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宦仕逍遙

正文 第105章 驚喜之外 文 / 東門牛雜面

    自從黃家祖孫離開石牌之後,李凌霄一直沉浸在喜悅當中,可當他冷靜下來,才發現,事情並沒有自己想得那麼簡單。

    即便石碑真為金代產物,那麼如何圍繞石碑做文章,才是當務之急。

    記得前世,李凌霄來滿東陵參觀,也曾經在山腳下見過這片地方有營帳,建築一類,可他沒有過多關注。畢竟,景區離山下距離還滿遠,而且作為陵區,山下的景點肯定跟滿東陵沒什麼關聯。

    現在想起來,李凌霄大叫懊悔。如果前世跑到山下看看,也不會現在這麼絞盡腦汁,不知如何下手。

    可是無論如何,石碑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怎麼可能被尿憋死?

    喊來石大海,李凌霄二人躲在辦公室,商量著如何擴大影響,甚至打造一個新的景點。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而且石大海是念過大學,在大城市呆過的人,說出想法來,二人互相補充,互相糾錯,不知不覺,一幅富有吸引力的畫面,便呈現在二人面前。

    一番激情澎湃,勾勒完未來畫卷,二人坐回椅子上,均陷入沉默。為何?因為二人都記起一件最最重要的事,石牌缺錢,而且奇缺。

    沒有錢,談一切都是枉然。

    難道說,不能跟上級要財政撥款支持嗎?石大海早就想到,可提出來之後,被李凌霄一口否決。

    為什麼?當然是自私心作祟。

    如果從上級要撥款,那麼等圍繞石碑建成景點之後,怎麼分成?本來石牌鎮窮的叮噹爛響,資金大多源於上級撥款,最後分成肯定大頭都給了市裡。

    李凌霄當然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自籌資金的話,或許還有一線希望。

    凡事想在前面是好事,只要讓首都專家完全肯定石碑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一切就都能繼續展開。

    一天過去,兩天過去,首都一直沒有消息傳來,等到第三天,李凌霄剛到辦公室,手機就幽幽響起。接起來之後,果然是黃龍來電,而聽在電話中說,首都過來的專家團,已經來均化的車上。

    李凌霄驚住半天,沒有反應。等他反應過來,黃龍早已掛斷電話。

    沒想到黃家居然這麼大手筆,原以為請專家看過,最終給我結論就算了事,現在竟然專家組團過來考察,李凌霄大驚之餘,興奮異常。

    事不宜遲,李凌霄跑出去喊上石大海,開著夏利車直奔均化城。

    在均化等了兩個小時,黃龍電話通知二人跟他們匯合,等到李凌霄跟他們走到一起才知道,原來黃家竟然包了一輛依維柯前來,車上隱然坐著好幾位老專家、學者。

    專家團根本沒要求先在城裡休整一下,而是直接前往石牌,要先看看那塊石碑。無法,石大海只好開著夏利車,兩人頭前帶路。

    均化到石牌,路況不好,車上老專家們被顛簸得七葷八素,差點一下車就吐在當場。

    不過這絲毫沒有減弱他們對石碑考證的期待和熱情。到了地方,老專家們一下車就奔石碑而來,老人們一個個腳步輕盈,哪有龍鍾之態?

    黃龍和李凌霄走在最後頭,兩人低語密聊,沒有打擾老專家們研究石碑。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一群老專家圍著石碑,左瞧又看,一個多小時,終於總結出結論。

    沒錯,此石碑確為金代無疑,而且石碑來歷非凡。經專研金代、契丹、西夏文字的老學者所言,此石碑乃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1120年所立。

    此時,正是金太祖率眾攻打大遼五京之時,而此時的薊州等6州已經被金所佔領。

    金太祖留碑,就是為了證明此地歸金所統領。而碑文上面,還有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鈴印。

    大小石村所在地,原為金的一處行營,而在昌瑞山腳下,確實有可能。此處背山前有水源,密林遍佈,的確為安營紮寨的天然良處。

    專家們研究完石碑,返回車上,不禁感慨萬千。想我華夏5000年文明,孕育了多少璀璨的文化,可到了近代和現代,許多文明都已掩埋在歷史長河之中,現在多少前人的文字、史籍已不可考。

    老專家們扼腕歎息,沒有影響到李凌霄和石大海的興奮之情。

    把專家們送到均化城,他們也沒停留,只是臨走之前,拍著李凌霄的肩膀,叮嚀囑咐道,「一定要保護好石碑,千萬不能毀壞。」

    李凌霄聽在耳裡,記在心上。

    毀壞,那絕不可能。這石碑可是石牌鎮的搖錢樹,李凌霄保護還來不及呢。李凌霄叫過石大海,兩人商議半天,達成共識。

    專門找人每日看護石碑,一定不能讓人毀壞或者丟失。

    回到鎮政府,李凌霄和石大海又躲在辦公室,研究如何把現有資源轉化成白花花的票子。

    其實,開發成一處景點,圍繞石碑做文章,原本就是一條妙計,可是做這些事情都需要錢開路,而石牌鎮,現在最缺的就是錢,如何解決這個關鍵問題,就擺到這二位的桌面上。

    李凌霄冥思苦想,終於被他想到一條不算辦法的辦法。

    沒錯,就是找商人投資,與鎮政府共同開發,兩相分薄利潤。當然,建設一事由鎮裡出人出力,前期宣傳找均化和秦唐市宣傳部,一起出謀劃策。

    李凌霄說出這個辦法,石大海猶豫片刻,表示同意。

    兩人帶著構思,跑到石東陽的辦公室,和盤托出,石東陽也沒有意見。反正是為民著想的好事,石書記求之不得。

    不過,說到底,石書記還是有所隱憂。為什麼?一旦有商業資本注入,到時候在景點經營權歸屬上,肯定會鬧糾紛。

    李凌霄和石大海早把這個問題想在前頭,要不怎麼說年輕人腦子就是靈活呢。

    如果拉來投資商,到時候經營權交給開發商,但是鎮裡股份佔大頭,畢竟地盤在石牌鎮的轄區內。先頭盈利的分成,按照合約上寫的,根據股份多少劃分,但是,開發商的經營權可以擴充到20年。20年期限一過,開發商正式和景區劃分,沒有關係。

    到時候,景點直接歸鎮政府集體所有,這樣,問題就完美解決。

    計劃定下,三人皆大歡喜。

    但是真正最難的部分,還是尋找投資商。

    而且條文審批,人文景觀定級這些,都拋不開上級相關部門。

    李凌霄知道他們上層關係有限,主動扛起聯繫上級的重任。這一反映,看在石東陽二人眼中,多了些對李凌霄的認同。

    偉大領袖說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第二天,李凌霄吃完早餐,便開著夏利,直奔均化而來。

    要說來了石牌鎮任職這麼長時間,李凌霄還沒去拜會過均化的主要領導,實屬不該。可李鎮長一直忙於石牌事務,確實沒有抽出時間也為真。

    一個不懂得巴結上級的下屬,或許在領導眼中,有些不識情知趣。可李凌霄並不擔心這些,有廖逸飛和熊伯飛在冀中,李凌霄怕得誰來?

    囂張往往要付出代價,為什麼?因為李凌霄剛到均化旅遊局,就碰到一位最不想見到之人,您若要問此人是誰?沒錯,他就是省委副書記劉興國之子,劉安邦。

    劉副處長放著省城安逸的日子不過,跑到均化旅遊局來幹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