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掌上田園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章 昆布 文 / 寂寞佛跳牆

    「海帶?是吃食?沒聽說過——」,劉老郎中一下子就被問住了,也是呢,這樣的交通狀況,稀爛賤的海帶才不會從海邊往內陸運呢,根本掙不到錢啊!

    最關鍵的,是現在還沒發現海帶那東西可以幫助人類補充碘吧?

    老郎中作為患者家屬,肯定也早把全身的解數都使出來去拯救家人了,還不是也照樣任脖子繼續粗大沒有效果?

    一家四口,兩個男人是健康的,婦人跟孩子病怏怏,也夠揪心。

    阿珠已經顧不得藏拙,小手比劃著海帶的模樣:「劉爺爺,在海邊,漂浮著很多這樣的生物,可以撈起來煮煮吃,比靈丹妙藥都可貴,專門防治的這種——大脖子病。」

    婦人立刻全身緊張,雙手撫向布巾圍裹下的脖頸兒,兩條大腿,再次微不可見的顫抖起來。

    「此話當真?」

    劉大郎中一個「餓虎撲食」衝上來,雙手大張著,幾乎要掐住阿珠的肩膀一般。

    只有親人飽受疾病折磨的家屬,才會有這樣極端的表現吧?

    阿珠毫不在意,並制止了劉老郎中手忙腳亂拽著兒子的舉動,小手一擺,道:「當真!比珍珠還真!」

    於是,小小的肩膀頭真的被掐了起來,場面有點亂,院門沒關,從外面又奔進一個漢子,二話不說照著劉大郎中的屁股就是一腳……

    受了力的大郎中,自然身子前撲,「咕咚」摔了個仰八叉兒,而同樣身處險境的阿珠。卻被一雙粗胳膊撈起來,被放在遠離劉大郎中的地方。

    來的人,是「三胖兒」。

    本以為小主人就是在院子裡逛蕩逛蕩,孰料半晌兒沒動靜,竟然是出了門。

    「三胖兒」一路打聽著。這才走進了老郎中家門,恰好看到小主人被挾制起來似的,哪裡還控制得住?

    可是也稀奇了,趴在地上形象狼狽的劉大郎中,偏偏不羞不惱,轉了個方向繼續對阿珠追問:「小姑娘。你說的那個海帶,真的能治病,治大脖子病?」

    治?阿珠又怯了,身子往後退了兩步,搖著手:「得了病的。我不知道能不能治得好,可是,可是沒得的,肯定能預防——」。

    剛剛直立起上半身的劉大郎中,「咕咚」,又趴回地面。

    哎,阿珠同學雖有滿腔熱忱,無奈何對於缺碘的病症也是一知半解。知道根源,卻不懂得怎麼樣救治……

    要是說給「大脖子」動手術切除一部分,有可能整個人被架到火上烤烤吧?

    「像——小孩子。症狀還不明顯,吃了海帶,我估摸著——估摸著肯定能改善——身體素質——最起碼——不長那麼粗——那麼粗——」。

    阿珠訥訥的,吃力的繼續解釋,她確實沒有一整套完美的醫療方案,但是。知道這病症的根源,從根源上遏制住大脖子病的發展。不也是很有意義的嗎?

    碘缺乏的症狀並不好受,焦慮、易緊張、情緒起伏大、失眠、易受驚嚇、神經質;發抖、肌肉無力、多言、好動、週期四肢麻痺、心跳加快、心悸、心律不整、血壓升高;飲食增加、體重減輕、易口渴、大便次數增加;皮膚濕潤、體溫升高、怕熱、出汗、呼吸困難、短促;眼突、視力模糊、怕光、眼痛、眼脹、易流淚……

    最難堪的是外觀上。越來越明顯的喉嚨腫脹、脖子變粗、喉嚨異物感;最讓大人揪心的是嬰兒患上碘缺乏症,其特點是生長發育障礙,智力遲鈍,全身瀰漫性粘液水腫,同時有明顯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症狀和體征。

    「劉爺爺,我不懂怎麼治療,可是你們應該懂啊,我告訴你們得病的原因,順著這根源去摸索去用藥,不就要容易些嗎?」

    醫療事業,原本就是一代一代的醫療工作者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每一種病症的解決方法,其實都需要反覆的試驗改進才能確認。

    要不就說「生薑還是老的辣」呢?在尚且年輕心燥的劉大郎中滿臉慘淡四肢冰涼保持一個蹲坐在地上的姿勢的時候,劉老郎中已經收拾好心緒,拱手請兩位客人到屋內就坐詳談了。

    其實阿珠懂的,也不過就是前世裡大路邊上的一點知識,可正是這一點點兒,可以打開一個老醫療工作者悶塞的思路。

    即便是一個老郎中不管用,十個百個千個呢?

    即便是當時找不到好用的辦法,那一年以後十年以後百年以後呢?

