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九章 賭約 文 / 睿士
朱平安的一句話讓黃公輔等人一愣。
「住口!」路振飛趕忙打斷了朱平安的話語,「振璽公和集聲先生都是當世大儒,哪裡輪得到你這黃口小兒在此胡言亂語!」
朱平安一挺脖子,「先生,學生只是就事論事,以往授課之時,先生還曾說集思廣益,要虛心接納別人的見解,怎麼如今卻又出爾反爾!」
路振飛不氣反笑,「你這孩童……!」
一直沉默不語的張繼祖卻突然開了口,「見白先生容稟,朱世兄的話未嘗沒有道理!」
陳子壯和黃公輔撚鬚互視一眼,同時將目光投向張繼祖和朱平安兩人,看來是對兩人的見解頗有興趣,路振飛也就此閉口,打算聽一聽兩人的分析。
張繼祖衝著三人施禮完畢,這才說道:「以往學生也是覺得修習經史,以此報效朝廷、造福百姓。但回到鳳陽之後,所見所聞卻與學堂上知曉的道理大相逕庭。別的不說,單說前些日,流賊大軍逼近鳳陽,闔城文武竟然手足無措,要不是見白先生和朱世兄指揮若定,捨命一擊,中都現在如何,猶未可知啊!」
張繼祖歎口氣,「當時學生毫無辦法,只覺得空有一身抱負和文才,卻無用武之地,眼見著流賊大軍進駐鳳陽城下,卻是無所適從。」
朱平安卻是臉上一紅,好在黃公輔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張繼祖的身上,並未注意到他的窘態。
前日裡為了對付廖永堂,朱平安命陰世綱策動鳳陽府士子鬧事,頭一個目標便選中了這個張繼祖。只因為他是鳳陽府為數不多的舉人,而且還又東林黨人的身份,在士林中影響頗大,況且此人和眾多士子一樣,喜愛縱論國事、指摘朝廷得失,很像後世的所謂憤青一族。
於是,張繼祖變成了朱平安手中的一把利劍,將錦衣衛千戶所搗了個稀巴爛,最後還被勒令在家閉門思過一年。
現在聽張繼祖所言所行,朱平安倒是發現,這位張家大少爺倒是個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相比較自己做的那些見不得光的事情,一時間竟然有些慚愧不已。
「社稷動盪,我輩已不能僅限於經世之學了!」陳子壯點點頭,竟然對張繼祖所言深有同感。「旁的不說,單說如今朝中的大員,楊嗣昌、盧象昇、孫傳庭這些人,哪一個不是精通兵事的,但局面依然難以改觀。就像振璽兄,不是也由文轉武,要兼顧湖廣的兵事了嗎?」
黃公輔苦笑連連,他這也是被趕鴨子上架。兼管兵事談何容易,在湖廣任布政司參議的這些年,相繼平定了湘南和湘西的「瑤亂」,雖然得勝而歸,但發現的大明軍中的問題卻是讓他觸目驚心。戰力匱乏、將官無能,小小的一個部族叛亂,竟然費勁千辛萬苦打了兩年多才算徹底平定,這樣的軍隊,如何能和日益強悍的流賊以及關外韃虜相抗衡?
於是,朱平安便適時的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陳子壯開設雲淙書院,便可以邀請黃公輔這樣兼通文武的幹才前去授課,讓士子們先初步瞭解兵事,熟悉戰爭,這樣一來,一旦國家有變,即刻便可以上馬統兵禦敵,也不會出現南明時期大批士子從軍卻無謂犧牲的悲慘局面了。
但朱平安的想法卻有些一廂情願了。
黃公輔這個由文轉武的官員卻首先表示了懷疑。別的不說,就說士林對於武事的天然牴觸,便是一道很難跨過的鴻溝,如今雖然局勢糜爛,但遠沒有到國破家亡的地步,讓一心只讀聖賢書、削尖了腦袋走科舉獨木橋的士子們學習兵事,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黃公輔的判斷無疑是比較客觀的,這讓朱平安不禁有些灰心。抓起桌上的酒杯,猛灌了一杯,酒氣上頭,熱血上湧,心中不禁悲憤莫名。
「天災**,我大明可是一樣不缺,長此以往,不出十年,必然亡國滅種,難道諸位士林中人、國之棟樑就眼睜睜的看著我大明江山落入賊手嗎?」
「平安,不得妄言!」路振飛立刻喝止。
「先生,平安沒有妄言!」朱平安將酒杯重重的放到桌子上。
「先說**!」朱平安站起身,將桌面上的杯盤撤到一邊,留下幾個酒杯,蘸著酒水畫出一幅地圖來,「崇禎九年,張獻忠會同亂匪老回回等號稱二十萬進攻荊襄,大敗襄陽總兵秦翼明,之後沿江東下。今年二月,攻克安慶,要不是朝廷下詔左良玉、劉良佐等部截擊,恐怕此時淮揚已經失陷!」
黃公輔、陳子壯看著桌上簡單卻清晰的地圖,一時間沉默不語。
「張獻忠攻皖不克,亂匪一陣風的三萬大軍葬身中都城下,張獻忠失去奧援,只得退走廬江。史可法、左良玉等人連敗張獻忠,將其逼進潛江,誰料左良玉竟然擁兵自保,不僅退縮不前,反而總兵劫掠百姓,之後獨自北還,致使大好局面一朝崩潰!」
