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章 轟動 文 / 南州十一郎
焦點訪談的播出無疑將已經黯淡了的蕃薯哥新聞重新炒熱起來,各大網站第一時間將這段視頻置頂,網友紛紛熱議起來。
訪談節目視頻中,主要有三處亮點,一個是大公鹿銜著青色靈芝而來之時,一個是大公鹿在蔡鴻鳴訪談中的種種搞笑表現,最後一個是蔡鴻鳴的練拳視頻。其它的,沒人有心思去理會。
「大家說,梅花鹿寶寶咬著的靈芝是什麼東東來著,偶怎麼沒有見過。」網友好奇妞妞問道。
「我也沒見過。」網友飄過回道。
「估計是長苔蘚了。」網友真相帝猜測道。
「可能是刷了油漆。」網友寂寞的蔫雞不無惡意的說道。
······
「倫家感覺鹿寶寶好可愛喔,要是倫家也有一隻就好了。」
「偶也是,偶也是。」
「唉,一群天真的人,那是國家保護動物,還想要一隻,一腿也不可能。」
「上樓是瞎子,鑒定完畢。」
「不是瞎子,是殘疾人,我們要保持應有的尊重,樓上同學。」
「難道樓上不知道鹿肉有得買嗎?怪不得人家說你是瞎子,果然如此。動物保護協會飄過。」
「有沒有人感覺那梅花鹿的臉長得和蕃薯哥很像。」
「我也有感覺。」
「我也是。」
「確實停像的。」
「難道」
「莫非」
「樓上兩隻傻鳥,難道莫非什麼個玩意兒,說話半吞不吐的,看得人憋尿。不就是想說蕃薯哥他爸和梅花鹿有貓膩嗎?直說就是,阿三國和鬼子的人又沒少做過這種事,有什麼稀奇的。」
「樓上太噁心,思想太齷齪了,簡直是看髒了我純情處男的眼睛。」
「樓上的話看得我超級想吐,還純情處男???我真不想說我因為苦練童子功,已經足足保持了八十年的童子之身,可謂是強者中的強者,男人中的男人,處男中的處男,要是有人不信,可以過來試試。聯繫電話xxxxxxxxxxx。」
······
「沒想到蕃薯哥還是個高手,當真如訪談中那位青春痘兄弟所說的,地球已經無法阻擋他的腳步了,他應該到外太空去發展。」
「感覺也沒什麼,沒電影拍出來的好看。」網友不二閒人酸溜溜的說道。
「樓上的傻子,現在電影拍出來的那些還是真功夫嗎?也不想想,在如今高科技下,即使是條狗都有人能夠讓它打得生龍活虎,何況其它。」
「我發現我被蕃薯哥電到了,我愛上他了。哦,麥噶。」蕭條如初的純純少女。
「樓上是變性人嗎?」青花校友真誠的問道。
「樓上很沒有人性,人家好不容易發下春,你也管,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中國有你這樣的人怪不得要經濟衰退,房地產出現泡沫。」
蔡鴻鳴在電腦前看到有人說他臉長得像鹿臉時,不由怒罵道,你媽媽才呢?再看到有人暗示他是他爸和梅花鹿的產物時,氣得他暴躁的大罵道,你全家才是鹿生狗養的。但旋即臉色古怪起來,難道這些人不知道梅花鹿是公的嗎???
網上的評論有好有壞,有時看得人心情爽快,有時能看得人想跳樓,若是心臟不好,還真的消耗不起。
蔡鴻鳴看了一下,懶得再看,就上床喝了點兌水玉蟾液,坐在床上按著上古導引術胎息經的經文法決修煉起來。
他雖然沒看,但焦點訪談造成的風波還在延續,有好事者更是將其中三個亮點視頻剪輯下來,摻入一些秋日美景,配著一段抒情歌曲上傳到網上。這段視頻一出,立馬被網站置頂,瞬間點擊超過百萬。
事情還沒結束。
翌日,人民日報還寫了一篇文章出來湊熱鬧。
「關於焦點訪談『世界吉尼斯紀錄——種出世界第一大蕃薯的蕃薯哥』聯想到的二三事」
文章中主要描述了一個求學上進、孝心可嘉、多才多藝的年輕人蔡鴻鳴,末了還說:「這世界第一大蕃薯無疑有著很大的科研價值和經濟價值,若有人能研究出這蕃薯為何能長這麼大,肯定獲利豐厚。蕃薯的用途非常廣泛,就我們所知道的,它可直接食用,可以治病,可作為生物發電的原料,可以釀酒,可以作為禽畜的飼料,還可以加工成各種食品。
不說多少,若有人能研究種出兩百斤的蕃薯,那前景非常可觀。
試想一下,一畝本來只可以收穫一千斤蕃薯的蕃薯地多了兩百倍的收入,那就是十萬斤。若以一頭豬一天吃十斤蕃薯計,一月就是三百斤,四個月就是一千兩百斤,基本上十萬斤的蕃薯能喂八十三頭豬,而這些豬除了小豬錢外,其它差不多都是全賺的」
人民日報文章出來後,各大報紙紛紛轉載。
不只如此,據小道消息透露,住在中南.海那位看了焦點訪談中蔡鴻鳴「一個偉大的夢想是由無數小夢想去成就的。我覺得主席所提出的夢想其實是一棵樹的主幹,而我們的夢想就是一棵樹的枝葉。若我真能把這片沙漠變成綠洲,就能成為這些枝葉的一部分。」的話後,曾經感慨的說了一句「要是人人都這麼想就好了。」
這句話不知怎的流傳了出來,登時引起漫天風波。
一些有眼色的官員隔天登時在開會上提出了「我們要做一枚葉子一根枝椏」之類的講話。
各大官方媒體得到消息,紛紛跑到古浪來採訪蔡鴻鳴,有的另辟蹊蹺,跑到他老家閩南採訪,硬生生的把一個從小偷挖蕃薯、偷摘水果、偷釣魚,跟人打架的調皮小子描繪成了自小團結朋友、友愛同學、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的好好學生。
蔡鴻鳴看了大家的描述後感覺非常的不真實,那還是自己嗎?
不過就如同她老媽所說的,媒體記者就是兩張嘴皮子,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他也管不著,反正他還是他自己。
除了媒體採訪,國內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的各大科研機構看了人民日報上的文章後,如同見到血的鯊魚,紛紛向古浪撲來。
一時,小小邊城古浪,熱鬧非凡。