及「十二緣起圖」)
六趣輪可分為四層。內層中心刻結跏跌坐的卷髮修行者。其左側有一隻豬,右側有一隻鴿,座下有一條蛇。此三種動物。分別表示愚癡、貪染、嗔恚「三毒」。佛教認為,人生有諸多惡業因。其中尤以「三毒」為最,成為產生諸惡業的根本。故又稱為「三不善根」,列為「根本煩惱」之首。
果報
另從行者胸部(圓心),發出六道毫光,直射輪外,將巨輪分為六份。第二層的六份即是所謂的「六趣」、「六道」、即六種因「業力」導至的果報。
天道
第二層正上方為「天道」,刻日月繞須彌山頂,頂上有安宮殿。此道清潔光明,富麗堂皇,非人類世間所能比擬。「天道」之右為「人道」。刻四人戴冠著袍,持物站立,此道為世人所居,人類之所。「天道」之左為「阿修羅道」,刻一位三頭六臂,手持諸般兵器的阿修羅像。
地獄道
第二層正下方為「地獄道」,刻有漆黑的地獄門,一馬面獄卒正欲把一「罪人」扔進油鍋中。此道為眾苦聚集、悲慘至極之所。「地獄道」之右是「惡鬼道」,刻一餓鬼手擎一人。口咬人頭。「地獄道」之左是「畜生道」,刻一獅一牛一馬任人馳驅,互相蠶食。此道是一切動物群聚之處。
三善道
以上「六道」中的前三道被稱為上三道(又稱三善道),後三道被稱為下三道(亦稱三惡道)。其中最悲慘、最痛苦的是「地獄道」。最快樂、最美好的是「天道」。
第三層上方正中小圓龕內,刻一羅剎將軍,身著將服。手執寶劍,危襟端坐。以下沿反時針方向依次刻。表現了「十二因緣說」中「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人生彼此互為條件或互為因果聯繫的十二個環節。
第四層分十八格,每格中於瓦罐似的套筒裡刻出一個個生靈轉世輪迴的圖像。從「天道」開始。沿反時針方向依次可見套筒兩端刻有:人頭人尾,人頭畜尾(天道);狼頭人尾,牛頭畜尾,獅頭畜尾(阿修羅道);禽頭畜尾,畜頭蛇尾(畜牲道);馬頭蛇尾,魚頭人尾,蛇頭畜尾(地獄道);人頭畜尾,畜頭畜尾(餓鬼道);豬頭畜尾,龍頭人尾,鳥頭畜尾(人道)等等,這可能表示的是受胎生死像,以頭示生所屬,以尾示亡所屬。
然而,佛教又認為,墜入輪迴之中並非無法解脫。輪外左右上方刻有頌偈,意思是只要勤修戒、定、慧,斷除無明,斬斷煩惱,息滅「三毒」,就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得正果而成佛。
六道輪迴圖的來歷
在佛陀於人間示現的年代,在印度的中部摩揭陀國(magadha,中印度當年**國之一,即今之bihar近佛陀成道的地方),有一座城叫做「王捨城」(rajagirha,佛陀最常說法之處,即今之rajgir,城境內有一山稱為「靈鷲山」,即佛陀開示《般若心經》的聖地)。摩揭陀國王捨城的國王名為「頻毗娑羅王」(bimbisara,亦譯作「影堅王」、「形牢王」、「瓶沙王」及「影勝王」等)。這個國王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他不但是第一位皈依佛陀的國王,佛教史上的第一座精舍——竹林精舍(venuvana)亦是由這位國王所供養予僧團的(註:見《因果經》中記載)。在印度有另一個大城,名叫「勝雲城」(rauruka),此城則有一位稱為「優填王」(udrayana,亦譯作「優陀延王」及「烏扎衍那王」等)的國王。上述的兩位國王,是甚有交情的朋友。頻毗娑羅王在現在所說的典故發生時,早已皈依了佛教,而優填王則未信佛教,亦未見過釋迦牟尼本師。
王捨城與優填王所管轄的地方,堪稱國富民強。兩個城之間常常有商人來往作買賣,兩位國王就常常托來往兩地的商旅代捎書信及禮品予對方。在多次互相送贈了珍寶及上等布料後,優填王把一件鑲滿了各種寶石的珍貴鎧甲贈予頻毗娑羅王。這套珍貴的盔甲,不單鑲滿了多種寶石,更有防火、防毒及護身的功能,所以它價值連城,令當時的見者讚歎不絕。在收禮後,頻毗娑羅王召集了大臣,向他們說:「這麼貴重的大禮,朕應當如何回禮呢?朕必須以一件同等的厚禮或更有價值的禮品回贈,你們快幫忙想一想吧!」各大臣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但這些建議都不太恰當,令國王傷透了腦筋。這時候,一位屬婆羅門階級的大臣開口說:「我王!三界之中所有珍寶也比不上佛陀!佛陀現正在我們國境中駐錫,我王何不以佛陀之身相作畫回禮呢?這份禮既吉祥,且又能令優填王積聚福德!」,頻毗娑羅高興地決定:「就這樣辦吧!」
在佛陀聽到頻毗娑羅王的要求時,應允之餘,還授記說:「優填王見畫時,將生大信心及見
諦!」在畫師為佛陀作畫時,由於佛陀的聖身自然放出光明萬丈,又因畫師出於敬心而未敢直望佛身,繪畫便變得極難進行下去了。後來,佛陀把自己的身影投在畫布上,由畫師依他的身相比例勾劃身形,再為佛畫上色。畫師又依佛之開示,在佛身相圖畫下,加上了開示皈依、三學、六道生死輪迴及十二因緣教法的生死之輪圖。這幅布畫,被塗上香料而包於上好的絲布內,再放入一個金盒之中。金盒又被放在更大一點的銀盒中;銀盒又復被收藏於更大的紅銅盒中。頻毗娑羅王寫了一信,派使者把信交予優填王,請他在城中張燈結綵,再由大象、步兵及戰車等四軍陪同,出城十一里恭迎佛畫。這幅包裝好了的佛畫,便被供在一頭大象背上,送到了在其城境外恭迎的優填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