「楊嗣昌定下的四正六隅之策,已經開始顯現威力,李自成為洪承疇所敗,已經不得不向四川退卻。張獻忠兵敗潛江,此時也已是喪家之犬,只要各部同心協力,剿滅這兩大匪患只在朝夕之間。」
路振飛哼了一聲,「這些戰事你我已推演多次,形勢已經向著有利於朝廷的方向發展,如何能稱得上**?」
朱平安苦笑了一聲,「原因是那時我和先生都忽略了兩個重要的方面。第一,關外皮島失陷、朝鮮歸附滿清,滿清自此之後再無掣肘之患,可以一心一意對關內用兵。第二,一旦滿清入寇,勢必要抽調官軍精銳拱衛京師,但亂匪還要不要再剿。」
朱平安的雙眼不禁有些泛紅,「假如學生猜測的不錯,來年,滿清必然要對關內大舉用兵,此次規模將遠超往日。諸位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滿清鐵騎南下,朝廷將會如何應對?」
黃公輔和陳子壯互相看了看,「危言聳聽,奴酋皇太極繼承汗位不過幾年的光景,而且不曾停止用兵,怎麼會一定在明年入口關內呢?」
朱平安坐直了身體,不禁笑了起來,但臉上滿是苦澀。「兩位還沒有想明白嗎?韃子與流賊就是我大明軀體上的兩顆毒瘤,他們會眼看著彼此被朝廷分而治之嗎?沒有流賊,我朝廷數十萬大軍即刻便會雲集九邊,滿清何來入寇的機會?沒有韃子,流賊能逍遙這麼多年嗎?」
朱平安一拍桌子,「如今流賊陷入困境,眼看朝不保夕,韃子會坐視不管嗎?敵人的敵人便是盟友,難道諸位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嗎?」
「試想一下,滿清一旦進犯,剿滅流賊的大好局面將會即刻煙消雲散,說不定,還會有朝廷官員打著招安的主意,養虎為患。等到朝廷和韃子廝殺的筋疲力盡之時,這些個流賊便會毫不猶豫的再度舉起反旗!」
朱平安說了這麼一大番話,渾身的力氣彷彿被抽空了一般。但這就是真實的歷史,雖然眼下不過是朱平安的猜測,但朱平安知道,這些「猜測」正在一點點的變成現實。
黃公輔、陳子壯,包括路振飛和張繼祖都不禁悚然而驚,回想這自天啟年間延續至今的戰事歷程,的確便如同朱平安所說的一樣,韃子和流賊一北一南,一唱一和,正在不斷的損耗著大明的實力,而現在的大明已然接近於崩潰的邊緣,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吏治**、烽煙遍地。
「那,那你說的天災呢,又是什麼意思?」陳子壯喝了一杯酒,這才壓住心中的驚駭,帶著顫抖的語音問道。
這還用說嗎?明末時期的小冰河期啊!朱平安在心裡吶喊。
要說崇禎還真是一位運氣極差的皇帝,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沒有像他遭受過如此之多的困難。自崇禎繼位開始,一直到明朝覆亡的這二十餘年之間,便是整個小冰河期最為寒冷、乾旱的一段時期。清朝所謂的「康雍乾」盛世,純粹是一個笑話。要不是土豆等高產耐旱農作物的大規模種植、氣候的轉暖,怎麼會迎來人口爆炸式的增長,從這一點上來說,崇禎的運氣實在是太悲催了。
但這些,朱平安沒辦法明明白白的告訴黃公輔等人,只能托詞自己曾經遇到一位世外高人,精通天象,已經推算出自崇禎元年開始,將會有二十年左右的極端惡劣天氣困擾大明疆域。
也許這個說法,反而能讓他們半信半疑,其實,信一半就夠了。
朱平安說完,酒桌上的眾人陷入到長時間的沉默當中。所謂的天災,眾人的確是半信半疑,但將近十年來的大旱和寒冷天氣卻是不爭的事實。而朱平安對於目前局勢的分析卻讓眾人相信了大半。
沒辦法,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無法辯駁的事實啊!
黃公輔抓起酒灘,咕咕咚咚灌了一大口,不管自己的長鬚被淋得透濕,將酒罈隨手一丟,「平安小子,老夫與你立個賭約,假如明年韃子真會大舉入寇,老夫和集聲賢弟便即刻開始在書院中教授兵事,不管士子們願不願意學,就算老夫找來些農家子弟和軍戶子弟,也要仿照昔日武院的規制將兵事傳授下去,你看如何?」
「當真?」朱平安驚喜莫名,沒想到自己的一番言語真的起了效果,如果能讓這些將來的南明精英現在就意識到局勢的嚴峻,由此開始早做準備,那對於將來的抗清大業絕對是一大臂助。
陳子壯笑著拍拍路振飛的手臂,「見白收了一個好學生啊!」
黃公輔則衝著朱平安嘿嘿一笑,也抓住路振飛的手臂,「你恩師在此,老夫還能誑你不成。不過,加入你輸了……!」
「黃大人請明言,小子願賭服輸,甘受懲處!」
「哈哈,那倒不用,只是聽見白賢弟說,你這麾下可是有當年戚金將軍的部屬,怎麼樣,假如賭輸了,送幾名老卒到老夫軍中可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