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宦仕逍遙

正文 第77章 暢想 文 / 東門牛雜面

    「由這一大串人,抽絲剝繭,最後居然扯到那位。想來李凌霄這頭腦也是靈活之極。」廖逸飛漸生後生可畏之感。

    「不過,即便真是那位,也不需要跟熊伯飛談條件吧。嗯,是了,肯定找人代為傳話,才會突然有此一局。」廖逸飛也不是酒囊飯袋,李凌霄一席話,讓他大概摸清事情脈絡。

    既然知道對方底牌,廖逸飛也就不再擔心。簡單收拾一下,便閒庭信步地走向市委組織部。

    ……

    劉如來等候多時,廖逸飛遲遲不現身,他也不著急。

    或許別人不知道廖逸飛的底細,劉副部長可是一清二楚。

    組織部不是吃乾飯的。早在廖逸飛空降秦唐之時,想必已經有很多人專門研究過他的履歷。

    35歲的大部委副司長,如此年輕不說,又低調的不像話。不顯山不露水,一步跳到地方,直接擔任冀中省經濟最發達地市的常務副市長,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廖逸飛都是一顆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

    而且,據首都的朋友說,廖市長和省委熊書記還有親戚關係。熊書記的妹妹熊季平赫然就是廖逸飛的夫人。

    如此說來,這趟秦唐之行,確實牽涉方面頗廣。

    劉如來一邊喝著茶水,一邊研究。這時,廖逸飛施施然趕到,推門而進。

    看照片還不怎麼明顯,等本尊站在面前,劉如來才心中發出感歎。「年輕,太年輕。36歲的地級市常務副市長,而且還是下任市長的熱門人選,當真不俗。」

    「相差14歲,如果市長寶座花落他家,兩人馬上就要平級。可一個是組織部副部長,排名墊底,一個是地級市市長,大權在握,風光無兩。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劉如來除了感歎時不與我,只能搖頭苦笑。

    兩人握手見禮,便坐下敘話。

    廖逸飛履歷早已翻閱多遍,劉如來就沒有閒扯其他,直接開門見山道:「廖市長,咱們直入正題,沒問題吧?」

    「悉聽劉部長安排。」廖逸飛笑著點頭答道。

    筆記本擺好,茶杯放到一邊,劉如來手中把玩鋼筆,抬頭對廖逸飛問道:「廖市長,如果秦唐市政府由你管理,你對秦唐今後發展,有什麼建議和設想?」

    問廖逸飛的問題與趙一洋稍微有些區別,不過兩人分開面談,互相並不知曉。

    來之前已然猜到,會有此一問。

    其實這個問題,在廖逸飛心中,也已經捫心自問多次。

    廖逸飛稍事思考,便胸有成竹答道:「劉部長,我只說我自己的設想。不足之處,請劉部長斧正。」

    年紀輕輕,身居高位,還如此謙遜,劉如來很滿意他的態度,笑著點頭回敬道:「請廖市長暢所欲言,劉某對地方經濟建設是外行,就不胡亂發言了。」

    兩人對視一眼,哈哈大笑。

    「以我看來,秦唐經濟雖然較為其他地市發達,但是,追求本源,發展思路有些偏離。」廖逸飛甫一出言,同樣令劉如來精神一震。「怎麼?難道他跟趙一洋思路一樣?」

    不待劉如來點評,廖逸飛繼續道:「秦唐以資源立市,本是無奈之舉。您試想,如果幾十年後,秦唐礦產資源採伐枯竭,到時候後續發展無以為繼,秦唐人民賴以什麼為生?中央和省裡救濟麼?不現實吧?」

    這番自問自答很犀利,劉如來自己一想,「也對,任何礦物資源都有採伐乾淨之時,如不早做打算,以後必然會成為大問題。」

    「那以廖市長之見,如何破解?」劉如來不禁開口問道。

    等的就是他問。廖逸飛面含笑意,可說出來的話就沒那麼溫軟,「劉部長,我認為,秦唐從現在就要開始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投入第一和第三產業,當然,輕工業同樣不可以廢止。」

    「第一產業方面,秦唐有山,臨海,可耕種土地面積廣大,可以考慮大面積種植經濟作物,進行粗加工甚至深加工。您想,光是冀中省,再加上首都和津海,這三個大市場,潛在消費能力有多恐怖?」

    「而且,沿海城市也有內陸城市比不得的優勢。我們可以考慮大力鼓勵海產養殖,多推廣經濟魚類和海洋經濟植物,如海參,海帶這些價格低廉又容易銷售的品種。」

    「再者,我們放著這麼多荒山不加以開發利用,不是暴殄天物嗎?我們可以鼓勵果農種植果樹,幫助其組織收購、銷售。一旦形成巨大的品牌優勢,我們還愁果子賣不出去?」

    「至於我說的第三產業,我覺得秦唐的旅遊業大有潛力可挖。滿東陵、青山關、濕地公園等景點還可以深度開發,甚至可以考慮與津海燕都的盤龍山風景區,打造旅遊景點產業帶,形成聯動效應,到時候,還怕遊客不捨得花錢?」

    廖逸飛一大段,有理有據的美好暢想,說得劉如來如墜霧中,半晌沒醒過味來。

    「這得是多深入的研究考察,多麼用心獨到,才能規劃出如此藍圖?想想廖逸飛才來秦唐履新半年多,居然對秦唐現況瞭解至深,而且規劃得如此似模似樣,他這腦子到底怎麼長的?」劉如來還在消化廖逸飛的暢想。

    廖逸飛可沒時間跟他消磨時間,繼續侃侃而談道:「劉部長,還有一點,我覺得也很重要。秦唐作為港口城市,仍然大有潛力可挖。津海港雖然吞吐量巨大,但是東北亞一代經濟發達,秦唐可以作為首都和津海港的補充,著力發展港口經濟,到時候,與遼東的小斷市和津海市形成內海港口經濟帶,互為補充。」

    「最重要一點,劉部長,我認為,秦唐不能無限制地承接首都和津海的落後產能。這多年的資源開發,秦唐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已經破壞得面目全非。如果再任由形勢惡化,我想,以後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城市,將是一座死城。」

    廖逸飛說完,不止劉如來陷入沉思,連他自己也在思索,秦唐的明天在哪裡。

    如果說廖逸飛一番遠景規劃,讓劉如來耳目一新,那麼,李凌霄也該欣慰矣。

    為何?因為廖逸飛所談絕大部分內容,都來自李凌霄原創。

    當然,此原創也是根植於後世秦唐的主要發展規劃,李凌霄現在說出來,頂多算是剽竊後人成果。

    不過,這已經不要緊。因為李凌霄重生到這個時空,後世秦唐發展將會是另一番場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