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八章 連薦六員 文 / 睿士
山東大戰的消息傳到京師,免不了又是一番震動。嘉靖、萬曆年間的海上倭寇之亂歷歷在目,一晃數十年過去,這倭寇竟然捲土重來,山東總兵劉澤清居然也戰死,自然是讓人倍加忐忑。京城的百姓不明其中緣由,自然是以訛傳訛,什麼樣的消息都是穿的滿天飛。不過讓人稍稍安心的是,海賊總算被打退,大功臣便是如今的登州副總兵朱平安。
其中也有關於劉澤清陰謀聯結海匪,意圖霸佔登州和貿易區的傳聞,不過在官軍擊退海匪兵繳獲無數的消息中,便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反而使人感覺到一種濃濃的陰謀感,叫人無法相信。
官軍得勝,百姓自然是歡欣鼓舞,尤其是還是曾在巨鹿之戰中大放異彩的少年英雄朱平安,這更是令百姓們喜聞樂見的,加上當初他向皇帝請求賜婚的傳聞,則更讓他的故事成為京師風靡一時的美談。
按說坊間的消息多種多樣,身在中樞的朝臣和皇帝卻未必會相信,他們的手中掌握著各種消息來源的渠道,得到的消息也似乎更為準確一些。可現在匯總而來的消息加上山東方面而來的如同雪片一般的奏章卻是讓整個中樞的內閣閣臣和皇帝陛下都犯了愁。
第一封進京的是劉澤清的奏章,奏明海寇犯境,劉澤清為報聖恩,不顧正在養傷的身體,盡起山東各府兵馬援救登州。接著便是朱平安的報捷文書。言明已成功擊退大股海寇,只是劉澤清不幸戰死沙場。
然後便是令人疑竇叢生、莫名其妙的奏章。兗州知府鄧藩錫、指揮使梁和中彈劾劉澤清擅自調動兵馬,意圖不軌;萊州知府彭為佐、指揮使唐千容彈劾劉澤清與海口勾結。縱兵劫掠地方,扣押朝廷命官。劉澤清長子劉之存等上疏彈劾朱平安陰謀陷害,於戰陣之中暗殺劉澤清。
這一來,朝堂上可是亂作一團。原楊嗣昌一黨的官員,將矛頭直指朱平安,攻擊焦點便是來自於劉之存的奏章,將劉澤清的死完全歸咎於朱平安。請求朝廷治朱平安一個擅殺朝廷命官的大罪。
如今的兵部尚書已經換成了陳新甲。傅宗龍擔任此職不過一年的時間,楊嗣昌督師湖廣。大征「剿餉」,傅宗龍仗義執言,彈劾其「徒耗敝國家,不能報效。以氣凌廷臣」,被楊嗣昌所忌,繼而指使朝中黨徒群起而攻之。崇禎也因為傅宗龍的不識時務而大怒,將其貶謫。陳新甲這才接過了兵部的職務。
朝中已有共識,兵事還是以楊嗣昌為主,這也是崇禎制定的制衡之策,因此陳新甲的接任便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兵部事務,周延儒一時間還插不進去手。
但此次山東用兵,卻是給了周延儒一個極好的插手兵務的契機和借口。
一聲令下。周延儒麾下的官員萬箭齊發。劉澤清動用山東兵馬,就算是為了剿賊,但為何不上報朝廷。即便是向兵部報備了,但抽調兩千以上兵馬,兵部便需向內閣呈報,內閣擬票,司禮監披紅之後,皇帝御覽才可實施。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是兵事緊急,劉澤清不得已先行用兵。那為何在進入兗州、萊州時,竟然以湖廣行轅的手令代替朝廷的敕令,劫掠地方,扣押命官,這還有一點王法嗎?說到底,這是個程序問題,但這個程序卻是牽扯到兵事,因此便顯得尤為重要。
兩派人馬在朝堂上刺刀見紅,殺的不亦樂乎,崇禎在這個時候,優柔寡斷的老習慣再度顯露無疑。楊嗣昌目前掌握著關內最為精銳的十萬兵馬,兵事上以他為主;周延儒身在中樞,是內閣的首輔,兩個人因為山東的事情鬧得不亦樂乎,實在是有失觀瞻。
就這樣磨蹭了近半個月,崇禎這才下定決心平息這場紛爭。劉澤清弄出來的這場禍事,不管海寇是不是真的確有其事,登州是確實遭到了攻擊,市舶司王品的回復確鑿無誤,海寇戰船數百艘圍攻威海衛軍港和登州港口,與登萊水師血戰,被擊沉、擊傷的艦船無算,這都是有實據可查的。如此一來,崇禎皇帝便就坡下驢,追封劉澤清為萊陽伯,太子少保,草草了事。人已經死了,再追查下去也是無益,只能徒惹爭端。
崇禎皇帝看看司禮監擬好的詔旨,苦笑著吩咐用印。諸臣內鬥的形勢雖然心中切齒痛恨,但卻是自己一手導演出來的,崇禎皇帝只得強忍著嚥下這枚苦果。
內閣閣臣如今都在朝堂之上,周延儒、魏德藻、蔣德璟,加上一個新近剛剛入閣的鄭三俊,還有兵部尚書陳新甲、戶部右侍郎李建泰等人。
