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穿越之重塑盛唐

正文 第十四章 那人 文 / 菜無心不活

    第十四章那人

    「之前的情況朕就不清楚了,只記得郭公是出自官吏之家。」海無影不知,李儇的意識中同樣也弄不清楚。

    「郭家的先祖就是出自樓觀,而且還是八十名從軍道士的武術師傅。」郭秀蓉頗為驕傲地講道,「自高祖打下江山後,先祖的後裔便在太原附近定居,後又移居關內道的華州府,到了郭公子儀時,以武狀元入仕,以軍功封王,成為名震天下的將領。第一時間更新郭公膝下有八子,大都在朝中為官,其中最小之子名叫郭映,也就是臣妾之祖。」

    在海無影的記憶中,郭子儀的八子中以六子郭曖最為有名,倒不是因為這郭曖官職多高,多麼會打仗,而是因為他娶了唐代宗之女昇平公主為妻,演繹了一場流傳千古的名戲《醉打金枝》。

    至於郭子儀的幼子郭映,海無影就全無印象了。

    「陛下,先祖郭映這一支,雖然最是默默無聞,卻繼承了郭家武學的衣缽,如果單以武學而論,郭公之子中就以先祖郭映的造詣最深。第一時間更新德宗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郭公仙逝後,先祖郭映便奉郭公遺訓,舉家離開了長安,在鳳翔郊外的老爺嶺安家落戶,即為今日郭家莊之雛形。後來,郭家和樓觀的聯繫也盡在郭家莊,雖然聯繫甚少,但也一直未斷。第一時間更新一百年來,樓觀也走向衰敗,到了臣妾祖父這一輩,雙方的聯絡已是少之又少。直到十年前,岐墨道長奉其師兄,也即是這一代的樓觀觀主之命,雲遊天下,才和我郭家的聯繫開始多了起來。」

    「等等。」海無影打斷道,「愛妃,你剛才說,你這一支繼承了郭家武學的精華,那你精通武功嗎?」

    郭秀蓉略微擺了擺頭道:「陛下,臣妾僅僅練過一些強身健體的套路,郭家武學傳男不傳女,臣妾卻是不通武藝的。第一時間更新」

    海無影顯得有些失望:「朕還以為你是位俠女呢。」

    在後世的武俠小說中,唐初有俠女紅拂,中期有劍客聶隱娘,到了唐末,卻是筆下無名了。

    「陛下莫非也想學武?」

    「非也,非也,朕年近三十,早就過了練武的最佳年齡。對了,愛妃,當日進入郭家莊時,朕看見你們莊中之人大都帶有兵刃,這是為何?」

    「陛下,在跟隨先祖郭公子儀征戰江場的將士中,有不少陣亡者,他們留下的遺孤無人撫養,郭公便讓這些孤兒隨同先祖一起到了老爺嶺,當初的孤兒們就成為了郭家莊如今這些莊民的先輩。因為他們感謝郭家之恩,便世代奉我郭家家主為主人,並保留了軍中的習性,半日耕種為農,半日軍訓為兵。更多更快章節請到。特別是近十多年來,兵荒馬亂,盜賊四起,老爺嶺雖然頗為偏僻,但也常有小股匪兵,燒殺搶掠。於是,家父便將他們中的青壯集中起來,授以武藝,以作護莊團丁。這些團丁按照當年軍中的規矩,刀不離身,槍不離手,是以讓陛下受驚也。」

    海無影一聽,又興奮起來:「愛妃,你們莊中現有多少團丁?」

    「陛下,在臣妾離開時,大約有四百人,分為四隊,由臣妾的兩位兄長、一位堂兄以及公選出來的一名團丁擔任隊長,現在應該更多了吧。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四百人?」海無影下意識地點點頭,暗自想道,「這倒是一股可以借用的力量,可惜人數太少。」

    「正是。」郭秀蓉自豪道,「自從護莊隊成立後,老爺嶺一帶的山賊就基本上絕跡了。」

    「嗯,做得不錯。愛妃,繼續。」

    「是,陛下。」郭秀蓉繼續講道,「岐墨道長來了後,臣妾才知道,原來我郭家乃是樓觀的一支。一年前,道長再次來到山莊,這一次,道長的心情似乎很好,連連提及,我朝有希望了。接下來就是陛下駕臨,應了『貴客』一說。之後的事情陛下就知道了,只是其中的原委臣妾也並不清楚。」

    一直在認真聽故事的孟才人道:「陛下,這其中的關鍵人物應當是岐墨道長所說的『那人』,此人神通廣大,竟然可以左右樓觀一脈,卻不知是何方力量?」

    「神秘之地?」海無影想了想道,「我們也無需猜測,郭妃說了,這幾日那岐墨就會來找朕,到時自可見分曉。」

    「陛下高見。」兩女一同吹捧道。

    難道岐墨道長或者是「那人」在一年前就能知道自己會穿越?如果自己就是那名貴客,那自己是不是岐墨所說的可以拯救大唐之人?他口中的『那人』又是誰?神秘之地又是何方聖神?

    一連竄的疑問在海無影腦海中一閃而過。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不過,海無影可以確認一點,無論是樓觀還是郭家,乃至於樓觀後面那處神秘之地,都是友而非敵。

    「好了,故事聽完了。」海無影笑道,「兩位愛妃,接下來,我們繼續我們的功課吧。」

    「功課?什麼功課?」

    海無影並未出聲,雙手一伸,分別摸向雙妃的胸部,手指微動,在一點紅蕊中輕輕地搓揉起來。兩女臉色一紅,哪裡還不明白海無影所說的功課是指何意?

    大被之下,又是一番春色,隨即,一陣陣**之聲在武德殿內迴盪。

    距離大明宮西門約一千米開外的昭化坊南側,有一處氣派有加的府邸,從橫匾上可以看出,這是楊府。

    三天後的傍晚時分,楊府門前走來了兩位身著道袍之人。左邊一人年紀輕輕,約莫十七、八歲,身材適中,長得是濃眉大眼,顏面如玉,器宇不凡,但若仔細看去,雙眼卻是朦朦朧朧,似是沒有睡夠一般。右邊一人則是長鬚飄然,頗顯仙風道骨,年紀約在五十上下。

    「這裡就是楊復恭的府邸了。」年輕道士看了看門匾道,「岐墨道長,我們進去吧。」

    「好。」

    俗話說得好,宰相門前七品官,要進宰相之門可不是那麼容易之事,何況這座府邸還是權傾朝野,比宰相還要威風的楊復恭之府。

    只不過,這些門衛卻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錢財。

    在付出了十兩紋銀的代價後,一幅王羲之的真跡擺在了楊復恭的書房內。

    對於收集古人字畫頗為著迷的楊復恭當場大喜,立即對傳信的管家楊立本道:「讓送畫之人入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