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 薪火1 文 / 太湖西
法國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和2重型坦克是因為它們在二戰時還有不俗的表現,所以趙雲才選擇了它們
「雷諾」ft-17輕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款裝有可360度旋轉炮塔的坦克,而且動力艙後置車體前設駕駛席,如今我們所看到的絕大部分現代坦克都沿用了這一設計
其實此時在中華大地上,除了趙雲以外還有一家裝備了坦克和裝甲車這一家就是奉系軍閥張鬍子領導的東北軍,裝備了數目不詳的法國產ft坦克,張鬍子的坦克來源是法國等歐洲國家準備賣給白俄,用來支持他們抗擊蘇俄的結果輪船運到旅順時,被張鬍子截胡了,買來了一些
但這一批坦克卻是很有問題,幾乎都是用過的二手貨,修修補補的又送來騙錢的在ft-17輕型坦克的後側有兩個調整方向的誘導輪,趙雲這的就是全鐵製的,但東北軍的就是木頭包鐵皮的
至於2重型坦克,這傢伙就算以二戰時的標準來衡量,應該叫超重型坦克更合適些
當趙雲再次看著2重型坦克的設計圖紙時,這輛坦克所有的尺寸看起來都非常過分:鋼鐵怪物長10.27米,高4.01米,車寬:2.95米,戰鬥全重70噸,而1.8t的帕薩特長度才4.87米,高1.47米,寬1.8米,重量這個就不比了
而且其裝甲設計時也是考慮可以防住一戰時戰場上所有的武器,非常厚重,前部達45毫米,側面22毫米,頂部13毫米炮塔的前部有35毫米鋼板,後部有22毫米
要驅動如此龐然大物,對法國人來說也是個頭疼的事情,他們採用的是德國作為戰爭賠償給法國的發動機,而且還不是用於坦克的,是用於齊柏林飛船的,6缸250馬力的梅巴赫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能夠使2坦克根據路面情況不同以12-15公里
小時的速度運動該重型坦克的行程為150公里越障性能也非常的不錯,能夠毫不困難地越過1.70米高的垂障,1.40米深的溝,4.25米寬的塹壕其實這個4.25米的寬度也是有講究的,因為法國北部和東部的運河船閘寬就是4.25米該巨無霸需要不少於12名乘員,他們分工如下:
一名車長,下級軍官;
一名駕駛員,高級士官;
一名機械師,一般軍士;
一名助理機械師;
一名電氣師;
一名無線電員;
一名炮長;
一名炮手;
一名前機槍手;
一名後機槍手;
兩名側機槍手
從這麼多名的機槍手的配置上就不難看出,這個巨無霸的火力強度了該車炮塔裡裝一門火炮和一挺機槍,車體裡還有3挺機槍毫米炮是其主要武器,裝在前炮塔,該炮為1897型,原來是為潛艇生產的,炮管縮短後裝在2坦克上水平射界為320度,後向為死角;垂直射界為+20—20度,為了準確射擊,炮手有一具瞄準具,距離分劃最大2000米,放大倍率2.挺機槍為8毫米口徑後炮塔的機槍水平射界為260度車體機槍的水平射界為:前機槍為50度,側機槍為90度戰鬥時,2坦克一次共可攜帶124發75毫米炮彈和9500發8毫米機槍彈,有令人滿意的彈藥儲備
而這些分工不同的武器令2坦克無論從武器數量還是從武器質量看起來都像是一件令人滿意的武器
當然如果趙雲直接把法國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和2重型坦克給拿出來,那用上海話說就是,儂腦子壞忒了
後世有專利,這個時代也有授權一說兩三輛沒人會問你來路,畢竟這個時代有門路的人可不是一個兩個,而如果十幾輛一起出現,那可是大問題了而且2坦克也屬於那種比較先進的,於1921年才交付法國陸軍,法國人對此可是很緊張的很
於是「雷諾」ft-17輕型坦克先被拖進了外蒙營地,在趙雲這個「二把刀」的指指點點下,經過俘虜的那些老毛子後勤人員的一陣敲敲打打,終於變成了一輛像鐵甲船,多過像坦克的東西
為什麼不在江南而是要找老毛子的技工幫忙?1921年老毛子的軍隊就開始使用kc坦克以及1919年由俄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被稱為「有保護的運載工具」的超輕型坦克,車輛安裝一挺機槍並有1名乘員俯臥著進行操作正是有了這些戰車的加入,所以蘇俄軍隊的後勤人員還是早早的就開始接觸到了這類新的武器有了這些熟手的加入,趙雲的那一通瞎指揮才能得到施行否則找一群連坦克長啥樣都不知道的人去瞎搗鼓,什麼時候能搗鼓出來其實早在僕從軍從西伯利亞回來的時候,這項工作就開始了,但是直到1922年初,才有了大的發展