鄭三俊是朝中清流的代表,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長期在南京就職於南刑部、戶部和吏部,此次被選拔入閣,也令很多人意想不到。因為之前,他曾被溫體仁一黨構陷下獄,幸得黃道周、盧象昇等人上疏求情複查,這才被洗脫了冤屈。之後被崇禎皇帝所賞識,擢升為大學士,內閣閣臣,並掌管吏部事務。上任之初,便向崇禎推薦了李邦華、劉宗周、史可法、馮元颺、陳士奇等五人,一時間在朝堂上也引起了軒然大波。
鄭三俊的確也稱得上目光如炬,一眼便已看穿了其中的利益糾葛。在同意了崇禎皇帝的處理意見之後,便直接說道:「皇上英明。之前朝廷派駐巡撫一職,便是為了能控制一方武將,莫使其一味做大,超出朝廷掌控之範圍。當年顏繼祖就任山東時,劉澤清雖然跋扈,但卻沒能惹出多大的亂子來……!」
說這話的同時,鄭三俊大有深意的看看陳新甲和周延儒等人,繼續說道:「劉澤清故去,山東總兵一職空缺。臣竊以為剛剛提出的兩種方案都不合適!」
此言一出,周延儒的黨羽和陳新甲等人頓時都臉現慍色,剛要還擊,崇禎皇帝卻出人意料的開口道:「愛卿可有打算?」
「劉澤清出鎮山東數年,都司、衛所軍官盡出於其門下,其長子劉之存接任山東總兵不過是蕭規曹隨,於朝廷無絲毫裨益。再說朱平安,如果臣記得不錯,此子目前才十九歲,驟然再度提拔,於他未必是什麼好事。此人倒也算有些才幹,尤其是這次擊潰來犯至海寇,彰顯我大明天威,確實應當封賞。以臣看來,倒不如由他先將山東兵事兼任起來,看看成效再說。」
鄭三俊的聲音逐漸大了起來,「但巡撫一職不能再空缺,朝廷必須任命有司官員前往赴任,以便朝廷掌控地方軍鎮,避免再度出現地方武將越過朝廷私自調動兵馬的例子!」
崇禎一笑,「愛卿可有合適的人選?」
鄭三俊毫不猶豫的回答道:「臣舉薦現任山東漕運副使兼右參議的方岳貢。此人為天啟二年進士,歷任戶部主事、松江知府、山東漕運副使。為官清廉,素有幹員之名!」
崇禎拍拍額頭,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此人的名字為何如此熟悉?」
王承恩悄悄轉過半邊身子,用微小的聲音說道:「皇爺,前次天下官員考評,此人並列前五。崇禎五年時,當時的禮部尚書徐閣老百年向皇爺您推薦過這個人,只不過當時因為這方岳貢在松江修築海塘,被人誣告貪污了三千兩銀子,您吩咐有司徹查之後,這便擱置在一旁了。」
崇禎皇帝恍然大悟,忽然清晰的想起來方岳貢這個人來。崇禎五年時的內閣次輔徐光啟在臨終之前曾經向自己珍而重之的舉薦過這個人,只不過之後因為牽扯到貪污案子,令自己對此人的觀感大打折扣。不過後來,卻聽說他這是遭人誣陷。現在想想,最敬重的徐光啟能如此鄭重的向自己舉薦這個人,那這方岳貢必然有著過人之處。
一旁的陳新甲卻在此時冷冷的說道:「怪不得鄭閣老如此說,原來是要舉薦親信人等入朝啊!「
鄭三俊面不改色,向著崇禎大聲說道:「臣入閣不過一月,一月之間,已經向朝廷舉薦了五名官員,加上今日所說的方岳貢,共是六人。此六人,臣也都熟悉,瞭解他們的才幹,也因此臣這才不遺餘力的向陛下舉薦。陳部堂此言,便是意指老夫此番舉薦是任人唯親,結黨謀私。臣便請陛下下旨,派有司衙門徹查,如果老夫與這六人中任何一人有過私相授受的事情,老夫這便摘下烏紗,請辭出京。陳部堂以為如何?」
陳新甲倒是沒想到這鄭三俊如此剛烈,說話做事一點餘地都不留,當下便訕訕的閉上了嘴巴。
崇禎卻是沒來由的心頭一陣舒爽。周楊兩黨在朝廷上連番爭鬥,騙騙自己卻是無能為力。兵事上需要仰仗楊嗣昌全力平賊,朝廷中又需要周延儒與之抗衡,總攬政事,這二人目前是缺一不可,但偏偏是這種制衡如今愈加激烈,兩派人馬為了各自利益,凡事必爭,攪鬧的中樞是不得安寧。
但安排這鄭三俊入閣,倒真的是一記妙招。此人無黨無派,卻在朝野間的清流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地位。自此之後,任他們周楊兩黨互相扯皮,這最後一擊的動作交給這鄭三俊到卻是再合適不過了。
崇禎輕咳兩聲,讚許的點點頭,「既是愛卿舉薦,那此人斷斷不會錯。既然如此,便召這方岳貢進京吧,朕要見一見他。山東毗鄰京師,萬萬不能出了亂子,去歲德王被擄已是令朕無顏以對祖宗和天下蒼生。如今劉澤清殉國,山東總不可無人掌總,便命朱平安以登州總兵的身份兼掌山東兵事吧!」()r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