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一十一章 仁君(二) 文 / 菜無心不活
第二百一十一章仁君(二)
「各位,朕今日叫你們前來,首先是想和你們商議下有關江南、江淮軍的事情。」
四人中年齡最大的李神福左右看了看,小聲說道:「請皇上吩咐。」
「昨天,朕先後收到了楊行密和錢鏐兩位愛卿的書信,他們在信中不約而同地提及,讓朕隨意安排你們的軍職。雖然,前幾天你們答應過朕,願意留在京師任職,但朕還是希望你們考慮清楚之後,再給朕一個最終而又明確的答覆。」說到這裡,海無影目光溫和地看了看李、顧二人,略微停留後才繼續言道,「眼下已是臘月下旬,如果你們現在離去的話,或許趕不上新年元旦,但在十五之前還是能夠回家團圓的。」
話音剛落,李神福便起身表態道:「皇上,末將李神福主意已定,不用再做考慮。」
緊接著,顧全武也道:「皇上,末將顧全武願意留在京師,聽憑皇上差遣。」
對顧全武而言,在前來皇宮之前,其實還在猶豫之中。最終讓他作出決定的,還是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如果昨夜不入禁軍營地,他顧全武所帶的江南子弟兵就會有不少人因風雪而受傷乃至死亡。第一時間更新雖然不會有很大的損失,但愛兵如子的顧全武自是不忍心看到自己的手下卒於非命。
「不能讓一兵一卒受到傷害。」
就這麼一句簡單的話,讓顧全武認定,皇上的帶兵理念和他是一致的。
有這樣仁義的皇帝,自己還有什麼理由不去跟隨呢?
「好,兩位將軍,你們號稱江南兩大名將,有你們二位相助,朕便是如魚得水也。更多更快章節請到。」海無影哈哈笑道。
「皇上過獎。」
儘管海無影很想將李、顧二人留在身邊,但他知道,在未來的削藩戰役中,江南、江淮一帶的防線更為重要,必須要有得力且又忠心的大將坐鎮方可。
海無影繼續道:「目前,神策軍十二衛計有十二萬人左右,禁軍將士有一萬多,再加上城外鵝頭嶺的舒家軍以及你們這兩支人馬,總計在十四、五萬左右,即便算上廬州軍和江南軍,頂多也就在二十萬出頭,且不論戰力如何,就算是在人數上,和宣武軍、河東兩軍相比,朝廷軍隊也是處於弱勢。第一時間更新因此,朕在年後便會立即著手軍改,對京師一帶的軍隊進行整編,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出一支戰無不勝的精兵。沒有一支忠於朕的精銳之師,削藩嘛,只是一句空話。」
「安史之亂後,雖然歷代先帝都有心削藩,以維護我大唐之一統,但始終不得其法,這裡面的原因很多,一般而言,大多數有志之士都將其歸納為二點,一是重用宦官,以至皇權旁落,二是藩鎮的軍力超過了朝廷,使得朝廷縮手縮腳,只能選擇形式上的統一。」
袁襲歎道:「皇上,這兩點確實是削藩失敗的根本原因,即使是英明神武的憲宗皇帝,也只是讓我朝出現了短暫的統一局面。第一時間更新」
「憲宗帝粗略地解決了第二點,卻在第一點上犯了大錯,最終釀成悲劇。」
按照史書的記載,唐憲宗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可謂中晚唐時期唐朝皇帝中最大的一個亮點。第一時間更新然而,唐憲宗和唐玄宗頗為相似,均是前明後暗,最終為宦官所殺。
「皇上,恕末將直言。」李神福道,「憲宗皇帝雖在削藩戰爭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開了閹人掌軍的先例,這才使得日後的宦官勢力越來越大,乃至一發不可收拾。而皇上您兵不血刃地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和憲宗皇帝相比,您更為聖明也。」
「是嗎?」海無影再次笑道,「李將軍,這並非是朕更加聖明,而是因為朕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所以看問題會更加深遠、更加清楚。」
「前人的肩膀?」邊岡愣了一下,讚道,「皇上,這個比方倒是很有意思。」
前人的肩膀是一句後世之語,海無影未做解釋,言道:「我朝大詩人杜牧在其名作《阿房宮賦》中寫到,『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這一句就是至理名言啊。各位,歷史上的點點滴滴都是前人用鮮血甚至生命來譜寫的,如果朕不吸取教訓,那不是和他們一樣了嗎?如果朕只哀之而不鑒之,豈不是又會讓後人笑話嗎?朕可不是秦二世,自然不會讓後世之人再來一篇大明宮賦。」
「皇上聖明,末將(屬下)受教也。」這一次,四人齊聲言道。
「各位,有關先帝削藩失敗的第一點原因,在朕這一朝是不會重演了,即使有個別忠心耿耿的宦官,朕也不會讓其掌握兵權。至於第二點,就要拜託你們了。」
「皇上英明神武,末將自當竭盡全力,不服皇上所托。」
「好,兩位將軍,朕打算將你們的兩支部隊擴充為兩衛,你們二人擔任大將軍,這兩衛的名字朕已經想好,就叫做左右無名衛。」
「什麼?無名衛?」李、顧二人同時驚訝道,「皇上,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