從這輛坦克身上,已經幾乎看不到「雷諾」ft-17輕型坦克的身影了,應該說它已經類似趙雲的博物館看到的早期水陸坦克,屬於「草根時代」的水陸坦克
其戰鬥全重為6噸,乘員2人,車長4.29m,高2.19m,寬1.67m,採用美國產的硬鋁合金支架,大幅減輕車身重量,同時為了減輕重量也去除了尾部的超壕溝用橇(車身後部的東西動力裝置位於車體的中後部,其把發動機配置的位置做了相應的更改(ft是縱間隔,後方中央配置改變成了橫(側間隔,後方下部配置,類似1920年的意大利菲亞特3000輕型坦克發動機的動力通過傳動軸傳遞到位於車體前部的變速箱和側減速器;掛上水上檔時,發動機的動力向後傳遞給螺旋槳式水上推進器,推動坦克在水上航行由於發動機在偏後位置,有利於整車的縱向平衡,防止坦克在水中航行時扎頭總體佈置上的另一個特點是,炮塔(機槍塔重心不在車體中心線上,位置明顯偏右,這是服從於整車橫向平衡所作出的選擇履帶的上方有浮箱,以增大浮力儲備此外,車體最後部還有尾舵,用於水中緩轉向
該車主要武器是1挺12.7毫米重機槍,使用的是特製的高平兩用機槍架,或者是一門37毫米炮加一架防衛的哈其開斯輕機槍
動力裝置是1台不易著火的柴油機,最大功率40馬力行動裝置包括每側4個負重輪個托帶**直徑的主動輪和誘導輪履帶以及平衡式懸掛裝置等,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最大速度40千米
小時,最大行程230千米,最大航速6千米
小時
其實早在1916年坦克剛剛走上戰場後,就遇到過,在戰鬥中被一條小河擋住去路,從而貽誤戰機的事情而江南的水道縱橫是出了名的,如果只是用普通的雷諾ft,估計只能在很小的區域內耍橫了別忘了宜興縣城裡都是河道密佈,這傢伙如果不能走水路在縣城裡都擺不開陣勢
有困難就有對策,俄國發明家柴可夫斯基在1916年就設計了一款水陸兩用坦克試驗車,但沒有投入建造年,柴可夫斯基又設計並試制了名為「泰普洛克霍德」的3人水陸坦克,該坦克裝有762毫米火炮,重10噸,但該坦克性能太差,僅作研究之用,未能大量生產
所謂水陸坦克,就是既能在陸地行走,又能在水上行駛的坦克早在坦克問世不久,一些國家就試圖研製一種能夠遇山過山逢水過水,在陸地和水上都能夠暢通無阻的水陸兩用坦克
一戰期間,法國和美國率先全面開始了水陸坦克的研製工作,當時,人們稱這種獨特的裝甲車輛稱為汽車船或兩棲裝甲車年,法國施納德公司研製出一種稱為施納德一洛朗的水陸坦克,該坦克車體較大,重77噸,裝有一門37毫米火炮和1挺機槍年,法國雷諾公司生產出ft型水陸坦克,該坦克無炮塔,採用新式船型車體,法軍準備用它作為裝甲人員輸送車所以綜合各國的情報看起來,趙雲設計出的這種坦克比其它各國的水陸兩棲坦克要高上一籌,但是除了勝在能渡河,其它的不比日本人已經在使用的陸地上的雷諾ft強多少
至於2坦克,這種法國的重型坦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長距離運輸這些70噸的傢伙
顯然,將這種以非常慢的速度和巨大的身軀稱霸的坦克,讓其在水道縱橫的江南,靠自己通過公路網機動到目的地,那根本就是動彈不了江南這個時候,很多的橋樑還都是木製的,趙雲對它們承受70噸的載荷根本就不報消
法國人也為此頭疼不已,對此想出的辦法是,為每輛坦克制造了兩輛特別的運輸車,他們分別連接在2坦克的前和後,而坦克被從兩頭「懸吊」起來,本身也成為運輸車的一部分,然後通過鐵路運輸
想法不錯,但是施行起來很困難坦克的鐵路運輸是一件費時間而又複雜的活,首先需要特殊的器材「吊車」,然後要在流量很少的線路進行考慮到要將所需的器材隨車攜帶,僅僅3輛2坦克就需要一整列火車運輸線路也要仔細選擇,因為運載2坦克的火車所用的鐵路的轉彎半徑不能小於75米在戰術層面上,運輸的限制使2坦克非常危險地依賴於鐵路的狀況,趙雲看到了法國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