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異界神帝王

正文 第二十二章 鬼谷外門(二) 文 / 戰靈子

    三、雜家雜家:中國戰國末至漢初的哲學學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漢書·藝志》將其列為「九流」之一。雜家的出現是統一的封建國家建立過程中思想化融合的結果。雜家著作以戰國《屍子》、秦代《呂氏春秋》、西漢《淮南子》為代表,分別為戰國時期商鞅門客屍佼秦相呂不韋和漢淮南王劉安招集門客所集,對諸子百家兼收並蓄,但略嫌龐雜。又因雜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認為雜家實為新道家學派。「雜家」並不是一門有意識、有傳承的學派,所以他也並不自命為「雜家」的流派。自從《漢書·藝志》第一次把《呂氏春秋》歸入「雜家」之後,這個學派才正式被定名。提出了「法天地」「傳言必察」等思想,和適情節欲、運動達郁的健身之道,有著唯物主義因素。提出了「道」「氣」等的學說和觀點,同時還包含和保留了許多自然科學史的材料。主張統治者對百姓不要過多地干涉,要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安居樂業。這樣才可以減少人們對統治者的反抗,才能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陸賈的這些主張,得到了劉邦的稱許,全部記載在他寫的十二篇《新語》裡。黃老學派認為,君主應「無為而治」,「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公正無私」,「恭儉樸素」,「貴柔守雌」,通過「無為」而達到「有為」。這種理論見解體現在中國歷朝統治者建國初期實行「與民休息」、「與民無爭」上,如魏征、龔自珍等都是其傑出代表,也與西方亞當·斯密的市場理論如出一撤,當代中國民營與國營之爭實際上也是黃老學派理論在當代的體現。四、陰陽家陰陽家,是中國東周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列「陰陽家」為六大學派之首。《漢書·藝志》列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戰國末期齊國的鄒衍。陰陽本指事物兩種相互對立的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系辭傳》),莊子將之定義為氣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要素,「陰陽,氣之大者也」(《莊子·則陽》)。陰陽家則把陰陽矛盾作用引起的變化推演至神秘化,「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陰陽"的主導思想是以五行決定政治,概念,最早見於《易經》,"五行"的概念最早見於《尚書》,但兩種觀念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到戰國時代,陰陽和五行漸漸合流,形成一種新的觀念模式,便是以"陰陽消長,五行轉移"為理論基礎的宇宙觀。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一)思想陰陽思想作為抽像概念,主要源於孔子創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經"。《周易》被奉為儒家典籍,只能說明字是百家思想的發源之地,地球到現在才被世人看到,上古時期的先哲們腦海裡只有天地,陰陽,晝夜,四季,晴明,地球的另外一面是對立的,對立的結果則必有陰陽,我為陰則對立為陽,我為陽則對立為陰,幾千年過後,儒道陰陽,縱橫佛法,誰記得諸子百家,百家思想源於何處?跟人類從哪裡來可謂是異曲同工,尋找陰陽的過程就是尋找人類起源的過程。(二)陰陽八卦圖在自然觀上,利用《周易》經傳的陰陽觀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論;又從《尚書·禹貢》的"九州劃分"進而提出"大九州"說,認為中國為赤縣神州,內有小九州,外則為"大九州"之一(胡適曾在其《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大為讚歎陰陽家的這一地理觀念);在歷史觀上,則把《尚書·洪範》的五行觀改造為"五德終始"(下面還會談到)說,認為歷代王朝的更替興衰均由五行所主運;在政治倫理上,亦"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贊成儒家仁義學說。同時強調"因陰陽之大順",包含若干天、曆法、氣象和地理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科學價值。(三)五德又稱"五德轉移"。陰陽家代表鄒衍運用陰陽五行理論來闡釋宇宙演變和歷史興衰,創為"五德終始"之說,影響甚大。後來的掛名呂不韋的《呂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劉向的《洪範五行傳論》(梁任公在其《飲冰室集·陰陽五行說之來歷》中談到陰陽學說之害時曾提到:宜負罪責者三人焉……曰鄒衍,曰董仲舒,曰劉向。可見陰陽家其要)等,都是以陰陽五行為思想基幹。"五德"指五行的屬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陰陽家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德,而天道的運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則是"五德轉移"的結果。其目的在為當時的社會變革進行論證,但卻陷入了歷史循環論。公元六世紀,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混和了道教咒術與密教占術,傳入日本。在日本登陸後,又滲透了很多當地化,於是便形成了獨特的「陰陽道」。(四)代表人物1、戰國時有公檮生、公孫發、南公等人,但以鄒衍最為著名(《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附有鄒衍小傳)。2、周朝(1)姜子牙(姜尚)不但是一位精通道術的奇人,而且對陰陽五行的推演頗有建樹。傳說善於運用奇門遁甲。輔佐周武王,推翻殷商,建立了周朝。(2)周王后天八卦的發明者,周易的創始人,善於占斷。3、春秋戰國(1)鄒衍春秋時陰陽家的代表人,主要有「大九州說」和「五德終始說」。善於以天象和五德演化的變化,推演朝政的興衰。(2)楚南公戰國末楚陰陽學家,楚國貴族,南公著《南公》二十一篇,可謂為陰陽學派中之大家。曾認為楚國將滅掉秦國。4、漢代(1)董仲舒,創立了著名的「天人感應」學說,其學說主要有兩個要點:祥瑞、災異說董仲舒認為,天下有祥瑞的現象出現時,是因為君主有德,人心向善,而感動了天地;天有不詳之兆時,例如大的自然災害發生,必是人們做了對不起上天的行為,上天會以災害的形式,來警告人們,要人們趕快自醒。「天人同類」說。(2)東方朔漢代人,飽讀經書、精通易理。善射覆,深得漢武帝喜愛。(3)焦延壽漢代,著名的易學家,著有焦氏易林一書,將六十四卦所有的變化,編入書中,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對易學的運用。(4)京房漢代人,焦延壽的學生,著有火珠林占法,將六十四卦配以納甲,形成了新的預測系統,直到現在,人們仍在採用。「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地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5)諸葛亮漢代。通天、識地理,精通太乙神數,善布八卦陣。是中國人民心中的智

    智慧化身。杜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5、唐代李淳風唐高宗李治時代。精通天歷算,代表作有《法象志》《推背圖》,流傳千年,至今人們還在進行研究破解。還準確的預言了武則天篡位。6、宋代邵康節宋代。精通陰陽及易理,開創了化時代的八卦體用學說,使八卦的運算開始規律化,對後世影響最大,同時,也流傳於日本。陳摶,修道者,隱居華山,喜易。道術高深莫測。預言趙匡胤得天下。7、明代劉伯溫明代,善於八卦卜筮,著有《黃金策》一書,流傳至今。此外,還有《燒餅歌》,據說也是劉伯溫所作。在中國古代的王朝中,都要設立一個部門,叫做司天監,專門負責觀星象,測算國運的工作,為維護統治者而服務。在這個部門工作的人,必須是精通星相學、數術學的陰陽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