    據劉老郎中言說,華夏遠在公元前4世紀的《莊子》中就有關於癭病,即碘缺乏病的記載,穎縣也確實有發現,這種病症屬於地方性的,越是向南向東靠近的地界,這種病症越少見。

    從這個程度上說,阿珠的言論確實有道理。

    阿珠歎息,諸葛王朝早先的歷史還是沒有分岔的,自漢朝以後,就走向了另一條不可知的道路。

    其實按照正史的記載,晉葛洪(公元4世紀)首先用海藻的酒浸液治療癭病;隋巢元方(公元7世紀)提出了癭病與水、土有關的學說;唐孫思邈與王濤(公元8世紀)又擴大了用昆布來治療癭病的範圍。

    只不過,諸葛王朝把老祖宗的醫術繼承的七七八八,很是零散了不少珍貴的醫典寶藏罷了。

    沒有了傳承也不要緊,重要的是在當下,不能敝帚自珍,懷揣著珍寶捨不得往外透漏半點兒,華夏中醫之所以會在後世走向慘淡,除了西醫的猛烈衝擊,最根本的,還不就是一個個老神醫不肯廣為收徒,捨不得把一身醫術最大範圍的傳播下去?

    好在,劉老郎中的腦袋瓜兒一點就明白,他叫了兒子進屋,磨墨執筆,把阿珠的設想和自己的一點揣測一一記錄,然後命令兒子多加抄寫,分別送到臨近的和縣城中的醫館郎中的手裡。

    既然,這是穎縣百姓的普遍難題,那就由穎縣所有醫療工作者共同摸索出新的有效的辦法來吧!

    阿珠很開心,從劉老郎中的做法中,她看到了一個醫者的仁心,同時,也堅定了她的信念。

    「劉爺爺,這幾日我們都經些心,看看能不能在附近的市場上找到賣海帶——賣昆布的,只要能找出來,我們就可以嘗試效果,找出每個年齡段最佳的碘的攝入量的配比……」。

    阿珠的話,一票人聽得也不是很明白,但這孩子的一片拳拳之心,卻是明確可見的。

    劉老郎中一揖到地,鄭重道謝:「阿珠小姑娘,你放心,老朽不會拿你的話當兒戲,這件事我們父子會做到底,我們做不完,還有孫子……」。

    華夏民族就是這樣,祖祖孫孫一輩一輩兒的摸爬滾打,有的是耐心。

    「三胖兒」也拍著胸脯保證:「我旁的不會,給阿珠小姐轉轉市集找那啥子昆布還是能行的,只要你們穎縣有這東西,我三胖兒就能掘地三尺找出來。」

    摔得下巴頦兒都青腫了的劉大郎中,也跟著「呵呵」笑起來。

    在繁華的江南,「三胖兒」還真是見過「昆布」那東西,挽娘也有印象,小時候家裡燉肉,貌似就放過「昆布」,燉的軟軟綿綿的,褐色暗綠色……

    可是,誰也沒有料到,一直找到了大年三十,大小集市上,「三胖兒」都沒見過一絲絲「昆布」的影子。

    以至於,這個年都沒過好。

    儘管,目前跟劉老郎中家混的很熟稔,劉大郎中還親自上門來邀請三人去他家裡過年,但是,「三胖兒」覺得沒臉面見人家,當初拍著胸脯保證過,掘地三尺也要找出「昆布」來的。

    沒有「昆布」,劉老郎中跟其他志向相同的醫療工作者就宛如巧婦做不出無米之炊,根本完不成什麼實驗。

    「阿珠,劉大說,吃了咱們家送去的蘋果和蔬菜泥兒,小鎯頭明顯比原來精神頭兒足,劉大嫂子的脖子也沒再長,最近睡覺還踏實了,那是不是說,咱家的蔬菜,就能抵昆布?」

    「三胖兒」倒是琢磨出一個道理來,只可惜,阿珠的小世界能供應維護到的範圍終究還是太小,穎縣那麼多人口呢,把裡裡外外所有的蔬菜都送出去,能救幾個人?

    還有啊,等他們離開以後呢?穎縣的人,又能依靠誰去?

    阿珠只能選擇先拯救身邊的人,小世界裡面的泉水有用處,她讓「三胖兒」挖通了院牆,在牆外挖了蓄水池,任由阿鼻村村民隔牆從自家小水潭裡面取水飲用,然後自己每日裡往裡補充。

    劉老郎中家裡,也都換上了小院子裡面的蔬菜來食用,在這個嚴寒的蔬菜斷季的冬季,尤其難能可貴。

    當然了,隨之而來的煩惱也不少,院裡的蔬菜再分給了裡正家一些之後,阿鼻村的村民裡,心思活動的,出現了。

    上門來討要,或者掂著東西希望淘換點新鮮蔬菜的人家,還算正常。

    不正常的就像現在,三個人栓了院門坐屋裡說說話的時候,院牆那邊,有了些微的動靜。

    不消說,偷菜的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